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噻虫嗪可湿性粉剂拌小麦种子方法

噻虫嗪可湿性粉剂拌小麦种子方法

时间:2023-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③发病初期使用药剂防治。花椰菜、青花菜黑腐病在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是造成花椰菜、青花菜减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除危害花椰菜、青花菜外,还危害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病菌生长发育的适温为25~30℃,最低5℃,最高39℃,致死温度为51℃持续10分钟。花椰菜需肥量大,应施足基肥,重施结球肥,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使用,促进植株健壮成长,提高抗病力。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可适当增加喷施次数。

(一)侵染性病害

1.花椰菜、青花菜猝倒病

(1)发病症状:种子发芽后出土前发病,形成烂种。出土后发病于近地表处,幼苗变软,表皮易脱落,病部溢缩,迅速扩展绕茎一周,菜苗倒伏,造成成片死苗。

(2)病原: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此外,甘蓝链格孢也是该病病原。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通过风、雨和流水传播。病菌能在土壤里营腐生生活,其卵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能存活2~3年,土温15~20℃时繁殖较快,30℃以上生长受抑制。在苗床低温、阴雨或温暖多湿、播种过密、浇水过多等情况下,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从根部、茎基部侵染。

(4)防治方法:

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3%的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苗床消毒。

②加强苗期管理。播种要均匀,幼苗出土后逐渐覆土,避免低温、高湿条件的出现。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分苗,最好用育苗钵分苗。分苗后适当控水,并分次覆土。

③药剂防治。可使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每平方米用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和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各2.5克加水1.5升,喷洒病苗周围的土壤,以控制蔓延。苗床内施药后湿度增加,可撒少量干土或草木灰,以降低床土湿度。

2.花椰菜、青花菜立枯病

(1)发病症状:此病多在苗期发生,定植后亦可发病,主要侵染根茎部和叶片。最初在茎基部产生水浸状浅褐色坏死小点,以后扩展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坏死斑,逐渐绕茎一周,使幼苗或植株萎蔫枯死。下部叶片染病,多从叶柄基部开始侵染,呈浅褐色,最后致全株坏死瘫倒。空气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灰褐色蛛丝状菌丝。

(2)病原: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在无寄主的条件下,最长可存活140天以上。病菌可产生担孢子,借气流和灌溉水传播。田间主要以叶片、根茎接触病土染病传播,潮湿时病健接触亦可传播。此外,种子、农具和带菌的肥料都可传播此病。菌核萌发需要98%以上的高湿条件,病菌侵入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饱和湿度或自由水。田间发病与寄主抗性有关,不利于植株生长的土壤湿度会加重植株的病情。土壤温度过高、过低,土质黏重、潮湿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4)防治方法:

①适期播种,使幼苗避开雨季。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过磷酸钙和钾肥。加强水肥管理,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减少伤根,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②进行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3%的45%噻菌灵悬浮剂黏附在种子表面后,再拌少量细土播种。也可将种子湿润后,用干种子重量0.3%的7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发病初期使用药剂防治。可选用30%苯噻硫氰乳油1 000倍液,或45%噻菌灵悬浮剂1 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98%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7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茎基部,7~10天一次,视病情防治1~2次。

3.花椰菜、青花菜黑腐病

花椰菜、青花菜黑腐病在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是造成花椰菜、青花菜减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除危害花椰菜、青花菜外,还危害其他十字花科蔬菜。

(1)发病症状:幼苗期受害,子叶出现水浸状病斑,后逐渐变褐、枯萎并蔓延至真叶;成熟期受害,多从叶缘向内扩散,形成“V”形黄褐色病斑,后叶脉变黑,叶缘出现黑色腐烂,边缘产生黄色晕圈,并向茎部和根部扩散,使茎部、根部维管束变黑,小花球呈灰黑色干腐状,严重时植株枯死。

