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球盖菇栽培

大球盖菇栽培

时间:2023-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球盖菇对营养的要求以糖类和含氮物质为主。实际栽培结果表明,稻草、麦秸、木屑等可作为培养料,能够满足大球盖菇生长所需的碳源。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适温范围是5~36℃,最适生长温度是24~28℃,在10℃以下和32℃以上生长速度迅速下降,超过36℃菌丝停止生长,高温延续时间长会造成菌丝死亡。最后,大球盖菇由于产量高,生产成本低,营养丰富,作为新产品投放市场,很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项目八 大球盖菇栽培

一、重要价值

大球盖菇(Stropharla rugoso-annulat a-farlow apud Murrill)又名皱环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欧美各国人工栽培的珍稀名贵食用菌新品种,也是联合国粮农组(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的十大菇种之一。其菇鲜品色泽艳丽,肉质脆嫩滑爽,味道清香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质、矿物质、维生素及17种氨基酸,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预防冠心病、促进消化等功效。该菇口感好,干菇浓香,是珍稀菇类的后起之秀,颇受消费者青睐。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中等至较大,单个菇团可达数公斤重(见图10-11)。菌盖近牛球形,后扁平,直径5~45cm,菌盖肉质,湿润时表面稍有黏性。细嫩子实体初为白色,常有乳头状小突起,随着子实体逐渐长大,菌盖渐变红褐色至葡萄酒红褐色或暗褐色,老熟后褪为褐色至灰褐色。有的菌盖上有纤维状鳞片,随着子实体的生长成熟而逐渐消失。菌盖边缘内卷,常附有菌幕残片。菌肉肥厚,色白。菌褶直生,排列密集,初为污白色,后变成灰白色,随菌盖平展,逐渐变成褐色或紫黑色。菌柄近圆柱形,靠近基部稍膨大,柄长5~20cm,柄粗0.5~4cm,菌环膜质,较厚或双层,位于柄的中上部,白色或近白色,上面有粗糙条纹,深裂成若干片段,裂片先端略向上卷,易脱落,在老熟的子实体上常消失。

img110

图10-11 大球盖菇子实体

(二)生态习性

大球盖菇从春至秋生于林中、林缘的草地上或路旁、园地、垃圾场、木屑堆或牧场的牛马粪堆上。人工栽培除了7—9月未见出菇外,其他月份均可长菇,但以10月下旬至12月初和次年3—4月上旬出菇多,生长快。野生大球盖菇在青藏高原上生长于阔叶林下的落叶层上,在攀西地区生长于针阔混交林中。

(三)分布

大球盖菇在自然界中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地。在欧洲国家,如波兰、德国、荷兰、捷克等均有栽培。我国野生大球盖菇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吉林等地。

(四)生活条件

(1)水分:大球盖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不可缺少的因子。基质中含水量的高低与菌丝的生长及长菇量有直接的关系,菌丝在基质含水量65%~80%的情况下能正常生长,最适宜含水量为70%~75%。培养料中含水量过高,菌丝生长不良,表现为稀、细弱,甚至还会使原来生长的菌丝萎缩。在实际栽培中,常可发现由于菌床被雨淋后,基质中含水量过高而严重影响发菌,虽然出菇,但产量不高。子实体发生阶段一般要求环境相对湿度在85%以上,以95%左右为宜。菌丝从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必须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方可刺激出菇,否则菌丝虽生长健壮,但空气湿度低,出菇也不理想。

(2)营养:营养物质是大球盖菇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获得高产的根本保证。大球盖菇对营养的要求以糖类和含氮物质为主。碳源有葡萄糖、蔗糖、纤维素、木质素等,氮源有氨基酸、蛋白胨等。此外,还需微量的无机盐类。实际栽培结果表明,稻草、麦秸、木屑等可作为培养料,能够满足大球盖菇生长所需的碳源。栽培其他蘑菇所采用的粪草料以及棉子壳反而不是很适合大球盖菇的栽培。麸皮、米糠不仅是氮素营养和维生素来源,也是早期辅助的碳素营养源。

