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光温室西葫芦无公害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西葫芦无公害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4-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日光温室西葫芦可作秋延后茬可在8月上、中旬育苗播种,9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中下旬采收,11月底以前拉秧,后茬安排其他果菜类蔬菜。西葫芦品种分为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个类型,其中以矮性和半蔓性类型栽培最为普遍。西葫芦苗龄较短,一般苗期不宜施肥。缓苗期要给予高温高湿条件,及早缓苗。20℃左右关闭风口,15℃左右盖帘保温,外界温度12℃以上时昼夜通风。

第五章 日光温室西葫芦无公害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一、茬口安排

日光温室西葫芦可作秋延后茬(或秋冬茬)可在8月上、中旬育苗播种,9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中下旬采收,11月底以前拉秧,后茬安排其他果菜类蔬菜。也可做春提早栽培。也可利用设施相对落后、保温条件较差的温室做深冬茬栽培。

二、品种选择

西葫芦品种分为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个类型,其中以矮性和半蔓性类型栽培最为普遍。日光温室栽培多选择叶形小、株形紧凑、雌花节位低、果型中等偏小、雌花节率高、耐低温弱光照、抗病、早熟丰产、商品性好的矮性品种。目前广泛种植的品种包括阿兰、早青、中葫系列、纤手系列、冬玉等。

三、育苗技术

1.育苗方法

采用营养钵或营养袋育苗法。推荐使用12厘米×12厘米以上的黑色塑料营养钵或纸钵。小苗定植可选用10厘米×10厘米黑色塑料营养钵。

2.播种时期及播种量

播种时期可根据品种、定植时期及上市期的不同而决定。一般在定植前30~35天播种育苗。西葫芦种子千粒重为140~180克,亩用种子量400~500克。

3.床土及苗床制作

床土及苗床制作详见“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育苗技术要点”中床土及苗床制作部分,同时调整粪誜土比例为1誜3。

4.种子处理及催芽

(1)种子处理。用黄泥浆或40%盐水选种,剔除漂浮的种子,将饱籽用清水洗净,反复搓洗,除去种皮上的黏液,然后放入5~10倍于种子量的55℃温水中边搅动边浸泡15~20分钟,再兑入少许冷水使液温下降至25℃~30℃,继续浸泡2小时,捞出晾种1小时后再浸种2小时。最后将种子捞出,沥干水分,即可进行催芽。为杀灭种子表面及内部携带的病原菌,可用0.2%高锰酸钾溶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15~20分钟,用清水反复冲洗后再浸种催芽。西葫芦种子种皮较薄,浸种时易发生“水鼓”现象,其总浸种时数以5~6小时为宜。

(2)催芽。浸种后的种子用湿布分层包裹,在28℃~30℃条件下催芽,2~3天时即可出芽。当芽长达到0.2~0.4厘米时即可播种。大芽播种的可在芽长0.8~1厘米时播种。

5.播种及出苗前管理

种子在经过处理后即可播种,也可在出芽后播种。播种前给苗床打足底水,如床土温度低,可用40℃以上的热水洒浇苗床,使地温达到20℃以上。待水完全渗入后即可播种。播种时先用食指在营养钵中央压一深1.5~2厘米的小坑,把种子平放在坑内,芽弯朝下,上覆2~3厘米厚的床土,呈尖堆状。低温育苗时在床面上铺一层地膜,若温度仍然不足时,在小拱上盖塑料薄膜升温。若床土温度高于35℃,则在小拱上盖30%~70%遮阳网遮阴降温。秋季育苗时小拱上盖50目防虫网。播后在床土5厘米深度插一温度计,随时观察地温。播后地温保持在25℃~28℃,使之迅速出苗。一般4~6天即可出苗。

6.出苗后至定植前管理

(1)温度管理。当30%种子子叶出土时,要在傍晚抽去地膜,使其在夜间出苗。出苗后要降低温度,昼温20℃~25℃,夜温10℃~15℃,最低温度6℃,至第一片真叶展开。第一片真叶展开后至定植前,白天温度22℃~28℃,夜间8℃~13℃,最低温6℃,地温18℃~24℃,促进根系生长和花芽分化,防止地上部徒长。

(2)光照管理。从幼苗开始出土起要使苗床充分见光,使之边出苗边绿化,可有效防止下胚轴伸长。破心后要加强光照管理,每日傍晚在日落前2小时左右,给苗床完全遮光,使日照时数缩短到8~10小时左右,可有效提高雌花节率。

