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的饲料原料
1.饲料原料分类
饲料种类繁多,养分组成和营养价值各异,根据国际饲料分类法,饲料原料分为以下八大类(表1)。
表1 国际饲料分类原则
(1)粗饲料: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如粗纤维含量高的干树叶类、干草类、农副产品、糟渣类饲料等。
(2)青绿饲料:指天然水分含量在45%以上的饲料,如青绿多汁类、新鲜树叶类及块根、块茎、瓜果类饲料等。
(3)青贮饲料:指以天然新鲜青绿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调制成的饲料。
(4)能量饲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的饲料称为能量饲料。如谷实类、部分干草和农副产品及糟渣、草子以及风干的块根、块茎、瓜果类饲料等。
(5)蛋白质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而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称为蛋白质饲料。如动物性饲料、豆类子实、饼粕类、部分优质干草和农副产品及糟渣类饲料等。
(6)矿物质饲料:包括可供饲用的天然矿物质、化学合成无机盐类和有机配位体与金属离子的螯合物等。
(7)维生素饲料:由工业合成或提取的单一一种或复合维生素称为维生素饲料,但不包括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青绿饲料。
(8)饲料添加剂:为了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饲料品质,促进动物生长和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称为饲料添加剂,但不包括矿物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添加剂,主要指非营养性添加物质。
我国现行饲料分类将所有饲料分为八大类,选用7位数字编码,其中首位数1~8分别对应国际饲料分类的八大类饲料;第2~3位编码按饲料的来源、形态、生产加工方法等属性划分为01~16,共16种;同种饲料的个体编码则占用最末4位数。例如,玉米的一个分类编码是4-07-0278,表明是第四大类能量饲料,07则表示属谷实类,0278则是该玉米子实饲料实体属性相同的个体编码。
2.鸡的常用饲料原料
鸡的常用饲料原料有能量饲料、蛋白饲料、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饲料。
(1)能量饲料:家禽饲料中常用的能量饲料主要包括谷物子实及其加工副产品和油脂。
①谷物子实类饲料:在家禽生产中常用的谷物子实类饲料有玉米、小麦、大麦、稻谷、高粱、燕麦、黑麦等。谷物子实类饲料的干物质消化率高,其中无氮浸出物含量为70%~80%,纤维素含量低,一般为3%~8%,可利用的能量高于其他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8%~12%,但蛋白质品质比较差,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含量较低,所以能量饲料中无论是蛋白质还是必需氨基酸,均不能满足家禽的需要,一定要和蛋白质饲料配合使用。
玉米:玉米是家禽的基础饲料,号称“饲料之王”。玉米的颜色有黄白之分,黄玉米含有少量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有助于蛋黄、脚和皮肤的着色,故家禽多用黄玉米作能量饲料。玉米中所含的可利用能值高,表观代谢能值达13.8兆焦/千克,但蛋白质含量低,为7.2%~9.3%,氨基酸组成不均衡,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较缺乏。遗传改良的高赖氨酸玉米中赖氨酸含量可比常规玉米高36%左右。玉米中钙含量仅为0.02%左右,磷含量约为0.25%,但其中50%~60%为植酸磷,家禽对其利用率很低。除成本因素外,在家禽日粮中玉米用量不受限制,只要按家禽饲养标准中满足蛋白质、钙、磷的水平,能量饲料全部可用玉米来满足。一般鸡日粮中玉米占50%~70%。