(3)温度:控制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①菌丝体生长阶段。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适温范围是5~36℃,最适生长温度是24~28℃,在10℃以下和32℃以上生长速度迅速下降,超过36℃菌丝停止生长,高温延续时间长会造成菌丝死亡。在低温下菌丝生长缓慢,但不影响其生活力。

②子实体生长阶段。大球盖菇子实体形成所需的温度范围是4~30℃,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2~25℃。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子实体的生长速度越快,朵形较小,易开伞;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子实体发育缓慢,朵形较大,柄粗且肥,质优,不易开伞。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遇到霜雪天气,只要采取一定的防冻措施,菇蕾就能存活。当气温越过30℃以上时,子实体原基难以形成。

(4)光线:大球盖菇菌丝的生长可以完全不要光线,但散射光对于实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在实际栽培时,栽培场所选半阴的环境,栽培效果更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量高;二是菇的色泽艳丽,菇体健壮,这可能是因为太阳光提高了地温,并通过水蒸气的蒸发促进基质中的空气交换以满足菌丝和子实体对营养、温度、空气、水分等的要求。但是,如果较长时间的太阳直射,造成空气湿度降低,会使正在迅速生长而接近采收期的菇体龟裂,影响商品的外观。

(5)空气:大球盖菇属于好气性真菌,新鲜空气是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之一。在菌丝生长阶段,对通气要求不敏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达0.5%~1%;而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要求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要低于0.15%。当空气不流通、氧气不足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均会受到抑制,特别是在子实体大量发生时,更应注意场地的通风,只有保证场地的空气新鲜,才有可能优质高产。

(6)pH值:大球盖菇在pH值4.5~9均能生长,但以pH值为5~7的微酸性环境较适宜。在pH值较高的培养基中,前期菌丝生长缓慢,但在菌丝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而使培养基中的pH值下降。菌丝在稻草培养基自然pH值条件下可正常生长。

(7)土壤:大球盖菇菌丝营养生长阶段,在没有土壤的环境能正常生长,但覆土可以促进子实体的形成。不覆土,虽也能长菇,但时间明显延长,这和覆盖层中的微生物有关。覆盖的土壤要求含有腐殖质,质地松软,具有较高的持水率。覆土以园林中的土壤为宜,切忌用砂土和黏土。土壤的pH值以5.7~6.0为好。

三、栽培管理技术

通过近几年来的引种试验推广证明,大球盖菇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可直接采用生料栽培,具有很强的抗杂能力,容易获得成功;其次,栽培原料来源丰富,它可生长在各种秸秆培养料上(如稻草、麦秸、亚麻秆等)。在我国广大农村,可以当作处理秸秆的一种主要措施。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再次,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范围出菇,由于适种时间长,有利于调整在其他食用菌或蔬菜淡季时上市。最后,大球盖菇由于产量高,生产成本低,营养丰富,作为新产品投放市场,很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一)菌种制作

大球盖菇菌种生产方法和蘑菇、草菇菌种生产方法基本相同,可用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获得纯菌种。

1.母种培养基

(1)麦芽糖酵母琼脂培养基:大豆蛋白胨(豆胨)1g、酵母2g、麦芽糖20g、琼脂20g,加水至1000mL。

(2)马铃薯葡萄糖酵母培养基:马铃薯300g(加水1500mL,煮20min,用滤汁)、酵母2g、豆胨1g、葡萄糖10g、琼脂20g,加水至1000mL。

(3)燕麦粉麦芽糖酵母琼脂培养基:燕麦粉80g、麦芽糖10g、酵母2g、琼脂20g,加水至1000mL。

上述三种配方中如果不加琼脂,即可作为液体培养基。以上培养基需按常规配制、分装、灭菌、接种和培养。

2.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1)小麦秆或裸麦秆,切碎(长2~3cm),泡湿,装瓶,高压灭菌后备用。

