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网箱养鱼的类型
根据饵料供给的途径不同,可将网箱养鱼类型分为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等养殖方式。不同的网养方式,除有共性的放养理论和技术外,还有不同的放养方法,主要包括放养品种、放养密度、规格及品种的搭配与比例等方面的要求。
图7-4 网箱布局图
(一)网箱养滤食性鱼类
网箱养滤食性鱼类是指在天然饵料丰富的水域中设置网箱,利用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放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这种网养方式,一般不投饵,但为了提高单产量,有时也补充投喂一些商品饵料。它投资小、效益高,主要以养殖鱼种为目的,是我国网箱养鱼的一大特色。这种网养方式的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及其生物量。
1.养殖水域选择
水面要相对宽阔,光照要充足。这样有利于鱼类生长,确保网箱安全,也可避免大风浪和急流造成鱼类能量消耗,减小残饵对网箱水质的影响。最好在有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或水质较肥、浮游生物较丰富的区段。例如在内陆水库、湖泊中,一般选择上游较开敞库(湖)湾处。水域底部要相对平坦,有机沉积物不能过多,以免影响箱内水质状况。设置区域还要求环境安静,避开旅游区、游泳场、航道以及工厂、城镇的排污口。此外,由于鱼种、饲料和成鱼等运输量很大,还需要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
设置箱区的水深应在4~5m以上,最低水位水深不足3m的地方不宜设置网箱。足够的水深有利于箱内残饵、鱼的代谢废物和粪便的排除。这些有机废物下沉水底后,距离网箱较远,因而不致影响网箱内水质。
设置网箱区的水体的流速不应过大或过小。流速过大,鱼类会顶水而消耗过多的能量;流速过小,则箱体内外的水流交换不充分,网箱养鱼的生态学原理不能充分体现。流速以每分钟0.1~0.2m为宜,微流水既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保持网箱内清新的水质,又不致因流速过大而消耗鱼类体力。
2.网箱设置条件
(1)网箱设置的水层。网箱设置深度一般不超过3m。因为浮游植物的分布在2m以内的水层中占58.7%,而2~4.2m占41.3%,特别是透明度小的水体,浮游植物最丰富。浮游动物在水深2~3m处密度最大。凡水质肥沃、浮游植物丰富的水域,网箱应设置在较浅水层,但网箱底离水底应在0.5m以上。在水质较瘦的水域,以养鳙为主的网箱,可酌情设置在较深一些的水层内,但不宜过深。在静水水域中,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总面积应少于水域面积的1%。
(2)网箱的合理布局。网箱排列的原则是使每个网箱都尽量迎着水流的方向,既能保证每个网箱水流畅通、有利于鱼类生长,又便于管理,节约劳动力和材料。在这个原则下,可以用“一”字形、“品”字形、“非”字形和梅花形等排列。另一种方式是以9个3m×3m×3m的网箱组成一个鱼排,两个鱼排为一组,鱼排间用旧车胎阻隔,缓解风浪的磨损,每组涨落潮头各打3~4个桩,桩与鱼排用绳连接。鱼排的布局应与潮流流向相适应。临潮头的第一只网箱所受的冲击力最大,然后依次减小,每只网箱可减缓潮流力度20%~25%,到第4只网箱时,即使最大流速,也能保持网箱形状不变。但过多的组合鱼排,会影响网箱的水体交换,增加固定难度。在浮架外缚毛竹,可提高鱼排的牢固性和抗风浪能力。
3.鱼种放养
(1)品种搭配与比例。为充分利用网箱内饵料生物,发挥水域的最大生产力,在营养型湖泊、水库中设置网箱主养滤食性鱼类时,可搭配罗非鱼和其他杂食性鱼类5%~10%,不投饵或少投人工饵料。
(2)放养规格。网养滤食性鱼类,最好选全长4~5cm的鲢、鳙鱼种,于7月初放入网箱。因为我国大多数网箱养殖地区,网箱的网目为1~1.3cm,这种网目能够适应上述规格的夏花鱼种放养。同时,我国长江流域一带,自7月初才进入高温生长期,此时在池塘培育出4~5cm的夏花鱼种也不存在时间上的脱节。过分增大养殖规格,会延迟鱼种的入箱日期,耽误生产周期。反之,降低放养规格,则容易逃鱼,或由于网目过小而被藻类、腐殖质和有机淤泥严重堵塞,这在网养滤食性鱼类的鱼种时,要特别注意。通常将上述规格的夏花鱼种,按每平方米100~200尾的密度下箱,饲养80~120d,鱼种均可达到全长13~14cm的规格。这种规格的鱼种,经过转箱,在第二年养殖周期末即可出售。
(3)放养密度。由于湖泊、水库具体的理化环境,水域中的饵料丰度,鱼群的生物学特性,网箱结构及饲养管理方式等不同,放养密度即使在同一水域的不同位置也有所差别。我国利用天然饵料培育鲢、鳙鱼种,进箱密度主要依据水体的肥瘦程度而定,富营养型为每平方米400~600尾,一般营养型为150~300尾(表7-3)。不同的水域,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网箱养鱼效果不一样,所以在生产中要根据实践经验决定放养密度。鲢、鳙鱼混养,鳙鱼规格应大于鲢鱼规格,混养比例在富营养型水域为6∶4,一般营养型水域为7∶3。
表7-3 浮游生物量与网箱放养鲢、鳙鱼密度的关系
4.饲养管理
(1)清洗网箱。网箱下水后,被一些藻类或其他生物所附着,严重时堵塞网眼,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水质越肥,附着物(俗称青泥苔)越多;网目越小,着生程度越严重。一般在1m水层内最多,若不及时清洗,容易造成箱内水质恶化、缺氧、缺饵,影响鱼类生长。清洗网箱是饲养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2)检查网箱。结合清箱经常检查网箱是否破损,如有破损应立即修补。在汛期及台风季节,要加强防范措施,保证网箱安全。由于大风造成的网箱变形或移位,要及时整理,保证网箱内的有效空间和网箱间的合理距离。水位下降时,要及时移位,以免网箱着底。要经常检查网箱内是否钻入害鱼,有条件的应设置防止敌害的拦网。敞开式网箱要预防鸟害,还要定期检查鱼体,了解鱼类生长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记好网箱养鱼日志,积累经验,制订计划,提高技术水平。