小麦:小麦的家禽代谢能值约为玉米的90%,蛋白质含量为l1%~16%。小麦中氨基酸组成优于其他谷实类饲料,但氨基酸含量仍然较低,尤其是赖氨酸。与玉米一样,小麦中钙少磷多,且磷主要是植酸磷,但小麦种皮含有比其他谷物高得多的植酸酶,可起到提高磷利用率的作用。由于小麦含有较多会增加鸡消化道食糜黏稠度的可溶性多糖——阿拉伯木聚糖,这使得禽类对小麦中养分的利用率较低,从而降低养分的消化率和饲料转化率。在家禽日粮中,小麦等量取代玉米时,饲喂效果仅及玉米的90%左右。
稻谷和糙米:稻谷粗纤维含量约为10%,代谢能含量低于玉米,约为11.00兆焦/千克。稻谷蛋白质含量约为8%。稻谷去外壳后为糙大米,营养价值比稻谷高,其消化率和能值与玉米相似。稻谷在家禽日粮中用量应有一定限度,因含粗纤维高影响饲料消化率和适口性。糙米能值几乎与玉米相似,碎米中含有胚芽,所以其蛋白质略高于玉米。使用稻谷和糙米时与使用其他谷实类饲料一样,要注意与优质的饼粕类或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配合,以补充蛋白质的不足。稻谷在蛋鸡日粮中可用20%~30%,而糙米在家禽日粮中可作为唯一能量饲料,饲喂蛋鸡对产蛋率、饲料效率无不良影响,唯蛋黄颜色较浅。
②谷物子实类加工副产品:谷实经加工后形成的一些副产品,即为糠麸类,包括米糠、小麦麸、大麦麸、玉米糠、高粱糠等。家禽饲料中用得较多的是麦麸和米糠。糠麸饲料粗纤维含量比原粮要高,蛋白质含量比其谷实类大约高5%。钙、磷比例相差大,含磷特别高,一般含1%左右,但磷主要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特别是维生素B1。糠麸类饲料结构疏松,含适量的粗纤维和硫酸盐类,有轻泻作用。
小麦麸、次粉:小麦麸俗称麸皮,是小麦加工成面粉过程中的副产品。麸皮含粗纤维为8.5%~12%,无氮浸出物约58%,鸡代谢能为6.56~6.90兆焦/千克,粗蛋白质含量为13%~15%,赖氨酸含量较高,约为0.67%,蛋氨酸含量低,约为0.11%。麸皮中钙、磷比例约为1∶6。产蛋鸡日粮中麸皮用量为3%~5%,育成鸡饲料中则可用至15%~25%。次粉又称黑面、黄粉、下等面或三等粉,是小麦子实为原料磨制精白面粉时获得的副产品。次粉中蛋白质含量低于麸皮或差异不大,但粗纤维含量显著下降,平均含量为3.5%,无氮浸出物含量也高,因而次粉代谢能要比麸皮高得多,为11.92兆焦/千克。次粉是很好的颗粒粘结剂,较适用于颗粒饲料。用作粉料时则嫌太细,粘嘴,影响适口性。
米糠:稻谷加工大米时分离出的种皮、糊粉层和胚三种物质的混合物,米糠应不包括稻壳。米糠中粗灰分含量为8%~10%,粗纤维为6%~7%,但市面上销售的米糠一般带少量的稻壳,灰分和粗纤维含量大于10%。无氮浸出物小于50%,粗蛋白质含量约13%,粗纤维含量15%~16%,代谢能为10.67兆焦/千克。米糠中所含粗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易酸败变质,影响适口性和家禽健康。米糠中赖氨酸含量为0.73%,蛋氨酸0.24%,钙少磷多,钙磷比例为1∶17~1∶22。米糠在家禽饲料中添加量应少于10%,雏鸡在5%以下。
③脂肪:脂肪作饲用时可选择人类不宜食用或人类不喜欢食用的油或油渣。动物性脂肪中用作饲料的有牛、羊、猪、禽脂肪,植物油包括玉米油、花生油、葵花油、豆油等。植物油的代谢能值为34.3~36.8兆焦/千克,动物脂的为29.7~35.6兆焦/千克。油脂常添加在肉禽饲料中,提高能量浓度和能量利用率,从而提高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肉仔鸡日粮中一般添加油脂1%~3%。蛋鸡日粮中很少添加。配合饲料中加入油脂可同时减少灰尘,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混合机和颗粒机的磨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促进颗粒饲料成型。
