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日光温室黄瓜无公害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一大茬黄瓜栽培的技术要领是:嫁接换根;大温差培育适龄壮苗;重施有机肥加深翻;室内水池贮水预热;地膜覆盖高垄栽培,膜下暗灌或滴灌;四段变温管理;高标准的水、肥、气平衡,保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
一、品种选择
适宜的普通黄瓜品种有山农5号、新泰密刺、津优系列(如津优30、津优32)、博耐系列(博耐1号、博耐2号)等;无刺水果型黄瓜品种有HA-454、戴多星、京研迷你2号等。砧木可选用黑籽南瓜、抗病铁木砧(白籽南瓜)或火凤凰(黄籽南瓜)。火凤凰做嫁接砧木后,果面蜡粉减少,可溶性固形物略有提高,产品的外观商品性和内在质量都有提高,因此,可作为嫁接砧木的首选品种。
二、育苗
要求采用“两步成苗法”:接穗和砧木播种苗床出苗,嫁接后移植于口径9~12厘米、高9~12厘米的黑色塑料营养钵直至成苗移栽,或移栽于移植床直至成苗移栽。
1.种子处理
嫁接栽培时亩需黄瓜种子120~150克,南瓜种子800~1200克,或火凤凰种子350~450克。
黄瓜种子经过包衣处理的可干籽直播,也可根据需要进行种子处理。①磷酸三钠溶液浸种:先将种子在室温下浸种2小时,再用液温20℃、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②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先将种子在室温下浸种2小时,再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③多菌灵浸种:先将种子用清水在室温下浸泡2小时,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浸泡1小时。经过药剂处理的种子用清水反复冲洗后继续清水浸种4~6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后催芽。④温汤浸种:黄瓜种子在5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并充分搅拌,保持15~20分钟,再兑入少许凉水至液温30℃左右,6~8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用干净的湿布包裹催芽。种子量大时要将种子分层包裹。⑤干热处理:将充分干燥的黄瓜种子置于恒温箱中,在70℃下保持72小时。
黄瓜子叶出土后处理砧木种子。用55℃~60℃的温水浸泡并充分搅拌,保持15~ 20分钟,再兑入少许凉水至液温25℃~30℃,8~12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在室温下晾种2小时后喷湿,用纱布分层包裹催芽。
2.催芽
黄瓜种子在恒温黑暗条件下催芽,催芽温度28℃~30℃,24~36小时即可露白出芽。高温季节种子也可不经催芽而直接播种。砧木种子在恒温黑暗条件下催芽,催芽温度28℃~30℃,6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3.苗床制作
(1)营养土配制:播种前15~20天配制营养土。营养土用原土、有机肥及其他添加物混合而成。原土最好是麦茬、豆茬或葱蒜茬5~25厘米的表土,忌用瓜田、菜田土壤。有机肥(包括人粪尿、各种牲畜粪便、锯末及各种作物秸秆)使用前要堆制2~4个月,使其完全腐熟。有机肥使用前要砸细过筛。原土与有机肥混合比例(体积比)3∶1。过筛后均匀混合,筛孔直径1~1.5厘米。添加物主要包括杀菌剂及杀虫剂。每立方米营养土用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00克+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兑水10~15千克,用喷雾器均匀喷入,拌匀后将营养土堆成尖堆,外覆一层塑料薄膜,密闭10~15天后方可使用。
