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球盖菇的栽培

大球盖菇的栽培

时间:2024-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球盖菇具有鳞茎状红褐色菌盖,白色粗大菌柄,外形像著名的牛肝菌,但没有牛肝菌的菌管,是一种有菌褶的菇菌,美国、前苏联、印度和欧洲都曾报道有这种菇。可用接种后的木屑覆盖草莓栽培床,抑制杂草,但有时难于发现草莓植株之间的菇。用木屑栽培产量最高,一般来说,主要使用阔叶树的木屑;混有少量冷杉或铁杉时,大球盖菇可覆盖其上。室外栽培,建议用冷水浸泡。更高菇床上的菇更易采收,第二年的产量也会更高。

19.8 大球盖菇的栽培

大球盖菇具有鳞茎状红褐色菌盖,白色粗大菌柄,外形像著名的牛肝菌,但没有牛肝菌的菌管,是一种有菌褶的菇菌,美国、前苏联、印度和欧洲都曾报道有这种菇。它一般在堆沤发酵牛粪、木屑、富含锯末的土壤和被土壤覆盖的秸秆上生长。拉里(Lelly)教授有一个动听的故事,是关于柏林的农民如何发现这种菇的:它从覆盖在土壤中马铃薯的秸秆上长出来。在真正的自然环境下很少有这种地方。在人类的干预下,这一品种变得越来越普遍,特别是目前人们更多地使用木屑大量栽培。

尽管容易生长,但在欧洲中部以外的地方,这一品种不是很受青睐。在德国、匈牙利、中国、波兰和捷克共和国,业余爱好者和农民主要把它作为第二种收入来源来栽培。

它能耐受较高温度(有些品系可耐受高达32℃的高温),但最适宜的出菇温度范围是16~25℃。在亚热带地区的寒冷季节,在温带地区的春季和秋季,可以在室外栽培。在气候控制菇房栽培,有点不划算,因为发菌时间较长,产量也有点不可预测,这就是在市场上不能普遍买到这种菇的主要原因。

由于外形美观、味道鲜美、质地好,我认为把它作为季节性特产来销售肯定有前景,例如作为某个地区的“芦笋”销售。

19.8.1 室外适宜栽培场地的准备

理想状态下,菇床上方空气全年都要湿润,夏天荫蔽,在春初秋末获得额外的光照,与芦笋套种就能达到这种状态,另外,森林北边或树与树之间也适宜。获得荫蔽的另一种方法是在菇场中间栽南瓜,南瓜的大叶片可保持环境潮湿,菇仍容易看得见。另一个适宜的地方是果园,如果菇和水果同时采收,劳力可能会成问题。在果园同时栽培菇和果树的优点是,同一喷水设施可用于灌溉两种作物。可用接种后的木屑覆盖草莓栽培床,抑制杂草,但有时难于发现草莓植株之间的菇。另一种方法是在菇床上方建简易的棚子,可延长出菇季节。

有谣言说在黏土上栽培比在沙土上栽培产量高,我认为这是因为在沙土上培养料更快干燥的缘故。可在地上铺比菇床宽50厘米的渗水薄膜。如果使用非渗水性薄膜,要注意避免菇床下积水;菇床下积水会因为形成厌氧条件而产生臭味,菌丝体生长也需要氧气。

img209

这个袋子中装有10千克杨树木屑,两潮可产鲜菇1.5千克,木屑铺床也能高产

19.8.2 培养料配方

用木屑栽培产量最高,一般来说,主要使用阔叶树的木屑;混有少量冷杉或铁杉时,大球盖菇可覆盖其上。我个人的经验是,用新鲜的杨树木屑栽培产量最高。新鲜木屑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对培养料进行进一步处理:木屑的湿度足够支持菌丝体生长。

小窍门:使用新鲜木屑时,要确保其中不含树叶,否则就会在菇床上开始发酵,使温度升高,木屑会变得太干。

也可以使用麦秆,但要完全湿透,即要把它放在水中浸泡。室外栽培,建议用冷水浸泡。室内栽培,可以使用某种巴氏消毒法。有报道说草粉和草种可使产量增加1倍;苜蓿粉或麦麸不会使产量显著升高,却会使培养料更容易被霉菌污染,不可避免地吸引苍蝇和螨虫,损害子实体。

19.8.3 菇床的准备(包括播种和覆土)

多数菇场更喜欢用秸秆或木屑菌种。室内和室外接种谷粒菌种,都可导致谷仁上木霉菌(一种绿霉菌)的严重爆发,再通过培养料传播。此外,室外使用谷粒菌种有风险,因为啮齿动物可能在菌丝体定植前吃掉谷粒。动物(老鼠鼹鼠)挖掘培养料可能导致产量严重损失。用种量为10%时,很快就能出菇,但成本高。5%的用种量可能更划算:10升=每100千克培养料用5千克秸秆菌种。木屑的密度约为500千克/立方米。接种材料不必是100%的灭菌菌种,使用菌丝体定植后的秸秆作为接种材料,可大大降低菌种的成本。菌种可用机械混合(用拖拉机上的干草翻堆机),也可用手工混合。大的菇床用手工播种很费力,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在菇床中间(上面)和两边做畦,将菌种播在畦上,再覆盖至少5厘米厚的木屑。如果让木屑保持那种状态,上层会干燥,表面下菌丝体却能旺盛生长。

