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白菜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的种类较多,病虫害防治的好坏直接影响大白菜的丰产丰收。为有效防治大白菜病虫害,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加强选择优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深耕烤土、施腐熟的粪肥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前提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协调应用物理防治,辅助化学防治。在使用化学防治措施时,科学合理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化学农药,并合理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结合大白菜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防治。
(1)选用优良品种: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
①种子消毒。用25%甲霜灵拌种,每5千克种子用药40~60克,或用种子重量0.4%的福美双或百菌清拌种,可防治霜霉病。用抗毒剂1号按1∶10的比例拌种,可防治苗期病毒病。
②适期播种。要根据天气预报,灵活掌握大白菜的播种期。多年的实践证明,秋季早播病害重,晚播病害轻,但包心不实,产量低;春季早播病害轻,但易抽薹,晚播病害重。播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谨慎选择,一般秋热年份要适当晚播,春季气温高可适时早播。播种前要早腾地、早翻土、早晒土,改良土壤,消灭病虫害。
③覆盖银色薄膜。为防止幼苗出土后蚜虫传播病毒病,可在播种后铺0.02毫米厚的银色薄膜,不仅避蚜防病,还可降低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2)重视播前病虫害防治工作和苗期管理工作。
①清洁田园。及时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株烂叶、病虫残体及杂草,并集中深埋或烧毁,以杀死病原菌和虫卵,降低病虫害基数。集中防治前茬蔬菜上的蚜虫、菜青虫,彻底清除菜田杂草,已拉秧的植株要集中处理,以减少菌源和虫源。在播种或定植前,深翻土壤,利用太阳能对土壤高温消毒7天。
②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轮作倒茬。大白菜的前茬以茄果类、瓜类、葱蒜类为宜,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或邻作。
③合理施肥。平整土地,施足底肥,增施复合肥,以保证大白菜生育期的营养,增强抗病性。提倡高畦直播,以利于排水,防涝降湿,减轻霜霉病、软腐病的发生。
④土壤消毒。在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结合翻地,每亩喷施25%西维因0.5~1千克,或用2.5%敌百虫粉3.5~4千克拌土,或用辛硫磷毒土(1∶100),每亩撒10~15千克,并随即翻入土中。
⑤调节土壤酸碱度。菜园土特别是老菜园土偏酸至强酸性,酸性环境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所以发病加重,特别是根肿病。在目前尚无特效药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调节酸碱度来降低发病率。每亩增施50~75千克生石灰,降低土壤酸度。施用生石灰还有补钙的作用,防止干烧心现象发生。
⑥加强苗期管理。苗期高温干旱,易发生病毒病,加之蚜虫也传播病毒病,因此应注意浇水降温和灭蚜。如果莲座期阴雨天较多,则易发生霜霉病,故应采用高畦种植,莲座中期还应适当蹲苗和控水。在结球期,应注意防止大水漫灌和灭蛆。要根据气候和病害发生情况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氮素化肥,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
(3)定植后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①加强田间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以增强其抗病虫能力。协调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
②农业防治。提倡大白菜与水稻、大蒜、大葱、豆类等作物实行3~4年轮作。注意田园清洁,及时拔除病虫株,摘除病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施足底肥,特别注重有机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地膜覆盖高畦栽培,合理密植。6~8月应注意排水,排灌结合。
③化学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及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优先使用生物农药。采取科学的用药方法,选择最佳的用药时期,减少用药次数,注意药剂交替施用,合理混用,以防止病菌或害虫产生抗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