(2)苗床选址:苗床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水源便利、管理方便、无遮荫的地方,避免在本田做苗床。标准苗床宽1.2米,畦埂高15~20厘米、宽20~ 25厘米,长度因育苗数量及营养钵规格而异。床底应呈水平并踩实。接穗与砧木的播种苗床应完全隔开。
(3)苗床制作:播种前7~10天准备播种苗床,嫁接前7~10天准备移植床。播种苗床铺厚10~12厘米的营养土。营养方育苗时,移植床铺厚10~12厘米的营养土并稍加压实。营养钵育苗时每亩需营养钵3000~4000个。摆钵前3~5天浇足底水,将床面完全整平。待干湿适宜时即可装土并摆钵上床。摆钵时,钵与钵之间既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以钵口呈正方形为宜。摆好的床面应完全平整,横竖都呈直线,切忌将钵挤压成三角形或长方形,或钵间缝隙过大。
4.播种
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在冷尾暖头有连续晴天的上午播种。播前在播种苗床上打足底水,铺膜升温。地温达到25℃后播种,将出芽的黄瓜种子以3厘米的间距均匀点播在播种苗床上,再均匀覆盖1厘米厚的细营养土。
黄瓜子叶展平后播种砧木。如果生长正常,刚好在黄瓜播后7天。播种时种子不留间距,覆土2~3厘米。播后在床土5厘米深度插一温度计,随时观察地温。苗床上方用竹竿、竹板或8号钢丝搭建小拱棚。拱高80厘米,底宽1.4米,拱竿距离80厘米,脊部和两侧分别用小竹竿纵向固定。小拱上覆盖幅宽2.2米、30目的防虫网,周围用土压严、压实,防止害虫进入。低温育苗时在床面上覆盖一层地膜,温度仍然不足时在防虫网上加盖幅宽2.2米的EVA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夜间可在薄膜上覆盖草帘、棉被等保温。高温季节育苗时可根据需要在防虫网上覆盖遮阳网,减少蒸发,降低光照强度。
5.播后管理
(1)出苗前管理:接穗和砧木管理相同。播后管理以地温管理为重点,保持5厘米地温28℃~30℃,最低20℃,最高35℃。白天地温过高时小拱棚可通风降温或适当遮荫。
(2)出苗至嫁接前管理:30%左右幼苗出土后要在早、晚抽去地膜。80%以上种子出苗后适当降低温度。温度管理以气温为主,气温白天控制在25℃~28℃,清晨日出时分10℃~12℃。通过调节夜温使下胚轴长度达到7~8厘米。出土后的秧苗要及早见光,使之边出苗边绿化,加速幼苗营养积累。黄瓜苗第一片真叶基本展开、南瓜破心至一叶期为嫁接适宜时期。
(3)炼苗:嫁接苗达到二叶一心或三叶期即可定植。定植前一周适当降低夜温至8℃~11℃炼苗,增强幼苗抗逆性。不采用营养钵育苗的要裁方炼苗,用裁刀将带苗的营养土裁成10~12厘米见方的苗坨,分开摆放,待新根扎出后即可定植。
三、整地施肥
1.土壤高温处理
上茬作物拉秧后,结合深翻每亩均匀压入麦草等作物秸秆300~3000千克,利用夏季高温处理土壤,可优化土壤菌群,减轻连作障碍,大幅度降低土传病害的危害。具体技术见“温室土壤日光能高温处理技术”一节。
2.施肥起垄
黄瓜生长以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的砂壤或壤土为最好,pH值6~7.5。喜麦茬、豆茬、葱蒜茬,忌瓜茬。前茬作物收获后清洁园田,深翻晒垡。
日光温室黄瓜一般亩基施优质有机肥10~15立方米,油渣200~300千克,磷二铵20~25千克,硫酸钾5~6千克,同时施入硫酸锌、硼砂、硫酸镁各1千克。有机肥要砸碎过筛,筛孔直径1~1.5厘米。油渣要粉碎并发酵。有机肥中,鸡粪、猪粪、羊粪应配合使用,其比例为1∶1∶1。施肥后先浅耙(最好旋耕一遍),将肥料与表层土壤均匀混合。起垄前浇足底水,待土壤水分适宜时起垄。
