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时间:2023-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应及时调整饲料营养,加强管理。在蛋壳形成期间吃钙量为正常情况下的92%,而非形成蛋壳期间仅为86%。在平日的管理中应根据外观、生理状态,淘汰低产、病残、无经济价值的产蛋鸡。而停产鸡的这些部位仍呈黄色。产蛋率长期在80%以下,不能达到高峰期,多属育成鸡感染疾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使鸡的卵巢在育成期就发育不良,造成产蛋功能低下或卵巢萎缩,失去产蛋功能。

(三)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60周以后为产蛋鸡后期,此时体重几乎不再增长,产蛋量逐渐下降,蛋壳质量逐渐变差。应及时调整饲料营养,加强管理。

1.调整配方

产蛋后期可采用如下配方:玉米63.5%、豆粕18%、麸皮5%、石粉(贝壳粉)8.5%、预混料5%,增加钙和粗纤维含量。

2.科学补钙

要使鸡尽量多产优质蛋,合理供钙尤为重要。一个正常蛋壳含2~3克钙,但钙在体内的存留率仅为50%~70%,产1枚蛋需4克钙,需求量较大。如果钙不足会促进吃料,使饲料消耗过多,母鸡体重增加,使肝中脂肪沉积增多,造成脂肪肝。如饲料中钙过于饱和,会使鸡的食欲减少,影响产蛋率。如饲料中钙严重不足会使蛋壳变差,软壳蛋和无壳蛋增多,甚至使母鸡瘫痪,发生笼养蛋鸡疲劳综合征。后期饲料中钙的含量42~62周龄为3.6%,63周龄后为3.8%。贝壳、石粉和磷酸氢钙是良好的钙来源,但要适当搭配,有的石粉含钙量较低,有的磷酸氢钙含氟量较高,要注意氟中毒。如全用石粉则会影响鸡的适口性,进而影响食欲。在实践中贝壳粉添2/3,石粉添1/3,不但蛋壳强度最好,而且很经济。大多数母鸡都是夜间形成蛋壳,第2天上午产蛋。在夜间形成蛋壳期间母鸡感到缺钙,如下午供给充足的钙,让母鸡自由采食,它们能自行调节采食量。在蛋壳形成期间吃钙量为正常情况下的92%,而非形成蛋壳期间仅为86%。因此,下午4~5点是补钙的黄金时间,对于蛋壳质量差的鸡群每100只鸡每日下午可补充1千克贝壳或石粉,让鸡群自由采用。磷能干扰钙的代谢及其在蛋壳中的沉积。形成最佳蛋壳有一个最适的血清水平,这时机体会最大限度地调节骨骼中的钙形成蛋壳,提高蛋壳的质量。实践中最适的钙磷比例为5∶1~6∶1。日粮中钙的吸收率与肠道中的pH成正比,而维生素D可降低肠道pH。维生素D缺乏破坏钙的体内平衡,甚至形成缺陷壳,因而维生素D对蛋壳形成极重要。饲料中维生素D正常添加量为2 500~5 000国际单位。夜间光照可促进钙的吸收利用。鸡在温度高的环境里对钙的需要量大。

3.及时淘汰

淘汰低产、病残、无经济价值鸡,对养鸡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这不仅节约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鸡群整齐度,且能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在平日的管理中应根据外观、生理状态,淘汰低产、病残、无经济价值的产蛋鸡。

(1)产蛋鸡与停产鸡在外观形态上的区别:鸡在产蛋期间,性腺活动和代谢机能旺盛。卵巢输卵管和消化机能都很旺盛,因此产蛋鸡与停产鸡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差别。冠和肉髯:产蛋鸡冠和肉髯大而鲜红、丰满,触摸时感觉温暖;停产鸡冠和肉髯小而皱缩,淡红或暗红色。腹部容积:腹部是消化和生殖器官的所在地。产蛋鸡消化和生殖器官发达,体积较大,表现在腹部容积大;而停产鸡则相反,腹部容积较小,触摸发硬。色素变换:母鸡开始产蛋后,黄色素转移到蛋黄里,在母鸡肛门、喙、脸、胫部、脚趾等黄色素缺乏补充,逐渐变成褐色、淡黄色或白色。而停产鸡的这些部位仍呈黄色。