(3)水肥管理。西葫芦苗期要适当控制水分供应,要掌握“不干不浇,浇水要透”的原则,不可小水勤浇,严防徒长。一般苗期浇1~3次(高温季节3~5次)透水即可。苗床空气湿度应保持在70%以下,保证育出的秧苗茎粗壮,叶肥厚,色浓绿。西葫芦苗龄较短,一般苗期不宜施肥。如幼苗叶片小,颜色暗绿,可叶喷0.2%尿素溶液。如幼苗出现徒长现象,可叶喷0.2%磷酸二氢钾溶液。

四、定植-开花期管理

1.西葫芦的壮苗指标

苗龄30~35天,三叶一心或四叶,茎粗0.4~0.6厘米,株高10~12厘米,叶色浓绿,叶柄与叶片长度基本相等,叶柄与中心轴夹角大于60°,根系发达,已布满营养土,根色洁白而粗壮,无病虫危害,秧苗生长整齐一致。

2.整地及起垄

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清洁园田,深翻晒垡。整地前浇足底水,亩施充分腐熟、砸碎、过筛的有机肥5~8立方米,磷肥50千克,二铵35千克,硫酸钾10千克。将各种肥料充分混合,全面撒施地表,深翻入土,使肥土混匀,然后起垄定植。

推荐垄宽120~140厘米。以120厘米垄宽为例,顶宽80厘米,底宽90厘米,沟宽30厘米,垄高25~30厘米,垄面要平,两侧要齐。在垄中央开宽10厘米、深5厘米的小沟用于铺设滴灌管线。滴灌调试完毕后铺压140厘米幅宽地膜。不采用滴灌时,在垄中央开宽15厘米、深8~10厘米的倒三角形暗灌沟。

3.定植密度

西葫芦种植方法多样,茬口灵活,应根据品种特性、茬口长短灵活掌握定植密度。垄宽120厘米时可采用单垄单行种植,垄上株距45厘米,每垄定植14株(7米跨度温室,下同),以后行吊蔓长茬栽培。垄宽140厘米时采用单垄双行定植,垄上行距40厘米,株距55~65厘米,每垄定植20~24株,可做吊蔓长茬栽培,也可行爬地短茬栽培。

4.定植方法

按计划的株行距在垄上挖大小、高度与苗坨一致的穴孔,将苗坨上的营养钵取下,把苗坨放入定植穴,然后每穴浇水0.8~1.2千克,待水完全渗入、苗坨周围泥土不黏手时回土填平定植穴。苗坨四周的土要填实,苗坨与垄面要齐平。定植前要进行分苗,大苗定植在北侧,中、小苗定植在垄中、南部。定植的苗要大小一致,剔除病虫苗。定植时要防止散坨。采用暗沟的要在定植后及时铺膜放苗。采用大苗定植的要先铺膜,后定植。

5.缓苗期管理

缓苗期要给予高温高湿条件,及早缓苗。白天气温25℃~30℃,夜间20℃~25℃,温度高于30℃后放风降温。如幼苗在中午有萎蔫现象,可压花帘遮阴。当有新叶抽生时表明缓苗结束,进入下一步管理阶段。

6.缓苗后至坐果前管理

缓苗结束后应及时降低管理温度,白天20℃~25℃,早晨揭帘时8℃~10℃。20℃左右关闭风口,15℃左右盖帘保温,外界温度12℃以上时昼夜通风。变温管理可有效抑制茎叶徒长,促进雌花及早开放,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缓苗结束后在温室北墙上张挂反光膜,使水波状的反射光均匀照射到北侧的植株上,提高光照强度。灌水要根据植株长势进行。正常生长的植株,平均节间长2.5~3厘米,叶色浓绿,新叶黄绿,叶片大小适中,叶柄较短。若出现徒长,可控制灌水次数和灌水量,降低夜温至5℃~6℃,增强光照。一般坐果前不进行追肥。

五、坐果及采收期管理

1.人工辅助授粉及点花保果

西葫芦是虫媒花,且不具单性结实能力,只有采取人工方法保果才能获得经济产量。

(1)人工辅助授粉。上午8:30后人工采集雄花,剥去外边的花冠,将花粉均匀地涂抹在雌芯柱头上。雄花多时每朵雄花授雌花一朵,雄花少时每朵雄花授雌花3~4朵。

(2)点花保果。当雄花很少、人工授粉不能满足需要时,可用50~100ppm的2,4-D或100ppm防落素涂抹果柄。药液中还应加入少许墨汁或广告色做标记,以免重抹而造成药害。保花药剂种类、浓度及涂抹方法因植株生长势而异,以涂抹后不化瓜、幼瓜不畸形、幼瓜生长速度快为最佳。