(2)小麦、裸麦、高粱、玉米、小米等谷粒浸泡,煮透至没有白心但表皮不破,加2%碳酸钙,装瓶,高压灭菌后备用。

(3)木屑和小木片各40%、麸皮20%,制作栽培种培养基。

还可用平菇或金针菇下脚料作培养基重新灭菌后备用。

3.接种

可以用培养3~4天的液体菌种接种。若用固体菌种必须加大接种量,接种量最小10%,最好15%~20%。

4.培养

接种后,把菌种瓶或袋放在20~28℃培养室中培养。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几天后,菌丝生长速度会逐渐缓慢,加速菌丝生长的方法是搅拌。用液体菌种接种的无菌麦粒培养基,每隔3~7天摇瓶一次,把菌丝摇断,可以刺激菌丝再生,能保证菌丝生长旺盛。

(二)栽培生产

1.栽培材料

大球盖菇可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原料,不加任何有机肥,菌丝就能正常生长并出菇。如果在秸秆中加入氮肥、磷肥或钾肥,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反而很差。木屑、厩肥、树叶、干草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也不理想。作物秸秆可以是稻草、小麦秆、大麦秆、黑麦秆、亚麻秆等。早稻草和晚稻草均可利用,但晚稻草生育期长,草秆的质地较粗硬;用于栽培大球盖菇,产菇期较长,产量也较高。稻草质量的优劣,对大球盖菇的产量有直接影响。适宜栽培大球盖菇的稻草应是干的、新鲜的。贮存较长时间的稻草,由于微生物作用可能已部分被分解,并隐藏有螨、线虫、跳虫、霉菌等,会严重影响产量,不适宜用来栽培。清洁、新鲜、干燥的秸秆;不利于各种霉菌和害虫的生长,因而在这种培养料上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很快,鲜菇产量很高。实验证明,大球盖菇在新鲜的秸秆上,每平方米可产菇12kg,而使用上一年的秸秆每平方米只产鲜菇5 kg,而生长在陈腐的秸秆上每平方米只产鲜菇1kg。除主要材料外,还需准备建堆后用的覆盖物和防雨用的薄膜。覆盖物可利用废旧麻袋,经清洗晒干后,将其底部及一侧剪开,展平即可,较大的破洞要补上。还可以用质地较厚的无纺布或草帘来覆盖,也有用成沓的废报纸作覆盖的。

2.栽培方式

大球盖菇可以在菇房中进行地床栽培、箱式栽培和床架栽培,适合集约化生产。目前德国、波兰、美国主要在室外(花园、果园)采用阳畦进行粗放式裸地或保护地栽培。在我国也多以室外生料栽培为主,因为不需要特殊设备,制作简便,且易管理,栽培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3.栽培季节

栽培季节根据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栽培设施等条件而定。在中欧各国,大球盖菇是从5月中旬至6月中旬开始栽培。在我国华北地区,如用塑料大棚保护,除短暂的严冬和酷暑外,几乎全年都可安排生产。在较温暖的地区可利用冬闲田,采用保护棚的措施栽培。播种期安排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使其出菇的高峰期处于春节前后,或按市场需求调整播种期,使其出菇高峰期处于蔬菜淡季或其他食用菌上市时少的季节。

4.栽培场所

室外栽培是目前栽培大球盖菇的主要方法。温暖、避风、遮阴的地方可以提供适合大球盖菇生长的小气候,半荫蔽的地方更适合大球盖菇生长,但持续荫蔽(如大树下的树荫)会严重影响大球盖菇的生长发育。

栽培场的选择:①宜选择近水源,而排水方便的地方。因栽培中使用的大量稻草需要浸湿,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喷水保湿,都需要有水源。但场地在多雨的时候不可积水,以保证大球盖菇的正常生长。②在土质肥沃、向阳,而又有部分遮阴的场所。大球盖菇喜生长在半遮阴的环境,切忌选择低洼和过于阴湿的场地。

