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稻田养鱼的管理

稻田养鱼的管理

时间:2023-1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稻田养鱼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坏,是养殖成败的关键。稻田养鱼的日常管理有如下几项。要正确处理浅灌、晒田与养鱼的矛盾,根据稻、鱼对水的要求,适时控制稻田水位。目前鱼田工程的实施,稻田晒田已不会影响鱼的活动和生长。稻田中的天然饵料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是养鱼后期和养食用鱼的冬闲田、低洼田,因此,需要合理地投喂饲料,提高稻田鱼产量。氯化铵不宜使用,因为对鱼类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导致鱼类中毒死亡。

五、稻田养鱼的管理

(一)稻田养鱼的日常管理

1.加强日常田间管理

稻田养鱼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坏,是养殖成败的关键。俗话说“稻田养鱼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可见管理的重要性,绝不可麻痹大意。稻田养鱼的日常管理有如下几项。

(1)加强巡田。要坚持专人早晚巡田。清晨观察鱼类是否浮头,活动、生长是否正常,傍晚检查吃食情况。注意田埂是否有坍漏,一旦发现,马上夯实修复。经常清除拦鱼栅上的杂物,保证进、排水口的畅通。

(2)鱼沟、鱼溜的清整。要经常清理疏通鱼沟和鱼溜,捞除草渣、残饲。春耕插秧、夏收时严防泥浆回流入沟中。高温季节鱼溜上要搭遮阳棚,这样能使鱼类安全度夏。

(3)适时调节水位。要正确处理浅灌、晒田与养鱼的矛盾,根据稻、鱼对水的要求,适时控制稻田水位。夏天水温过高对养殖生物不利,应及时换水降温或适当加深水位。

(4)加强防洪抗旱。天旱时要注意蓄水保水;雨季,尤其是夏季暴雨来临时,要提前做好防洪准备,防止因田水满溢而逃鱼。

(5)正确处理农田施肥、撒药与养鱼的关系。要严格掌握施肥、施农药的种类、方法、数量和时间,处理好与养鱼的矛盾。

(6)合理投饲。保证鱼类生长所需的营养要求,做到科学投喂。

(7)防治病虫害。要适时进行药物预防,发现病虫害要及时治疗。

2.适时调节水位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水稻,对水量的需求是不相同的。因此,应随不同生长季节适时调节水位,以适应水稻需求,取得稻谷丰收,但又不影响鱼类的生长。

稻田插秧时应放浅田水,一般保持3~4cm,并做到浅水返青。随着秧苗的生长,逐渐加深田水。水稻分蘖盛期前,为促进生根和幼芽分蘖,宜灌浅水,这时早、中稻的适宜水深是3~5cm。分蘖后期,为了控制水稻的无效分蘖,应采取晒田或灌水的办法,田水加深10cm左右。水稻抽穗期需要较多的水才能长成大穗,此时应加深田水。出穗扬花至成熟期,为保证水稻生理需要,也需保持一定的水位。

水稻插秧1个月后习惯晒田,可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植株健壮,控制无效分蘖,减少病虫害,是水稻获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鱼田工程的实施,稻田晒田已不会影响鱼的活动和生长。而且试验证明,稻田养鱼后因稻田生态环境起了变化,稻田不晒田比晒田好。如确需晒田,晒田前应清理鱼沟、鱼溜,使水质清新,水流畅通,将鱼暂养在鱼沟、鱼溜中。晒田后即灌水。

3.合理投喂

稻田中的天然饵料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是养鱼后期和养食用鱼的冬闲田、低洼田,因此,需要合理地投喂饲料,提高稻田鱼产量。

(1)投喂量。根据苗种规格大小、数量多少而定。精料投喂量:培育鱼种的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10%;饲养食用鱼的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饲料按月投喂百分比见表5-8。

表5-8 饲料按月分配比例(%)

img128

(2)投喂时间与方法。通常投喂时间为上午8:00~9:00,下午15:00~16:00。一般先投喂青料,2h后再投喂精料。也可以上午投喂青料,下午投喂精料。投喂时要掌握的要点:一是插秧、水稻扬花等稻田中饵料生物丰富的时期,可少喂或不喂,套养绿萍的稻田也应减少投喂量;二是投喂精料以3~4h吃完为宜,投喂青料以2h吃完为宜;三是投喂地点应固定在鱼溜某个位置,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精料应投喂在搭设的食台上。