(2)高产鸡与低产鸡在外观形态上的区别:①外貌体形:高产鸡身体健康,结构匀称,发育正常,活泼好动,采食性强;头部清秀,无脂肪堆积,头顶几乎呈方形;眼大、圆而有神;胸宽而深,向前突出,体躯长;两胫长短适中,脊瘦,呈三棱形。低产鸡则与之相反,身体虽健康,但不是过肥就是过瘦,性情呆板,觅食性差,头粗大或过小,喙长而直,眼神迟钝;胸部狭窄而浅。②换羽:高产鸡换羽迟,停产时间短或边产蛋边换羽。低产鸡则不同,往往高峰过后就换羽,持续时间也相当长。

(3)翻肛区别:高产鸡翻肛时泄殖腔极易外翻,且湿润、鲜红或粉红;低产鸡不易翻,泄殖腔萎缩,颜色变浅,耻骨缝隙也小。

(4)注意个别腹大、发硬的鸡:这样的鸡可能患腹水或腹膜炎,高峰过后羽毛光亮、鸡冠鲜红的鸡已停产,这样的鸡应及时淘汰。对于一时无把握的准备淘汰的鸡,可以先饲养一段时间,然后再处理。对于500日龄以上的鸡如果不全群淘汰,可以采用2~3天不拣蛋的办法,将每笼产蛋少的鸡淘汰。

4.鸡群产蛋率下降的原因

鸡群产蛋率下降是蛋鸡饲养者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饲养效益。

(1)病理方面:一般来说,鸡群产蛋率下降或长期不升多属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慢性侵袭或有既往病史鸡卵巢影响排卵功能。产蛋量下降多由非典型新城疫、非典型禽流感、大肠杆菌病、沙门菌病、慢性呼吸道病、住白细胞原虫病感染引起或有以上疾病病史,终生带病毒、细菌、寄生虫,在合适的环境中,病原活动加剧。卵巢炎性反应,轻则影响代谢机能,影响卵泡发育;严重时卵泡变性坏死,第二性征退化,生产性能严重下降。产蛋率长期在80%以下,不能达到高峰期,多属育成鸡感染疾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使鸡的卵巢在育成期就发育不良,造成产蛋功能低下或卵巢萎缩,失去产蛋功能。另外,在冬季是新城疫、传染性鼻炎、肾传支、慢性呼吸道病等多种疾病的高发期。对免疫良好的鸡群,在病原污染严重的地区,会加重机体中和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加速抗体的衰退,这种持续性的生理性应激,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影响鸡群的产蛋率。

(2)管理方面:科学饲养管理是保持鸡群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户养鸡常常重视饲养,而忽视管理。环境卫生不佳,通风设备不良,消毒措施不严格,防病手段不得力等因素,常导致鸡群发病,鸡群产蛋率下降或长期不升。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温度和光照,也是提高生产性能的必要条件。育雏期间室内保温不好或室内温度控制不均匀,常导致部分雏鸡发育不良,整体素质较低,从而导致鸡群产蛋率徘徊不前。鸡是高体温动物,低温季节,倘若鸡舍保温性能不良,鸡群为了维持体温,必然过多消耗饲料热能或动用机体营养储备,从而造成鸡群的生产性能降低,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使产蛋量减少。低温季节产蛋鸡群每天必须保持16~17小时的光照时间和每平方米不低于3瓦的光照强度。光照能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性腺素,通过促性腺素对鸡雌性内分泌腺的作用,才能加速卵泡的生长发育。若天气持续阴雾,当没有增加人工光照时间和强度时,性腺内分泌机能减弱,从而影响卵泡发育,产蛋率下降。

(3)营养方面:营养对鸡群的综合素质和产蛋性能至关重要。质量低劣、营养不全、营养失调的饲料必然导致鸡群的产蛋率降低或长期不升,尤其是变质饲料,还会引起鸡的急、慢性中毒。长期供给鸡群蛋白质不足、钙磷比例失调、微量元素、维生素不足饲料,都会使产蛋量长期不升。

(4)药物方面:药害、防疫失误也会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凡药品都有双重作用,科学应用可以防治疾病,倘若滥用可导致发病,甚至中毒死亡。有的药品应用时对动物有严格的品种、性别、日龄方面的界定,如病毒唑、病毒灵、金刚烷胺、磺胺-6-甲氧嘧啶等药品可用于青年鸡,但不能用于产蛋鸡,若误用则会降低产蛋率。不论什么血清型的传支病毒(包括活毒疫苗)对鸡的生殖器官都有亲嗜性。因此,传支活疫苗宜用于30日龄内的雏鸡防疫,当性腺开始发育时应禁用,必须使用灭活苗。

