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防治大白菜甘蓝夜蛾

如何防治大白菜甘蓝夜蛾

时间:2024-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甘蓝夜蛾的虫态有成虫、卵、幼虫、蛹,是分布广、危害严重的一种地上部害虫,其中甘蓝、秋大白菜、甜菜受害最重。甘蓝夜蛾具有间歇性和局部猖獗危害的特点,其发生程度与气候、食物及栽培条件等因素关系密切。空气相对湿度低于15℃或高于30℃,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8%或高于85%,则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所以甘蓝夜蛾常在温湿度适宜的春秋季发生严重。

109.如何防治大白菜甘蓝夜蛾?

甘蓝夜蛾的虫态有成虫、卵、幼虫、蛹,是分布广、危害严重的一种地上部害虫,其中甘蓝、秋大白菜、甜菜受害最重。成虫体长17~21毫米,翅展42~51毫米,虫体灰褐色或黑褐色。

(1)危害症状:幼虫共6龄,具有群集性、夜出性、暴食性。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背取食,啃食叶肉,使叶片残留表皮,呈密集的“小天窗”状。幼虫稍大,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并迁移分散。幼虫4龄后分散危害,昼夜取食。6龄幼虫白天隐伏在心叶、叶背或植株根部附近的表土中,夜间出来取食。高龄幼虫可钻入叶球内部危害,并排出粪便,降低食用价值及商品价值,严重者使叶球因污染而腐烂。

(2)发生特点:甘蓝夜蛾发生的世代和时期,因各地的气候条件而异。以蛹在5~10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及糖醋液有较强的趋性,成虫羽化后,以花蜜作为补充营养,夜间大量聚集在开花植物上取食花蜜。成虫喜欢在高而密的植株叶背面集中产卵,有时也产在叶上表面。初孵化的幼虫集聚在卵块周围,取食卵壳和叶肉,稍有惊动即吐丝下垂转移到邻片或邻株。1~3龄幼虫(体长5~13.4毫米)昼夜取食,4~6龄幼虫昼伏夜出。5~6龄幼虫为暴食期,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80%以上。

甘蓝夜蛾具有间歇性和局部猖獗危害的特点,其发生程度与气候、食物及栽培条件等因素关系密切。甘蓝夜蛾各个虫期对温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18~25℃、空气相对湿度70%~80%适宜该虫生长发育。空气相对湿度低于15℃或高于30℃,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8%或高于85%,则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所以甘蓝夜蛾常在温湿度适宜的春秋季发生严重。

(3)防治方法:

①冬季深耕,铲除杂草、清洁田园可消灭越冬蛹。

②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中糖、醋、酒、水的配比为3∶4∶1∶2,并加少量敌百虫)。

③人工采卵和捕杀幼虫。根据初孵幼虫具有集中取食的习性,结合田间管理,摘除有卵块及被初孵幼虫危害的叶片,可消灭大量卵块及初孵幼虫,减少田间虫源基数。

生物防治。甘蓝夜蛾的天敌对其发生程度也具有一定影响,主要天敌有广赤眼蜂、拟澳赤眼蜂、甘蓝夜蛾拟瘦姬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还有马蜂、步甲、蜘蛛等,这些天敌数量大时可以影响甘蓝夜蛾的发生程度。卵期释放赤眼蜂,每亩5 000头,共放2~3次,寄生率可达70%~80%。

⑤药剂防治。幼虫低龄阶段用药,可用2.5%敌百虫粉剂、1.5%对硫磷(1605)粉剂或2%敌马粉剂,每亩1.5~2千克。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60%马拉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菊酯类农药(如2.5%敌杀死乳油等)3 000~5 000倍液喷雾。还可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或速灭杀丁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 000倍液,或青虫菊6号500倍液于3龄前喷洒,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