4.安全度夏

双季稻田养鱼,在早、晚稻交替时,气候炎热,需处理好鱼的安全度夏问题。

(1)鱼溜暂养。早稻收割前将鱼暂时集中于鱼溜中避暑,鱼溜上搭棚遮阳。待晚稻返青后,鱼再进入大田。为防止鱼溜中鱼的密度过大而引起缺氧浮头,要勤换水,并防止农田污水流入。

(2)交叉收种,原田暂养。交叉收割法适用于大田块,利用水稻品种成熟期的迟早或播种期的先后,形成稻禾收割的时间差,使鱼类安全度夏。也可是同一种植期、同一品种的稻田,在收割时将一定比例的水稻推迟或提前1周收割,形成两个稻禾遮蔽区,以供鱼类度夏。

(3)带水割稻。稻田不放水,带水割稻,然后免耕播种。

(4)转田移养。将田边的沟、渠、塘等水面清整后,使鱼暂养其中,待晚稻返青后,再将鱼转入大田继续饲养。转田移养可在早稻收割前的2~3d,选择晴天的清晨进行。

5.鱼类越冬

稻田养鱼中,鱼种培育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收获的鱼种需越冬,以供第二年继续养殖。越冬季节要尽可能加深水位,一般稻田水位在冬季不得低于50cm。

越冬前稻田要施足基肥,培育水质,做到肥水越冬。并视越冬期的气候、水质情况,适当投饲施肥,保证越冬鱼类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的体质。

(二)施肥与病虫害防治

1.严格掌握稻田施肥技术

养鱼稻田由于鱼类的排泄物即可肥田,并且由于鱼类的活动,促进了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因此,在施肥方法、数量上相应地有所变化。总的原则是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的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80%,追肥用量占20%~30%。

(1)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因为有机肥是长效肥,施入稻田后分解缓慢,肥效长,还能防止土壤板结,一部分有机肥还可直接作为鱼类饲料。各地采用的有机肥有人畜粪肥、绿肥、塘泥等,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kg左右。若用无机肥作基肥,一般每亩施碳酸氢铵15~20kg,或硫酸铵10~15kg,硝酸铵5kg,硝酸钾3~6kg,过磷酸钙30kg,生石灰用量不超过10kg。

近年来,有的采用一次施肥法,将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或分别在耕田前和耙田后施下,形成全层施肥法。其优点是肥效高,肥期长,无机肥用量相对较少,对鱼类安全。另外,在多年养鱼的稻田中,由于土壤中全氮、有机质增加,应减少氮肥施用量,一般可减少10%~15%的用量,以避免水稻发生倒伏。

(2)追肥。一般以无机肥作为追肥,每亩施用尿素8~10kg,或硫酸铵10~15kg,硝酸铵5kg,硝酸钾3~6kg,过磷酸钙5~6kg。氯化铵不宜使用,因为对鱼类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导致鱼类中毒死亡。施用有机肥,腐熟人粪尿每亩不超过250kg,鲜人粪尿25kg。

施追肥要严格控制用量,少量多次。面积大的田块可划片分两次施肥,每次施半块田。施肥时保持田水5~7cm深。用化肥作追肥,应推广深施或根外施肥法,既有利于水稻吸收、生长,又减少对鱼类的伤害。切忌将化肥直接撒在鱼沟、鱼溜内。

2.正确处理使用农药和养鱼的关系

在养鱼稻田中施用药物,既要有效地防治水稻病虫害,又要保证鱼类的安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因此,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对症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农药,并尽量交替使用,这样既可预防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也可以减少农药在稻田鱼体内的残留量。禁止使用对鱼类高毒的农药品种。

(2)根据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使用农药。

(3)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次数。

(4)对水稻病虫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除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外,还应提倡生物防治和微生物农药防治,以有利于保护稻田生态环境,保护害虫天敌,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及其残留引起的污染。

水稻常见病虫害和主要防治药物:水稻病虫害种类繁多,病害主要有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褐条病、条纹叶枯病等;虫害有螟虫、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叶蝉、稻飞虱、稻苞虫等,其中螟虫、稻蓟马、稻飞虱常年发生。

