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温室白粉虱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1)为害特点:温室白粉虱以成虫和若虫大量群聚叶背吸食植物营养,致受害作物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成、若虫群聚为害时还能分泌大量的蜜露,蜜露除给叶片和果实带来污染外,其上滋生的杂菌往往会引发煤污病的大发生,使叶片光合效率下降或丧失光合功能,呼吸作用减弱,造成植株长势衰弱甚至全株枯死。温室白粉虱在温室内主要为害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和花卉,还可传播病毒病。
(2)发生特点:温室白粉虱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因此,温室和花房的白粉虱是早春大棚、露地瓜菜的虫源。多密集在生长缓慢植株的上部叶或下部再生的新叶上。冬季温室内的白粉虱,是通过温室通风口、苗木移植迁入大棚、小拱棚和露地蔬菜为害的,因此,白粉虱的蔓延,人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秋季数量达高峰,集中为害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北方菜区由于深冬温室、早春大棚、小拱棚、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为白粉虱周年发生提供了更为适宜的繁育、迁徙、扩散条件,致使其为害逐年加重,防治难度愈来愈大。
(3)防治方法:由于温室白粉虱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快,传播途径多,虫体小,世代重叠,抗药性强的特点,所以防治中应突出农业生态防治,完善棚室的防虫设施条件,加强蔬菜栽培管理,以培育“无虫苗”为重点,消灭和控制虫源,合理有效地开展化学防治,再辅以物理、生物防治,控制其为害。
农业防治:①清洁田园,温室在育苗、定植前要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株、杂草并运出室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并熏杀或喷杀残余的成虫,力争做到室内清洁。②苗床和设施的通风口、门、窗等处要张挂防虫网以阻隔外来虫源;条件许可时应尽量把育苗室和栽培室分开。③合理布局,温室、大棚附近避免栽植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粉虱发生严重的蔬菜。④合理轮作,前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蒜苔等作物,避免瓜类、茄果类菜混栽。⑤及时摘除虫叶、老叶。
化学防治: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尤其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即每株有成虫2~3头时进行。喷雾防治应选择在清晨气温稍低粉虱停歇、活动能力弱时进行,傍晚施药会增加棚室湿度,对控制病害不利。喷药时应从下到上,先喷叶反面,这样成虫会因受惊吓而在飞动过程中受药,提高防效。首选药以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为好,使用浓度以7500倍液为宜,也可使用10%扑虱灵乳油(噻嗪酮)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大发生时可采用熏蒸法,每亩选用22%敌敌畏烟剂500克或25%的蚜虱净300克。喷雾与熏蒸结合效果更好。
物理防治:用黄色诱虫板诱杀。白粉虱有强烈的趋黄性,温室每两间(约7.2米)可挂一张33X17cm黄色诱虫板诱杀,同时也能起到监测预报作用:当日捕虫量在70~80头/张时,即须进行药物防治。诱虫板与苗顶保持约20cm左右距离,呈“之”字排列。育苗棚除加盖防虫网外,也须在播后张挂诱虫板,监控和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人工释放丽蚜小蜂。当每株植物有白粉虱0.5~1头时,每株放蜂3~5头,隔10天左右放1次,连续放蜂3~4次,可基本控制其为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