17.1 双孢蘑菇的品系及其特性
荷兰栽培的多数真菌属于双孢蘑菇品种。
这一品种内有四个不同的品系:褐色品系、纯白色品系、米色品系和杂交品系。下面介绍这四个品系及其特性。
17.1.1 褐色品系(板栗蘑菇)
目前许多菇场常常同时栽培板栗蘑菇与普通纯白色蘑菇,我们可以把板栗蘑菇看作是纯白色蘑菇产品范围的延伸。
板栗蘑菇菌盖颜色介于极淡褐色与深褐色之间,菌柄通常为白色。小子实体开始时为白色,颜色随着发育而变化,菌盖常常有鳞片。培养料温度是板栗蘑菇非常重要的一个生长条件,栽培期间必须为17~18℃,这会使蘑菇生长减慢,但意味着质量更好。目前板栗蘑菇产量比杂交品系低10%~20%。
板栗蘑菇(科朋特菇菌栽培培训与咨询中心友情提供)
17.1.2 纯白色品系和米色品系
在杂交品系出现之前,蘑菇生产者常常栽培纯白色品系供鲜销。纯白色品系蘑菇菌盖白色、光滑,与杂交品系相比,每个菇的重量更轻,因此,采菇速度更慢。
荷兰的蘑菇生产者开始使用米色品系这个名称,这一中间品系的特性介于褐色品系和纯白色品系之间。米色品系菌盖白色(有鳞片),但每个菇的重量比白色品系重得多。米色品系主要用机械采菇,不适合手工采菇,因为菌盖上的鳞片很快褪色;另一个大的缺点是开伞后蘑菇的菌褶很快就变成褐色,很快扩展到子实体中,引起制成的罐头或加工后的产品变成灰色。
荷兰已不再栽培这两个品系,但杂交品系的蘑菇有它们的特性。
17.1.3 杂交品系
由于罐头厂和加工厂抱怨米色品系蘑菇的质量差,蘑菇生产者抱怨纯白色品系蘑菇的个体重量轻,因此,实验站于1976年开始将纯白色蘑菇与米色蘑菇进行杂交。大约在1980年,培育出了形状为地垒U1(Horst U1)和地垒U3 (Horst U3)的杂交蘑菇,产量高,既适合机械采菇也适合手工采菇。
17.1.4 小杂交蘑菇(U3型)
它继承了纯白色蘑菇品系光滑的白色菌盖和粉红色菌褶及米色蘑菇品系短而粗的菌柄,自发形成子实体。一般来说,小杂交蘑菇与纯白色蘑菇有更多共同点,而与米色蘑菇的共同点更少。
17.1.5 大杂交蘑菇(U1型)
菌盖为白色,有形成鳞片的趋势,长时间处于关闭状态,因此,每个菇更重。大杂交蘑菇比小杂交蘑菇对培养料的质量和条件更敏感。一般来说,大杂交菇更慢形成原基,前两潮菇产量高,既适合鲜销也适合加工。
17.1.6 中型杂交蘑菇
大约从1984年开始,特性介于大杂交蘑菇和小杂交蘑菇之间的中型杂交品系开始在市场上出现,每个菇的平均重量稍轻于大杂交蘑菇。一般来说,它们都是自发形成子实体。机械采菇场主要栽培这类蘑菇。
双孢蘑菇杂交品系概况
17.1.7 品系的选择
各种环境条件对上面介绍的每个品系的特性都可带来很大的影响,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原材料、气候、水分、冷却方法等。采用手工采菇还是机械采菇方法,是选择品系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菇潮统一对机械采菇极其重要,而手工采菇则相反。
对某一品系的选择与每个菇场的潜力或制约因素密切相关。为保持连续性,一旦选择栽培某一品系后,最好就坚持下去。实践中,至少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栽培周期,以便获得栽培某一品系的丰富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