适地适栽可以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或者稍加改造,创造条件满足大球盖菇生长发育的要求。如在柑橘、板栗、园林或冬闲田里进行立体种植,果菌、林菌结合,合理利用光能资源。果树、园林树木为大球盖菇创造了遮阴保湿的生态环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又极大地满足了大球盖菇的好气特性,而大球盖菇排出的二氧化碳又增强了果树的光合作用,它们既有营养物质的互补,又有气体交换的良性循环,有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5.整地作畦

首先在栽培场四周开好排水沟,主要是防止雨后积水,整地作畦的具体作法是先把表层的土壤取一部分堆放在旁边,供以后覆土用,然后把地整成垄形,中间稍高,两侧稍低,畦高10~15cm,宽90cm,长150cm,畦与畦间距40cm。

若在园林里栽培,可根据园里的地形因地制宜直接在畦上建菇床,为不影响树木生长,可不翻土,将菇床建在两棵树的中间或稍靠近畦和一侧,以便果园管理。

以冬闲田进行塑料大棚栽培,为创造大球盖菇的半遮光的生态环境,可在顶部加上一层塑料遮阳网,或者利用蔓生作物,如豌豆、秋黄瓜、丝瓜等适当遮光,也可以另加草帘等创造半遮光、保湿、保温的环境。根据气温的变化以及出菇的情况进行通风管理。

6.浸草预堆

(1)稻草浸水:在建堆前稻草必须先吸足水分,把净水引入水沟或水池中,将稻草直接放入水中浸泡,边浸草边踩草,浸水时间一般为2天左右。不同品种的稻草,浸草时间略有差别。质地较柔软的早稻草,浸草的时间可短些,36~40h;晚稻草质地较坚实,浸草时间需长些,大约48h。稻草浸水的主要目的,一是让稻草充分吸足水分,二是降低基质中的pH值,三是使其变软以便于操作,且使稻草堆得更紧。采用水池浸草,每天需换水1~2次。除直接浸泡外,也可采用喷淋的方式使稻草吸收水分。具体做法是把稻草放在地面上,每天喷水2~3次,并连续喷水6~10天。如果数量多,还必须翻动数次,使稻草吸水均匀。短、散的稻草可以采用袋或筐装起来浸泡或喷淋。

对于浸泡过或淋透了的稻草,自然沥干12~24h,让其含水量达70%~75%。可以用手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一把,将其拧紧,若草中有水滴渗出,而水滴是断线的,表明含水量适度;如果水滴连续不断线,表明含水量过高,可延长其沥干时间。若拧紧后尚无水渗出,则表明含水量偏低,必须补足水分再建堆。

(2)预发酵:在白天气温高于23℃以上时,为防止建堆后草堆发酵、温度升高而影响菌丝的生长,需要进行预发酵。在夏末秋初季节播种时,最好进行预发酵。具体做法是将浸泡过的稻草放在较平坦的地面上,堆成宽1.5~2m、高1~1.5m的长度不限的草堆,要堆结实,隔三天翻一次堆,再过2~3天即可移至人栽培场建堆播种。

7.建堆播种

建堆时堆制菌床最重要是把秸秆压平踏实。草料厚度20cm,最厚不得超过30cm,也不要小于20 cm。每平方米用干草量20~30kg,用种量600~700g。堆草时每一层堆放的草离边约10cm,一般堆三层,每层厚约8cm,菌种掰成鸽蛋大小,播在两层草料之间。播种穴的深度5~8cm,采用梅花点播,穴距10~12cm。增加播种有穴数,可使菌丝生长更快。

(1)草堆要尽量紧密结实,以利菌丝生长,有条件的可以碾压后再建堆。

(2)以小堆为好,一般在1平方米左右,堆高25cm。成片建堆只要便于行走操作,间距可适当缩小,以充分利用土地。

(3)堆形以梯形为好,底层较大,上面向内缩,以便于覆土。

(4)菌种块不要过碎,一般以鸽蛋大小为好。建堆完成后,选3~4个有代表性的草堆插入温度计观察堆温。

8.播种后管理

建堆播种完毕后,在草堆面上加覆盖,覆盖物可选用旧麻袋、无纺布、草帘、旧报纸等。旧麻袋片因保湿性强,且便于操作,效果最好,一般用单层即可。大面积栽培用草帘覆盖也行。

