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食用菌形态学、分类、制种、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的理解更加完善,进一步明确大型真菌的主要特征,识别主要食用菌、药用菌及毒蘑菇。根据不同季节生长的不同品种,由指导教师带队,选择不同路线进行野外教学;最后,在实验室由教师指导分组制作标本,并进行实习总结和考核。
实训项目二 野外实习及野生菌识别采集
一、目的要求
(1)通过野外教学实训,获得感性认识,来丰富和巩固课堂知识,进一步了解食用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对食用菌形态学、分类、制种、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的理解更加完善,进一步明确大型真菌的主要特征,识别主要食用菌、药用菌及毒蘑菇。
(3)通过野外采集食用菌标本,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驯化野生食用菌,并不断寻找新的食用菌资源奠定基础。
二、实训方法
野外实习: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带一套必要的采集工具。根据不同季节生长的不同品种,由指导教师带队,选择不同路线进行野外教学;最后,在实验室由教师指导分组制作标本(包括鲜活标本、液浸标本和干制标本),并进行实习总结和考核。
三、实训内容
(1)查阅食用菌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方法(包括干制标本和液浸标本)。
(2)熟悉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学会运用检索表、食用菌志等工具书鉴定不认识的食用菌。
(3)了解当地的食用菌种类、分布、生长环境等,认识50种以上常见食用菌的特征。
(4)掌握常见食用菌10个重要科的主要特征及识别方法。
(5)了解食用菌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食用菌和植被的分布规律。
(6)学会食用菌资源调查的方法、记录技巧。
四、思考题
(1)要求掌握食用菌主要科的特征,并识别和采集标本,各小组制作符合要求的食用菌标本10~30份。
(2)食用菌生态环境与植物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过去称食用菌为低等植物?
(3)以实习小组为单位总结实习收获,采取讨论式总结,记录讨论结果,撰写成实习小结或小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