(2)蛋白质饲料:家禽的蛋白质饲料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在家禽日粮中用量一般为10%~35%。
①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主要指植物性饼粕及某些豆类。此外,玉米蛋白粉、浓缩叶蛋白及某些植物性加工副产品也属此类。
豆科子实类:豆科子实的营养特点是蛋白质含量丰富,一般为20%~40%,无氮浸出物含量较谷实类低,仅为28%~62%,但它的能量值高于玉米。蛋白质的品质优良,特别是赖氨酸的含量比较高,蛋氨酸含量相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生大豆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如抗胰蛋白酶、凝集素等,会影响动物适口性和饲料的消化率。抗胰蛋白酶可在高温下被破坏,故大豆经蒸煮、适度加热或膨化,可破坏这些抗营养因子,取代豆粕和植物油应用于家禽日粮中效果良好。
大豆饼(粕):豆饼(粕)是我国主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来源,约占饼粕类饲料总量的70%。大豆饼(粕)的蛋白质含量为40%~50%。大豆饼(粕)蛋白质品质较好,含赖氨酸约为2.5%,其含量低于鱼粉但高于其他饼粕类饲料,蛋氨酸含量相对较低,约为0.46%。氨基酸利用率较其他饼粕类饲料高。钙和磷含量较谷物类饲料高,但50%~70%的磷为植酸磷,利用率低。豆饼(粕)是家禽日粮中主要的蛋白质饲料源,其用量一般不受限制,但需要注意补充蛋氨酸。
棉仁饼(粕):是棉子经脱壳之后压榨或浸提后的残渣。棉仁饼(粕)中蛋白质含量为33%~40%,粗纤维一般含量为11%,故棉仁饼(粕)的鸡代谢能低,为7.1~9.2兆焦/千克。棉仁饼(粕)蛋白质质量较差,赖氨酸含量低于豆饼(粕),约为1.34%,蛋氨酸约为0.38%,胱氨酸约为0.75%,氨基酸利用率低。棉仁饼(粕)中含有棉酚,家禽摄入过量易引起中毒。家禽日粮中一般仅限使用5%的棉仁饼(粕),脱毒后的棉子粕用量可增加到12%。
棉仁饼(粕)的脱毒方法:
FeSO4法:FeSO4中的Fe能与棉酚螯合,使棉酚中的活性醛基和羟基失去作用,形成难以消化吸收的棉酚—铁复合物,这种方法不仅可为棉酚去毒和解毒,而且能降低棉酚在肝脏中的蓄积量,起到预防中毒作用,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用0.1%~0.2%的硫酸亚铁液浸泡棉仁饼24小时,其棉酚的脱毒率达90%~100%。
碱处理法:在棉子饼粕中加入烧碱或纯碱的水溶液、石灰等,并加热蒸炒使饼粕中的游离棉酚破坏或形成结合物。本法去毒效果理想,但较费事,且成本高。在饲养场可将饼粕用碱水(1%Na2CO3或2%~3%石灰水等)浸泡24小时,再把碱液洗掉后饲喂。
水热处理去毒法:游离棉酚经湿热处理,可形成结合棉酚,不易被动物吸收,可以减轻其毒性。方法是将粉碎的棉子饼加适量水煮沸并搅拌,煮约0.5小时,冷却后备用。
加热处理法:棉子饼粕经过蒸、煮、炒等加热处理1小时,80%的棉酚被破坏,游离棉酚变成结合棉酚,但会降低饼粕的营养价值。
菜子饼(粕):菜子饼(粕)是菜子榨(浸)油后的残渣。蛋白质含量为33%~38%,赖氨酸含量为1.0%~1.8%,蛋氨酸含量为0.5%~0.9%,色氨酸含量为0.3%~0.5%,氨基酸利用率比豆饼(粕)低。粗纤维含量为12%,无氮浸出物含量为30%,鸡的代谢能为7.1~8.4兆焦/千克。菜子饼(粕)能量低、蛋白质品质差、适口性差,且含有有毒物质——硫葡萄糖甙,可使甲状腺肿大。家禽日粮中不宜过量使用菜子饼(粕),一般用量为3%~10%。
菜子饼(粕)脱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坑埋法:挖一土坑,大小视菜子饼用量和周转期而定,坑内铺放塑料薄膜或草席,先将粉碎的菜子饼按1∶1加水浸泡,而后按每立方米500~700千克将其装入坑内,接着在顶部铺草或覆以塑料薄膜,最后在上部压上20厘米以上的土,两个月后就可饲喂。