草堆上的覆盖物,应经常保持湿润,防止草堆干燥。将麻袋片在清水中浸透,捞出沥去多余水分后覆盖在草堆上。用作覆盖的草帘,既不宜稀疏,也不宜太厚,以喷水于草帘上时多余的水分不会渗入料内为度。若用无纺布、旧报纸,因其质量轻,易被风掀起,可用小石块压边。

(1)发菌期的管理。

①温度、湿度的调控是栽培管理的中心环节。大球盖菇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堆温22~28℃,培养料的含水量70%~75%,空气相对湿度85%~90%。在播种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保持其适宜的温度、湿度指标,创造有利的环境促进菌丝恢复和生长。

②覆土。播种后30天左右,菌丝接近长满培养料,这时可在堆表覆土。有时表面培养料偏干,看不见菌丝爬上草堆表面,可以轻轻挖开料面,检查中、下层料中菌丝,若相邻的两个接种穴菌丝已快接近,这时就可以覆土了。具体的覆土时间还应结合不同季节及不同气候条件区别对待。如早春季节建堆播种,若遇多雨,可待菌丝接近长透料后再覆土;若是秋季建堆播种,气候较干燥,可适当提前覆土,或者分两次来覆土,即第一次可在建堆时少量覆土,仅覆盖在堆上面,且尚可见到部分的稻草,第二次覆土待菌丝接近透料时再进行。

菇床覆土一方面可促进菌丝的扭结,另一方面对保湿保温也起积极作用。一般情况下,大球盖菇菌丝在纯培养的条件下,尽管培养料中菌丝繁殖很旺盛,但很难形成子实体,或者需经过相当长时间后,才会出现少量子实体。但覆盖合适的泥土并满足其适宜的温度、湿度,子实体可较快形成。

覆盖土壤的质量对大球盖菇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覆土材料要求肥沃、疏松、能够持水,排除培养料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腐殖土具有保护性质,有团粒结构,适合作覆土材料。国外认为,50%的腐殖土加50%泥炭土地,pH值5.7可作为标准的覆土材料。实际栽培中多就地取材,选用质地疏松的田园壤土。这种土壤土质松软,具有较高持水率,含有丰富的腐殖质,pH值为5.5~6.5。森林土壤也适合做覆土材料。碱性、黏重、缺乏腐殖质、团粒结构差或持水率差的砂壤土、黏土或单纯的泥炭不适合做覆土材料。

把预先准备好的壤土铺洒在菌床上,厚度2~4cm,最多不要超过5cm,每平方米菌床约需0.05m3土。覆土后必须调整覆土层湿度,要求土壤的持水率达36%~37%。土壤持水率的简便测试方法是用手捏土粒,土粒变扁但不破碎,也不粘手,就表示含水量适宜。

覆土后较干的菌床可喷水,要求雾滴细些,使水湿润覆土层而不进入料内。正常情况下,覆土后2~3天就能见到菌丝爬上覆土层,覆土后主要的工作是调节好覆土层的湿度。为了防止内湿外干,最好采用喷湿上层的覆盖物。喷水量要根据场地的干湿程度、天气的情况灵活掌握。只要菌床内含水量适宜,也可间隔1~2天或更长时间不喷水。菌床内部的含水量也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菌丝衰退。

(2)子实体形成期间的管理。

菌丝长满且覆土后,即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一般覆土后15~20天就可出菇。此阶段的管理是大球盖菇栽培的一个关键时期,工作重点是保湿及加强通风透气。