(3)网箱越冬。为了提高大水面放养鱼种的规格和质量,减少越冬鱼池的负担,可利用网箱进行越冬。凡水质良好、水深超过3m以上、冬季水位相对稳定的水域,都可以进行网箱越冬。越冬用的网箱采用封闭式,网目以2.0~2.5cm为好。网箱大小为8m×4m×2m或7m×4m×2m,也可与鱼种网箱兼用。
入箱前鱼种要经过锻炼。网箱培育的鱼种转入越冬箱时,稍加密集即可锻炼;池塘培育的鱼种应经过两次以上的拉网锻炼。入箱鱼种长度应在8.7cm以上,才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入箱鱼种擦伤后,易感染水霉病而死亡,这是越冬鱼种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避免伤害鱼种,操作中动作应轻缓,应在10℃左右的低温下进行操作。
越冬鱼种放养密度可按8~20kg/m3安排。如进行鱼种培育或以成鱼养殖为目的,密度应小些。以秋冬入箱一次放足为妥。越冬网箱不得沉底,至少应保持距水底0.5m以上的距离。
5.病害防治
网箱设置在大水体中,其鱼群密度很高,鱼病预防也有其特点,不能照搬池塘养鱼的方法,如不宜使用全箱泼洒药物等方法,而采用挂袋、药浴、拌饵或使用疫苗等方法。
(1)用漂白粉、硫酸铜或中草药挂袋、挂篓。每只网箱(中、小型)用2~4只漂白粉篓,每篓装漂白粉100~150g,连挂3d。硫酸铜挂袋,每只袋装100g硫酸铜,由于硫酸铜是重金属盐,遇水极易分解,一般在上午使用,下午水温高时不宜使用。挂袋后瞬间,单位面积内药物浓度升高,网箱鱼密度大,要注意观察鱼的情况。挂袋后2~3d可能影响鱼类吃食。最好选用对鱼类毒害作用较小的敌百虫挂袋,杀灭寄生虫比较安全可靠。中草药挂袋最好每箱一个,挂在网中间,投饵时即撒在挂袋处,以便鱼类摄入药物成分,如挂袋三黄粉、板蓝根等。
(2)药浴。用药液浸洗鱼体,先将网衣连鱼群一起密集到网箱一边,再用白布做成的大袋从网箱底穿过,将鱼和网衣带水装入袋内。注意不要过分密集,以免鱼体相互碰伤。准确计算水体,根据鱼病症状使用药液浸洗。
(3)投喂药饵。这是网箱养殖最有效的预防鱼病的方法,可以在鱼病发生前,制成药饵预防鱼病。
(4)使用免疫疫苗。该方法是预防鱼病的有效途径,目前普遍使用的注射疫苗有草鱼出血病免疫疫苗和鲤的几种常见病(烂鳃病、穿孔病、烂尾病)的口服免疫疫苗。
(二)网箱养杂食性鱼类
网箱养杂食性鱼类,是指在人工投饵料条件下进行高密度网箱养殖的方式,由于密度大、强化投饵精养,产量较高,是一种集约化程度很高的网养方式,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并有广阔的前景。这种网养方式选择放养对象的面广,只要是生长快,肉质美,饲料来源广,苗种容易解决,抗病力和适应性强的种类,都可以进行养殖。目前主要养殖鲤鱼、鲫鱼、草鱼、鲂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黄鳝和泥鳅等。现将它们的养殖方法简介如下。
1.网箱养殖草、鳊鱼
(1)养殖水域选择。选择避风向阳、有微流水、水质清新的地方,最低水位时也应保持有3m以上的水深,以利残饵及粪便随水流扩散出去。另外,还要考虑就近可获得丰富的水草或陆草,以节约劳力。
(2)网箱的结构和设置。在水位较稳定、变幅不大的湖泊等水域,常用固定式网箱;在水位不稳定、变幅较大的水库、河道等水域,则采用浮动式网箱。上述两类网箱均为敞口式,便于投喂草料,但网箱的墙网应高出水面,以防鱼类跳出水面。饲养草食性鱼类的网箱面积一般是比较大的,较多见的有66m2、100m2和130m2等。以规格为10m×6m×3m(墙网高3m,水下2m,水上1m)最普遍。在网箱的底部缝上饵料兜,起食台的作用,其大小为7m×6m,可用密网布或编织袋布缝成。饲养杂食性鱼类的网箱总面积应少于水域面积的0.25%。
网线一般为0.21/3×3聚乙烯线,网目大小依所投鱼种的规格而定。若使用无结节网片制成的网箱,或使用旧的有结节网箱,应在其外加一层套箱,套箱的规格为每边均比相应网箱边长出15cm,套箱的网目可大于网箱的网目。
网箱布置应注意适当的间距,一般箱距在10~20m,行距20~30m,行间网箱应交叉排列,不应使网箱养殖区上下游的水中溶氧出现显著的梯度,以免影响下游低氧区鱼类的生长。网箱应在鱼种入箱前7~10d下水安装好。
(3)鱼种的搭配和放养。有的在一个网箱内养一种鱼(草鱼或团头鲂),有的在同一网箱内混养两种草食性鱼。草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增重率高,但成活率低。据对江、浙两省网箱养草鱼的调查,经免疫注射的草鱼,成活率一般为60%,较好的可达70%~80%。团头鲂的生长速度比较慢,个体增重率也低些,但抗病力强、成活率高,一般可达90%以上,因而群体产量高,显示其稳产的特性。这两种鱼食性相同,营养要求也十分接近,但草鱼的食量大,对饵料的要求较高,而团头鲂对饵料要求低,草鱼咬下的碎屑、叶片,甚至草鱼粪便中未消化的草屑,也能被团头鲂摄食利用。所以,一般认为这两种鱼混养可各取所长,互相补充,有利于稳产、高产。
另外,在草食性鱼类的网箱中,还可搭养少量(10%以下)杂食性的鲤、罗非鱼和滤食性的鲢或鳙鱼,以达到充分利用饲料的目的;而且鲤和罗非鱼还能啃食网衣上的附着生物,减轻人工洗箱的工作量,有利于水体交换。
(4)鱼种放养规格与放养密度。鱼种入箱规格以当年能养成食用鱼为原则。通常草鱼为100~150g,团头鲂为50g,到年底草鱼可长到1~1.5kg,团头鲂可长到0.25~0.5kg。如果要求更大的上市规格,则还应提高鱼种的规格,但鱼类的增重率是随鱼种规格的提高而渐次下降的,提高鱼种规格将会使群体增重量减少;然而这方面的损失可因大鱼有较高的价格而得到补偿,所以各地对放养鱼种规格的选取是在综合权衡以后,以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为原则的。搭配混养的鲤鱼种应大于50g,罗非鱼应大于25g。如鱼种过小,则会穿目而逃。
放养的密度与产量指标、饲料供应能力等因子有关,若鱼种放养1~1.5kg/m2(草鱼种规格为10~150g,团头鲂鱼种为50g),则预计产量为9~12kg/m2,即亩产为6000~8000kg,群体增重率为8~9倍。鱼种入箱的时间,应在水温回升到10~15℃时进行,以尽早入箱为好。
