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村社区建设内容

农村社区建设内容

时间:2023-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农村社区建设首先就是要集中建设一批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设施。主要由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提供。加强警民沟通,推进警民共建,努力实现民警参与社区建设、居民配合社区防控。
农村社区建设内容_农村社会学新论

二、农村社区建设内容

每个农村社区都是坐落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中,这决定着农村社区建设不宜确定一个具体的建设标准,每个农村社区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建设。我们只能介绍农村社区的基本建设内容。

1.修建必需的生产生活设施

农村社区生产生活设施很少,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因此,农村社区建设首先就是要集中建设一批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设施。包括水利设施、道路交通、通信设施、网络设施、供排水设施、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休闲设施、商品流通设施、社区环境美化绿化亮化设施,等等。没有这些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农村居民就不用谈什么幸福、谈什么提高生活质量。

2.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是一个社区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进行的福利性互助系统。社区服务对于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还有利于增强农村居民的主体意识、协作意识,培养出高尚的道德风尚。农村社区是承载公共产品价值量极低的地域。所以,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是应该的。

从服务类型分,农村社区服务包括:(1)主权服务,指维护农村社区居民主权的管理、司法、警察、财政方面的服务。(2)社会文化服务,指给农村居民提供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文化活动方面的服务。(3)经济服务,指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的供电、供气、铁路运输、邮政、电信、生态环境、供水等。从服务对象分,农村社区服务包括:(1)老年人服务。开展此项服务的机构有敬老院、托老所、包护组、老人公寓、老人活动中心、老人婚姻介绍所等;(2)残疾人服务。开展此项服务的机构有:福利企业、特殊教育机构、残疾儿童看托所、残疾人康复中心等;(3)婴幼儿服务。开展此项服务的机构有: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幼托儿接送机构等;(4)青少年服务。开展此项服务的机构有:青少年宫、校外辅导站、失足青少年帮教组;(5)精神病人健康服务。开展此项服务有精神卫生医疗站、看护组、精神卫生康复活动;(6)军属服务。有拥军优属服务站、烈军属包护组;(7)贫困者服务。开展这项服务的,有经常性的生活救济组织和临时性的救灾组织;(8)红白喜事者服务。有村内的红白理事会、婚丧服务组提供此项服务。(9)面对全体居民的卫生服务。主要由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提供。定期为农村居民提供免费体检服务,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护理和伤残康复、生殖健康服务。开展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管理,突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信息收集与报告等服务。免费为所辖区域内所有居民提供安全的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要本着共同需要、连续性、公平性的原则开展服务工作。且要保证这些服务项目与农村社区居民的需求相匹配、具有高度的可及性和实际的可得性。

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要建立组织开展相应服务项目,还要建立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主要有:(1)付费机制,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经费来自国家财政预算支付和适当收费两部分。(2)激励机制,使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组织提供有效公共服务,需要给他们财力保证和经管自主权以及精神激励,如营造崇尚社区公共服务的社会价值观。(3)约束机制,防止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应不力现象发生,如防止政府不及时支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预算资金;防止公共服务组织工作不尽职。主要是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4)需求表达机制,建立方便农村居民及时表达对公共服务需求意愿的渠道。

3.建设社区优良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农村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是维系农村社区的精神力量。有了优良的文化模式就能使社区进入良性运行状态。农村社区文化模式营建工作包括:(1)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投入。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缺乏活动经费和活动设施。精神文明要以物质文明作保证,没有物质文明投入,农村社区文化是难以发展起来的。作为农村社区的文化娱乐设施,图书馆、电影院、活动室、体育场、室外广场、教室都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物质要件。绝对不能忽视。(2)大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素质教育,普遍提高农村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3)引导农村居民参加素质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培育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型创业带头人和致富领路人,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4)开展以“少生优生、富裕文明、健康幸福”为主要内容的新家庭创建活动,促进农村居民家庭关系的和谐。(5)加强农村殡葬管理,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习惯,切实转变农村居民的丧葬陋习。(6)坚持多样化的文化建设方针,开展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文化活动。从层次上讲,既要提倡高雅文化,也要扶持通俗文化,做到雅俗互补。从形式上讲,科普、法规宣传、体育活动、文艺演出、琴棋书画等全面发展,以适应各个层次、各种职业者居民的精神需要,以增加对村民的吸引力,引导大家共同参与,让大家都受到享受。这样逐步实现移风易俗,建立优良的社区文化模式。

4.营建社区治安环境

不断健全完善农村社区治安防范体系、群防群治机制,确保农村社区社会秩序稳定,群众安居乐业。要全面普及法制教育,按照普法教育要求,定期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法制意识,防止地痞流氓行为,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等工作。建立警务执勤室、治安巡逻队、矛盾调解队、法制宣传队。尤其要加强社区警务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警民沟通,推进警民共建,努力实现民警参与社区建设、居民配合社区防控。把社区治保积极分子、社区保安、社区治安巡逻志愿者、外来人口协管员、内部单位保卫人员等多种力量进行整合,多方面、多层次参与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改善农村社区的治安环境,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升级,解决在基层”。

