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草菇的栽培方法

草菇的栽培方法

时间:2024-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草菇有两种栽培方法:室内栽培和传统的室外栽培,第一种方法与上一章讨论的双孢蘑菇栽培方法类似,更简单的方法是在田间建菇床。菇床装入的培养料层厚10~20厘米。菇床上的残料清空后,将菇房打扫干净。发菌:菇床中间最适宜温度范围是35~38℃,保持4~6天。在邻近菇床的沟中灌水,保持高湿度,防止昆虫侵扰菇床。长3米、宽50厘米的菇床,要150~200个稻草捆和6瓶菌种(500毫

19.9 草菇的栽培方法

草菇有两种栽培方法:室内栽培和传统的室外栽培,第一种方法与上一章讨论的双孢蘑菇栽培方法类似,更简单的方法是在田间建菇床。

草菇栽培方法比较

img213

室内栽培所需投资相当大,更不适合农村菇场,除非有贸易公司能提供贷款购买所需设备,并安排产品收购和销售。

另一方面,室外栽培常常因为病虫害导致产量低,因此,使农民对它没什么兴趣,产品销售也更难,因为产品供应波动,不可控制。

不同培养料室内和室外栽培草菇的产量比较(摘自Chang1978年的资料)

img214

这些数字清楚地表明,草菇这个名字有误导性:纤维素含量更高的培养料,产量更高,如碎纸屑,最明显的是废棉。

即便如此,草菇产量仍比平菇和双孢蘑菇低得多,但生长速度比它们快得多,因而能确保快速回收投资。

几个研究表明,草菇主要利用纤维素,对木质素的降解率要低得多,或根本不降解。含有适宜的碳(纤维素)看起来比具体的碳氮比更重要。

19.9.1 室内栽培

要求:

●有床架的塑料种菇大棚,或工业化栽培厂房(防渗耐热墙)

●电风扇及沿床架铺设的聚乙烯管道

●堆沤用水泥地板

●蒸气锅炉

●遥控读数温度计

●翻堆用的长禾叉

●方便播种的短叉子

●菌种

●培养料原料:见下面的配方

培养料配方

img215

img216

培养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摘自Chang1978年的数据)

培养料制备:干燥原料要完全湿润,如放在水中浸泡。废棉可能要完全浸满水,从而防止空气进入,因此,总要混入另外一种能确保足够通气的原料如稻草。用挤压试验确定原料是否吸收了足够(或太多)水分。

之后建体积至少为1.5立方米的料堆,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水分和能量损失(蒸发作用消耗大量能量)。要翻堆1~2次(在总共2~4天时间内),防止堆料中长期形成厌氧条件,最后一次翻堆时添加米糠或另一种辅料,辅料会增加培养料温度,因为它们为微生物提供容易降解的营养物质,因此,培养料巴氏消毒所需能量更少。

现在,可在隧道中对培养料进行热处理,但通常在菇房里。菇床装入的培养料层厚10~20厘米(1立方米约80千克湿培养料,约22千克干燥培养料)。向菇房吹入蒸气,直到培养料(不是空气!)温度达到60℃,调节蒸气入口使培养料温度稳定3~4小时。

img217

草菇的不同阶段:从小菇蕾(纽扣)到大菇,完全生长只需3~4天时间

一旦温度降到37℃,就可播种。不同菇场间播种量不同,取决于所栽品系的活力,通常用种量约为1%,可在0.5%~5%之间(重量比),草菇生长非常快,因而1%的用种量常常就足够了。有各种播种方法和播种培养料,有些菇场用短叉子将菌种均匀地混入培养料中,有些则用木棒在培养料中钻洞,将花生粒大小的菌种块每隔12~15厘米插入2~2.5厘米深处。中国台湾省的另一种方法是,用冬季栽培双孢蘑菇后的残料栽培一轮草菇。菇床上的残料清空后,将菇房打扫干净。将废棉与残料混合后,发酵几天,之后进行热处理。播种后7~9天,第一批原基形成,通常可采收两潮菇。

发菌:用塑料薄膜覆盖培养料保持高温(35℃),但不能高于40℃,仅在几天之后,草菇就会在培养料中定植。

img218

一些放线菌和嗜热侧孢霉也会同时发育,但它们的生长不会妨碍草菇菌丝体的生长。3天后将塑料薄膜揭开,6天后再通风。

子实体形成需要光照。播种后3天,使用白炽灯或让一些日光照到培养料上,只需一点光照就足够了。据报道,15分钟的太阳光,或日/夜500勒克斯的光照周期就足够了。

喷小水雾保持适宜的湿度,注意不要损伤脆弱的菌丝体。在菇处于幼龄闭合状态时采摘,每天可能需要采2~3次。开伞后的菇很难卖出去,要在当天吃掉。据报道,室内栽培的生物转化率高达50%,但鲜菇重量占培养料干重的25%是可以接受的,因草菇生长非常快,每轮可获得较高产量,尽管与其他菇菌相比,产量要低得多。

室内栽培时发生的病虫害与双孢蘑菇室内栽培病虫害差不多,防治措施也差不多,请参阅第24章病虫害。

19.9.2 传统的室外栽培

要求:

●床基或长60厘米、宽45厘米、深20厘米的箱子

●培养料原料:稻草、香蕉叶、废棉、甘蔗渣或水葫芦

●菌种

●覆盖:竹架上盖塑料薄膜

菇床地基可用泥土、竹子或木头做。在地表上筑高5厘米、宽50~60厘米、长约2~3米的土壤地基,筑高所需要的土壤,可从周围的表面中挖深15厘米、宽30厘米的沟来获得,之后沟中可灌满水方便浇水并防止一些爬行动物进入。木头或竹子地基长宽与土壤地基一样,但高出地面30厘米。箱子的优点是容易防治病虫害,缺点是初始制造成本高。可以使用以下几种培养料:

img219

废棉与稻草混合物能提供足够的通气和营养物质,维持草菇子实体的生长

稻草:只可使用新采收和干燥贮藏的稻草。稻草要长,至少50厘米,最好为60厘米(床宽),将稻草扎成直径为10厘米的草捆,铡成一样长。

(枯黄)香蕉叶:使用还挂在树上的香蕉叶,因为还未腐烂,最好统一铡成与床宽一样长,扎成直径为10厘米的捆。

水葫芦:从湖中或河里捞出水葫芦(因为荫蔽、抢夺氧气而破坏养鱼场),将根中泥土洗净,整株植物都可使用,最好在水泥地面上或挂起晾干,之后将4~6棵平行放在一起切成统一长度(与床一样宽),扎成直径为10厘米的捆。

废棉与稻草混合:比例为1:1或1:2。

培养料的制备与建堆:将培养料捆放在水中浸泡4小时,香蕉叶浸泡后变得更透明,秸秆浸泡后变得更黑,滤干水后在地基上覆盖一层。浇湿土壤表面,否则会从秸秆中吸收太多水分。同一层的所有草捆头朝向一边放置,在表面上均匀分布草菇菌种,从边缘约5厘米处开始,每隔10厘米放拇指大小的菌种块一块;再堆第二层草捆,但头朝向另一边,播种,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堆好5~6层。炎热季节堆放的草捆不能超过4层(小于50厘米高),否则温度会升得太高,凉爽季节草捆要堆到6层,以达到最低为35℃的适宜温度。将草捆往下压使菇床压紧,使菇床边缘尽可能平整,否则第一批菇可能在深处形成,还没让你看见就腐烂了,吸引污染真菌和昆虫,因此,播种后松散的草要修剪掉。

img220

左图:泰国菇床的制备

img221

右图:草菇菇床培养料的制备

菌种:菌龄不能超过两个月,也不能太短,如果菌龄太短,可看见粉色孢子。选择好的菌种品系,菌种中不应出现灰霉菌或绿霉菌。

发菌:菇床中间最适宜温度范围是35~38℃,保持4~6天。用塑料薄膜或帐篷样东西覆盖,防止菇床干燥及雨水损伤菌丝体,也有助于使温度保持在所需范围内,还可保持水分,因此,前10天没必要喷水。天气炎热时,菇床不能覆盖得太紧,或者在塑料上表面开些孔。菇床要放在背阴处,否则白天温度会升得太高。

也可在竹架子上拉上塑料薄膜覆盖菇床,此时塑料薄膜不应接触到菇床,这种帐篷样的架子可一直用到采收时。在邻近菇床的沟中灌水,保持高湿度,防止昆虫侵扰菇床。每天都要检查培养料内温度,如果没有温度计,用手指在培养料内触摸也行,40℃的温度感觉舒服,高于这一温度,就要松开塑料薄膜让更多的热量散失。

出菇:仅在播种8~10天后,就会形成白色的小子实体,此时停止喷水,否则会损伤脆弱的原基。子实体形成后2~3天,就可采收,只有未开伞的纽扣阶段的草菇能保存一段时间。接下来的3天,每天采收2~3次,注意不要损伤长在可采收的纽扣菇附近的小原基。休养5~6天后,下一潮菇就会形成。整个采收时间只有1~2个月。每天至少揭开塑料薄膜一次,通入新鲜空气,持续几分钟。

长3米、宽50厘米的菇床,要150~200个稻草捆(干重25千克)和6瓶菌种(500毫升/瓶),产量为2~3千克。

19.9.3 病虫害

室外栽培草菇的常见污染杂菌是鬼伞,它喜欢稍高点的温度,比草菇长得快,空气中有大量的鬼伞孢子。如果稻草贮藏不当或菇床温度升高到38℃以上,鬼伞就可能损害菇体。如果培养料中添加了尿素或另一种富含氮的辅料,也可能形成鬼伞。

昆虫可能采食培养料,特别是在出菇结束时。建议不要在铺床时喷洒杀虫剂,因为增加成本,通常也没有必要。如果当地法律允许,可喷洒马拉硫磷或久效磷,防治蚂蚁和螨虫,但注意不要喷在正在发育的子实体上。室外栽培时白蚁令人讨厌,因为它们通常在原基刚形成时出现,那时不可能施用杀虫剂。有些菇场在菇床周围喷洒,但要研究更有效的防治方法。例如,可以在菇床的脚下放一碗肥皂水,防止白蚁爬上去。开始室外栽培前,要调查是否有白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