2.植株调整

西葫芦叶片大、叶柄较长,生长后期茎蔓长度可达60~70厘米,叶片之间遮光严重,影响通风,对果实生长发育不利,且易诱发病害。

摘叶:田间过于郁闭时,可摘除部分老叶,增加通风透光。

疏果:西葫芦节成性强,应根据长势灵活疏去畸形花和畸形果,同时摘除化瓜和病瓜,带出棚外深埋。

吊蔓:长茬栽培时可进行吊蔓,其吊蔓方法与黄瓜相同。

除去侧枝:西葫芦为主蔓结果,主蔓上发生的侧蔓应及时摘除,以免消耗过多的养分。

3.温、土、肥、水管理

(1)温度管理:植株在进入开花结果期后,要适当提高温度,昼温25℃~29℃,夜温12℃~15℃,最低8℃~12℃,极端最低温6℃。地温应高于13℃。

(2)光照管理:应结合温度管理,使光照与温度相协调。光照充足时温度宜高,光照不足时温度要低。寒冬季节要尽量增强光照,延长有效光照时间,晴天要早揭帘,棚膜应清扫干净。推荐使用醋酸乙烯(EVA)三层复合抗老化无滴膜,可提高透光率8%~12%。

(3)土壤管理:采用大沟浇水后应及时锄大沟,以降低空气湿度,提高地温。11月中旬后改用暗灌,同时给大沟覆草。每大沟均匀铺盖麦草5~10千克。

(4)水分管理:西葫芦是最易徒长的瓜类作物,因此要注意控制水分,降低夜温,增强光照。一般定植后在浇足缓苗水的情况下,在根瓜膨大前不再浇水。秋季高温时土壤易干燥,可酌情浇水1~2次,掌握“不干不浇、一浇浇透”的原则,促使根系向深处生长。进入根瓜膨大期后要结合追肥浇一次透水。以后每隔10~15天浇水一次,直至拉秧。采用滴灌时在根瓜膨大期后要加大浇水量,增加灌溉次数。平均每天浇水量0.3~0.5方/亩,2~5天灌溉一次。浇水水温应高于15℃。

(5)施肥:根瓜膨大期第一次追肥,一般每亩每次追尿素8~10千克,磷酸二铵6~ 8千克,硫酸钾6千克。小沟暗灌时随水追入。以后每12~15天结合灌水追肥一次,全生育期可追肥9~12次。施肥量应根据植株长势及坐瓜数决定。氮肥应追施硝酸铵或尿素,最好不使用碳铵及硫铵。采用滴灌时可通过施肥器追肥,也可把肥料化入水池,搅拌均匀后随水施入。禁止使用磷酸二氢铵、过磷酸钙等难溶性肥料,也不可在水池中化入鸡粪等有机肥。

六、病虫害防治

西葫芦是瓜类蔬菜中病虫害较少的蔬菜,主要病虫害包括白粉病、灰霉病、疫病、蚜虫和温室白粉虱,其防治参“日光温室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节。

七、采收分级及包装运输

西葫芦果实采收应根据嫩瓜大小、单株坐瓜数及植株生长势而定,根瓜一般在开花后10~14天、单重250克左右时采收,营养生长强旺、单株坐瓜少时可适当晚采1~3天,以抑制营养生长,防止跑秧;植株长势弱、单株坐瓜多时要提早采收,以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化瓜。正常的西葫芦植株在根瓜采收后主蔓上应有2~3个幼瓜和1~2个正在开放的雌花,开放的雌花前有2~4片展开叶,植株长势中庸。如果植株长势太弱或坐瓜太多时要疏去部分幼瓜。通过控制采收强度平衡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使瓜田植株长势整齐一致。

西葫芦的采收、分级及包装在早晨低温高湿时进行。采收后按大小进行分级,分级预冷后用包装纸包裹整个瓜体,整齐码入衬有塑料薄膜的包装箱内。每箱净重以10~15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20千克。就近销售的也可用竹筐包装。西葫芦果皮脆嫩,在整个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挤伤、压伤、碰伤。贮藏及运输期温度以8℃~ 12℃为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