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习评估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实习评估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时间:2023-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评估的标准制定完成后,各方也要明确评估程序、评估的方法、评估会用到的资料、评估的时间安排等,这样各方都会对评估有所把握,有助于减轻对评估的焦虑。3.评估要考虑特殊因素在进行评估的时候,要多考虑会影响实习效果的制约性因素,比如该学生接的个案数量是不是特别多,或者其中是否包含了超出正常情况的特别棘手的个案。
实习评估的原则与注意事项_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第2版)

第五节 实习评估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实习评估的原则

1.保密性

除了在实习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保密,在评估过程中评估者自己也要注意保密。评估中会涉及很多资料,比如机构的文件,学生的实习日志、周记、工作记录等都可能会涉及机构的机密和服务对象的隐私,评估中一定要注意保密原则的应用,也要提醒学生注意资料记录的方式及资料有限的阅读对象。

2.一致性

在评估中,从预估、过程评估到结果评估,评估标准应保持一致。评估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过程,统一标准有利于评估的规范开展。并且,各个评估者之间也要达成一致。比如各个督导员对实习学生的评估,所用的评估工具、标准、计分制都要一致,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不公正的评估结果。

3.参与性

实习评估需要多方的参与。督导员、实习学生、机构都应该参与到评估中来。参与,在预估期就可以体现出来。各方在预估期都对评估的标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然后通过协商对标准要求达成一致。这样可以确保选中的标准更贴切,也可以强化各方对评估的认可和投入,并澄清对评估的期许。(Kadushin,Harkness,2008)评估的标准制定完成后,各方也要明确评估程序、评估的方法、评估会用到的资料、评估的时间安排等,这样各方都会对评估有所把握,有助于减轻对评估的焦虑。评估的结果是各方参与、共同贡献得出的,同时,各方也可以对评估结果进行开诚布公地交流、沟通。

4.互动性

除了各方的参与,互动性也是实习评估的特点。督导员、实习学生、机构参与评估的全部过程,同时,三者之间也是评估与被评估的关系。互动性的评估,可以动员各方对评估的热情和投入,也可以让各方更容易接纳评估。

5.科学性

整个实习的评估标准、程序、工具、时间表等要素并不是评估者信手拈来的,评估者需要秉持公正、客观的理念,掌握评估的理论基础,具有运用评估方法及技巧的经验,才能更好地驾驭评估。科学的评估方法,在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本土特色,发展出适合本次实习的评估体系。

6.及时性

评估者要及时提供反馈给实习学生、督导员或机构,一方面各方可以明确自身在哪些方面做得不足,便于改进,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评估的进程,更好地支持后续评估的开展。

7.激励性

评估绝对不是为了指出工作的不足,让被评估者难堪。实习评估主要是为了关注实习学生在实习中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实习学生更明确实习的目的,以确保实习可以达到预定的效果,同时也对督导员和实习机构开展评估,全方位提升实习质量。如此看来,实习评估可以起到激励促进的作用。

二、实习评估的注意事项

1.评估的前提是良好沟通

如果督导员作为评估者,其与实习学生关系良好,进行过开诚布公的沟通,那么实习学生更易接受督导员提出的要求及改进的建议,更易接受评估的结果。反之,若督导员与实习学生沟通不善,则实习学生容易对督导员产生误解,对评估抗拒,这也会影响实习的开展。

2.评估要避免主观倾向

实习评估主要关注的是实习学生的工作,而不是实习学生本人,避免主观倾向。评估者,特别是身兼督导员的评估者,对实习学生的评价通常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例如,评估者与某位实习学生的关系好,则对其实习的评估也会较为宽松,打分偏高。又如某位实习学生在某方面的工作表现特别出众,给评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评估者对这位学生的整体评价都会偏高,即晕轮效应(halo effect)。(Kadushin,Harkness,2008)

3.评估要考虑特殊因素

在进行评估的时候,要多考虑会影响实习效果的制约性因素,比如该学生接的个案数量是不是特别多,或者其中是否包含了超出正常情况的特别棘手的个案。评估者要体谅实习学生工作中的特殊情况,如自身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身处地震或洪水灾区),生活上有困难(如缺水、经常停电),缺少办公场所,产生职业倦怠感,所在机构发生人事变化,机构领导安排实习学生做很多行政事务或杂事等。

4.有时需要进行财务评估

如果实习涉及经费,那么相关负责人还需要注意对财务进行评估。一些大型的社会服务,会聘请专业财务人事审核预算、会计和审计工作。在实习中,经费的预算、核算也很重要,在评估的同时也可以向实习学生普及基础的财务知识。

总体而言,实习的评估并不是暂时性的,而是系统的、连贯的、科学的。规范性的实习评估,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持续开展,提升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其自我成长,从而推动国内社会工作的进程,探索本土化社会工作实务的方法、路径。

参考文献

[1]Kadushin A,Harkness D.2008.社会工作督导[M].4版.郭名倞,寇浩宁,汪蓓蕾,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Cournoyer B.2008.社会工作技巧手册[M].朱孔芳,杨旭,丁慧敏,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Ginsberg L H.2005.社会工作评估:原理与方法[M].黄晨熹,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4]彼得·罗西,霍华德·弗里曼,马克·李普希.2002.项目评估:方法与技术[M].邱泽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5]陈锦棠,等.2008.香港社会服务评估与审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陈钟林,吴伟东.2005.国外社会工作评估探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7]范志海,阎更法.2004.社会工作行政[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8]黄源协.2003.社会工作管理[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9]史柏年,侯欣.2003.社会工作实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顾东辉.2009.社会工作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