5.建设社区组织系统

社区的生活本性和综合功能说明不能采取政治措施、经济手段、行政制度来治理农村社区,需要建立专门的服务农村居民生活生产需要的社区组织来进行治理。农村社区群众组织包括社区研究、服务、慈善、福利、志趣、娱乐等方面的群众组织。它们的纽带不是权力,不是资本,而是靠互助精神和热情服务来维系。社区组织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方面,应该强大而有力,能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多方面的服务。如加拿大渥太华的森玛石西社区康健中心,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项目很广:包括各种儿童援助、服务、社区儿托项目;就业辅导与培训;危急求助;为急需者提供食物、衣服等支援及帮助申请社会福利;社区治安联防;优育和营养指导;家长咨询和心理咨询;帮助家庭有发育迟缓的成员并提供他们可得到的其他服务的咨询;还提供老年服务项目,包括健康讲座、家庭访问、健康咨询及辅导、营养辅导,专车载送去参加健康和文娱活动等。除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务外,中心还在政府与社区、政府与民众之间担当着社区利益的代言人、现行社区政策的批评者、新的福利政策或项目的倡导者以及社区发展的研究者的角色,很受群体和政府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阅读书目

1.[日]富永健一:《日本的现代化与社会变迁》,李国庆、刘畅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李明华:《山区社会学引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版。

3.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农村社区?

2.农村社区如何演化而来?

3.如何建设农村社区?

【注释】

[1]斐迪南·滕尼斯(1855—1936)于1887年出版名为“Gemeinschaft und Gensellschaft”的德文书(英译Community and Society),提出“社区”一词并进行了定义。德文Gemeinschaft是社区的意思,指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强烈的归属感、彼此亲密无间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他还指出这种同类群体产生于对亲属联结的依赖以及血缘关系的延伸,是超乎人们的选择,是自然形成的。美国社会学家把滕尼斯的社区概念翻译成英文Community,意指由目的、利益不同的人或团体使用契约形式联结起来的共同体,改变关系亲密和归属感的含义。中国的社会学界使用“社区”一词,大概是1932年。1932年年底,燕京大学邀请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派克来华讲学,该校社会学师生始将Community一词译为社区。据费孝通先生回忆,当派克教授结束讲学时,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准备出一本论文集,以此来纪念派克老师,然而,在翻译他所谓的“A Society is not a Community”这句话时,却卡了壳。因为在以往的汉语里,只有村落、社稷一类的词。到近代引入“社会”这一词语后,Society和Community则都被译为社会。但此处如按旧译,意思显然不通。于是,他们只好揣摩派克老师的人文区位学的意义,取社会的“社”以示人群之意,以“区”字作为群体的空间坐落,创造出“社区”这个新词来解释Community。这样一来,派克老师的原话就可译为“一个社会并非一个社区”,也算通顺。此后,国内也就有了“社区”这个概念。意指特定地域里的生活共同体。见谷中原:《社会学理论基础》,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57页。

[2]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3]该书1987年由王晓毅、王地宁译出,1988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4]鸟越皓之的《日本社会论:家与村的社会学》由王颉译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

[5]参阅胡韦:《法国社区分析的发展》,《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

[6]所谓人情交换就是在家族或宗族甚或在地缘范围内,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上,受情面支配的、必须适时回报他人给予的解困帮忙现象。如张甲为张A家的红白喜事帮了一回忙,那么,张甲家有了红白喜事张A必须自动地去帮忙。

[7][美]埃弗里特·M.罗吉斯,拉伯尔·J.伯德格:《乡村社会变迁》,王晓毅、王地宁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2页。

[8]李守经:《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31页。

[9]游修龄:《农业起源论》,《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第246页。

[10]幸福指数是衡量民众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指标数,是衡量民众幸福感的标准。幸福指数概念最早由不丹国王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现在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衡量善治水平的一个评价指标。

[11]从社会学角度看,价值就是在一定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客体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肯定关系。人的价值就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满足他人或自我需要的社会关系。笔者根据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位置,把人生价值分为三种。第一,当人处于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时,他人和社会应给他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满足他的正当合理要求。由此形成的社会和他人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关系叫人生的个人价值。第二,当人处于价值关系中主客体重叠的位置时,每个人就自己满足个人的需求,由此形成的自己满足自己需求的价值关系叫人生的自我价值。第三,当人处于价值关系的客体地位时,个人应该给社会和他人提供生存和发展条件。由此形成个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求关系叫人生的社会价值。一个国家到底提倡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念取决于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和采取的经济运行制度,在经济落后时代和产品经济体制里,国家提倡社会价值,重视集体主义价值观;在经济发达时代和市场经济体制里,国家承认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提倡民本主义价值观。有关详细内容可参阅谷中原:《人生价值观的社会学解释》,《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