(2)病原: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型,属细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种子内、采种株上及土壤、病残体内越冬,一般可存活2~3年。病菌生长发育的适温为25~30℃,最低5℃,最高39℃,致死温度为51℃持续10分钟。能耐干燥,高温高湿、连作地、害虫多、植株生长过旺或早衰等有利于该病严重发生。病菌从幼苗子叶叶缘的气孔侵入,成株则多从叶缘水孔或伤口侵入,然后进入维管束组织,并上下扩展,造成系统性侵染。此病菌可从果柄维管束组织进入荚角而使种子表面带菌。在田间借助雨水、农具、昆虫、肥料等传播,带菌的种子可远距离传播。

(4)防治方法:

①用无病植株留种或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为确保种子不带菌,应在无病地留种,选留无病采种株。种子处理可用温汤浸种法,在50℃温水中浸种20分钟,然后在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后播种。此法对质量较差的种子(不饱满、成熟度差)、1年以上的陈种子以及花椰菜种子等的发芽率有影响,应慎用。亦可采用药剂浸种,用50%代森铵水剂200倍液浸种15分钟,然后洗净,晾干播种,或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1 000倍液浸种2小时。

②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如豆科、茄科、水稻等作物进行2~3年轮作。加强栽培管理,生长期及时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彻底清理残留植株,减少菌源。采用深沟高畦有利于降低田间湿度,露水干后进行间苗、定苗等农事操作,切忌大水漫灌,以免病菌扩散。花椰菜需肥量大,应施足基肥,重施结球肥,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使用,促进植株健壮成长,提高抗病力。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代森锌6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可适当增加喷施次数。

4.花椰菜、青花菜软腐病

(1)发病症状:发病始于生长中后期,特别是花球形成、增长期间。植株老叶发黄萎垂,叶柄基部出现黑色湿腐条斑,茎基部出现淡褐色病斑。中下部叶片在中午似失水萎蔫,初期早晚尚可恢复,反复数天后,萎蔫加重就不再能恢复。茎基部的病斑不断扩大,逐渐变软腐烂,腐烂部位逐渐向上扩展,致使部分或整个花球软腐,腐烂组织会发出恶臭味。

(2)病原: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属细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在田间病株、未腐烂的病残体以及害虫体内越冬,在土壤中存活时间较长。病菌通过灌溉水、耕作、带菌肥料及带菌昆虫(黄曲条跳甲、小菜蛾等)传播,由植株表面伤口侵入,也可从幼苗根部侵入。病原菌从春季到秋季在田间辗转危害。病害的发生与伤口多少有关,久旱逢雨、蹲苗过度、浇水过量都会造成伤口,从而引起发病。

(4)防治措施:

①选用耐热抗病品种。青梗品种主要有庆农65天、庆农70天、庆农85天、农美70天,白梗品种主要有日本雪山。

②轮作。重病地可与禾本科、豆类等不易染病的作物轮作,提倡水旱轮作,尽量不与十字花科等易染病的作物连作。

③加强田间管理。进行种子、苗床消毒,培育无病壮苗。选用疏松肥沃的土地,深沟高畦栽培。增施钙、铜、硼、钼肥,避免穴施伤根和施肥过度。平衡供应肥水,确保植株健壮。及时防治虫害,抢先防治黑腐病,防止黑腐病和软腐病并发,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

④药剂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雨前、雨后及时喷药,现蕾前后重点防治,注重保护叶柄、根部和茎部。常用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宜轮换施用。花椰菜软腐病若仅用喷雾防治,效果欠佳,特别是连作地、重病地,必须同时结合灌根,每株每次用药液0.25~0.5千克,每隔15天左右一次,连灌2~3次,防效达98%以上,并可兼治霜霉病、黑腐病、黑斑病。

5.花椰菜、青花菜灰霉病

(1)发病症状:在苗期、成株期均有发生。苗期发病时,幼苗呈水浸状腐烂,上生灰色霉层。成株染病多从距地面较近的叶片始发,初为水浸状,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大,呈褐色或红褐色。病株茎基部腐烂后,致使上部茎叶凋萎,且从下向上扩展,或从外叶延至内层叶,其上常产生黑色小菌核。贮藏期易染病,引起水浸状软腐,病部遍生灰霉,产生小的近圆形黑色菌核。

