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日光温室茄子无公害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一、茬口安排
茄子是典型的喜温蔬菜,对温度的要求高于番茄和辣椒,开花结果期最适温度白天25℃~30℃,夜间15℃~20℃,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6℃~7℃下茎皮冻伤,1℃~0℃时冻死,16小时以上35℃高温会增加落花率,因此,结合不同温室的温度及光照变化规律选择适宜的栽培茬口非常重要。
1.一大茬栽培
一大茬栽培可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苗龄60~70天左右,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定植,11月份后开始采收。该茬口适宜于光照充足、阴雪天气较少及热条件好的河西走廊以及部分陇中地区。设施性能优良、保温措施得力、管理技术到位是一大茬茄子深冬季节丰产优质的关键。
2.冬春茬栽培
冬春茬栽培可于10月上旬以后播种育苗,苗龄70~90天,1月份以后陆续定植,早春采收上市。上茬可安排西甜瓜、西葫芦、豆类、番茄、芹菜、萝卜等作物,保证在12月底拉秧。多数地区均可安排该茬口。
二、品种选择
适宜日光温室种植的茄子品种,必须具备以下品性:
(1)抗逆性强,特别要耐寒、抗病;
(2)耐低温寡日照,紫色品种要能充分着色;
(3)果形整齐美观,适合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
目前国内还没有日光温室专用型的茄子品种,只能从现有的大田种植的品种中选择。根据多年的试验种植,可以选择以下品种:
圆茄品种:紫圆茄可选用天津快圆茄、二苠茄及早熟圆茄,绿茄可选用西安绿茄。
长茄品种:紫长茄可选用黑龙长茄、新黑珊瑚长茄、谷雨茄王。绿萼长茄可选用布利塔、东方长茄、布朗、爱丽舍等品种。
砧木品种:可选用刺茄或托鲁巴姆。深冬栽培宜选用刺茄。
三、茄子嫁接育苗技术
茄子秋季育苗要掌握以下要点:
(1)高温季节育苗要注意适当遮荫和防雨,砧木幼苗更应注意避免强光照。
(2)苗期要加强虫害防治,特别是蚜虫、美洲斑潜蝇及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最好用30目防虫网遮盖苗床。
(3)嫁接育苗。茄子嫁接可有效防止黄萎病、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等多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增强植株抗逆能力,是一项投入不大、操作简单、收效明显的实用技术。嫁接育苗时砧木种子要早播10~25天,待砧木出土后再播种接穗品种。具体育苗技术见“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营养钵育苗技术”。
四、整地起垄
茄子生长以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保肥保水力强的壤土及黏性壤土为最好,pH6.8~7.3,较耐盐碱。喜麦茬、豆茬、葱蒜茬、瓜茬,忌茄果类蔬菜茬。
前茬作物收获后清洁园田,深翻晒垡。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10~15立方米(羊粪、鸡粪及其他粪肥各1/3),油渣200~300千克,二铵15~20千克,硫酸钾8~10千克。为预防钙镁缺乏,可亩施硫酸镁5~10千克,生石灰50~100千克,或碳酸钙粉150~200千克。有机肥要砸碎过筛,筛孔直径1~1.5厘米,所有基肥全园表施,施入后浅耙并深翻起垄。土壤水分不足时可在施肥前灌水。