推荐稀植栽培,以减少病害,提高产品质量。一般要求总垄宽140厘米。垄顶宽95~100厘米,底宽110~115厘米,垄沟宽25~30厘米,高25厘米。垄面要平整,两侧要齐。垄面中央开宽15厘米、深8~10厘米的倒三角形暗灌沟。铺设滴灌时,在垄中央开宽5~8厘米、深4~6厘米的“V”形小沟。推荐使用内镶式滴灌系统。将直径16毫米、滴头间距30~45厘米、流量2.5~3.5升/小时的黑色PE滴灌软管按140厘米间距连接在输水支管上。调试完毕后堵塞软管远端,在垄面上铺压幅宽160厘米的地膜。地膜四周要压在垄沟两侧,不可将垄沟铺严。
四、定植
1.定植密度
按每垄双行、垄上行距40厘米、垄上株距30~35厘米定植,每垄定植36~42株(七米跨度温室),一般为2340~2740株/亩。
2.定植方法
采用营养钵育苗和滴灌系统的,定植时在垄上按要求株行距先用直径11厘米(或13厘米)、高15厘米的薄壁铁筒在垄上打好深8~10厘米的定植孔,脱去营养钵,再将苗坨放入。苗坨应略高于床面,回土后苗坨与床面齐平或略高。放入苗坨后浇入约0.5千克清水。2~3天后当有新根扎出时方可回土。回土时要将缝隙填满填实。采用营养方育苗的,在垄上按要求株行距挖10~12厘米见方的定植穴,再将苗坨放入。也可在垄上开深8~10厘米的定植沟,先将苗坨放入,浇水,待水完全渗入后回土,最后用幅宽140厘米的地膜覆盖垄面并放苗。定植前要挑选秧苗,尽量使用大小一致的秧苗。秧苗数量有限时,将大苗定植于南侧,中小苗定植于中部及北部。
3.苗期管理
缓苗期适当提高温湿度。午间光照太强、秧苗萎蔫时可放花帘遮光,减少放风。气温白天控制在25℃~33℃,凌晨最低温控制在15℃左右;同时尽量提高地温,10厘米地温控制在22℃~25℃,最低控制在15℃。当有新叶抽生时缓苗结束。
五、田间管理
1.伸蔓-根瓜膨大期管理
定植后至根瓜膨大期要以促根为核心,适当控制茎叶生长,防止徒长。
(1)搭架绑蔓:4~6叶期即可绑蔓上架。要求架高1.8~2米,用12号铁丝做成,垄顶铁丝间距30~35厘米。吊蔓可用塑料带,也可用细麻绳等替代。先在铁丝上按株距绑好吊蔓带,下端在植株2~4叶节间绑一环状死结,瓜蔓顺绳缠绕。一般2~4天绕蔓一次,保证秧头向上生长。
(2)整枝:定植后定期抹去卷须、雄花和侧枝。
(3)张挂反光膜:十月下旬后在北墙上张挂反光膜,使反射光呈水波状照射在温室中后部的叶片上。
(4)中耕及覆草:大沟浇灌的,在每次浇水后及时中耕。株高达到60厘米时大沟铺草,保温降湿,每沟铺草量4~8千克。
(5)温湿度管理:缓苗结束后降低室内温度,昼间温度28℃~32℃,20℃时关闭风口。前半夜气温15℃~18℃,后半夜10℃~13℃,地温15℃以上。缓苗结束后加大温室通风量,尽量降低空气湿度。
(6)水分及养分管理:初花期适当控水控肥,促进根系生长。当早晨拉帘后新叶黄绿、叶片吐水量适宜时表示土壤水分含量正常,不需灌溉。根瓜膨大期浇头水,水量要足,水温不可低于15℃。
(7)光照管理:给予充分的强光照。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草帘应尽量早拉晚盖,拉帘后及时清扫棚面。
2.采收期管理
从根瓜采收开始,要加强温湿度管理,通过平衡施肥、合理灌溉、植株调整、综合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保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从而达到均衡采收、丰产优质的目的。
(1)温湿度管理:上午拉帘1~1.5小时内升温,使棚温达到20℃~22℃;白天气温27℃~32℃;下午适时盖帘保温,前半夜15℃~18℃,后半夜保持在10℃~13℃;地温15℃以上。白天尽量延长20℃以上温度的持续时间。上午升温后及早放风排湿,以放风30分钟内棚内雾气散尽为最佳放风时间,放风时注意更换通风位置,通风口的开放应由小到大,尽量缩短叶面结露时间。