(2)病原: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当环境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菌丝上长出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灰葡萄孢菌适应力强,在自然条件下,分生孢子经138天仍具有萌发能力,在温暖的南方可以安全越冬。该菌5~30℃均可萌发,适温13~29℃,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当气温20℃、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时,寄主处于染病阶段,此病易发生和流行。

(4)防治方法:

①栽培管理。加强田间管理,严密监视棚内温湿度,及时降低棚内的湿度。

②药剂防治。棚室或露地发病,应及时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40%多菌灵·硫黄悬浮剂600倍液,每亩喷药液50~60升,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发病初期也可用10%速克灵烟雾剂,每亩用200~250克。

6.花椰菜、青花菜病毒病

(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出现花叶、斑驳、明脉等症状。侵染花椰菜时,叶片首先出现明脉,后发展为斑驳,叶背沿叶脉产生疣状凸起,病株矮化不明显。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在田间主要靠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种子不能传毒。在冷凉条件下,表现出比较重的症状。

(3)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选用抗病毒病品种,适期播种和定植,避开低温及蚜虫猖獗时期。

②适期晚播,使苗期避开高温。

③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若苗期遇高温干旱,必须勤浇水,降温保湿,促进植株根系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④及时防治蚜虫。在苗期,7叶前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蚜虫,也可用银灰色遮阳网或22目防虫网育苗,避蚜防病。

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50%菌毒清可溶性粉剂400~500倍液、20%病毒宁可溶性粉剂500倍液、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一次,连续防治3~4次。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7.花椰菜、青花菜霜霉病

(1)发病症状:幼苗发病,在茎叶上出现白色霜状霉,幼苗逐渐枯死。成株发病,叶片上的病斑为淡绿色,以后病斑的颜色变为黑色或紫黑色,微微凹陷。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叶背上的病斑呈现白色霜状霉层,在高温下容易发展为黄褐色枯斑。发病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变黄枯死。有时病原菌也能系统侵染进入茎部,在储藏期间继续发展,使中脉及叶肉组织出现黄色不规则的坏死斑,叶片干枯脱落。

(2)病原:寄生霜霉或芸薹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在北方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翌年萌发侵染花椰菜。也能以菌丝体在采种株体内越冬,翌年春季侵染,或以卵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混杂在种子中越冬,翌年侵染幼苗。在南方冬季种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地方,病菌直接在寄主体内越冬,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土壤或种子表面越夏,侵染秋花椰菜。

(4)防治措施:

①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4%。

②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苗床注意通风透光,不用低湿地作苗床,结合间苗摘除病叶、拔除病株。低湿地采用高垄栽培,合理灌溉施肥,收获后清园深耕。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时,应立即喷药保护,老叶背面也应喷到,每亩每次使用20%丙硫多菌灵悬浮剂75~100克,一般加水100千克进行喷雾,间隔5~7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次,要求喷雾尽量均匀周到。常用药剂还有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8.花椰菜、青花菜黑斑病

(1)发病症状:危害叶片、叶柄、花梗及种荚等部位,以叶片为主,严重时危害花球和叶柄。叶片发病多从外叶开始,病斑圆形,灰褐色或褐色,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潮湿环境下更明显。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直径2~20毫米。叶片病斑发生很多时,容易变黄干枯。花球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

(2)病原:甘蓝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或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的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造成病害蔓延。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17℃,最适土壤pH6.6。病菌可以在水中存活1个月,在土中存活3个月,表层土中可存活1年。

(4)防治方法:

①种子处理。种子用50℃的温水浸泡20~30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立即移入冷水中降温,可杀死附在种子表面的分生孢子和种皮内的菌丝。用种子重量0.1%~0.2%的绿亨一号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加50%多菌灵(1∶1)拌种,也可用根腐灵200倍液或高锰酸钾500倍液浸泡2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②农业措施。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及时做好清园工作,清除病残体。选好田块,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的抗性。合理密植,在植株生长初期用药预防,最好在定植前对土壤和秧苗进行消毒,定植后做好肥水管理工作。前茬作物病害较严重的,在秧苗定植成活后,用绿亨二号600~800倍液或绿亨一号3 000~4 0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克,可控制土壤病害传播。

