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现为瓶壁和袋壁上出现不规则的杂菌群落。往往是由于灭菌时间或压力不够;灭菌时装量过多或摆放不合理;高压灭菌时冷空气没有排净等。此类污染常分散发生在菌种培养基表面,主要是由于接种场所消毒不彻底,或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格。
项目二 食用菌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一、菌种不纯
菌种带杂菌,表现为接种后菌种块上或其周围污染杂菌。此类污染往往成批出现且污染的杂菌种类比较一致。
二、培养基、栽培料灭菌不彻底
1.料瓶(袋)制作不当
如原材料受潮发霉、培养料含水量过大、装料太满或料袋扎口不紧等。
2.培养基质灭菌不彻底
表现为瓶壁和袋壁上出现不规则的杂菌群落。往往是由于灭菌时间或压力不够;灭菌时装量过多或摆放不合理;高压灭菌时冷空气没有排净等。
三、接种操作不严格
接种操作中污染。此类污染常分散发生在菌种培养基表面,主要是由于接种场所消毒不彻底,或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格。
四、环境卫生条件差
排水不利、通风不良、水源污浊、与禽舍畜舍等污染源为邻的场所作菌种厂和栽培场地。
五、培养条件管理不协调
(1)培养过程中,灭菌时棉塞等封口材料受潮,或培养室环境不卫生、高温高湿等均可导致封口材料受潮而发生污染。
(2)出菇期污染:出菇室环境不卫生,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尤其是采完一潮菇后,料面不清理,很容易发生杂菌污染或生理性病害。
(3)破口污染:灭菌操作或运输过程中不小心,使容器破裂或出现微孔;由于鼠害等使菌袋破损而造成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