水浸法:硫葡萄糖甙具水溶性,因此可用冷水或温水浸泡2~4天,每天换水一次,这样可除去部分硫葡萄糖甙,但此法养分流失很大。
氨或碱处理法:每100份菜子饼用浓氨水(含NH32.8%)4~5份,或纯碱3.5份均匀喷洒到饼中,覆盖堆放3~5小时,然后置蒸笼中蒸40~50分钟即可喂用,也可在阳光下晒干或炒干后贮备使用。氨、碱促使硫葡萄糖甙催化水解,其中挥发性较大的有毒成分可用蒸气挥发出去。
发酵法:某些细菌和真菌可以破坏硫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故菜子饼发酵去毒已被国内外所重视。
解决菜子中的毒性问题,根本途径是培育低毒或无毒油菜品种。比如,加拿大培育出的“双低”品种托尔(Tower)和堪多尔(Candle)。
花生饼(粕):花生饼(粕)是花生去壳后的花生仁经榨(浸)油后的残渣。花生饼粕蛋白含量为44%~48%,蛋白质品质较差,赖氨酸含量低(1.32%),蛋氨酸少(0.27%)。花生饼粕的适口性好,优于其他饼粕类饲料。花生饼(粕)不宜作为家禽饲料中唯一蛋白质来源,宜与大豆饼(粕)配合使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如果补充适量的必需氨基酸,使氨基酸平衡,花生粕可以在家禽日粮中大量使用,用量可达25%。
玉米胚芽与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与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提取淀粉后的副产品。我国的玉米蛋白粉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0%~65%,蛋白质的适口性一般,能量低,在产蛋鸡日粮中可搭配约5%,生长鸡可多一点。优质玉米蛋白粉可提供部分色素。玉米蛋白粉有时也被称作黄粉,注意勿与次粉混淆。
②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我国家禽饲料中常用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有鱼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和蚕蛹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品质好,尤其含赖氨酸丰富。大部分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中钙、磷含量高,且比例适宜;部分维生素含量丰富,如维生素B12等。家禽对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养分利用率高。
鱼粉:鱼粉因加工和来源不同,品质差异较大。优质鱼粉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55%~65%,脂肪含量小于10%,含钙3.8%~4.5%、磷2.5%~3.0%,食盐含量小于4%。鱼粉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含量高,且消化率也高。此外,鱼粉含微量元素硒多。鱼粉用量过高时,既增加成本又会使禽蛋和禽肉产生腥味,所以家禽饲料中鱼粉用量不宜超过10%。
由于价格昂贵,商品鱼粉往往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是伪造掺假(所掺的杂物有尿素、饼粕、糠麸、血粉、羽毛粉、食盐、沙砾等)、食盐含量过高、发霉变质和鱼粉本身所产生的毒素等。国产鱼粉的含盐量变化很大,有些高达30%。鱼粉在饲粮中的配比,要先测知鱼粉含盐量,再行确定,所用鱼粉的最大配比不能使鱼粉的食盐含量超过饲养标准的规定(0.3%~0.4%)。
鱼粉由于营养水平高,是微生物繁殖的良好场所,当温湿度过高时,极易发霉腐败,甚至自燃。腐败鱼粉含有“肌胃糜烂素”,易引起鸡的肌胃糜烂。