③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50%百菌清6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800倍液、绿亨二号600~800倍液、50%扑海因1 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3%农抗120水剂100~15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一般喷施2~3次。棚室栽培,在发病初期每亩喷洒5%百菌清粉剂1千克,每隔9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3~4次;也可以用45%百菌清烟剂或15%腐霉利(速克灵)烟剂,每亩200~250克熏一夜。

9.花椰菜、青花菜黑斑病

(1)发病症状:叶片染病,病斑最初大量出现在叶背面,每个斑点均发生在气孔处,初生大量淡褐色小斑,坏死斑汇合后形成大的不整齐的坏死斑。危害叶脉,致使叶片生长变缓,叶面皱缩,湿度大时形成油浸状斑点,褐色或深褐色,扩大后成为黑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发病严重时,全株叶片的叶肉脱落,只剩叶梗和主叶脉,导致植株死亡。

(2)病原:丁香假单胞菌斑点致病变种,属细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种子、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借风雨、灌溉水传播,由气孔或伤口侵入。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发育适温30~35℃,生长后期如遇高温、阴雨或湿度大,病害扩展迅速。

(4)防治方法: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深沟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防治其他病虫害,减少叶片伤口。畦面覆盖稻草,阻断病菌从土壤到叶片的传播,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并撒生石灰消毒。

③种子消毒。使用无病种子,一般种子要做消毒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拌种。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3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或77%可杀得800倍液,或30%菌必克800倍液防治。使用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容易引起药害,叶片失绿黄化,症状似缺镁,5~7天新叶长出后自然消退,药害后整个生育期会推迟5~7天,所以刚移植的花椰菜尽量不要使用这两种药剂。

10.花椰菜、青花菜黑胫病

(1)发病症状:苗期受害,子叶、真叶及幼茎上出现浅灰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上散生很多小黑点。茎上病斑稍凹陷,边缘紫色,严重时主、侧根全部腐朽死亡,植株萎蔫。成株和种株受害,多在较老的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淡褐色或黄色,病斑上生出许多黑色小粒。花梗及荚角上的病斑与茎上的相同。

(2)病原:黑胫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能在种皮内或采种株的病组织中越冬,也能在土壤、病残体和堆肥中越冬。菌丝体在荚角内能存活3年以上,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潮湿、多雨或雨后高温容易发生此病。昼夜平均气温为24~25℃时潜伏期只有5~6天,在17~18℃时需9~10天,9~10℃时需23天。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时,种皮上的病菌即侵入子叶,然后侵入幼茎进行初侵染,以后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重复侵染植株。分生孢子在水中几小时即可萌发芽管,从寄主的伤口、气孔、水孔和皮孔侵入。分生孢子主要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也可借助种蝇幼虫等传播。

(4)防治方法: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种植,合理密植,注意排灌结合,防止田间过湿。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菌源。

③种子处理。从无病株上采种或进行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药剂拌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4%。

④土壤处理。加强栽培管理,进行床土消毒,播种不可过密,浇水不可过多。保护地育苗时,气温不要超过23℃,及时分苗、定植,防止伤根,剔除病苗。

⑤喷药防治。在苗期或定植后发现少量病株时,开始喷药,常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菌灵·硫黄悬浮剂6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8~10天喷一次,喷1~2次。重点保护茎部和下部叶片。

11.花椰菜、青花菜根肿病

(1)发病病状:主要危害根部,使主根或侧根形成数目和大小不等的肿瘤。初期表面光滑,后期逐渐变粗糙并龟裂,因有其他杂菌混生而使肿瘤腐烂变臭。因根部受害,植株地上部亦有明显病症,主要特征是病株明显矮小,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萎蔫,开始晚间还可恢复,逐渐发展成永久性萎蔫而使植株枯死。

(2)病原:芸薹根肿菌,属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土壤中存活10~15年,通过灌溉水、昆虫、根结线虫和耕作在田间传播,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靠病根或带菌泥土的转运。土壤偏酸性、气温18~25℃、土壤相对湿度70%~90%是发病的最适条件。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通过根毛侵入表皮细胞,病菌刺激寄主细胞分裂增快、增大而形成肿瘤。该病菌每季只侵染一次。

