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寿光地区大棚苦瓜栽培用过哪些栽培模式?
寿光市自1994年起利用冬暖塑料大棚栽培越冬茬苦瓜,经历了如下三种栽培模式:
(1)利用冬暖大棚栽培越冬茬黄瓜的环境条件,只种苦瓜。据调查,苦瓜于9月上旬至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苦瓜苗有4片真叶时移植于冬暖塑料大棚内,每亩定植2000株左右。冬季棚温偏低,尤其是遇到阴雪天气时,棚内气温白天降至18~20℃,夜间降至8~10℃,达不到苦瓜正常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因此,苦瓜在越冬期生长发育极为缓慢,植株弱小,茎蔓纤细,至翌年1月下旬(播种后140天),主茎才长到1米多高,所结的第一个果实才刚成熟,且果实很小。到春节后的一个月,植株仍不能转入结果盛期。尽管种植的是越冬茬蔬菜,但整个冬季和早春收获不到多少瓜,冬春两季基本不见效益。这种栽培模式只试用了3年就遭淘汰。
(2)在冬暖大棚越冬茬黄瓜田里套种苦瓜。一般于10月中旬至下旬定植黄瓜后,随即按每亩200~300株的密度在黄瓜株间套种苦瓜。此模式在冬春两季都按黄瓜需求的环境条件管理,苦瓜生长发育缓慢,植株小,冬春很少挂果,对共生的黄瓜基本没有不良影响。至翌年4月下旬黄瓜拉秧后,变为纯作苦瓜田,此时苦瓜的主蔓已达150厘米以上,加强管理,苦瓜很快就可转入旺盛生长发育、结果盛期,其持续产果期一直延续到9月下旬。因为其后期产量高,在蔬菜供应上能填夏缺、补伏淡,经济效益显著,所以此栽培模式至今采用的较多。但此模式仍未能于寒冬和早春大量生产嫩果。
(3)冬暖塑料大棚越冬茬苦瓜衬盖内二膜栽培模式。从晚秋至翌年春末期间,将棚内苦瓜衬盖上一层能消雾、防水滴、透光和保温性好的“二膜”。被二膜衬盖的苦瓜田,地温和气温都显著提高,形成了适宜苦瓜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的温度条件。因此,在深冬至早春严寒期,棚内苦瓜依然生长旺盛,枝叶繁茂,能有大量瓜果供应市场。当春末或夏初撤去内二膜后,苦瓜继续结果,其结果盛期可延至晚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