(5)饲料的投喂方法。喂养草食性鱼类的饲料主要是水草和陆草,辅以饼类等精饲料或者适于草食性鱼类的配合颗粒饲料。水草可就近采捞,成本最低,但水草在春季萌发,到夏、秋才茂盛生长,达到最大生物量,秋末又多枯萎,故在春、秋季节常需用陆草或精饲料。如有饲料基地,可以就地种植黑麦草、苏丹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饲草。青绿饲料和油饼类等精料要适当搭配使用。二者的重量比按(10~20)∶1为宜,这样既能达到草鱼或团头鲂的营养要求,又可节省成本开支。
鱼种入箱初期,可将青料和精料混合打浆后投喂开食,使刚入箱的鱼种在新环境中获得必要的营养,顺利通过入箱关。投喂草料时须用0.1%漂白粉液淋洗消毒,防止箱鱼染病。投喂沉性精料时,应投入饵料兜中,以减少散漏损失。草鱼、团头鲂的投饵量,年内的按月分配情况可参考表7-4。日投饵率,草料为20%~30%,精料为2%~ 4%。水温低的月份,一天喂两次,上午投一次草料,下午喂一次精料;7~9月旺食季节,一天喂三次,第一次草料,第二次精料,第三次可在傍晚进行。
表7-4 网箱饲养草、团头鲂饲料月分配表
(6)鱼病防治:鱼类在高密度条件下生活,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而草鱼又易得病,所以要特别重视鱼病的预防工作。鱼种入箱前要做好浸种消毒工作;有条件的对草鱼种要逐尾注射免疫疫苗;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或用漂白粉挂袋,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鱼病流行季节应投喂药饵进行预防,等等。
2.网箱养鲤鱼
(1)养殖水域选择。网箱养鲤水域应该无水草、无杂物,风浪平稳,水流缓慢。要避开洪水冲击,汛期的急流及大量的泥沙和漂浮物都会影响网箱的安全。网箱应设在背风向阳、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有利于鲤鱼生长;还要求环境安静,避开旅游区、游泳场和航道,水陆交通方便。网箱养鲤的水域面积应在100~200亩以上。设箱区的水深应在4~5m以上,水温在15℃以上,溶氧在5mg/L以上,透明度应大于70cm,流速以每分钟0.1~0.2m为宜。
(2)网箱结构与布局。网箱养鲤由于密度大、载鱼量高,故应有足够的强度。一般网线较粗,常用3×4或3×5的聚乙烯线。且常设套箱,内层为无结节网箱(封闭式),外层套一只结节网箱(敞口式),除盖网之外,全箱为双层。网具材料以尼龙无结节网片最为理想。其柔软而强度大,不易破损,不伤鱼体,但价格较高。
养鲤的网箱规格大多为5m×5m×2.5m,网目为2.5~3.0cm。网箱装配时应纵目使用,水平缩结系数为0.65左右。采用穿、绕、并三种方式缝合。在箱盖一角的两边各留长约1m的活口,以便投放鱼种和生产期间的检查等操作。
网箱的架设和布置多采用浮动式,以适应水库水位变幅大的特点。为了使网箱在水中充分展开,保证设计应有的使用空间,应当配置适当的浮力和沉力。盖网应撑离水面约50cm,便于鲤鱼上浮摄食。盖网的网目可大些,一则网目大,用材省;二则便于投饵时饵料下漏和管理人员观察。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可将多个网箱连接起来,连接组合的方式可随水域条件和管理要求而有所不同。可将网箱按箱距2~5m串联成行。有多行网箱并列时,行距为5~10m,相邻两行的网箱应交错间隔排列。为了便于人工投喂,也可以将两只网箱间隔1~2m组成一对,或者四只网箱按箱距1~2m组成“田”字形的一组,每对(或每组)的间距为5~10m,这样也可以串联成排。如有更多数量的网箱,则排与排的间距应在50~70m。如果设箱区的两岸距离较近,可在两岸打桩,在桩间系缆绳,将成排的网箱放在两条缆绳之间,并绑扎在缆绳上联结固定。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单位应用机械化网箱养鱼的成套设备,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这些成套设备包括架设网箱的金属结构浮架、自动投饵机、颗粒饲料加工机械等。金属结构浮架设计合理,抗弯、抗扭、抗风浪能力强;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拆装方便,安全可靠。
在一定水域范围,布置的网箱不可过于密集。按以上要求,间隔布置的一个网箱群的规模,应限制在网箱总数不超过50~60只,网箱群之间的距离保持500~800m。这样布局可保持良好水质,溶氧丰富,有利于鲤鱼生长。当网箱只能设置于水深不足4m的浅水中时,除疏散布置外,还应经常移动网箱的位置(投饵旺季时每10d移动一次),以避免局部的过度污染。
(3)生产设备。生产设备主要有投饵船、投饵机和饲料加工设备。人工投饵需配备小船,每个饲养人员配1条投饵船,可管理4~5只网箱。投饵机能按照人的指令,定时、定量投饲,可减少饲料的散失浪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且能节省劳力。网箱养鲤需用配合颗粒饲料,应根据生产规模、对饲料的需求量,选定相应生产能力的饲料加工机组与之配套,或者采取集中生产、分散供应的办法。小批量生产的网箱养鱼户可向有关饲料厂订货或委托加工。
(4)鱼种放养规格。网箱养鲤的鱼种规格主要考虑养鱼季节长短和上市规格要求。如果当地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大于15℃以上的天气较多,鱼类的生长季节较长,可选用规格较小的鱼种;反之,则应选用较大规格的鱼种。如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规格为500g以上,本地养殖水域鲤鱼净增重倍数为4倍,则放养规格最低应是100g以上,这样比较容易养成商品规格。各地生产经验表明,网箱养鲤的鱼种规格一般为50~150g。如北京地区,一般选用50~100g的鱼种,当年可养成500~1000g重的食用鱼。为了调节市场鱼产品销售的淡旺季,可在不同网箱内饲养不同规格的鱼种,以实现均衡上市。但是在同一网箱内的鱼种应该规格一致。