肉粉、肉骨粉、骨肉粉:由废弃的胴体、内脏等加工而成的产品,蛋白质含量变化很大,一般在50%左右。蛋白质含量高的称为肉骨粉,钙、磷含量较少;蛋白质含量低者被称为骨肉粉,其钙、磷含量较高。肉骨粉蛋白质含量为20%~35%,脂肪含量为8%~12%,钙含量为10%~14%,磷含量为3%~8%。赖氨酸含量丰富,但蛋氨酸和色氨酸较少。缺乏维生素A和D、核黄素、烟酸等,但维生素B12较多。肉骨粉在家禽日粮中可使用5%左右。肉粉、肉骨粉、骨肉粉储存时应防止脂肪氧化,防止沙门菌和大肠杆菌污染。
血粉:是屠宰牲畜所得血液经干燥后制成的产品,含粗蛋白质80%以上,赖氨酸含量为6%~7%,但异亮氨酸、蛋氨酸含量较低。血粉中含铁多,约含2 900毫克/千克。血粉适口性差,消化率低,日粮中不宜多用,易引起腹泻,家禽日粮中应控制在1%~3%。
羽毛粉:利用屠宰家禽所得清洁而未腐败的羽毛经加热加压转变而成的可利用的蛋白质产品。羽毛粉的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83%以上,但蛋白质品质很差,组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很低,利用率也低。胱氨酸含量很高,约为3.3%。羽毛粉适口性差,一般用量在1%~3%。
蚕蛹粉和蚕蛹粕:蚕蛹粉是蚕蛹经干噪、粉碎后的产物,粗脂肪含量可达22%以上。蚕蛹粕是蚕蛹脱油后的残余物,粗脂肪含量一般在10%左右。蚕蛹粉和蚕蛹粕的蛋白质含量都很高,分别为55%和65%,两者的氨基酸含量虽因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而不同,但在氨基酸组成上的特点是相同的,最大特点是蛋氨酸含量很高,分别为2.2%和2.9%,是所有饲料中的最高者;赖氨酸含量也很高,约与进口鱼粉相当;色氨酸含量也较高,达1.25%~1.5%。因此,蚕蛹粉和蚕蛹粕是饲粮氨基酸平衡很好的饲料。
蚕蛹粉、蚕蛹粕的缺点是:因受原料品质和高脂肪含量的影响很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如变质后再饲喂鸡,不但会使鸡蛋鸡肉带有不良气味,同时还会使肉的脂肪变黄。
③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通常有如下种类:酵母,如假丝酵母类、红酵母属等;微型藻,如小球藻属、螺旋藻属等;非病原菌,如氢极毛杆菌、甲烷极毛菌属等;真菌,如曲霉菌、根霉属等。
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些产品中含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如石油酵母含有3,4-苯并芘致癌物。二是酵母具有苦味,适口性不好。用量一般不超过日粮的10%。
(3)矿物质饲料:
①补充钙的饲料:常用的含钙矿物质饲料有石灰石粉、白云石粉、贝壳粉、蛋壳粉及石膏等。
石粉(CaCO3):石粉主要指石灰石粉,为天然的碳酸钙,一般含钙35%以上,是补充钙的最廉价、最方便的矿物质原料。天然的石灰石只要铅、汞、砷、氟的含量不超过安全系数,都可用于饲料,生长鸡用量1%~3%,蛋鸡6%~9%。石粉过量,会降低日粮有机养分的消化率,还对青年鸡的肾脏有害,使泌尿系统尿酸盐过多沉积而发生炎症,甚至形成结石;蛋鸡饲喂过多石粉,蛋壳表面会附着一层薄薄的细粒,影响蛋的合格率。鸡的生长阶段不同,对石粉的粒度要求也不同,雏鸡使用粒度较细的石粉,蛋鸡使用粒度较粗的石粉,利于蛋壳形成。
贝壳粉:贝壳粉是各种贝类外壳(蚌壳、牡蛎壳、蛤蜊壳、螺蛳壳等)经加工粉碎而成的粉状或粒状产品,主要成分碳酸钙,含钙量应不低于33%。品质好的贝壳粉杂质少,含钙高,呈白色粉状或片状,用于蛋鸡饲料中,蛋壳的强度高,破蛋软蛋少。
贝壳粉常掺杂沙石和泥土等杂质,使用时应注意检查。另外,若贝肉未除尽,加之储存不当,堆积日久易发霉、腐臭,这会使其饲料价值显著降低。
蛋壳粉:禽蛋加工厂或孵化厂收集的蛋壳,经干燥、灭菌、粉碎后即得到蛋壳粉。蛋壳残留有壳膜和一些蛋白,因此除了含有34%左右的钙外,还含有7%的蛋白质及0.09%的磷。蛋壳粉是理想的钙源饲料,利用率高。注意蛋壳干燥的温度应超过82℃,以消除传染病源。
