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香菇菌筒怎样浸水补肥?
(1)浸水补肥的好处:香菇是靠菌筒供给养分和水分生长的,养分是逐渐分解,水分一经长菇却很快消耗。因此,经过几批长菇后,当菌筒重量明显下降时,子实体形成受到抑制,如不及时浸筒补水,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为了使菌丝尽快恢复营养生长,加速分解和积累养分,就必须及时浸水补肥,浸一次水就长一潮菇。所以,菌筒浸水补液是香菇新法栽培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2)浸水补肥的方法:菌筒每长一潮菇后,都要蒸发和带走大量水分。一般在采完第一潮菇以后应补充水分,否则菌丝生长受阻,子实体便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菌筒含水量比原来减少1/3时说明失水,就应浸水。通过浸水达到原重量的95%即可,鉴别菌筒是否吃透水分,可用刀将菌筒横断面切开,看其吸水是否一致,未吃透部分颜色相对偏白。浸水有直接浸泡法、捏筒喷水法、插入注射法、分流滴灌法等。
①直接浸泡法:选有代表性的菌筒,称其重量,掌握需水量,然后用8号铁丝在菌筒两端打几个10~15厘米深的洞孔。若含水量少的,洞可打深些,反之则浅些。依据不同品系和失水程度,分别按菇床顺序排叠于浸水池内,较轻的菌筒应放底层,使其吸水充足,排叠后加盖木板,用石头等压住,再把清水渗进沟内,以淹没菌筒为度。
浸水时间,第一次8~12小时,以后每次递增1~2小时,通常浸4~5次,最后一次浸筒需要10~20小时。浸水时间主要根据菌筒失水多少而定。浸泡好的菌筒重新放回床上,并进行2小时通风后,罩紧薄膜保温保湿。
②捏筒喷水法:原地提起菌筒,双手抓住,10个指头按压菌筒,使被压处稍有“吱吱”响声,指痕部位略有微凹,或用塑料拖鞋往菌筒四周轻轻拍打。目的是使外膜震裂,有利于喷水吸收。
用电动喷雾器或喷水壶往菌筒上来回喷水,每天1~2次,连续喷3~4天,水分从外膜渗透到筒内得到补充。此法不需要搬筒,原地操作,省工方便,且水分由表皮逐渐内灌,效果较好。使用的水应清洁无杂菌污染。
③滴灌法:浸入法补水搬运菌筒所花劳力较多,而且菌筒淹没在水中,易使可溶性营养物质溢出,并且易感染杂菌。采用滴灌法可克服这些弊端。滴灌的具体做法是,在遮阳棚内高出地面1~1.2米处放可移动的小桶,桶底安装水龙头。水龙头上套一橡皮管,长度视菇床来定。橡皮管作为主水管,纵置于菇床拱形竹片上,水管另一端套上口径为5毫米、长为1米的塑料软管,针头和塑料软管的数量为一畦菌筒的一半。塑料软管的一头插入预先打孔的菌筒内。然后打开水龙头,让水滴灌于菌筒内,灌好一畦后再移一畦。
④注射法:具有滴灌的优点,成本也较低。具体的做法是,将农用喷雾器喷头换上菌筒补水专用的4~5个喷头。每个喷头接上橡皮管,橡皮管的一端装上特制的专用注射筒。注射筒头尖,粗4毫米,长30厘米,筒四周有小的出水孔。把注射筒插入菌筒内进行灌水。
菌筒浸水的同时,应配合补充养分:第一~三次浸水时,一般不需添加营养物质,随采菇次数增加,其营养逐渐分解消耗,出菇量逐渐减少,菇质也差。为此,当进行最后两次浸水时,可加入尿素、过磷酸钙、生长素等营养物质,用量为100升水中加尿素0.2%,过磷酸钙0.3%,柠檬酸20毫克/千克或叶面宝等菇类生长素。这样可以提前5天出菇,且出菇整齐,质量好,增加产量。
(3)夏季浸水补肥注意事项:
①若气温在15℃以下时,浸水宜选在晴暖天气进行;6月份以后气温高于25℃以上,待气温降到20℃时浸水为好。春季水温要比气温高,菌筒易吸收水分,夏季水温比气温低才能吸收,因此夏季用井水,泉水更好,气温高浸筒效果不好。
②没有掌握菌筒失水标准提前浸水,易长畸形菇。
③菌筒开浸前盖膜全部揭开,让菌筒在棚内适应休息3~4天。浸水后,重放回菇床上排列,待游离水晾干再罩膜保湿。3天后,每天通风1~2次,每次1小时左右。干燥天气缩短到30分钟,若遇阴雨天,应把薄膜四周揭开通风。若气温低于15℃,可把浸水后的菌筒集中重叠成堆,用膜罩住,使菌筒升温。发菌3天后,重新搬回菇床,并把遮阳物拉开些,增加光照,进行温差刺激诱导原基形成。菇蕾萌发,每一次浸水后,均要求做到温差和干湿差“两差”的刺激。
④当菌筒搬离菇床后,趁机清理床面上的残余物,并疏松一下畦土。菌筒上发生过病虫害的,可用药物处理,如此管理每个菌筒可采4~5茬香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