推荐垄总宽140厘米,垄顶宽95~100厘米,底宽110~115厘米,垄沟宽25~30厘米,高25厘米。垄面要平整,两侧要齐。垄面中央开宽15厘米、深8~10厘米的倒三角形暗灌沟。铺设滴灌时,在垄中央开宽5~8厘米、深4~6厘米的“V”形小沟。推荐使用内镶式滴灌系统。将直径16毫米、滴头间距30~45厘米、流量2.5~3.5升/小时的黑色PE滴灌软管按140厘米间距连接在输水支管上。调试完毕后堵塞软管远端,在垄面上铺压幅宽160厘米的地膜。地膜四周要压在垄沟两侧,不可将垄沟铺严。
五、土壤高温处理
上茬作物拉秧后,结合深翻每亩均匀压入麦草等作物秸秆300~3000千克,利用夏季高温处理土壤,可优化土壤菌群,减轻连作障碍,大幅度降低土传病害的危害。具体技术见“温室土壤日光能高温处理技术”一节。
六、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1.定植及缓苗期管理
先铺膜后定植时,先用薄皮铁筒在垄上打深12~14厘米、粗度略大于苗坨直径的定植孔。垄上行距40厘米,垄上株距45~50厘米,每垄定植24~28株(跨度7米温室),60米×7.0米温室可定植1066~1148株。定植前将大、中、小苗分开定植。定植时苗坨与垄面齐平。放入苗坨后浇入约0.5~1千克清水,等水渗入后方可回土。苗坨周围要填实,以防吊苗。如垄面过分干燥,可在消毒时加大灌水量。不采用滴灌时在定植后压膜放苗,浇足缓苗水。不提倡缓苗后压膜。定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根系,严防散坨及人为损伤根系。营养钵育苗的在定植前要给苗床浇水。营养方育苗的要进行蹲苗。裁营养方前要浇足水,待床土干湿适宜时裁方,裁方后蹲苗,等营养方周围有短白根扎出后方可定植。
2.缓苗期管理
缓苗期管理以促发新根、促进生长为中心,管理上要提高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昼间气温保持在27℃~30℃,夜间气温15℃~20℃,地温18℃~25℃。若棚内湿度太高时可扒小风口排湿。如秧苗中午有萎蔫现象,可压花帘遮荫。缓苗期室内空气湿度以75%~85%为宜。当幼苗新叶抽生、生长点由深绿变为嫩绿色时表明缓苗结束。
七、开花坐果期管理
缓苗结束后至门茄瞪眼期以促发根系、保证壮秧、早花早果为中心进行田间管理。此期内一般不进行施肥和灌水。如土壤水分明显不足可浇一次小水,老化苗要适当增加灌水量。
缓苗结束后要适当降低温度,白天温度25℃~30℃,32℃左右放风,夜温15℃~18℃,早晨短时间可达10℃~13℃。空气湿度维持在80%以下。
12月到次年3月份温室内光照强度明显不足,易形成短柱花和畸形果,因此要采取一切可能手段增加光照。在保证温度需要的前提下草帘应尽量早拉晚盖,经常保持棚膜表面清洁,并在温室北墙上张挂反光膜,使水波状的反射光照射到北侧植株上。
八、结果期管理
1.温度管理
结果期昼温25℃~30℃,前半夜18℃~24℃,后半夜15℃~18℃,土温要保持在15℃以上。如遇特大寒流袭击,温度降至8℃以下时要加盖草帘、纸被等覆盖物。阴雪天昼夜气温要适当降低2℃~3℃,以减少呼吸消耗。4月份以后随着外界气温不断回升,要增大通风量,4月下旬后可除去草帘等覆盖物,并可在前沿小通风。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3℃时可昼夜通风。生长后期可将前沿棚膜卷至腰部,但不能掀去棚膜,以达到避雨、降温的作用。
2.施肥
茄子是喜肥、耐肥作物,对养分要求很高,特别是一大茬栽培时,采收期延长,因此要保证充分的养分供应。门茄瞪眼是茄子追肥临界期,以后每隔15天追肥1次,每次每亩追尿素12~15千克(或硝铵磷肥20~25千克),二铵8~10千克,硫酸钾适量。茄子全生育期可追肥15~20次。追肥要随水施入,切忌干施及表施。土温低于20℃时最好施用硝酸铵。采用滴灌时肥料可随水施入,每立方米灌溉水中可加入硝酸铵1.5~2千克(或尿素1~1.5千克),磷酸二氢钾0.5~1千克。每带肥灌溉两次后清水灌溉1次。
3.浇水