(5)鱼种放养密度。在一定的放养密度范围内,成鱼的产量随着鱼种放养量的增加而增长。合适的放养量与鱼种的规格有关,一般鱼种放养量随着鱼种规格的增大而增加。例如,北京市平谷县海子水库的经验是:规格为50g的鱼种,放养量为8.5~9.0kg/m2;75g的鱼种,放养量为10.0~12.5kg/m2;100g的鱼种,放养量为15~16kg/m2。在这样的密度条件下,食用鲤亩产量约为6.5t。
总之,网箱中载鱼量的多少,主要受设箱区水中溶氧条件的制约。如果水质较肥、透明度较低,放养量应少些;若水质清新、氧气充足,放养量应多些。在较好的管理水平下,鲤鱼的群体增重率可达到8~9倍,可以此为依据,由计划产量估算鱼种放养量。
(6)饲养投喂。网箱养鲤,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65%~70%。要实现降本增收的目标,应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前提下,改进投喂技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不同规格的鱼体,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投饲率不同(表7-5)。
由日投饲率表查出某种规格的鱼在某一水温条件下的投饲率,乘以饲养在网箱中的载鱼量,即为日投饲量。日投饲采取多次投喂,有助于提高消化吸收率和饲料效率。生产实际操作中,在水温15℃以下时每日喂2次,15℃以上时喂4次,25℃以上5~7次。投饲一般采用人工手撒或用自动投饵机的方法。鱼种入箱初期,应驯化鲤鱼的吃食习惯。
表7-5 网箱养食用鲤日投饲率百分比(依田吉顺,1988)
(7)日常管理。要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为每只网箱编号登记,记录鱼种放养量、生长情况、死亡、饲料消耗、鱼群活动、鱼病防治、天气、水温变化等内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也有利于总结经验,指导以后的生产。
要每日巡视观察鱼情、水情,注意安全。洪汛时及时清除漂浮物,防止挂网、糊网,调整和加固缆绳(锚绳),防止网箱位移、倾覆等事故发生。遇特殊的意外情况(如水质恶变、风暴袭击等),要及时组织人力将网箱疏散到安全地点。做好防逃、防盗工作,经常检查网箱是否有鼠害或人为造成的破洞,一旦发现要及时修补。
(8)鱼病防治。诱发或导致鱼病的因素很多,操作不当是诱发鱼病的重要原因。在生产操作中若造成鱼体脱鳞、裂鳍、擦伤,则易被真菌、细菌侵袭,是入箱初期鱼种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地采购的带病鱼种是鱼病传染的主要途径,要做好鱼种进箱前的检疫和消毒工作。水温及水质变化是多种鱼病的诱发因素。饲料的质量问题可导致鱼类生理性病害。
3.网箱养罗非鱼
网箱养罗非鱼的水域选择、网箱的结构、架设方法与网箱养鲤类似。罗非鱼喜肥水,故在水质较肥的水域也能进行养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罗非鱼都需在温室越冬,一般均由越冬鱼种养成商品鱼。鱼种的入箱规格与养成的商品鱼规格直接相关。大约20g的鱼种可长成200g以上,50g长成350g,70g长成400g,100g鱼种可长成500g以上。放养量可依计划产量来推算,罗非鱼的群体增重率可达5~10倍。
饲养管理技术也与网箱养鲤相似,所不同的是,罗非鱼对饲料的要求低,配合颗粒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可低些(20%~30%)。罗非鱼贪吃、抢食凶,饲料散失率高,故投饲率应相应提高些。以使用配合颗粒饲料为例,5月上、中旬(水温在20℃左右),投饲率应为5%~6%,日投两次;6月份,水温已达其生长的适宜温度,投饲率为5%,日投三次;7~8月,水温上升到最佳温度,在每日添喂一次草料(浮萍或草浆)的同时,配合饲料投饲率为4%~5%,草料投饲率为10%,日投3~4次;9月起,水温渐降,投饲率可减为3%~4%,日投2~3次;10月上旬水温进一步下降至20℃左右,应进一步减少投饲量。若所用饲料是油饼类等商品饲料,则应分别将投饲率提高1%~2%。到10月上、中旬即可出箱上市。
4.网箱养黄鳝
(1)养殖水域选择。水质好,无污染,水位落差不大,不受洪涝和干旱影响,水体中无损害网箱的鱼类或水生动物,水深1.5~2.5m,静水或微流水,光照充足,无冷浸水。符合以上条件的水体,都可设置网箱养殖黄鳝。
(2)网箱结构与设置。网箱材料一般为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网箱规格一般为网箱长6m,宽2.5m,深1.2~1.4m。网目36左右,网箱上下纲绳直径均在0.6cm。网箱架设分为单箱架设和多箱架设。网箱的底部固定十分重要,一般要求在制作网箱时,用河卵石装成长条形网袋,形成“石笼”,用以固定箱底。网箱设置为固定式,但可根据池塘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网箱吃水深度为0.8~1m,箱底距池底最少应为50cm以上,应设置在向阳避风处。
饲料台应选质地轻便、无怪味且光滑的材料制作,宽30cm,与水面成30°角左右,且沿网箱长边紧靠水摆放。栈桥是供管理人员在较多网箱之间进行操作的纽带和桥梁,可用木桩、竹桩搭成。池塘设置网箱,每个池设15~20不等,但网箱总面积不超过总水面的50%。网箱的固定有两种方式:固定式和自动升降式。网箱成排排列,两排为一组,两排之间是投饲管理的人行“桥”。固定式采用长木桩打入池底,每个网箱4个桩,木桩要求粗而牢,入泥深而稳,高出正常水面80~100cm。桩排列整齐,在同一直线上,桩与桩间还可用尼龙绳相连,并向网箱外端拉纤,使桩更加稳固。网箱四角绳头各稳系于木桩上,拉紧张开网箱,并使网箱上缘出水60cm。自动升降式是以油桶等浮力大的物体代替木桩,并且按网箱大小,用钢筋角铁或竹木材料水平固定框架,网箱四角绳头系于架上的竖桩,网箱能够随水位自动升降。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在两排箱之间搭人行管理桥,还便于在箱的四周全部搭上人行桥,为多座饲料台投饲、观察黄鳝以及其他操作提供便利,但造价比固定式稍高。网箱中移入水草的品种以水花生最为理想,它能起到防暑降温、净化水质,为黄鳝提供优良栖息场所的作用。在长江中、下游,每年4月份就可从野外收集种源,移入网箱培植。网箱中水草占80%以上,且生长繁密后才能放养鳝苗。