(2)水肥管理:进入采收期,特别在腰瓜采收期后,应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采用暗沟灌溉的,一般每5~10天浇一次水,浇水量20立方米/亩左右。浇水时随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或硝铵磷肥20~30千克),硫酸钾5~6千克,硝酸钙1~2千克,每次浇水每次追肥。也可将所有肥料溶于水池中,切不可撒于地表,以免造成肥害。另外,根据长势喷施叶面肥。全生育期可追肥20~25次。缺硼地块叶喷硼酸每月每亩50克。采用滴灌的,一般2~5天灌水一次,灌水4~8毫米(2.6~5.2立方米/亩),每立方米水加入磷酸二氢钾0.2~0.4千克,尿素1.0千克(或碳铵2千克,或硝铵1.5千克)。肥料应先用少量清水溶解,待杂质沉淀后加入施肥罐。使用硝酸铵时,要撇去溶液中最上一层杂质,以免堵塞滴头。低温季节推荐使用硝铵,气温回升后(地温达到18℃以上)可使用尿素和碳铵。一般每三水带肥两次。
(3)绑蔓及落蔓:在龙头以下10厘米处绑蔓。当龙头接近吊蔓铁丝时,可随时落蔓,每次落蔓30厘米左右。
(4)植株调整:雌花过多应及时疏花疏果,根据植株长势留瓜,保持开花节距龙头45~50厘米。结合落蔓摘除下部老叶及病虫叶。及时摘除弯曲瓜、尖嘴瓜等畸形瓜,提高品质。
六、病虫害防治
1.农业措施
(1)轮作倒茬。采用3年以上的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针对当地高发病害种类,因地制宜选择抗、耐病品种。
(3)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深翻土地,高温闷棚,减少病虫源。
(4)采用地膜覆盖高垄栽培、合理密植、膜下暗灌或滴灌、大沟覆草等技术措施,降低室内湿度,减轻病虫危害。
(5)合理调控温湿度,张挂反光膜增强室内光照,加强放风管理,为植株创造最佳的生长发育环境。
(6)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通过平衡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7)整枝抹芽尽量选在晴天上午进行,促进伤口愈合。
(8)摘除老叶、病叶、病果、卷须及残花,并在温室外集中焚毁或深埋。
(9)高温闷棚:为控制霜霉病的蔓延,可在晴天中午对温室进行高温闷棚。方法是:先密闭温室,使室内温度上升到40℃,然后调节风口大小,使室温缓慢上升到41℃~42℃,稳定维持2小时后,由小到大逐渐放风,缓慢降低温度。高温闷棚时,一旦发现植株顶端下垂,应立即遮压草帘降温。为了获得最佳效果,避免黄瓜受害,可在前一天摘除病叶并浇水。闷棚后要加强肥水管理,恢复植株长势。
2.物理措施
(1)垄上覆盖银灰膜避蚜。
(2)苗床、温室入口、放风口及温室前沿覆盖防虫网。
(3)黄板诱捕:苗床及温室中北部每间悬挂一张黄板,诱杀有翅蚜、白粉虱和斑潜蝇。
3.化学防治
(1)苗床消毒。为防治黄瓜疫病,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克/平方米,或70%乙·锰10克/平方米,或硫酸铜1.2~2.0克/平方米与5千克细土混合,均匀撒于苗床上。
(2)土壤消毒。
(3)烟剂熏蒸:用百菌清、杀毒矾、霜疫净等烟剂熏烟,可防治霜霉病等病害。常见杀菌剂、杀虫剂及使用方法见表2-1、表2-2。
表2-1 无公害黄瓜生产常用杀菌剂
续表
续表
七、采收
普通有刺类型瓜长达到20~25厘米即可采收,水果型黄瓜一般在单重90~120克时采收,以便保持其鲜嫩和风味。进入产量高峰期后,一般每两天采收一次,以防压蔓造成减产。采收后的瓜条应先分级,预冷后整齐装入衬有塑料薄膜的纸箱中,每箱5~20千克。采收及包装过程中要小心轻放,保护瓜条。
八、注意事项
水果型黄瓜(迷你黄瓜)进入正常管理阶段(即定植后),应将温室内最低温度保持在15℃以上,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对温度的需求。
九、黄瓜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化瓜