大球盖菇出菇阶段空气的相对湿度为90%~95%。气候干燥时,要注意菇床的保湿,通常是保持覆盖物及覆土层呈湿润状态。若采用麻袋片覆盖,只要将其浸透清水,去除多余的水分后再覆盖到菌床上,一般每天处理1~2次;若采用草帘格覆盖,可用喷雾的方法保湿。掀开覆盖物时,结合检查覆土层的干湿情况。若覆土层干燥发白,必须适当喷水,使之达到湿润状态。喷水切不可过量,多余的水流入料内会影响菌床出菇。另外,还要抽查堆内的含水量情况,要求菌丝吃透草料后,稻草变成淡黄色,用手捏紧培养料,培养料既松软,又湿润,有时还稍有水滴出现,这是正常现象。倘有霉烂状或挤压后水珠连续不断即是含水量过高,应及时采取下述补救措施,否则将前功尽弃。

①停止喷水,掀去覆盖物,加强通气,促进菌床中水分的蒸发,使覆盖物、覆土层呈较干燥的状态,待堆内含水量下降后,才采取轻喷的方法,促使其出菇。

②开沟排水,尽量降低地下水位。

③从菌床的面上或近地面的侧面上打数个洞,促进菌床内的空气流通。加强通风透光,每天在喷水和掀去覆盖物的同时,使其直接接受自然的光照。通气的好坏也会影响菇的质量和产量。在菌床上有大量子实体发生时,更要注意通风,特别是采用塑料大棚栽培,需增加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有时可长达1~2h。而在柑橘园栽培,空气新鲜,可不必增加通风次数。场地通风良好,长出的菇菇柄短,菇体结实健壮,产量高。

大球盖菇出菇的适宜温度为12~25℃,当温度低于4℃或超过30℃均不长菇。为了调节适宜的出菇温度,在出菇期间可通过调节光照时间、喷水时间、场地的通风程度等使环境温度处于较理想的范围。长菇期间,若遇到霜冻,一要注意加厚草被,盖好小菇蕾,二是要少喷水或不喷水,防止直接受冻害。在闽粤地区,只要盖好草被,再加上地温的保护,其菇蕾可安全度过,但是如果让菇蕾直接裸露,气温低于0℃,菇蕾受到干冷风,特别是西北风袭击,可造成冻害。采用保护棚栽培,即使是连续低温,一般均不会造成冻害。深秋或冬季播种建堆,菌丝生长显得很缓慢,但霜冻低温对菌丝体来说,并不产生冻害,可以安全过冬。

出菇期的用水、通气、采菇等常要翻动覆盖物,在管理过程中要轻拿轻放,特别是床面上有大量菇蕾发生时,可用竹片使覆盖物稍隆起,防止碰伤小菇蕾。

9.采收与加工

(1)采收应以没有开伞的为佳。当子实体的菌褶尚未破裂或刚破裂,菌盖呈钟形时为采收适期,最迟应在菌盖内卷,菌褶呈灰白色时采收,若等到成熟,菌褶转变成暗紫灰色或黑褐色,菌盖平展时才采收就会降低商品价值。不同成熟度的菇,其品质、口感差异甚大。

大球盖菇比一般食用菌个头大,一般食用菌朵重约10g,而大球盖菇朵重60g左右,最重的可达2500g,直径5~40cm。应根据成熟度、市场需求及时采收。子实体从现蕾,即露出白点到成熟需5~10天,随温度不同而表现差异。在低温时生长速度缓慢,而菇体肥厚,不易开伞。相反在高温时,表现朵型小,易开伞。整个生长期可收三潮菇,一般以第二潮的产量最高。每潮菇相间15~25天。在福建省的自然条件下,从1月中下旬至次年的5月底或6月初均可出菇,而其出菇最适宜的季节在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和3—4月。

(2)达到标准采收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上拔起。注意避免松动周围的小菇蕾。采收菇后,菌床上留下的洞口要及时补平,清除留在菌床上的残菇,以免腐烂后招引虫害而危害健康的菇。采下来的菇,应切去带泥的菇脚,进行低温保鲜。

(3)鲜售:采收的鲜菇去除残留的泥土和污物,剔除有病菇、虫菇,放入竹筐或塑料筐,尽快运往销售点鲜售。鲜菇放在通风阴凉处,避免菌盖表面长出绒毛状气生菌丝而影响美观。鲜菇在2~5℃温度下保鲜2~3天,时间长了,品质下降。