石膏:石膏为硫酸钙晶体(CaSO4·2H2O),有天然石膏粉碎后的产品,也有化学工业产品。若是来自磷酸工业的副产品,则因其含有高量的氟、砷、铝等而品质较差,使用时应加以处理。石膏含钙量为20%~30%,含硫16%~17%,既可提供钙,又是硫的良好来源,生物利用率高。石膏有预防鸡啄羽、啄肛的作用,一般在饲料中的用量为1%~2%。
此外,大理石、白云石、白垩石、方解石、熟石灰、石灰水等均可作为补钙饲料。
微量元素预混料常常使用石粉或贝壳粉作为稀释剂或载体,使用量占配比较大,配料时应注意将其含钙量计算在内。
②补充磷的饲料:
磷酸钙类:包括磷酸—钙、磷酸二钙和磷酸三钙等。
磷酸一钙又称磷酸二氢钙或过磷酸钙,纯品为白色结晶粉末,多为一水盐[Ca(H2PO4)2·H2O]。市售品是以湿式法磷酸液(脱氟精制处理后再使用)或干式法磷酸液作用于磷酸二钙或磷酸三钙所制成的。因此,常含有少量未反应的碳酸钙及游离磷酸,吸湿性强,呈酸性。本品含磷22%左右,含钙15%左右,利用率比磷酸二钙或磷酸三钙好,尤其在水产动物饲料中更为显著。
磷酸二钙也叫磷酸氢钙,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粉末或粒状产品,又分为无水盐(CaHPO4)和二水盐(CaHPO4·2H2O)两种,后者的钙、磷利用率较高。磷酸二钙一般是在干式法磷酸液或精制湿式法磷酸液中加入石灰乳或磷酸钙制成的。市售品中除含有无水磷酸二钙外,还含少量的磷酸一钙及未反应的磷酸钙。含磷18%以上,含钙21%以上,饲料级磷酸氢钙应注意脱氟处理,含氟量不得超过标准(表2)。
表2 饲料级磷酸氢钙质量标准(%)
磷酸三钙又称磷酸钙,纯品为白色无臭粉末。饲料中常用的是磷酸废液制造,为灰色或褐色,并有臭味,分为一水盐(Ca3(PO4)2·H2O)和无水盐(Ca3(PO4)2)两种,以后者居多。经脱氟处理后,称作脱氟磷酸钙,为灰白色或茶褐色粉末。含钙29%以上,含磷15%~18%,含氟0.12%以下。
磷酸钠类:主要有磷酸一钠和磷酸二钠。
磷酸一钠又称磷酸二氢钠,有无水物(NaH2PO4)及二水物(NaH2PO4·2H2O)两种,均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因其有潮解性,宜保存于干燥处。含磷约25%,含钠约19%。因其不含钙,在钙要求低的饲料中可充当磷源,在调整高钙、低磷配方时使用不会改变钙的比例。
磷酸二钠也称磷酸氢二钠,呈白色无味的细粒状,一般含磷18%~22%,含钠27%~32.5%,应用同磷酸一钠。
骨粉:骨粉是以家畜骨骼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由于加工方法不同,成分含量及名称各不相同,有煮骨粉、蒸制骨粉、脱胶骨粉和焙烧骨粉等,化学式为[3Ca3(PO4)2·Ca(OH)2];钙含量为22%~34%,磷含量为10%~16%。骨粉含氟量低,钙磷比例为2∶1,是补充家畜钙、磷需要的良好来源。骨粉一般为黄褐乃至灰白色粉末,有肉骨蒸煮过的味道。只要杀菌消毒彻底,便可安全使用。由于成分变化大,来源不稳定,而且常有异臭,在饲料工业上的用量逐渐减少。
③补充钠、氯的饲料:
氯化钠:通常使用的是食盐,精制食盐含氯化钠99%以上,粗盐含氯化钠为95%。纯净的食盐含氯60%,含钠39%,此外尚有少量的钙、镁、硫等杂质。食用盐为白色细粒,工业用盐为粗粒。蛋鸡饲料中食盐用量一般为0.3%~0.37%。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碳酸氢钠除用于补充钠的不足外,还是一种缓冲剂,可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缓解动物的热应激,改善蛋壳质量。家禽饲料中一般用量为0.2%~0.4%。
无水硫酸钠:俗称芒硝,具有倾泻作用,除补充钠离子外,还有预防啄癖的作用。
3.非常规饲料原料
非常规饲料原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地域、不同畜禽日粮所使用的饲料原料是不同的,在某一地区或某一日粮中是非常规饲料原料,在另一地区或另一种日粮中可能是常规饲料原料。一般地,非常规饲料原料是指在配方中较少使用,或者对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了解较少的饲料原料。
