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食用菌生长的营养条件

食用菌生长的营养条件

时间:2023-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依靠菌丝体分泌各种胞内酶和胞外酶,将死亡的有机残体分解、同化,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的食用菌称为腐生类型食用菌。在食用菌中,专性寄生的十分罕见,多为兼性寄生或兼性腐生。食用菌吸收的碳素仅有20%用于合成细胞物质,其余均用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被氧化分解。食用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氮的需求量不同。碳源和氮源是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无机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矿质营养。

项目二 食用菌生长的营养条件

一、营养类型

食用菌属于异养型真菌,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食用菌分为腐生类型、寄生类型和共生类型等三种类型。

1.腐生类型

依靠菌丝体分泌各种胞内酶和胞外酶,将死亡的有机残体分解、同化,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的食用菌称为腐生类型食用菌。人工栽培的绝大多数食用菌都营腐生生活,在自然界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中起重要作用。根据腐生对象的不同,可将腐生类型食用菌分为木生菌和粪草生菌。

木生菌也称为木腐菌,在自然界主要生长在死亡的树木、树桩、断枝或活立木上的死亡部分,从中吸取营养,破坏其结构,导致木材腐朽。但一般不会侵害活立木,如香菇、灵芝、平菇、金针菇等。有的木腐菌对树种适应性较广,能在多种树木上生长,如香菇能在200余种阔叶树上生长;有的木腐菌适应范围较窄,如茶薪菇主要生长在茶树等阔叶树上。

粪草生菌也称为草腐菌,主要生长在腐熟的堆肥、厩肥、腐烂草堆或有机废料上,如草菇、双孢蘑菇、鸡腿菇等。

2.寄生类型

生活于寄主体内或体表,从活着的寄生细胞中吸取养分而进行生长繁殖的食用菌称为寄生菌。在食用菌中,专性寄生的十分罕见,多为兼性寄生或兼性腐生。如蜜环菌可以在树木的死亡部分营腐生生活,一旦进入木质部的活细胞后就转为寄生生活,常生长在针叶或阔叶树杆的基部和根部,造成根腐病。金针菇、猴头菇、灵芝、糙皮侧耳等都是腐生性菌类,但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侵染活立木,在林地栽培时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又如虫草菌从寄主身体上吸收营养,并在寄主体内生长繁殖使寄主僵化,在一定条件下从虫体上长出子座。

3.共生类型

食用菌中不少种类不能独立生活,必须与相应生物生活在一起,形成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食用菌与某些植物、动物及真菌之间都存在着共生现象。

菌根真菌是真菌与高等植物共生的代表,大多数森林食用菌为菌根真菌,如牛肝菌、口蘑、松乳菇、大红菇等。菌根真菌不仅从共生植物中摄取营养,而且能提高矿物质的溶解度,促进植物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还可保护植物根系免受病原菌侵害,分泌生长激素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蚂蚁“栽菌”是昆虫与真菌共生的一种奇异自然现象,以巴西叶蚁最为有名,它们能采集树叶在蚁巢内建筑菌圃,最大菌圃面积可达100m2。味道鲜美的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食用菌,鸡枞菌的菌柄连接在土层中白蚁的蚁巢上,而鸡枞菌的菌丝又可为白蚁提供养料。

二、营养物质

食用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1.碳源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食用菌吸收的碳素仅有20%用于合成细胞物质,其余均用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被氧化分解。碳源是食用菌最重要的,也是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食用菌在营养类型上属于异养型生物,所以不能利用二氧化碳、碳酸盐等无机碳为碳源,只能从现成的有机碳化物中吸取碳素营养。单糖、双糖、低分子醇类和有机酸均可被直接吸收利用。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高分子碳源必须经菌丝分泌相应的胞外酶,将其降解为简单碳化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葡萄糖是利用最广泛的碳源,但并不一定是所有食用菌最好的碳源,不同食用菌对碳源有不同的选择。如多数食用菌利用较差的果胶,却是松口蘑的良好碳源。食用菌生产中所需的碳源,除葡萄糖、蔗糖等简单糖类外,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木屑、玉米芯、棉子皮、稻草、马铃薯等。这些原料多为农产品下脚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

2.氮源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氮源。氮源是食用菌合成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的主要原料,对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一般不提供能量。食用菌主要利用有机氮,如尿素、氨基酸、蛋白胨、蛋白质等。氨基酸、尿素等小分子有机氮可被菌丝直接吸收,而大分子有机氮则必须通过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将其降解成小分子有机氮才能被吸收利用。生产上常用的有机氮有蛋白胨、酵母膏、尿素、豆饼、麦麸、米糠、黄豆浆和畜禽粪等。尿素经高温处理后易分解,释放出氨和氢氰酸,易使培养料的pH值升高和产生氨味而有害于菌丝生长。因此,若栽培时需加尿素,其用量应控制在0.1%~0.2%,勿用量过大。

食用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氮的需求量不同。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对氮的需求量偏高,培养基中的含氮量以0.016%~0.064%为宜,当含氮量低于0.016%时,菌丝生长就会受阻;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培养基的适宜含氮量在0.016%~0.032%,含氮量过高会导致菌丝徒长,抑制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推迟出菇。

碳源和氮源是食用菌的主要营养。营养基质中的碳、氮浓度要有适当比值,称为碳氮比(C/N比)。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菌丝体生长阶段所需要的C/N比较小,以20∶1为好,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所需的C/N比较大,以(30~40)∶1为宜。不同菌类对最适C/N比的需求不同,如草菇的C/N比是(40~60)∶1,而一般香菇的C/N比是(20~25)∶1。若C/N比过大,则菌丝生长慢而弱,难以高产;若C/N比太小,则菌丝因徒长而不易转入生殖生长。

3.无机盐

无机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矿质营养。按无机盐在菌丝中的含量,可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有磷、钙、镁、钾等,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物质的合成及酶的合成、维持酶的作用、控制原生质胶态和调节细胞渗透压等。实验室配制营养基质时,常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石膏粉(硫酸钙)过磷酸钙等。其中以磷、钙、镁、钾最为重要,每升培养基的添加量一般以0.1~0.5g为宜。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等,它们是酶活性基的成分或酶的激活剂,但因需求量极微,营养基质和天然水中的含量就可满足,一般无须添加。

食用菌栽培原料秸秆、木屑、畜粪等中均含有各种矿质元素,只酌情补充少量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石膏粉、草木灰、熟石灰等,就可满足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4.生长因子

食用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物,称为生长因子,主要为维生素、氨基酸、核酸、碱基类等物质,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H、烟酸等。生长因子的主要功能是参与酶的合成和菌体代谢;具有刺激和调节生长的作用,当严重缺乏时,食用菌就会停止生长发育。有的食用菌自身有合成某些生长因子的能力,若无合成能力,则必须添加。马铃薯、麦麸、玉米粉等材料中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用其配制培养基时可不必添加。但由于大多数维生素在120℃以上易分解,因此,对含维生素的培养基灭菌时,应防止灭菌温度太高和灭菌时间过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