(3)鳝苗放养。鳝种来源以市场收购天然捕捞的鳝种和组织力量捕捞的天然鳝为主。品种通常多选用深黄大斑鳝、土红大斑鳝,规格应据投放时间、预计上市规格及放养密度等条件决定。投放密度,尾重50g大小时,按每平方米30~40尾投放;尾重25g大小时,按每平方米50~80尾投放;尾重15g时,按每平方米100尾投放。
(4)饲料投喂。常用的鳝鱼饵料有蚯蚓、小杂鱼、小虾、螺蚌肉、鲜鱼肉、畜禽肝肠肺等活饵或鲜料。饲料必须新鲜且营养丰富,投喂食时其大小以黄鳝张口即可吞入为宜,大块料必须切碎。另外,投喂黄鳝的饲料种类不能随意改变。除活饵外,饲料需投在饲料台上,网箱中的饲料台最好每2~5m设1个。饲料台用网布竹片做成“板罾”式,每个长、宽均为40~60cm,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小石块压台沉于网箱底部。黄鳝喂食,每天1次即可,在傍晚进行。秋节水温渐低,黄鳝投饵时间可逐步提前到温度高的中午。每次投喂量的多少或是否投喂要根据“四看”来灵活掌握。一看天气:天气晴,水温适宜(21~28℃)可多投,阴雨、大雾、闷热少投或不投;秋冬水温低,还可稍喂些精饲料。二看水质:池塘或网箱中,水呈油绿、茶褐色,说明水体溶氧量多,可多喂饲料;水色变黑、发黄、发臭等,说明水质变坏,宜少投或不投饲料,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三看黄鳝大小:个体大,投饵多;个体小,投量少,并随着个体生长逐渐加投饲料。四看吃食情况:所投料在2h吃完,说明摄食旺盛,下次投饲应增加数量;如果没有人为和环境因素影响,4h后饲料还剩余很多,说明饲料投量过大,下次应减少投量,并要注意检查黄鳝是否发病。
(5)水质管理。春季,池塘蓄水深约1.2m,水浅有利于日照升温,增加黄鳝摄食量。随气温升高,水位逐渐加深,至夏季达最高。冬季也要保持一定的水位,这样可以保温,以利于鱼类和黄鳝避寒。另外,日常换水过程中,排水时,不至于因“吊箱”而影响黄鳝栖息,加水时也应充分考虑固定式网箱中黄鳝的防逃,做到确保网箱水上部分在50cm以上。池塘水质保持“肥、活、嫩、爽”,15~20d洗刷1次网箱四周的网布,使箱内外水体能够充分交换。
(6)病害防治。黄鳝常见病是肠炎、赤皮、蚂蝗,要及时预防和治疗。鳝种放养前要对鱼池消毒、鳝种消毒和饵料消毒。鱼池消毒一般用生石灰即可;鳝种消毒一般用3%~4%的盐水浸泡5~10min。饲料中常添加消炎杀菌灭虫药物,每隔20d左右在池塘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或敌百虫杀菌灭虫。
5.网箱养殖斑点叉尾
斑点叉尾原产于美国,我国于1984年首次引进。由于其具有适应性广、较耐低氧、生长快、个体大、易捕捞、肉质细嫩、无肌间小刺、营养丰富等优点,再加上属杂食性,饲料易于解决,现在是我国池塘、湖泊、水库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
(1)养殖水域选择。网箱养殖斑点叉尾的水域应水质良好,宜在水深7m以上,透明度80cm以上,流速每分钟低于2m的河道或大中型湖泊、水库的湖湾、库汊处。同时,选择交通方便、水面宽阔、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无污染、微流水、pH值6.5~8、溶氧5mg/L以上、网箱面积与水域面积比大于1∶300的水域设置网箱。
(2)网箱结构与设置。网箱材料选择双向延伸的聚乙烯无结网片,网箱的规格以面积4m×4m或5m×5m为宜,如果太小,单个网箱内的鱼群太小,不利于摄食,也不利于规模生产;如果太大,不利于操作。网箱的深度应视水域水深而定,如果水深允许,网箱的入水深度以2.5m为宜。网箱入水如果太浅,投饲时饲料从入水面到沉落到箱底的时间太短,不利于鱼类摄食,造成饲料浪费。由于斑点叉尾没有跃离水面的能力,所以在保证网箱出水0.5m时,不需加盖。网目按进箱4cm的鱼种用0.8cm,12cm鱼种用2cm,18cm以上一般用3~4cm。
网箱设置的位置应避开主航道。这样设置不影响交通,可以减少因船只来往而人为损害网箱的可能性,也可减少由船只往来噪声引起的鱼类应激反应。
网箱排列应充分考虑水流、风浪等的影响,并要注意是否影响航行、泄洪,生产管理是否方便等。一般情况下,要保证每个网箱有一面是迎着水流或风浪的,每只网箱之间应有2~3m的间隔,每两排网箱之间应有10m左右的间隔,以保障水流畅通和生产操作的方便。网箱的排列以单列式最好,也可采用四个一组呈“田”字形排列或全部双排。网箱排列为“非”字形,每亩网箱组装成一排,各排间距100m以上。为适应水位变化,以浮动式网箱较好。
(3)鱼种投放。鱼种的投放要考虑市场的情况,最好是能够为常年供应、均衡上市提供条件,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在投放鱼种时,应在不同的网箱中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在每个网箱中则要求鱼规格尽可能一致),以达到常年供应、均衡上市的目的。放养规格和放养密度根据目前市场的要求,成鱼出箱的规格应为500~1000g,以出箱规格平均每尾700g、成活率90%计算。成鱼箱的入箱密度应为每箱3200尾,平均每平方米200尾。具体操作时放养密度应视水质的好坏而适当增减。另外要注意,投放成鱼箱的鱼种密度与鱼种的规格大小无关(具体标准参见表7-6)。进入成鱼箱的鱼种必须经过筛选,尽量达到同一箱中的规格一致,保证同步增长,减少出箱麻烦。
表7-6 斑点叉尾鱼回鱼种放养密度
(4)饲料质量。斑点叉尾属杂食性鱼类,在网箱中饲养的斑点叉尾已基本上与天然饲料隔绝,完全靠人工投饲生活,所以投喂饲料的营养价值是否满足它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是饲养成败的关键之一。斑点叉尾幼体阶段(8~50g)适宜饲料的蛋白质需要量为35%~41%,50g以上的个体适宜的饲料蛋白质需要量为25%~35%;斑点叉尾的可消化蛋白和消化能的比值为85~114,幼体阶段比值较高。当饲料能量相对蛋白质含量不足时,饲料蛋白不是用于鱼的生长,而是被转化成能量来维持生存;反之,饲料中能量过高,会降低鱼的摄食量及其他重要物质的摄入,造成体内脂肪的积累。除考虑蛋白含量和能量外,更要考虑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必须与营养要求相适应。