黄瓜雌花未开放或开放后子房膨大停止,由瓜尖至全瓜逐渐变黄,干瘪,最后干枯称为化瓜。黄瓜化瓜主要因植株光合产物供应不足所致。出现少量化瓜是植株自我调节的正常现象,但大量化瓜则属异常,往往与品种不适、管理不当或天气异常等因素有关。出现化瓜后,要根据具体成因采取相应措施:
(1)选择适宜品种。黄瓜要选择节成性适中、连续坐果性能好的品种。
(2)育苗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干旱缺水、光照不足、秧苗徒长或老化,导致花芽分化及发育受阻、花素质降低,要通过培育壮苗的办法来解决。
(3)根据品种特性和茬口适密定植,宽窄行栽培,保证田间通风透光。
(4)因营养生长过旺或长势不足造成的化瓜,可采取协调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办法来解决。定植后控制水肥,充分蹲苗。伸蔓期推迟追肥和浇水期,控制氮肥用量。
(5)根据品种、生产季节和植株长势合理负载,适期采收,必要时疏果,避免出现坠秧。
(6)加强病虫害防治,合理调整棚室温湿度,科学灌溉施肥,深冬季节及时清扫棚面增加光照,保证植株正常生长。黄瓜早晨棚室最低温度11℃(水果无刺型品种15℃)左右,22℃~25℃放风。
(7)及时摘除病虫叶、老残叶、雄花、卷须和发育不良的雌花,避免不必要的养分流失。
(8)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0.4%葡萄糖+0.3%尿素+15ppm的保瓜灵,可有效预防化瓜。
2.花打顶
黄瓜花打顶是温室黄瓜生产常见的一种生理障碍,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对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通常表现为生长点附近的节间缩短,没有心叶形成而出现雌雄杂合的花簇,呈抱头状。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发育失调型:棚室温度长期低于10℃、植株因营养生长受到抑制、生殖生长过快出现花打顶;或土壤条件不适,根系活动弱,吸肥困难,导致生理性缺肥出现花打顶。
营养缺失型:坐果量大、采收不及时、植株光合产物不足时容易出现;
伤根型:土壤干旱时,由于肥料过多、水分不足而导致烧根,或者土壤过湿、气温和地温偏低造成沤根,都容易形成花打顶。
防治花打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育壮苗,定植后控制水肥,充分蹲苗,促进根系向纵深生长。
(2)合理调控温度,深冬季保证生育期内棚室最低温度高于8℃,拉帘后温度在11℃~13℃左右(水果无刺型黄瓜15℃左右),防止温度过低或过高;采用地膜覆盖高垄栽培膜下暗灌技术,提高地温,促进根系良好发育。
(3)不用苦咸水灌溉,水温要高于15℃,避免低温季节大沟灌溉而导致的降温、沤根和盐分积累。
(4)有机肥要砸碎过筛,控制追肥量,避免肥害和盐分障碍导致的烧根。
(5)根据植株长势确定结瓜量,必要时疏花疏果,雌花开花部位以距黄瓜生长点40~50厘米为宜。
(6)出现花打顶,应及时摘除生长点附近的小瓜,提早摘除商品瓜,抑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叶喷生长激素促进茎叶生长,可叶喷0.15%皇嘉天然芸苔素乳油10000倍液、丰收一号600~800倍液、喷施宝1200倍液等。
3.畸形瓜
黄瓜畸形瓜包括弯曲瓜、尖嘴瓜、大肚瓜和蜂腰瓜等。防治方法:
(1)选择畸形率低、瓜条顺直的品种。
(2)黄瓜在花芽分化开始后,夜温要控制在10℃~13℃(水果型黄瓜15℃),保证花芽良好的分化和发育。
(3)合理调控温室温湿度,加强水、肥、光、气管理,及时摘除畸形瓜,合理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
(4)及时防治病虫害。
(5)在瓜条快速膨大初期,用直径5~6厘米、长25厘米左右的塑料管套住瓜条,可有效预防弯曲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