除上述以外,青年鸡限饲不当、种源品系不纯也常常导致鸡群产蛋率下降或长期不升。

对策:

(1)根据营养需要,合理配制日粮:鸡的体温高,生长快,产蛋消耗大,物质代谢旺盛,因而需要更多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且各种饲料成分需搭配适当,比例合理,以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均衡。各种饲料原料需优质、不霉变、不掺假。

(2)提供适宜的条件:适宜的环境会对鸡群的生长、发育、繁殖、生产等各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应为鸡群提供福利性的饲养环境,使其健康得以维护,经济性状的遗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充分做好通风管理,改善鸡舍小气候,使其温度、湿度达到最佳状态,将有害气体浓度、微生物尘埃降到最低限度。根据鸡的生物钟、生长规律及其发病特点,制定科学的光照程序与限饲程序,使日粮营养成分更接近鸡的营养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根据不同的生产发育阶段提供不同的饲养面积,改善饲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夏季要经常消灭蚊蝇,防止其传播疾病。

(3)科学免疫与规范用药:根据抗体消长及其形成规律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毒株科学预防免疫。根据生长规律和疾病发生规律科学制定用药程序,防止疾病的发生。对鸡群,要勤于观察,发现异常,早治疗,早用药。对发病鸡要及时隔离,严重的要马上淘汰,防止疾病的蔓延。产蛋鸡用药要非常谨慎,以防影响产蛋。

5.鸡群日常观察

通过观察鸡群,可以了解到鸡群的健康水平,熟悉鸡群情况,及时发现鸡群的异常表现,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从而保证鸡群的健康成长。观察鸡群的时间,以清晨和傍晚或每次喂料、饮水后进行,听鸡群应夜深人静。

(1)观察行为:正常情况下,雏鸡反应敏捷,精神活泼,挣扎有力,叫声洪亮而脆短,眼睛明亮有神,呼吸均匀。如果出现扎堆或站立不卧,闭目无神,叫声尖锐,拥挤在热源处,说明育雏温度太低;如雏鸡撑翅伸脖,张口喘气,呼吸急促,饮水频繁,远离热源,说明温度过高;雏鸡远离通风口,说明鸡舍有贼风。颈部弯曲,头向后仰,呈观星状或扭曲,是新城疫或维生素B1缺乏所致;翼下垂、腿麻痹,呈劈叉样姿势,主要见于神经型马立克病,有时维生素B1缺乏也可引起;发生腹水症时,腹部膨大、下垂,呈企鹅样站立或行走,按压腹部有波动感;动作困难或鸭步样常见于佝偻病或软骨病;维生素B2缺乏可导致爪向内卷曲。

(2)观察羽毛:健康鸡的羽毛平整、光滑、紧凑。若羽毛蓬乱,污秽,无光泽,多见于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羽毛断落或中间折断,多见于鸡羽虱、啄羽;幼鸡羽毛稀少,是烟酸、泛酸缺乏的表现。

(3)观察粪便:灰色干粪是正常粪便,通常灰色粪便上覆盖一层白色粪,其量的多少可以衡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及吸收水平。褐色稠粪也属于正常粪便,其恶臭的气味是由于鸡粪在盲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所致。红色、粉红色稀粪,说明肠道内出血,可能是患有沙门杆菌、球虫病或肠炎,粪便带黏液可能患有卵巢炎、腹膜炎,这种鸡已没有生产价值,应尽快淘汰。黄绿色或黄白色并附有黏液、血液等的恶臭稀粪,说明有胆汁排到肠道内,多见于新城疫、流感、霍乱、伤寒等急性传染病,发现后应立即隔离,全面诊断或淘汰。产蛋鸡长期腹泻,应用抗生素效果不好时,应考虑是否患有绦虫。白色糊状或石灰浆样的稀粪,多见于雏鸡白痢杆菌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发现后立即隔离,全面诊断及时治疗。

(4)观察呼吸:当天气急剧变化、鸡舍氨气含量过高、灰尘过多或接种疫苗后,容易激发呼吸系统疾病,故应在此期间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和呼吸姿势,有无鼻涕、咳嗽、眼睑肿胀和异常的呼吸音。当鸡患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时,常发出呼噜或喘气声,夜间特别明显。