(5)投饲管理。在大网箱中投喂配合颗粒饲料饲养斑点叉尾,无论鱼的规格大小,都不要在网箱中设置饵料台,而应当以撒喂的方式引诱鱼群形成抢食习惯,这样的优点一是容易掌握摄食量,二是可以做到均匀摄食。饲料从进入水面到飘落网箱底有一个过程,而且面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鱼体大小、体质强弱的鱼,都有机会接触饲料,因而不易造成鱼体大小悬殊。
每次的投饲量都要按鱼类摄食情况决定,当从水面上看不到有摄食鱼群时即停止投喂。斑点叉尾在网箱开口摄食的最低水温与水质及鱼体质有关。水质差的开口晚;体质好的开口早,体质差的开口晚。一般在8~10℃开始摄食,6℃以下不吃食。每千克鱼每天的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随着鱼体的增大而减少。4~5月份,水温在15~25℃波动,网箱内的鱼种规格在200g以下,此时的摄食量一般在2%~5%;而越冬后的400g以上的成鱼摄食量一般在1%~2%。6~8月份水温在25~32℃波动,鱼体重在200g以上时,网箱中鱼的摄食量一直保持在4%左右;9月份以后逐步下降。
鱼种入箱前,将准备放苗的新网箱放入水中浸泡7~10d,以着生附着物,减少箱体对鱼体的擦伤。鱼种入箱后即尽早喂食,投喂适口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开始时在箱中央距水面50cm处悬挂直径为1m的圆形饵料台,使鱼慢慢到台上集中摄食,利用投饵措施对其进行摄食驯化,浮到水面抢食后,取走饵料台。一般7月份进箱的体长5~6cm的鱼种,经过8、9、10三个月的养殖,平均规格可达到体重50~100g,且越冬成活率高。
鱼种进箱时间以水温15℃以上较为适宜。此时,鱼仍处于摄食生长阶段,恢复快,病害少,成活率高。切忌在越冬期间水温较低时运输鱼种。此时鱼活动量少,进入网箱后鱼一方面处于停食、半休眠状态,另一方面为适应水体环境及抗风浪影响,体力消耗很大,不易恢复,发生鱼病不易治疗,死亡率高。
(6)日常管理。坚持值班观察,每日记好养殖日记,包括水温,饲料投喂量,鱼摄食及活动情况,死鱼情况,以便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送岸边深埋。每10d拉动网箱锻炼一次,以增加鱼的活动量,增强体质,同时抽样称重,并根据鱼的生长情况调整投饵数量。
定期洗箱、换箱、清除网箱的附着物,以防细菌寄生、鱼体感染。网箱长期在水中浸泡后,吸附了鱼体排泄物及水中污物,着生了大量的丝状藻类,既影响水体交换,又成为嗜水单孢菌等使鱼致病的菌体生长繁殖的场所,叉尾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引起病变。
在水体较肥、规模较大、水位较浅、产量较高的养殖水体中,移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产量越高,投喂饲料量越大,鱼排泄出的代谢物越多,网箱下的沉积物及周围的水环境恶化严重。有时甚至看到网箱周边泛起浮膜,水下不断分解出有毒气体冒出的气泡,水色变深发黑,遇到这种情况,要立即将排位向上风口移动50m以上。
(7)病害防治。斑点叉尾的鱼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更为重要,应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落实“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常用的预防方法有鱼种消毒、工具消毒、食台消毒、药物挂袋、挂篓消毒、鱼种浸洗消毒等,一般一个生产周期内,可消毒2~3次,即第一次在鱼种进箱时进行;第二次在5月初,进入发病季节前进行;第三次在8月份立秋前后。
6.网箱养殖泥鳅
(1)养殖水域选择。网箱养泥鳅应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位较稳定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水池塘等适合泥鳅养殖的水域。
(2)网箱结构与设置。网箱养泥鳅分为网箱培育鳅种和网箱养殖成鳅。鳅种培育网箱采用聚乙烯网布做成,网目大小以苗种不能逃脱为准,箱体面积为10~25m2;成鳅养殖网箱采用聚乙烯网片做成,网目为0.5~1cm,箱体面积约50m2。箱体高度视养殖水体而定,一般使网箱上部高出水面40cm,同时设置网箱盖,防止泥鳅逃逸。网箱框架用竹竿搭制,每口箱需竹竿6根,每条长边3根,直接固定于水中。网箱水下部分为1.5m,水上0.3m,箱底距水底约0.5m。泥鳅不喜强光,网箱宜设置在湖边浅水处,箱底铺15~25cm厚的泥土或适量的水生植物。
(3)苗种放养。网箱养泥鳅的苗种来源包括人工繁殖苗种和野生苗种。人工繁殖苗种养殖成活率高,增重快,但苗种成本高;野生苗种成本低,但养殖成活率相对低,增重慢。网箱培育鳅种,一般每平方米放养体长3~5cm的鳅苗30000尾。当泥鳅体长增至10~15cm时,转入成鳅暂养网箱,其放养量为每平方米1500~2500尾。成鳅养殖网箱一般每平方米放养体长3~4cm的鳅种1000~2000尾,或体长5cm的鳅种500~1000尾。具体的放养量应根据水体肥瘦、是否有流水,泥鳅规格及体质,饲养技术水平等条件而定。如在水质肥爽、有微流水,泥鳅规格整齐、体质好,以及饲养条件、技术较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饲养量。