菇床宽度不要超过1.4米,如果超过1.4米,要踩上菇床,才能采摘到长在中间的菇。菇床长度可随意,高度取决于播种时间,但绝不能超过60厘米;超过这一高度,菇床培养料开始发酵,温度会升高至70℃,甚至80℃。

播种时温度越低,菇床就可铺得越高,菇床高度至少应为30厘米,但不能超过60厘米。更高菇床上的菇更易采收,第二年的产量也会更高。与双孢蘑菇不同的是,这种菇在播种后可马上覆盖5厘米厚的草炭土(如果有的话)或双孢蘑菇的覆土(覆土配方见第14、15章),覆土可保持菇床水分,在子实体形成过程中提供额外的水分。斯塔米茨(Stamets)说,覆土在60℃的温度下处理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适用于给菇房中被菌丝体定植的培养料覆土。如果在室外播种后马上覆土,在发菌过程中,覆土会被有益微生物群落定植。覆土可平衡紧挨培养料上面的环境,为子实体创造适宜的环境,但没有覆土的菇床同样可获得合理产量。

可以在(湿润的)秸秆中钻10~20厘米深的洞,再将核桃大小的秸秆菌种插入洞中给整个草捆(如20千克的草捆)播种,此时,秸秆不必松开。使用这种播种方法,播种量较少,为2.5%。

也可在培养料装袋后覆土,塑料袋不用封得太紧,袋中要切开一些口子,让水流出来和通气。

19.8.4 发菌

可用塑料薄膜覆盖菇床保持水分,但注意不要让太阳直接照射塑料下面的空气,因此,只有在直射阳光量非常有限时,才能使用黑色或透明的塑料。

发菌期间,装有培养料的袋子/床中间理想温度为20~25℃,菌丝体可在许多天时间内耐受升高至35℃的温度。在这一温度范围内,菌丝体迅速发育,在2周时间内,就会在木屑中形成菌索(白色菌丝束),在培养料中定植。在热处理过的培养料(巴氏消毒秸秆)中,菌丝体生长更均匀。在4~6周(取决于天气、品系和培养料)时间内,培养料就可被完全定植,即使气候条件适宜子实体形成,但此时还不会出现子实体。秸秆至少要8周,木屑至少要12周后,才会形成原基;可能某种特异性的、仍不为人所知的培养料成分耗尽后,会刺激子实体形成。发菌期间,培养料pH值大大降低,从6.5降到4.5。

19.8.5 出菇与采收

子实体成批出现,菇潮却没有双孢蘑菇栽培中那么均匀。同一个地方,通常可采收3~4潮菇。前一潮菇采收后,下一潮菇可在两周内形成,通常前两潮菇是最重要的。尽量在菌盖与菌柄分离前采菇,开伞后的蘑菇很脆弱,货架寿命也较短;菇越老,菌柄就越咬不动。开伞后的菇弹射出大量紫褐色孢子,使做出来的菜变色,这是要在纽扣阶段采收这种菇的另一个原因。

img210

大球盖菇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可在室外栽培。

img211

右图:将子实体与菌丝体连结在一起的典型菌索,注意有些被蛞蝓损伤了

菇床太干燥时,菇就会太早开伞,要产出优质菇,就需要喷水。采收和清洁菇体很烦人,采收时最好手中拿一块布,立即将菇擦干净,然后直接放入箱子中用于销售,以减少搬运工作。我的经验是,1个有经验的采菇工人1个小时最多采10千克菇,比双孢蘑菇少得多。

我获得的最高产量为15%:每袋装10千克木屑,覆盖草炭土的10个袋子中采15千克新鲜菇,个别袋子产量甚至达20%,当然产量还有提高的潜力。用秸秆栽培,产量通常更低,为5%~10%。

19.8.6 大球盖菇的特殊病虫害

这种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比在人工菇房或袋中更容易栽培。袋栽时,我碰到过感染柑橘小瘿蚊的情况,而在作物之间的菇床上栽培时,这种感染却好像消失了,也许是瘿蚊的一些天敌防止了它的爆发。

所有室外栽培场的一个问题是蜗牛和蛤蝓型幼虫。如果你想知道如何避免蛤蝓型幼虫在你的菇上饱餐,请参阅单独的病虫害这一章(第24章)。

用秸秆栽培时,可能发生蚊蝇感染;然而,在室外菇床上用木屑栽培,我却没碰到昆虫感染的任何问题。敌灭灵(Dimilin)作为预防措施可能有帮助。没有及时采收的子实体也会长蛆,这是在子实体较小时采收的另一个原因。

菇床上偶尔也会长出杂菌的子实体,如鬼伞、草菇、杨树菇、黄香杏和多变靴耳,竞争营养物质,降低产量。然而,这些杂菌出现时,菇的菌丝体已定植。

img2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