(4)干制:可参照蘑菇和草菇的脱水法,采用人工机械脱水的方法。或者把鲜菇经杀青后,排放于竹筛上,进入脱水机内脱水,使含水量达11%~13%。杀青、脱水后干燥的大球盖菇,香味浓,口感好,开伞菇采用此法加工,可提高质量。也可采用焙烤脱水,40℃烘烤至七八成干后再升温至50~60℃,直至菇体足干,冷却后及时装入塑料食品袋,防止干菇回潮、发霉变质。

(5)盐渍:可以参照盐水蘑菇加工工艺,采用盐渍的方法加工大球盖菇。大球盖菇菇体一般较大,杀青需8~12min,以菇体熟而不烂为度,视菇体大小灵活掌握。通常熟菇置冷水中会下沉,而生菇上浮。按照一层盐一层菇装缸,上压重物再加盖。盐水一定要没过菇体。盐水深度为波美22度。

(6)制罐:有关专家认为此菇适于加工制罐,可参照蘑菇的加工方法进行。由于大球盖菇菇体大小差异较大,应挑选其中优质的、大小较适中的菇作为原料。

10.病虫害防治

大球盖菇抗性强,易栽培。据栽培的实践及近年来推广的情况来看,尚未发生严重危害大球盖菇生长的病害。但在出菇前,偶尔也会见到一些杂菌,如鬼伞、盘菌、裸盖菇等竞争性杂菌,其中以鬼伞多见。大球盖菇在栽培过程中,较常见的害虫有螨类、跳虫、菇蚊、蚂蚁、蛞蝓等。现将主要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1)鬼伞。

鬼伞常在菌丝生长不良的菌床上或使用质量差的稻草作培养料栽培时发生。主要防治措施:若栽培时发现鬼伞,需及时拔除并烧毁或深埋,以防止消耗料内养分和扩展蔓延。

①稻草要求新鲜干燥,栽培前让其在烈日下曝晒2~3天,利用阳光杀灭鬼伞及其他杂菌孢子。

②栽培过程中掌握好培养料的含水量,以利于菌丝健壮生长,让其菌丝占绝对优势。

③鬼伞与大球盖菇同属于蕈菌,生长在同一环境中,彻底消灭难度大,在菌床上若发现其子实体时,应及早拔除。

(2)常见虫害的防治措施。

①选好场地,严禁在白蚁多的地方进行栽培,场地最好不要多年连作,以免造成害虫滋生。

②在栽培过程中,菌床周围放蘸有0.5%的敌敌畏棉球可驱避螨类、跳虫、菇蚊等害虫。也可以在菌床上放报纸、废布并蘸上糖液,或放新鲜烤香的猪骨头或油饼粉等诱杀螨类。对于跳虫,可用蜂蜜1份、水10份和90%的敌百虫2份混合进行诱杀。

③栽培场或草堆里发现蚁巢要及时撒药杀灭。若是红蚂蚁,可用蚁净粉撒放在有蚁路的地方,蚂蚁食后,能整巢死亡,效果甚佳。若是白蚂蚁,可采用白蚁粉1~3g喷入蚁巢,经5~7天即可见效。

④蛞蝓喜生在阴暗潮湿环境,因而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荫蔽度在50%~70%的栽培场。对蛞蝓的防治,可利用其晴伏雨出的规律,进行人工捕杀,也可在场地四周喷10%食盐水来驱赶蛞蝓。

⑤在室外栽培场,老鼠常会在草堆作窝,破坏菌床,伤害菌丝及菇蕾。早期可采用断粮的办法或者采取诱杀的办法。还可把鼠血滴在栽培场的四周及菌床边,让其他老鼠见了逃离。

大球盖菇抗性强,栽培前期认真控制好温度和水分,使菌丝生长健壮、旺盛,占领优势,以抑制其他杂菌滋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