(4)饲料投喂。泥鳅食性杂,除摄食天然饵料生物以外,还摄食人工配制的饲料。网箱养鳅以人工投饵为主,投喂的饵料包括米糠、豆饼、麦麸、鱼粉、动物内脏、蚯蚓、小杂鱼、血粉以及配合饵料等。人工配合饵料用豆饼、菜饼、鱼粉、蚕蛹粉和猪血粉等制成,其中动物蛋白应在30%左右。如水温升至25℃以上时,配合饵料中的动物性饵料比例应提高到32%~34%。投饵应遵循“四定”原则。定时:泥鳅在一昼夜中有明显的摄食高峰,分别为6∶00~9∶00,16∶00~18∶00;定点:即饵料实行定点投喂,可使泥鳅形成集中摄食的习惯,也便于人工观察泥鳅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定质:要做到不喂变质腐烂的饵料,饵料保持新鲜并且组成相对恒定;定量:每天的投喂量应根据泥鳅的生长状况、水温、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泥鳅摄食量受水温的影响较大,在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内,日投喂率为4%左右,一般投喂饵料后,以1h吃完的投喂量最为适宜。泥鳅在夜间摄食量较大,生长旺盛期白天也摄食,根据这个特点,投喂应以晚上为主。由于泥鳅具有贪食的特点,在养殖过程中应避免过量投喂。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2℃时,泥鳅食欲减退,此时应少喂或停喂。
(5)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视,检查网箱有无破损、泥鳅活动是否正常,防止泥鳅逃逸和有害生物进入网箱。勤刷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流通,溶氧丰富,并利于浮游生物进入箱内,为泥鳅提供丰富的天然饲料。及时清除食台上的残饵,保持网箱内水质清新。同时还要注意其他生物对泥鳅的危害,如乌鳢、水蛇、水老鼠等。
(6)病害防治。泥鳅抗病力较强,自然环境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病害,但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网箱密度大,仍要做好防病工作。预防病害应在泥鳅入箱前用稀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消毒。另外平时要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或用漂白粉挂袋法处理,方法是:将漂白粉放在纱布袋内,挂在网箱水域内,让漂白粉慢慢溶解扩散,可采取多点少量的原则,在网箱内挂袋数天。
(三)网箱养肉食性鱼类
1.网箱养殖鳜鱼
网箱养鳜可以充分利用江湖、水库、港湾、河口等优良水域条件,具有生产机动灵活、投资少、设施简单、易于操作等特点。
(1)养殖水域选择。网箱养鳜应选择水面宽阔,水位稳定,有一定水流,水质清新、无污染,透明度60cm以上,溶氧5mg/L以上,水深3m以上,避风向阳,常年有微流水的湖泊或库湾设置网箱。同时要选择远离航道、码头,水域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方,以减少鱼类的应激反应。
(2)网箱的结构与设置。鳜鱼网箱采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缝制而成,网目大小以保证网箱内外水流通畅、饵料鱼逃不出为宜。一般采用3m×3m×2m带盖的六面体封闭式双层网箱。外层网目2cm,内层网目1cm。网箱入水深度1.5m,水上高度0.5m。为便于管理,采取敞口、框架浮动式网箱。
网箱应于鱼种入箱前10~15d下水,箱壁附着藻类后,可防止鱼体摩擦损伤,以提高成活率。
网箱支架由4根长3.5m、尾径4cm左右的带皮毛竹制成,为3m×3m的四方形漂架。网箱排列方向一般与水流垂直,多排网箱并列时,间距不宜太近。
网箱的固定采用锚绳固定法。每10箱为1组,各组由2根直径2cm的聚乙烯纲绳沿网箱两边结扎、串联成一排。箱间距1m,排间距5m。每排两端由锚绳拉直绷紧固定。铁锚每只重10kg。锚绳直径3cm,长度应大于水深2.5倍。
(3)鱼种放养。网箱养鳜方法有单养和鳜鱼与饵料鱼套养两种。单养主要是向网箱中投放外源性饵料鱼;套养时投放鲢、鳙鱼种作饵料鱼,套养箱中的鲢、鳙鱼从水中摄食浮游生物。
鳜鱼种要求体健无病,规格均匀整齐。个体规格以50~100g为佳。为防止鱼种相互刺伤,大规格鱼种宜在冬季放养。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放10~35尾。鱼苗入箱前每平方米水体用0.1mL的鱼虫灵或10g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min,以杀灭鱼苗体上的寄生虫或细菌。饵料鱼以花白鲢、鲤鱼、罗非鱼及小杂鱼等为好。从夏花开始培育。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6000~8000尾,要根据需要随时补充新的饵料鱼。每次投喂数量为鳜鱼数量的20倍左右,规格是鳜鱼体长的50%左右,投喂的水温一般25℃以上每2~3d喂1次,20~25℃每7d喂1次,10~20℃每10~15d喂1次,10℃以下每20d喂1次。
饵料鱼鱼种的投放:套养鳜鱼网箱按5~6的饵料系数投放鲢、鳙饵料鱼,每箱放养鲢、鳙鱼6000尾,规格不小于5cm。养殖中后期补充附近捕捞的野杂鱼和购买的部分大规格鲢、鳙鱼种,使得网箱内鳜鱼与饵料鱼的比例不小于1∶5。
(4)饲养管理。每天坚持巡箱,经常检查鳜鱼摄食情况,并防止因网箱破损逃鱼。勤洗箱,防止网目堵塞,一般每7d洗箱1次;夏季更要勤洗刷,以保持箱内外水流通畅。及时清除垃圾等漂浮物,防止网目堵塞,影响水体交换。
箱盖遮阴:鳜鱼喜在弱光下摄食,可在箱内移植一部分水浮莲,其覆盖面积应低于网箱总面积的50%。也可在箱盖上覆盖黑色遮阳网。
随着鱼体长大,要及时把大规格鳜鱼分箱,以避免互相残杀。适时投饲,饵料鱼投喂务必做到及时、充足、适口,使网箱内始终保持一定密度的适口饵料鱼,以利于鳜快速生长。同时做好防洪、防台风等工作,及时掌握气象和水灾预报,提前把网箱移位或加固。整个饲养过程中,应根据网箱养殖的特殊性,积极采取相应的防灾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病害防治。网箱养鳜鱼,在饲养过程中易患车轮虫、斜管虫、烂鳃病等。鳜鱼病害较少,但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在网箱养殖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
饲料台挂袋消毒,用编织小袋,每袋装150~250g的漂白粉,悬挂于饲料台上方,药袋入水50cm,每箱挂一袋,药物溶解完后间隔3~5d再添加。
2.网箱养加州鲈鱼