(4)防治方法:

①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并铲除杂草,尤其是要铲除十字花科杂草。

②适当增施石灰降低土壤酸度,一般每亩施75~100千克。

③老菜地要彻底清除病残体,翻晒土壤,增施腐熟的有机肥。生长季节要勤巡视菜田,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撒少量石灰消毒,以防病菌扩散。

④土壤消毒。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每亩2.5千克拌细土100千克,结合整地条施或穴施。

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300毫升。

12.花椰菜、青花菜菌核病

(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茎基部、叶片及花球。当植株茎基部开始受害时,受害部的边缘先呈现不明显的水浸状褐色不规则病斑,然后慢慢软腐,生成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并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茎基部病斑环茎一周后,全株死亡。茎基部叶片或叶柄发病,而后蔓延至茎部,茎部病斑由褐色变成白色或灰白色,病茎皮层腐烂,干枯后病组织表面纤维破裂,呈乱麻状,茎内中空,长出白色菌丝并夹杂着黑色菌核,且往往伴随着软腐,发出恶臭味。

(2)病原:核盘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核在土壤、种子、病残体、堆肥中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子囊盘,盘中的孢子成熟后弹射出,随风传播,侵染植株。菌核萌发的适温为5~20℃,15℃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上。菌丝不耐干燥,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发病轻,低温高湿有利于该病害发生。

(4)防治方法:

①种子处理。用10%盐水或10%~20%硫酸铵溶液漂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再用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或0.1%强氯精,或200毫克/升的农用硫酸链霉素溶液浸种20分钟,然后洗净晾干播种,减少初侵染源。

②轮作换茬。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最好实行水旱轮作。采用高畦种植,避免偏施氮肥,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清除病残体。

③防治传病害虫。及时防治黄曲条跳甲、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蚜虫等害虫,以免传播病毒,减少伤口。

④清洁田园。播种前深翻土地,整地晒田,减少菌源。生长期间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及病株,带出田园处理,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减少田间菌源。

⑤采用电热温床育苗。播种前把床温调到55℃处理2小时,把菌核杀死。

⑥药剂防治。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3%金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重点喷施植株的中下部与地表。

13.花椰菜、青花菜白锈病

(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乳白色稍隆起的小疱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来疱斑明显隆起,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边缘不明显的不规则病斑。

(2)病原:白锈菌或大孢白锈菌,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冬。当气温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0%时,病原菌借风雨传播,引起发病。冬末气温偏高,早春气温回升缓慢或有寒流侵袭,气温为7~13℃时,利于孢子囊形成、萌发和侵入。

(4)防治方法:

①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②农业措施。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适期早播。前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平整土地,施足基肥。早间苗,晚定苗,适期蹲苗。

③药剂防治。出现中心病株后及时喷药,常用药剂有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霜脲锰锌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14.花椰菜、青花菜褐斑病

(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下部老叶易发病。最初产生淡黄色或淡褐色小斑点,扩展后呈圆形、近圆形,灰褐色,病斑周围有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状物。发病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致使叶片枯黄而死。

(2)病原:芸薹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留种株上或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病菌借风雨传播,在15~30℃的范围均能生长,适温17℃,要求高湿度。一般生长中后期,遇连续阴雨时易发病。土壤贫瘠、肥力不足、植株衰弱时病情重。

(4)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如日本雪山、荷兰48等。使用无病种子,种子可用50℃的温水浸种20分钟。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气过重。清洁田园,翻晒土壤,减少菌源。

②药剂防治。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利得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防治,每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15.花椰菜白斑病

(1)发病症状:开始在叶上出现白色或黄白色圆形小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边缘绿色,中央灰白色或黄白色,病部稍凹陷变薄,易破裂。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浅灰色霉状物,病斑直径1~2厘米。严重时,病斑汇合,致使叶片枯死。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侵染。5~28℃均可发病,适温11~23℃。空气相对湿度高于62%易发病,连续降雨可促使病害流行。

