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稻田养鱼的基本设施
(一)养鱼稻田的选择
只要是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能抗旱防涝的稻田,都可以进行水产养殖。具体条件如下。
1.水源
首先,养鱼稻田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雨季不淹、旱季不涸。平坝地区的稻田一般水源较好,排灌系统也较完善,抗洪抗旱能力强;丘陵山区水利条件较差的地方,如果大雨时不淹没田埂,干旱时能维持30d抗旱能力的稻田,也宜养鱼。
2.水质
水质需要清新无污染,pH值在6.8~8.2较为适宜,呈中性或微碱性。一般的河、湖、塘、库水都可以引用,有些山溪、泉水的水温较低,但经过一段流程,提高水温后引入稻田,也宜养鱼;有毒工业废水切忌引灌;城市生活污水成分复杂,使用时要慎重,应先作调查和检验。
3.土质
土壤的质地、结构和肥力都会影响稻田养鱼的效果。以选择保水能力强、肥力高的壤土或黏土为好;砂土保肥保水能力差,肥力流失快,土壤贫瘠,田间饵料生物少,养殖效果差。以高度熟化、高肥力、灌水后能起浆、干涸后不板结、保水肥的稻田最理想。
4.面积
面积大小可根据养殖模式、品种、规格和养殖时间来选定。用于培育苗种的田块面积可小些,培育大规格鱼种和养食用鱼的田块可大些,一般5~10亩。在低洼滩地集中连片开发地区,田块面积也可在10~20亩。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实行田、渠、路、桥、涵闸综合治理,构建园林式现代化的稻田养鱼基地。
5.田块周围
稻田四周应开阔向阳,光照充足,无树木遮蔽。
(二)稻田养鱼的设施
养鱼稻田确定之后,还须有一些养鱼稻田的基本设施。这样一方面可使养殖鱼类有栖息活动和觅食生长的安全水域环境,另一方面可防止养殖鱼类逃逸,或在稻田施放农药、化肥以及高温避暑时,有一个避栖的场所,便于饲养管理和捕捞。田中沟凼(鱼溜)是稻田旱涝保收的微型水利工程,能有效地克服平板式稻田养鱼中的稻、鱼矛盾,避免丘陵地区稻田养鱼十年九旱、遇雨成涝的灾害。
1.加高加固田埂
养鱼稻田的田埂必须加高至40~50cm,田埂宽30~40cm。修筑田埂一般可用开沟的下层硬土,边加高加宽田埂,边捶紧夯实。要求坚实牢固,不垮不漏,防止逃鱼。
2.开挖鱼沟、鱼溜
鱼沟、鱼溜是稻田中水较深的地方,是鱼类栖息和生活的场所,也是夏季高温时鱼类避暑的地方。开挖鱼沟、鱼溜是解决稻田养鱼与稻田施肥、施农药以及晒田矛盾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也有利于定点投喂以及在收获时排水集鱼捕鱼。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经济发达程度不一,因此,在稻田养鱼上,不仅养殖的鱼种类不同,开挖的养鱼沟的形状、面积大小也不一样。目前各地开挖鱼沟、鱼溜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鱼沟、鱼溜式。这种形式是在稻田中开挖“十”字或“田”字形的鱼沟,沟宽0.5~1m,深0.5~0.8m;再在田的排水口一面开挖一个40~60m2的鱼溜(又称鱼坑、鱼窝)。也有的在鱼沟交叉处,稍加扩大而成为鱼溜。鱼溜不可太浅,否则夏季高温时,不利于鱼类的生长;但也不可太深,因为太深不利于鱼类到大田中去活动和摄食。鱼溜水深一般为0.5~1m,鱼沟、鱼溜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6%~8%。
(2)鱼凼式。通常在稻田中央或进水口的一端开挖一个圆形水塘。鱼凼深1.8m左右,面积60~100m2,随田块面积大小而定。鱼凼四周则用条石或红砖砌墙,墙上留若干个小洞;再在稻田中开数条鱼沟,并与鱼凼相通。通常鱼种先放入鱼凼中,待秧苗栽插返青后,增加稻田水深,使鱼进入稻田活动、觅食。鱼凼、鱼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
