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怎样防治美洲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俗称“小白龙”,是近年传入我国的检疫性害虫。
(1)危害特点:美洲斑潜蝇成、幼虫均可危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危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成毁苗。
(2)生活习性: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有一定飞翔能力。成虫吸取植株叶片汁液,卵产于叶肉中,初孵幼虫潜食叶肉,并形成隧道,隧道端部略膨大,老龄幼虫咬破隧道的上表皮爬出道外化蛹。成虫有一定飞翔能力,主要随寄主植物的叶片、茎蔓,甚至鲜切花的调运而传播。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调整作物布局,避免敏感作物(茄果类、瓜类、豆类、白菜等)连、套作或邻作。收获后及时清除和销毁田间残株败叶,减少虫源数量。美洲斑潜蝇幼虫可在土壤浅层化蛹,收获后应及时翻耕除虫蛹,或秋、冬灌水灭蛹。生长季节在发生期增加中耕和灌水次数,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摘除有虫叶片并销毁。
②物理防治。在棚室内设置黄色粘胶板,诱杀潜叶蝇成虫。黄板插立或悬挂,高度与蔬菜顶端持平,随着蔬菜生长不断调整。在成虫发生期采用灭蝇纸(用杀虫剂浸泡过的纸)诱杀,每亩设置15个诱杀点,每点放置1张灭蝇纸,每3~4天更换一次。还可设斑潜蝇诱杀卡,每15天更换一次。
③生物防治。释放潜蝇姬小蜂,平均寄生率可达78.8%。喷洒0.5%楝素杀虫乳油(川楝素)800倍液,或6%绿浪(烟百素)900倍液,或1%增效7051生物杀虫素2 000倍液。
④药剂防治。在受害作物某叶片有幼虫5头时,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喷洒98%巴丹原粉1 500~2 0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3 000~4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98%杀虫单可溶性粉剂800倍液、50%蝇蛆净粉剂2 000倍液、40%绿菜保乳油1 000~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斑潜蝇发生量大时,定植可用噻虫嗪灌根,更有利于对斑潜蝇的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