(5)观察鸡眼:正常时鸡眼圆而有神,非常清洁;鸡眼流泪、潮湿,常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霉形体感染及传染性鼻炎。健康鸡的眼结膜呈淡红色,若结膜内有干酪样物,眼球鼓起,角膜中有溃疡,常见于鸡曲霉菌病;结膜内有稍微隆起的小结节,虹膜内有不易剥离的干酪样物,常见于眼型鸡痘。

(6)观察鸡冠及肉垂:正常时,鸡冠和肉垂呈湿润、稍带光泽的鲜红色。鸡冠紫黑色,常见于盲肠肝炎或鸡濒死期;鸡冠苍白,可见于住白细胞原虫病、内脏破裂等。冠及肉垂上有突出表面、大小不一、凸凹不平的黑褐色结痂,是皮肤型鸡痘的特征。头、肉垂肿胀,往往是禽流感的表现。

(7)观察腿爪:如有脚垫,多是因垫网过硬或湿度过高引起;如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小易引起干裂;若垫网有毛刺,接头间未处理以及其他易引起外伤的因素存在,则鸡只易感染葡萄菌,引发腿病。如腿爪干瘪,应考虑大肠杆菌病、痛风、肾传支等。

(8)观察饲料及饮水用量:食欲旺盛,说明鸡生理状况正常,健康无病。减食,一般是因饲料突然改变、饲养员更换、鸡群受惊等因素所致。不食,表明鸡处于重病状态。异食,说明饲料营养不全,特别是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不足。挑食,是由于饲料搭配不当、适口性差所致。饮水突然增加,一是饲料中盐分过多,二是鸡群体温升高,感染病毒性疾病。鸡在正常情况生长下,采食量、饮水量保持稳定的缓慢上升过程,若发现采食量、饮水量明显下降,就是发病的前兆。当发现剩料过多时,应注意附近鸡群中是否有病鸡存在。

(9)肛门污浊情况的观察:鸡在产蛋期,肛门周围都有粪便污染的痕迹。停产鸡及低产蛋鸡的肛门干净,腹部羽毛丰满光滑。若肛门周围有黄色、绿色、白色粪便或有黏液附着,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则表明鸡患有疾病。

(10)触摸检查:主要是检查腹部,发现假母鸡及时淘汰,发现腹脂过多及时调整饲料营养,降低能量含量,加大麸皮用量。

(11)观察产蛋变化:在整个产蛋的过程中,每只母鸡均有一定的产蛋规律,正常饲养管理的鸡群,产蛋率150天左右达50%,90%以上持续4~5个月,蛋重65克左右,高峰过后产蛋缓慢下降。炎热季节产蛋正常下降。如果发现鸡群产蛋突然下降,蛋壳颜色、形状发生变化,应及时查找原因,特别在疾病流行的冬春季节。

6.预防产蛋鸡啄癖的发生

(1)鸡发生啄癖的原因:啄癖是鸡正常啄斗行为的变异,对养鸡生产危害很大。鸡群中常见的啄癖现象有啄肛、啄羽、啄趾、啄蛋,以及异食癖等。鸡啄癖的发生与饲养环境、营养代谢、管理和饲养方式有关,与鸡自身的生理、习性有关,也与疾病感染有关。

①饲养环境方面:

鸡舍温度、湿度不适宜,通风不良:鸡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且通风不良,常造成空气中的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上升,影响鸡的健康,破坏鸡的生理平衡,易诱发啄癖现象。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同时会使鸡体散热受阻,鸡只常表现烦躁不安,易诱发啄癖。高温、低湿会使鸡只羽毛蓬乱无光,皮肤干燥发痒;且高温会使羽毛根受损,羽毛脱落,常诱发自啄、互啄、食羽。低温、低湿同样影响羽毛正常生长,诱发啄羽现象。

鸡舍光线强、光照时间长、光色不适:光照是饲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鸡舍内光照过强,照时过长,会使鸡的神经系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心理上表现烦躁不安,易引发啄斗,形成啄癖。鸡对光色有较强的特异性反应。实践证明,鸡不适应黄色和青色光照。在黄色光和青色光刺激下,鸡极易发生啄癖现象。相反,鸡在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里表现安静,因此,红色、蓝色和绿色光照能预防和治疗鸡的啄癖。

