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防治大白菜白锈病

如何防治大白菜白锈病

时间:2024-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白锈病是大白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在长江流域发生较重,一般田间病株率为10%~20%,轻度影响产品质量。严重时病株率可达50%以上,致40%~60%的叶片染病,显著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

100.如何防治大白菜白锈病?

白锈病是大白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在长江流域发生较重,一般田间病株率为10%~20%,轻度影响产品质量。严重时病株率可达50%以上,致40%~60%的叶片染病,显著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

(1)发病症状:白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正面,病斑初为褪绿小点,边缘不明晰,以后发展成黄色病斑,最后呈褐色坏死。在叶背产生略隆起、白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的疱斑,即病菌的孢子囊堆,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状孢子囊。严重时病叶两面都产生疱斑,叶片上病斑密布,表皮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状孢子囊,遍及整个叶片,短期内致病叶坏死。

(2)发病原因:白锈病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白锈菌属真菌,菌丝无分隔,蔓延于寄主细胞间,产生吸器侵入细胞内吸收营养。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组织或种株越冬,也可以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初春卵孢子萌发长出芽管或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侵入寄主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晚秋在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越冬。低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0~25℃病菌孢子均可萌发,10℃最适宜。昼夜温差大,或多露、多雾适宜发病。

(3)防治方法: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以减少越冬菌源。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以选用72.2%普力克水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