(3)垄稻沟鱼式。通常按田块面积大小进行规划,采取一垄田、一条沟相间的形式,垄上种稻,沟中养鱼。一般垄宽3~4m,沟宽1m,沟深0.8~1m。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12%。
(4)宽沟式。这种形式特别适宜中低产稻田改造和集中连片低洼滩地开发采用。通常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沟(也有的只在稻田某一边开挖宽沟),沟宽3~5m(必要时可放至6~8m),沟深1.2~1.5m。再根据田块面积大小开挖1条或几条田间沟,沟宽0.5~0.8m,深0.5m。田间沟与环沟相通。环沟与田间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20%左右。采取这种宽沟式的稻田养鱼,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比较高。
3.开进、排水口,安装拦鱼栅
稻田进、排水口应设在对应两角的田埂上,使水流畅通,并均匀地流过整个田块,便于水体交换。进、排水口的宽度要视田块大小和进、排水量而定,一般进水口宽为30~50cm,排水口50~80cm。进、排水口应特别坚实,并需要装拦鱼栅,以防逃鱼和野杂鱼等敌害进入。拦鱼栅可用竹篾、塑料篾、窗纱、铁丝网等材料做成。拦鱼栅高70cm,宽50cm。安装时上端要高出田埂20~30cm,下端镶嵌入田埂下部,插入泥土15~20cm,以防鱼类顶水跳越拦鱼栅或从底部逃走。拦鱼栅应安装成“八”字形,凸面正对水流,以利于分水,不至于被水冲倒。
4.排灌系统的建设
按照高灌低排分开的要求,实行站、涵、闸、渠、桥、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1)排灌站的建设。在集中连片面积几千亩以上的稻田养殖区,特别是在低洼滩地改造时,应根据总进、排水量的需要,规划建立独立的排灌站,确保大面积稻田养鱼进、排水的需要。
(2)排灌渠道的建设。进水渠通常建在田埂上,可用直径0.4m的水泥涵管建成暗渠,也可用红砖、水泥砌成明渠。通常每块田的进水渠都要建闸门,通过闸门来控制每块田的进水量。而排水渠则建在沟的底部。进、排水口要求做到灌得进、排得出,有利于鱼苗、鱼种或食用鱼的捕捉。
(3)桥涵的建设。采用宽沟式的稻田,其工程建设要便于机械化操作,所以有时需在稻田一面环沟上建桥。建桥是便于下田操作,便于机械化作业。
(4)道路的建设。结合稻田养鱼工程,既要搞好田间小路的建设,又要搞好机耕路的建设,发展机械化种植和养殖。同时还要搞好绿化,美化稻田养鱼环境。
(三)稻田养鱼的类型
受自然条件、稻田类型及耕作制度等方面的影响,稻田养鱼类型呈多样化。从养殖工程设施来分,就是上述的鱼沟鱼溜(平板式)式、鱼凼式、垄稻沟鱼式和宽沟式。从养殖制度(稻、鱼结合形式)来分,可分为稻鱼共作、轮作和间作等类型。
1.稻鱼共作
即种稻、养鱼在同一块田里同时进行。这种类型成本低,能最有效地发挥生态效益。
稻鱼共作中有单季稻田,即早稻田、中稻田和晚稻田养鱼;也有双季稻田连养的,即在同一稻田中早、晚稻连种,鱼在早、晚稻田中连养,但在茬口里,鱼要避让暂养。稻鱼共作类型比较普遍,也最适宜于沿江以南地区发展。
2.稻鱼轮作
即种一季稻,养一季鱼。稻田种稻时不养鱼,在早稻收割后加高田埂,只养鱼不种稻;也有在早稻田里并作养鱼,早稻收割后不连种晚稻,改灌水养鱼。这种类型鱼产量高,经济效益也显著,但稻谷只生产一季。这种生产方式适合于水稻产量不高的低洼田。轮作型中有稻—鱼—油菜轮作、麦—稻—鱼轮作,也有冬、夏闲田稻鱼轮作。
3.稻鱼间作
利用种稻间隙养鱼。鱼的养殖时间较短,这时田中饵料生物丰富,鱼苗生长快,适宜培育夏花鱼种。大多利用早、晚稻的秧苗田养鱼,即在早稻秧拔完后继续留作晚稻秧田,可利用约30d空闲时间来养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