(3)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适期播种,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适度浇水,雨后排水。及时清除病叶,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

②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灭病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16.花椰菜黄萎病

(1)发病症状:植株下部外叶叶肉变黄,随后黄化现象发展至整个菜叶,直至整个植株黄萎。茎基部维管束变为黑褐色。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6~8年,甚至更长时间,可借助雨水、灌溉水、农具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传播。主要由根部伤口侵入,经薄壁细胞直达维管束进入导管,引起系统性侵染。

(3)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避免连作,重病地块应与非十字花科、茄科蔬菜进行3年以上轮作。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施肥时避免烧伤根系。勤中耕松土,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育。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发现病株后立即挖出,在病穴撒石灰消毒,防止病情扩展。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高效杀菌宝25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7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6%霜霉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灭克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株200毫升,每7天一次,连续防治1~2次。

17.花椰菜环斑病

(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病斑灰白色,圆形,边缘不明显,四周出现黄绿色晕圈。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上通常有轮纹。

(2)病原:芸薹叶点霉,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孢子类)。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从分生孢子器中逸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落到寄主叶片上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叶片气孔或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病菌发病适温18~20℃,高温高湿的条件利于发病。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5%,叶面有水滴时易发病,雨水多、露水大时发病重。

(4)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使用无病种子,种子可用50℃的温水浸种20分钟。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适时追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气过重。清洁田园,翻晒土壤,减少菌源。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防治,每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18.花椰菜黑点病

(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时叶上产生大量黑褐色水浸状极小的斑点,扩展后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黑色,中心暗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不规则的大斑,叶片枯黄、脱落。病菌侵染叶脉时,会造成叶片生长变缓,叶面皱缩。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随种子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田间借风雨、灌溉水传播,由气孔侵入。25~27℃、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易发病,暴风雨后病情明显加重。

(3)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使用无病种子,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肥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早发现病叶并摘除。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②种子消毒。可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乳剂400倍液喷雾。

19.花椰菜叶斑病

(1)发病症状:主要侵染叶片,造成叶斑和叶枯,子叶、花梗等部位也可发病。初期叶片上散生水浸状小斑,扩大后病斑直径达3毫米(有的可达5毫米),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周围有狭窄的褪绿带,迎光看更清楚。后期病斑相互汇合,沿叶脉形成坏死斑块或条带,甚至整叶枯死。干燥时,病斑的坏死组织会脱落穿孔。

(2)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但其腐生性较弱,病株残体分解后,便不能在土壤中继续存活。病原菌也可在越冬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及十字花科杂草上存活。种子也能带菌传病,带菌土壤、种子和越冬病株都是病原菌的重要初侵染源。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发生多次再侵染,病原菌随雨滴和灌溉水在植株间传播。在露水未干时进行农事操作,病原菌可随被污染的农机具和人体传播。多雨湿润的天气易发病。

(3)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病田要彻底清除病株残体,搞好田园卫生。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轮作,播种无病地区生产的不带病菌的种子。生长期间要搞好菜地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不在叶片上露水未干时进行农事操作。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40%细菌快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防治,每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20.青花菜角斑病

(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引起角斑。病部浅灰白色,有时出现褐色边缘的叶斑。

(2)病原:芥假小尾孢,属半知菌类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子座或菌丝在病叶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冬春温暖、雾大露重时本病易发生。

(4)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②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多菌灵·硫黄悬浮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霉灵(多菌灵加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21.青花菜叶霉病

(1)发病症状:寄生在甘蓝上,主要危害叶片,引起黄色病斑,病斑背面产生褐色霉层。后期病斑汇合,引起叶片枯死。

(2)病原:甘蓝枝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地面上越冬,翌年气候条件适宜时,在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蔓延。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萌发后从伤口或直接侵入,在地表病组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也可经风雨传播到寄主下部的叶片上,气温20~24℃潜伏期6~7天。再侵染过程中,病情扩展比较慢,栽植过密、株间郁闭或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

(4)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②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使其远离发病条件。

③发病初期喷洒40%多菌灵·硫黄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霉灵(多菌灵加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