按照鸡的生理要求给予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能保证鸡在不同饲养期正常发育和生产性能正常或超常发挥。相反,违反光照科学规律,鸡只在发育或生产过程中就会出现异常,其中包括啄癖症的发生。夏季阳光照射强烈,把商品蛋鸡的门窗玻璃涂成红色,或挂上红色门帘子;把育雏、育成鸡门窗玻璃涂成蓝色、绿色,或挂上蓝色、绿色窗帘子,对预防啄癖发生效果甚佳。

料位不足,或饮水器具不足:料位不足或饮水器不足,经常使鸡争食抢水,于是引发争斗,并出现弱肉强食现象,继而发生啄癖。

鸡笼结构不合适:由于上下层间距过小、挡蛋板损坏等原因,易使鸡看见产蛋鸡在产蛋时肛门外翻,鸡具有血敏性,看见外翻的血红肛门,就会争相上前叼啄,从此引发啄肛癖或啄蛋癖。

②营养方面:

日粮中蛋白质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日粮中玉米含量过高,容易造成蛋白质缺乏,某种氨基酸缺乏。在配合日粮中,蛋白质和氨基酸是一个概念两个平衡。日粮中蛋白质不足,氨基酸不平衡,特别是含硫氨基酸缺乏,是造成啄癖的重要原因。

日粮中蛋白质是维持鸡的生命、生长发育、羽毛形成和产蛋的基本物质。蛋白质不足,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含量低,或使用较多的羽毛粉、皮革粉等劣质蛋白质,是诱发啄癖的重要因素。

日粮中氨基酸不平衡,尤其是限制性氨基酸缺乏,将影响鸡对日粮营养的吸收。作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缺乏,情况将更为严重,因为蛋氨酸是重要的含硫氨基酸,它的不足,既影响日粮营养吸收,又易发生啄癖,因而在维持日粮中氨基酸平衡时,应首先补足蛋氨酸。在日粮中,0~4周龄蛋氨酸含量大于0.42%,含硫氨基酸大于0.78%;4周龄后蛋氨酸含量应大于0.38%,含硫氨基酸大于0.7%,这是防止啄癖发生的基本量。

日粮中矿物质缺乏或比例失调:铜、硒、硫、铁、锌、钙、钠等矿物质元素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平衡,使鸡采食量减少,饲料营养利用率低,导致鸡只营养缺乏,易引发鸡啄肛、啄蛋、啄羽和食羽、食血、食粪、食土等。此时,可用肉骨粉、沙粒、硫酸锌、硫酸亚铁、维生素E粉、亚硒酸钠、食盐等补充缺乏元素。补硫用0.1%~0.2%蛋氨酸+1%~2%生石膏粉拌料,效果甚佳。

日粮中维生素缺乏:维生素用量虽少,但作用很大。由于配合日粮中各种原材料含有的维生素种类及量不一,因而日粮中往往出现有的维生素富余,有的维生素缺乏。任何维生素的缺乏,都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并诱发疾病,尤其是B族维生素缺乏时,其影响更为严重,常常诱发啄癖。比如,维生素B2、泛酸、烟酸、叶酸缺乏时主要引起鸡发生爪蜷曲、跗关节肿大、皮炎、皮肤干燥,或羽毛蓬乱、无光等,易诱发啄癖。

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合理:鸡对粗纤维的要求并不多,消化能力也很差。日粮中粗纤维含量过多时,会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堵塞消化道,但粗纤维缺乏时,则会导致肠蠕动不充分,影响肠道的消化功能,且容易发生便秘,降低泄殖腔润滑度,使产蛋鸡产蛋时发生脱肛;另外,粗纤维含量低的饲料体积小容易消化,常常使鸡有饥饿感而到处啄食。粗纤维含量与延长胃肠排空时间有关。以上情况均能诱发鸡啄癖发生。通常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以2.5%~5%为宜。

③饲养管理方面:

饲养密度过大:集约化饲养,一般地讲,饲养规模大,饲养密度也相对较大。单位面积只数增加,就意味着个体活动空间减少。蛋用型鸡及肉杂鸡因具有遗传的好斗性,加之密度大带来的心理烦躁,发生争斗乃啄至流血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因此,一方面要增加个体活动空间,增加活动量,提高鸡体体质;另一方面要使鸡只感到舒适,避免争斗现象发生。