非常规饲料原料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它们的共同特点主要有几个方面:①营养价值较低,营养成分不平衡且变异很大,大多数非常规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不太准确,没有较为可靠的饲料数据库,增加了日粮配方设计的难度;②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或毒物,不经过处理不能直接使用或必须限制用量;③有些非常规饲料原料掺杂、掺假情况严重,部分产品变质问题突出。生产中应选用优质的、性价比较为合适、营养成分相对稳定的原料。
(1)肉松粉:肉松粉是采用炸油厂的猪大油渣和屠宰厂分割的乱肉、下脚料为主要原料,经高温、脱脂、膨化、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具有营养齐全、油香味浓、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特点。蛋白含量高,富含磷、钙及多种微量元素及其他未知因子,是家禽良好的饲料原料。肉松粉的主要指标如下:粗蛋白≥65%,水分≤10%,粗灰分≤10%,钙≤2%,磷≥1%。一般家禽饲料中用量为3%~5%。使用时应注意产品营养指标是否稳定,有无发霉变质现象。
(2)菌体蛋白饲料:菌体蛋白饲料是一种生物发酵的蛋白原料,是利用食品工业废水、废渣、酒精、味精及造纸工业废液、皮革脱毛废水、石油化工产品如正烷烃、甲醇、乙醇等各种基质大规模培养细菌、酵母菌、霉菌、藻类和担子菌而获得的微生物蛋白。菌体蛋白又称单细胞蛋白(缩写SCP),是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的重要蛋白质来源。
菌体蛋白饲料蛋白质含量高(40%~60%),营养丰富,其中赖氨酸含量高达7%以上,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含量也比较丰富。单细胞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其中硫胺素、核黄素、泛酸、胆碱、尼克酸的含量超过鱼粉。此外,单细胞蛋白还含有较为丰富的微量元素,包括磷、铁、锰、锌、铜、硒等,尤以无机磷较多。
在应用微生物菌体蛋白时,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目前产品为多菌种的混合物,所以,对微生物菌种的监控是保证产品安全的关键。其次,利用转基因技术能够培育出高产、高蛋白的菌株,但由此培育出的菌株安全性问题还有待于研究。第三,有害微生物、氢氰酸、重金属(汞、铅)等对菌体蛋白饲料的污染也是影响菌体蛋白饲料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菌体蛋白使用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其安全性问题还未得到充分暴露。因此,将菌体蛋白作为饲料原料时,要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尽可能减少菌体蛋白所带来的潜在危害。一般家禽饲料中用量在5%以内。
(3)虾壳粉和虾糠:虾壳粉和虾糠是以优质海虾为原料,通过高温蒸煮、消毒灭菌、烘干去肉、过筛等工序加工而成,含有丰富的甲壳素、蛋白质、胆碱、磷脂、胆固醇、虾青素、虾红素及磷、钙、铁、锰、锌、铜等多种有益元素,具有虾味浓、口感好、有助于肉鸡脚径及蛋黄成色、促进生长、增强抗病力等特点。主要指标:粗蛋白30%~35%,水分14%~15%,盐酸不溶物低于3%,灰分30%~38%,盐分小于7%,粗脂肪低于8%,挥发性氨基氮120~150毫克/克。一般家禽饲料中用量在5%以内。
(4)提高蛋黄颜色的饲料:在母鸡配合饲料中,无论添加下列任何一种饲料,都能有效地增加蛋黄素,并使其呈现橘黄色或金黄色。添加比例为苜蓿粉5%,松针粉5%,泽槐叶粉5%,红辣椒粉0.3%,万寿菊花瓣粉0.3%,金盏草花瓣粉0.5%~0.7%,干橘皮粉2%~5%,紫菜干粉2%,牛粪粉1%~2%,虾糠粉3%,蚕沙6%。此外,在母鸡日粮中添加10%的虾壳粉或蟹壳粉,可使蛋黄略呈红色,着色的蛋黄商品等级较高。同时,在母鸡日粮中增加4%的动物脂肪可增加着色效果。生产实践证明,黄玉米粉在母鸡配合饲料中占50%~60%时蛋黄色泽较好。