防治药物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有机氯类农药在环境中的高残留及其在脂肪中的积累,有机汞农药造成的水污染,以及一些农药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作用,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损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经研究指出,扑虱灵、杀螟松、稻瘟灵、多菌灵、叶枯灵、稻丰散、杀虫双、甲胺磷、甲基1605、三环唑和灭幼脲等农药,对鱼类毒性低,可安全使用;甲氰菊酯、来福灵、菊马乳油、水胺硫磷和醚菊酯等农药,对鱼类毒性大,不能用于养鱼稻田。表5-9为10种农药的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甲胺磷、甲基1605对鱼类的毒性虽然较低,但对人畜有影响,应慎用、少用。甲胺磷可由乐斯本替代。三环唑降解缓慢,在土壤中消解更慢,因此在防治水稻稻瘟病时,尽量减少三环唑的使用次数和剂量。

表5-9 常用农药的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img129

续表

img130

注:此表引自戈贤平等《新编淡水养殖技术手册》。

(5)掌握安全用药的方法

①深水打药法:将田水加深至7~10cm,用孔径较小的喷雾器,将药物尽量喷洒在稻禾叶面上。如药的浓度较大,可将田水再加深一些,以稀释药液在水中的浓度,降低或避免对养殖鱼类的危害。

②排水打药法:将田水放掉,使鱼通过鱼沟全部集中至鱼凼中,然后在大田中施药。待田中农药毒性降解后,再往田中加水至正常水位,放鱼入田。垄沟稻式稻田施药时,应放浅田水,使稻垄露出水面,鱼集中至沟中,农药施在稻垄上,不会对鱼类产生直接危害。

③隔天分段打药法:先在半块田或田的某一部分打药,鱼可以逃避至未打药的一部分田中,隔天再在另外一部分田中施药。

以沟凼式稻田养鱼的施药操作为例,可以从离鱼凼远的一端开始向鱼凼方向喷施农药,让鱼自动游向鱼凼躲避;或慢慢放去田水,并在鱼凼中投入诱饲,使鱼通过鱼沟进入鱼凼,然后堵住出口,使鱼不能游出。

施药后要密切注意鱼类的活动情况,如发现有中毒症状,必须立即加注新水,或边灌注新水,边排出部分田水,以稀释水中药物浓度,避免鱼类中毒致死。

(6)掌握施用农药的时间。施用农药要适时。危害水稻的幼虫抗药力弱、活动力差,所以在水稻的苗期或插秧后、鱼种入田前用药,可减少本田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也减少对鱼类的危害。对于在田中易消解的农药,如扑虱灵、杀螟松、稻丰散等,应在虫害发生盛期用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杀菌剂因为具有内吸作用,宜在水稻发病初期用药。对残留期较长的杀菌剂,如三环唑等,应在水稻抽穗前施用;后期应使用消解较快的杀虫剂,如稻瘟灵、多菌灵,可防止和减少农药的残留及其对稻、鱼和环境造成的污染。

稻田打药一般在上午9:00或下午16:00进行。粉剂农药安排在上午打,因为早上稻叶、稻秆上有露水,可使大部分粉剂沾在稻禾上,从而提高用药效果。水剂农药应在下午施,这时稻禾已经干燥,喷洒的农药不会随水珠流入田中。水剂如要在上午喷施,也应在露水干后再进行。下雨前不宜喷洒农药,以免被雨水冲刷入田,导致生物中毒。

(三)稻田养鱼捕捞

1.收捕时间

稻鱼共作型的稻田养鱼,在稻谷将熟或收割水稻后,待田间杂草被吃完时就可以放水捕鱼。单季稻或双季稻田周年养鱼时,可在来年插秧前收捕。在鱼凼式或宽沟式的稻田养鱼中,也有采用轮捕轮放的做法,捕大留小,适当补放鱼种,可提高鱼产量。

2.捕捞方法

收鱼前首先要疏通鱼沟、鱼溜,扶起倒伏于沟中的稻秆,让鱼在稻田排水时顺利回集于鱼沟、鱼溜中。准备好捕捞工具,如抄网、小拉网、网箱、水桶和面盆等。收鱼宜在夜晚放水,以避免白天外来干扰而使鱼受惊吓,不能游出大田进入鱼沟。放水收鱼时一定要慢,以便于鱼循序逐步集中到鱼沟、鱼溜中,然后用小网或手抄网捕捞。若一次放水后鱼还未完全集中,可再次灌水,然后放水,重复集鱼。捕起的鱼应立即用水冲洗,以免鱼鳃沾泥而影响其成活率。鱼体洗净后,放回清水网箱中暂养,让鱼体休息片刻后再分档、分品种称量计数,最后移到下一级饲养场所养殖或出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