同舍混养的因素:不同品种、龄期的鸡不能同舍混养。不同品种的鸡生活习性不同。不同龄期的鸡强弱不同。它们均对营养、食物、饮水、空间要求不同,免疫程序及疾病预防也不同。另外,同品种、同龄期的鸡,通过群居熟悉,有其合群性,也有其排外性,因此,不同品种、龄期的鸡同舍混养,必然产生争斗,发生行为变异。

限饲:在育成期限饲时,开始由于突然改变其生活习惯而产生严重的压抑感和挫折感,心理状态极不平衡,在停喂的日子里,往往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和发泄性。故应备足料位和饮水器,建立固定的管理程序,利用鸡的可调教性,渐渐养成稳定的生活习惯,以防啄癖发生。

操作应激:在育雏、育成期间,免疫、投药、驱虫、称重、调鸡、转群等,常常造成鸡群紧张,甚至操作粗暴使鸡受到伤害;为开产准备而增加光照,换喂预产料,换喂开产料,换喂高产料等,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常常使鸡群感到不适和惊恐。以上操作带来的应激,均能加剧鸡的啄斗性。

没有及时进行断啄、断爪:断喙是防止啄癖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锋利的喙角,若不能及时断掉,或断得不符合要求,往往是轻微的动作,或在无意之中,便会使被啄鸡啄至流血,继而引发啄癖。自然配种的种公鸡,交配时因其爪尖利,常把母鸡脊背趴烂,引起啄癖。因此,断爪也是防止啄癖发生的根本措施。

④生理方面:鸡在第一个饲养年要更换3次羽毛,第一次在4周龄时绒羽换幼羽,第2次在18周龄时幼羽换育成羽,以后换成成羽。换羽期间,羽根血液旺盛,鲜红的羽根及长羽出现的皮肤发痒,都会诱发自啄和互啄。满地褪下的羽毛,常使鸡发生食羽癖。同时,换羽时如果羽毛因故生长不良,也会诱发啄羽癖。

⑤疾病方面:患有传染性法氏囊炎、大肠杆菌病、白痢杆菌病鸡的早期临床症状,往往表现啄肛,由自啄引发互啄。鸡感染体表寄生虫,如羽虱、棘皮螨、蜱等,寄生虫刺激机体引起皮炎,使鸡不安而时时自啄,一旦自啄出血,引起其他鸡争相参与,常常一只鸡很快被置于死地。当鸡消化不良、下痢、球虫病,或泄殖腔发生炎症时,常常因为糊肛、结痂而肛周发痒,这时间,鸡常常自啄消痒,一旦不慎啄破,将引起众鸡相叼啄。鸡因应激产双黄蛋而引起肛门破裂;鸡因病引起泄殖腔外翻;鸡因病引起输卵管下垂,此时,病鸡常常成众矢之的,又常常把病鸡的内脏很快叼出体外,轰动全群,争相啄食。由于长期腹泻或其他原因引起鸡体脱水,导致输卵管黏膜滑度降低,生殖道干涩,鸡产蛋时因强烈努责脱肛而引发啄肛癖。中毒因素,如马杜拉霉素轻度中毒、长期应用磺胺类药物,鸡群常常表现食欲骤减,互相啄羽。

(2)防治措施:坚持实施“全进全出”饲养制度,认真做好免疫、疾病预防和定期驱虫等工作,保证鸡在各个饲养阶段生长、发育、生产正常,群体健康。

保证饲养环境优越,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宜。加强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严格控制温、湿度,避免环境不适而引起的拥挤、烦躁不安,使啄癖增强。

提供全价的平衡日粮,饲料营养保证全面,在不同饲养阶段均能满足鸡的营养需要。配料原料要求品种多样化。注意玉米含量不要超过65%,无动物性蛋白配方应特别注意氨基酸的平衡,避免饲料单一,使用棉粕时不应超过8%。

饲养密度宜疏不宜密,降低密度,为鸡只提供足够的空间,可减少啄癖发生的机会,特别注意限饲时,每笼不能超过4只。

做好断喙、断爪、修喙工作。断喙宜早不宜晚,要按要求断喙,产蛋鸡产蛋前一定要重新将喙修整一次。断喙务求精确,最好请专业人员来做,成功的断喙既可以防止啄癖又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