门茄瞪眼期后茄子对水分要求量极剧增大,采用滴灌时2~5天灌水1次,每次灌水量为1~1.8立方米/亩。不采用滴灌的7~15天浇水1次,每次灌水量20~30立方米/亩。11月至次年4月份只能采用膜下暗灌,4月份后气温回升,可采用大沟灌溉。灌溉水温度要高于15℃,EC值应低于1.0ms/cm。灌水指标为PF2.2~2.3,即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时进行灌溉。
4.植株调整
(1)整枝及吊蔓:圆茄整枝可采用双干整枝法,只保留门茄下两个侧枝,以后发生的侧枝全部从基部除去。长茄可采用三干整枝法。门茄采收前即需吊蔓。在栽植垄正上方用12号铁丝拉两道南北向吊蔓铁丝,南侧固定在预先绑在拱管1.2米高的8号铁丝上,北侧固定在预先绑在后立柱高2.0米的8号铁丝上,中间再东西向拉一道8号铁丝,做成高2.0米的吊蔓架。每株用吊蔓带两条,一端固定在12号吊蔓铁丝上,另一端呈环状死结绑在植株分叉处。垄上吊蔓铁丝间距25~35厘米,吊蔓带上端间距22~25厘米。随植株生长将两主干分别缠绕在吊蔓带上。绑蔓要略松以免勒伤主茎。
(2)除萌蘖及摘叶:生长期内要及时除去砧木、茎基部及茎上萌发的枝条,避免不必要的营养消耗。下部老叶衰老发黄时要及时摘除。深冬季节要注意摘除果实南侧遮光的叶片使果实见光,保证形成着色良好的商品茄子。生长期还要注意摘除僵茄、畸形茄和病虫茄,保证产品优质。
(3)保花保果:为防止高温和低温引起的落花和畸形果,要在开花前后2天内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朵。目前经常使用的保花激素有2,4-D、防落素和丰产剂2号。推荐喷花或蘸花保花保果。2,4-D和丰产剂2号的适宜喷花浓度为15~20ppm,防落素适宜浓度为40~50ppm,可用微型喷雾器喷在花冠及柱头上。喷药时要用带手套的手遮住枝叶,防止药害。为防止灰霉病危害,药液中可加入500倍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为防止细菌性果腐,药液中还可加入4000倍72.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药液中还应加入适量墨汁或红墨水作标记,以免二次处理。激素处理后的花冠不易脱落,常附着在果实上,应在瞪眼后的上午小心去除。
5.植株长势诊断分析
茄子植株定植后应随时根据植株长势来调整温度、水分和施肥,以保证均匀采收,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开花节往上有展开幼叶4~5片,顶梢距花10~15厘米,表明生长正常。若开花节上部展开叶少于4片,则需提早采收,同时增加灌水及施肥量,适当提高夜温,促进营养生长。定植后缓苗期延长,发根缓慢,出现落花落蕾现象,成因包括苗质差、苗期花芽分化不良、定植方法不当、基肥施用过量或基肥不均匀、苗期药害等,应针对不同成因进行处理。茄子着色不良的原因包括弱光照、昼夜温差较小、枝叶郁闭、水分供应不均衡或使用聚氯乙烯膜等。
九、病虫害综合防治
日光温室茄子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灰霉病、溶菌斑病、早疫病、蚜虫、蓟马、斑潜蝇等,其防治参见“日光温室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节。
十、采收及包装
茄子果实从开花到采收一般需要20~25天,管理水平好时18天即可采收上市。果实采收的早晚不但会影响品质,而且会影响产量。根据植株长势可灵活调整采收期。在正常情况下,应2~3天采收一次。大田中弱苗上的果实要适当早采,以促进生长势。而旺株上的果实可适当晚采2~4天,以控制营养生长。生产中应注意适时采收,以免出现坠秧及顶花现象。
采收时要从果柄近茎端用剪刀剪下果实,再从果洼处剪去多余的果梗。当”茄眼”变窄、果实膨大变慢时既可采收。采收后的果实应充分散热,再根据果个大小及着色等分级。分级后的果实应用包装纸包裹,整齐码放于衬有塑料薄膜的纸箱中。每箱重量应控制在25千克以内。采收及包装过程中应避免损伤果实,以免影响市场销售。
采收后的茄子如不能及时销售,可暂时贮存在8℃~10℃、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