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3 从原基萌发到形成第一潮菇前,包括第一潮菇的栽培技术
随着生长速度加快,产生的热量、二氧化碳和水分也增加,多余部分必须排放出去。蘑菇重量增加就是吸收水分的结果,这一阶段需水量大,必须增加培养料和覆土中的水分供应。
17.13.1 温度与活性
在第一潮蘑菇发育过程中,培养料温度会升高,而空气温度保持不变。生长的营养需求和增加的代谢活动产生更多的热量,其中部分通过蒸发作用排放出去,其余的使培养料温度上升,培养料温度升高促进生长。为了产出更优质的蘑菇(结构更致密),一直到采菇前,培养料温度保持比预计的温度更低。
蘑菇通过蒸发作用不断向培养料中排出热量,采收时代谢活动逐渐减少。第一潮菇生长期间,培养料温度可升高到24℃左右,高于这一温度常常对第二潮菇的生长不利,特别是袋栽,如果机械采菇,影响更大。活性增加(培养料温度上升)期间是最佳灌溉时间。
17.13.2 二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通
原则上,二氧化碳浓度和相对湿度保持与原基萌发时一样。为保持二氧化碳浓度和相对湿度,通风量要逐渐增加,空气流通和通风量太少,会产生蒸发问题(蘑菇上出现玻璃样斑块)。
空气流通和通风量太多,会引起不必要的活性降低。空气流通过度,加上相对湿度低,会使蘑菇上出现鳞片(冬季出现的问题)。如果蘑菇紧靠在一起,即使空气流通量大,二氧化碳排放和蒸发作用也会受到抑制,使菌柄长而小,菌盖开伞,还会对第二潮菇有不利影响。
太迟采收第一潮菇对第二潮菇不利,“中间菇潮”这一段介绍了太迟采菇对随后菇潮子实体的这种影响。
17.13.3 喷水
给蘑菇喷水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蘑菇大小要达到最低要求后,才能开始喷水,大型杂交品系最低要达到豌豆那么大,中型杂交品系可早点开始喷水,太早喷水引起生长停滞。
●喷水过度也可引起生长停滞,培养料活性令人失望当然也引起同样的结果。
●喷水要充分,确保第一潮菇采收后的覆土对于第二潮菇足够松软。为了避免将水喷到正在生长的第二潮菇上,在采摘第一潮菇时开始喷水;给蘑菇喷水会提高中间潮菇的质量和第二潮菇的水分平衡。
●为减少产生细菌斑的风险,喷水后蘑菇要在2~3小时内干燥;如果喷水中加氯防止形成菌斑,只能在最后一次用加氯水喷洒。一般来说,培养料活性充足,喷水应该不会在栽培中引起太多问题。自然蒸发可以使蘑菇快速干燥,而不用增加空气流通和通风量(干燥计划)。
17.13.4 中间潮菇
第一潮蘑菇结束时,蘑菇生产者有下面两种选择:
●将袋中、箱中或床上的全部蘑菇采完
●栽培中间一潮菇
将第一潮蘑菇全部采完,最大的好处是生产优质的第二潮菇所需的栽培技术,可以尽可能成功地使用,包括喷水、升高/降低温度、病虫害防治等。
中间潮蘑菇是第一潮菇中最后形成的子实体,采完第一潮菇后,让这些子实体再生长3~4天形成中间潮。
中间潮蘑菇通常可增加产量,采摘速度非常快,但质量不稳定。中间潮的另一个优点是推迟第二潮菇的采收时间,中间潮蘑菇多,延迟采收,可使第二潮菇推迟,长得更好。
计划机械采收的第二潮蘑菇不能推迟,这就是中间潮蘑菇要在尽可能小时采收的原因。中间潮菇用铝板条清除,用这根铝板条把大的子实体(约在采收前4天)从菇床上敲下来,也可用茎根挖除机挖出子实体。
中间潮蘑菇菌柄呈圆锥形,菌盖凹陷。
应该通过管理喷水和气候控制使第二潮菇发育良好,如果此时过多地注意中间潮蘑菇的质量,第二潮蘑菇的质量就会受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