免疫、投药、换料、称重、调鸡、转群等都要有应激防范措施,如提前2~3天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药物维生素C等。

(3)治疗:一旦发生啄癖,要及早治疗。若是啄肛、啄羽等,首先要将被啄鸡挑出,隔离饲养,被啄伤鸡的伤口上可涂抹紫药水;其次对大群鸡进行修喙、投药和环境综合治疗:检查鸡喙,尽快对全群鸡喙进行修整;根据鸡群日龄大小,在饲料中添加0.1%~0.5%蛋氨酸和1%~2%生石膏粉;缺盐引起的啄癖,可在饮水中添加2%食盐,连续饮用3~4天,每日2~3次,但不能长期饮用,以免引起食盐中毒。育雏、育成鸡改照明的白炽灯为蓝色灯或绿色灯,并把门窗玻璃涂成蓝色或绿色。商品产蛋鸡改照明的白炽灯为红灯,并把门窗玻璃涂成红色。

7.节约饲料,降低成本

在养鸡生产中,饲料的开支最多,占养鸡总成本的60%~70%。据统计,养鸡饲料浪费量占全年消耗量的3%~8%,有的甚至达10%以上,所以控制饲料浪费是养鸡增效的一项重要措施。

(1)科学配料:根据鸡的不同生产类型、不同生理阶段及不同生产水平,选用合适的饲养标准;在选用原料上,尽量就地取材,选营养丰富且价格低廉的原料,力求原料多样化,以保证营养物质完善,必要时应补充饲料添加剂,尽量使用预混料,减少自配料,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一般不超过5%。

(2)少喂勤添:据报道,饲料加到料槽的2/3时,饲料浪费12%;加到1/2时,浪费5%;加到1/3时,浪费2%。因此,在喂料时应坚持少喂勤添,一次加料不应超过料槽(料盘)的1/3,以防止饲料过多,鸡用嘴、爪将饲料弄出槽(盘)外,造成浪费。夏天采用早晚凉爽时饲喂。

(3)掌握好饲喂量:不同日龄的鸡群,采用不同的饲喂量。育雏期间,鸡生长快,鸡群日采食量逐渐增多,应及时调整好每日饲喂量。育成阶段采取限制饲喂,可节约10%左右的饲料,并防止鸡过肥过重,影响以后产蛋率。产蛋期因品种不同而采食量稍有差异,按每天每只115~125克饲喂,应掌握在晚上熄灯前料槽里的料略有剩余,第二天开灯后1小时内吃完为宜。

(4)每天清水槽、料槽:鸡在喝水时,易把嘴内、喙上粘的料带到水槽内,因此应在每天晚上熄灯前清理一次水槽,既卫生又能把清出的“水料”喂猪。每天清早开灯后还要把粘在料槽内的料铲起来,让鸡吃掉,及时散开鸡在挑吃饲料时形成的料堆。

(5)补喂沙砾:补喂沙砾有助于肌胃中饲料的研磨,起到“牙齿”的作用,帮助消化和吸收。

(6)及时断喙:雏鸡在7~9日龄时进行断喙,不但可防止啄癖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地减少饲料浪费,一般能节约3%。

(7)及时淘汰病残劣质鸡:对于下列鸡应及时淘汰:在育成期,对站立不起、眼睛有病、歪嘴等没有饲养价值的;产蛋期,对于特别瘦弱、不产蛋、慢性病鸡等;对于种公鸡,发现精液品质差、无种用价值和不再利用的种公鸡。

(8)选购坚固耐用鸡笼、水料槽:这样可防止鸡笼、水料槽变形,出现高低不平,难管理,浪费饲料。要做到勤检查,保证水槽内常有水、不漏水、不溢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水入料槽,造成饲料发酸变质。

(9)加强饲料保管:饲料、原料都应储存在不漏雨、不潮湿和干燥通风的室内,防止发霉变质。加工配制饲料时,一次量喂5~7天,防止饲料中营养成分损失。

(10)做到灭鼠防麻雀:老鼠危害严重,不仅偷吃、毁坏饲料,偷吃鸡蛋,咬死雏鸡,惊吓雏鸡群,而且可传播疫病,故要采取灭鼠药等多种办法做好灭鼠工作。同时,要防止麻雀入储料室、鸡舍吃饲料,减少额外浪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