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怎样识别苦瓜细菌性角斑病如何防治

怎样识别苦瓜细菌性角斑病如何防治

时间:2024-1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④棚室或露地在发病前开展预防性药剂防治。喷洒68%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在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加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106.怎样识别苦瓜细菌性角斑病?如何防治?

(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茎及果实。叶片染病,初生黄褐色水渍状小病斑,多角形或不规则形,中央黄白色至灰白色,易穿孔或破裂。茎部染病,呈水渍状浅黄褐色条斑,后期易纵裂,清晨或湿度大时分泌出乳白色菌液。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小圆点,后迅速扩展,小病斑融合成大斑,果实呈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瓜皮破损,种子和瓜肉外露,全瓜腐败脱落。干燥条件下,病部呈油纸状凹陷,有些干缩后悬在蔓上。该病可溢出白色菌脓,不形成小黑粒点,别于蔓枯病。

(2)发病规律:该病由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侵染所致,属细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上越冬。若播种带菌种子,病种萌发侵染子叶引起幼苗发病。病残体上的病原菌可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侵染瓜秧下部叶片或瓜条引起发病。发病后,病部溢出菌脓,借风雨、浇水、叶面结露和叶缘吐水飞溅传播,昆虫、农事操作也可传播。病菌经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再侵染。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24~28℃时会引发该病。重茬田,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排水不畅,管理粗放会加重发病。

(3)防治方法

①从无病田选取无病的种子,必要时用56℃温水浸种至室温后再浸24小时,捞出晾干后置于30~32℃的条件下催芽,芽长3毫米时播种。此外还可用农用硫酸链霉素氯霉素500倍液浸种1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②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不仅能降低田间湿度,还能减少病菌传播,减少发病。

③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密度适宜,雨后及时排水,有条件的可采用避雨栽培法。

④棚室或露地在发病前开展预防性药剂防治。喷洒68%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棚室可选用5%防细菌粉尘剂喷粉,每亩1千克。在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加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