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永德大雪山植物区系分析
经过对不同来源资料的汇总、分析和总结,我们得知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目前的初步植物种类数目,共有维管植物1468种,其中有蕨类18科,33属,50种;裸子植物6科,11属,16种;被子植物170科,663属,1402种,合计有种子植物176科,674属,1418种(以上统计数字均包含种下等级)。尽管目前的资料尚不完善,但根据现有的名录以及统计数据,我们仍然可以对大雪山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初步的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根据吴征镒院士(1991年)的划分标准,即便只是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仍可看出,大雪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中国15个区系成分的所有代表(见表6-1)。虽然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目前已知的种子植物种类不及滇中南无量山的2/3,但相比之下,无量山却缺少中亚分布类型(彭华,1998),没有如此全面的分布区类型的组成,说明大雪山在地质历史上与古地中海的联系似乎较无量山更密切。
从表6-1中分析,可看出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热带性质的属(2~7)为398个,而温带性质的属(8~15)为276个,各占总数(扣除世界分布44属)的63.17%和43.80%,热带性质的属占据明显优势。
表6-1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Table6-1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genera of seed plants in the Preserve of Snow Range Mountains
续表6-1
从绝对数字看其重要的分类学组成,也可知道一些特点。具有20种以上的科见表6-2。这14科所含种数为574,占本地总种数的47.5%。除少数科外(在此出现的多系热带性质的种类),基本上是以热带分布为主的科,说明了该地种子植物区系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表6-2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种数超过30种的科一览表
从东亚分布的两个变型来看,拥有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44属,而中国—日本分布亚型仅有5属,这说明该地区也明显地具有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更多的联系。不仅如此,从属种来看,很多中国—喜马拉雅成分还是此地优势或常见的种类,如猫儿屎(Decaisnea fargesii)、鬼吹箫(Leycesteria formosa)等。
表6-3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含10种以上较大属的统计表Table6-3Ranking of the bigger genera(comprsing more than 10 species)of seed plants from the Preserve of Snow Range Mountains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现有718属种子植物中,含10种以上的较大属计有14属,隶属13科,共有170种,占本地区总种数的8.7%(见表6-3)。这些属级类群中除2属为世界分布属外,热带属就有6属,温带属计有6属。从表6-3中统计来看,热带属和温带属旗鼓相当,从它们各自所包括的种数来看,热带属包括62种,温带属包括72种,温带属略占优势。产生如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标本采集的随机性和某些热带亚热带科的标本还没有鉴定完的缘故。另一方面,这也可以说明该地区的由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性质。但正如表6-1所表明的,从属级水平来分析,大雪山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带有强烈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大雪山地区中国特有种分析。在该地区中,此种分布类型是仅次于热带亚洲种的第二大分布类型,计有442种,占总种数的31.17%,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说,不进行进一步的划分,种这一级的特有概念是没有大多意义的。因此,根据众多中国特有种集中分布所表现出的一定分布趋势,划分出如表6-4所示的分布变型及相应的亚型,以期反映出各种分布式样,揭示出大雪山植物区系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区系联系,同时有区别地分析这一大类的区系性质。
表6-4 大雪山种子植物特有种的分布亚型
续表6-4
从表6-4中可以看出,在中国特有种这一分布类型中,目前仅限于本地区的大雪山特有种仅有23种,占本分布型的0.052%;大雪山与云南高原共有的为79种,占本分布型的17.9%。更多的是与中国西南片共有的种,计173种,占39.1%;以及与南方片共有的种,计87种,占19.7%。以上属亚热带性质的种共305种,占本分布型的69%,表现出强烈的亚热带特色,而分布到北方的种类也多数为分布达陕、甘的类群,因而温带性质很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