4.常见掺假饲料的鉴别
(1)蛋氨酸:有些市售“进口”蛋氨酸被掺入淀粉、葡萄糖、石粉等而使氨基酸含量仅达50%左右,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①感官检查法:真蛋氨酸为纯白色或微带黄色,为有光泽的结晶,尝有甜味。假的为黄或灰色,闪光结晶极少,有怪味、涩感。
②灼烧法:取瓷质坩埚一个,加入蛋氨酸1克,在电炉上炭化,然后在550℃茂福炉上灼烧2小时,真蛋氨酸残渣在0.5%以下,假蛋氨酸残渣在98%以上。
③溶解法:取一个250毫升的烧杯,加入蒸馏水,再加入1克蛋氨酸,轻轻搅拌,假蛋氨酸不溶于水,而真蛋氨酸几乎全溶于水。
(2)贝壳粉:一般采用眼观法鉴别,伪劣贝壳粉呈面粉或碎屑状,含钙28%左右;好贝壳粉应含有70%以上高粱粒大小贝壳,粉碎后含钙能达到36%以上。
(3)骨粉:好骨粉含钙23%~26%、磷12%~14%,掺假的骨粉常常含磷不足,引起畜禽两腿瘫痪,未脱胶骨粉易腐败变质,常引起畜禽中毒。常见掺假冒充物为石粉、贝壳粉、细沙等。
①肉眼观察法:纯正骨粉呈灰白色粉状或颗粒状,部分颗粒呈蜂窝状,具固有气味。掺假的骨粉仅有少许蜂窝状颗粒,假骨粉无蜂窝状颗粒。掺入石粉或贝壳粉的骨粉色泽发白。
②稀盐酸溶解法:将骨粉倒入稀盐酸溶液中,若为纯正骨粉会发出短时的“沙沙”声,骨粉颗粒表面不会产生气泡,最后基本全部溶解变为混浊。脱胶骨粉的盐酸溶液表面漂浮有极少的有机物,蒸骨粉和生骨粉表面漂浮物较多,假骨粉无以上化学现象。
③焚烧法:取少许骨粉样品放入试管中,置火上焚烧,真骨粉产生一定量蒸汽,然后产生刺鼻烧毛气味。掺假骨粉产生的蒸汽和气味相对较少。假骨粉无蒸汽和气味产生,未脱胶的变质骨粉有异味。
(4)麸皮:常在麸皮中发现有滑石粉、稻糠等,一般掺入量多在8%~10%。鉴别时多用手感法,将手插入一堆麸皮中,然后抽出,如果手指上粘有许多白色粉末,且不易抖落,则说明掺有滑石粉,如易抖落则是残余面粉。再用手抓起一把麸皮使劲攥,如果麸皮很易成团,则为纯正麸皮而攥时手有涨的感觉,则说明掺有稻糠。
(5)鱼粉:常见鱼粉中掺有棉子饼、菜子饼、尿素、泥沙等杂物,其蛋白质含量降至40%左右。
①感官检查法:标准鱼粉一般颗粒大小均匀一致,可见大量疏松的鱼肌纤维以及少量的鱼刺、鱼鳞、鱼眼等成分,颜色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用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黏,有鱼腥味,无异味。掺假的鱼粉颗粒不一,形态不一,少见或不见鱼肌纤维以及骨、刺、鳞、眼球等,呈粉状且颗粒细,易结块呈小团状,手握成团块状,发黏,鱼味淡,有异味。
②气味测试法:取样品20克放入小瓶或三角瓶中,加入10克大豆饼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盖子后,如能闻到氨气味,说明掺有尿素。
③水浸法: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或玻璃杯中,加入10倍左右的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若掺有沙石或其他矿物质则会沉到试管或玻璃杯底部。若有棉子、羽毛粉、麸皮等植物性物质,就会漂浮在水面上,而真鱼粉无上述现象。
(6)豆饼(粕):常见掺有泥沙、碎玉米或5%~10%的石粉,使豆饼(粕)蛋白质含量降低到30%左右。
①水浸法:取豆饼(粕)25克,放入盛有250毫升水的玻璃杯中泡2~3小时,然后用木棒轻轻搅动,可看出豆饼(粕)与泥沙分层,上层为豆饼(粕),下层为泥沙。
②碘酒鉴别法:取少许豆饼(粕)放在干净的白瓷盘中,铺薄铺平,然后在它上面滴几滴碘酒,过几分钟观察,其中若有的物质变成蓝黑色,说明掺假,变色物质越多,掺假越多,此法可分辨出掺有玉米、麸皮、稻壳等掺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