加州鲈鱼是一种淡水的温水性鱼类,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水域,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现已在我国推广养殖。加州鲈鱼为强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掠食性强。在大自然中,以水生昆虫、虾、小鱼和蝌蚪等为食。人工养殖时,可投喂浮游动物、摇蚊幼虫、水蚯蚓、虾、家鱼鱼种、新鲜小杂鱼的鱼肉浆或鱼肉块。
(1)养殖水域选择。网箱养殖加州鲈鱼应选择在便于管理、无污染的水域,设置网箱的水域应开阔、向阳、避风,最低水位不低于4m,pH值6~8.5,溶氧量在5.5mg/L以上,透明度50cm以上,以有微流水、不靠近主航道的大中型水域为佳。
(2)网箱结构与设置。网箱采用聚乙烯网片缝制而成,网箱结构为敞口框架浮动式,箱架可用毛竹或钢管制成。网箱入水深2m左右,水上高度30~40cm。规格为7m×4m×2m或5m×4m×2m等。网目大小可视养殖规格而定,一般来说,鱼种5~6cm时,网目为5mm;9cm或50g的鱼种,用1cm网目网箱;50~150g的鱼种,网目尺寸为2.5cm;150g以上的鱼种,网目为3~4cm。网箱排列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分两排排列。排与排、箱与箱之间设过道,过道宽1m,上面可用木板铺设,下面用浮子将过道和网箱浮起来。网箱采用抛锚及用绳索拉到岸上固定,可以随时移动。
(3)鱼种放养。要求鱼种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格健壮。同一网箱的鱼种规格基本一致。放养时间,如投放当年繁殖的鱼种,时间一般为4~6月;如投放大规格鱼种,即隔年的冬片鱼种,时间可适当提前。5~6cm鱼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尾;50g左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0尾;50~150g的鱼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0~250尾;150g以上的鱼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20尾。当鱼体在100g以下时,每半个月至一个月分箱一次;鱼体大时,分箱时间间隔可延长些。
(4)饵料投喂。放养后可用活饵料鱼或新鲜小杂鱼肉块喂养。日投饲量为加州鲈鱼重的10%~15%,每日2次。在规格比较小,如5~6cm时,最好驯化后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饲率为4%~6%。每日选择与之相当的食料,如鲤科鱼类同期夏花鱼种、小杂鱼、条状鱼肉、螺肉、鱼蚤等进行投喂,待其适应摄取鱼饵后,即可逐渐改喂配合饲料。适合加州鲈鱼的饵料种类有活饵料鱼、新鲜小杂鱼和人工配合饵料等。人工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在40%以上,因此目前常用人工配合饲料,如用小杂鱼搅成的肉浆混入适量玉米粉、花生饼等,饲喂加州鲈鱼。
(5)日常管理。经常检查网衣是否破损,尤其是在大风前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冲洗网衣,清除残饵,保证网箱内外环境清洁和水体正常交换;做好防盗、防偷等工作。
(6)病害防治。鱼种入箱前用2%~3%的食盐水浸泡鱼体3~5min;在鱼病流行季节,用漂白粉挂袋,或定期用百万分之三的漂白粉或百万分之零点八左右的强氯精全箱泼洒。
3.网箱养殖乌鳢
乌鳢网箱养殖高产技术具有投资小、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而且规模可大可小,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乌鳢又名黑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骨刺少,营养丰富,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佳品。乌鳢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易养殖。
(1)养殖水域选择。乌鳢耐氧力强,一般具有一定的水深和阔度的外河水域均可发展乌鳢网箱养殖。但根据乌鳢的生活习性,宜选择微流水和水流小、环境安静、无有害物污染的水域。选择避风向阳、底部平坦、常年水深在3m以上及不妨碍交通和水利设施之处。
(2)网箱的结构与设置。网箱的箱体采用聚乙烯网片制成,规格宜小不宜大,一般每只面积以15~30m2为宜。网箱为敞口式,箱高2.5m,四角用毛竹将网箱固定于水域中,网箱没入水中部分为1.5m,露出水面部分为1m。为防止乌鳢逃逸,在网箱口顶端四周缝上宽0.5m的罩网做防逃网。
网箱内应放置一块喜旱莲子草(俗称水花生),草的覆盖面积占网箱面积的40%~60%,作为乌鳢的栖息场所。
网箱网目的大小根据鱼种规格而定,一般为1.0~1.5cm,网箱面积25~40m2,网高为3~3.5m,一般网衣高出水面0.5m左右,宜采用封闭浮动式投饵网箱。为了防止乌鳢跳跃逃跑,网箱上边用网盖封闭,网盖上有1个50cm×60cm的活口,平时封闭,投饵时解开活口。网箱底离水底要有一定高度,一般不低于1m。网箱的设置多种多样,一般是间隔设置,在水面上呈“一”或“品”字形排列,箱距2m以上,每列间距20m以上,以保证水流畅通,溶氧充足。
(3)鱼种放养。放养密度视鱼饲料来源多少而定。一般体长8~10cm或20~30尾/kg,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5~60尾。鱼种规格为冬片鱼种或幼鱼规格100~150g,年底出售时商品规格可达0.75~1kg。鱼种主要来源于捕捞、市场购买的幼鱼,或捕捞鱼苗在小网箱内培育后的冬片鱼种,少量来源于池塘培育的鱼种。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活动能力强。放养时间:一般于冬季开始采购鱼种陆续放养,于4月底前结束。同一网箱放养的鱼种规格应尽量一致,避免相互残杀,有利于投饲和提高成活率。
(4)饲料投喂。乌鳢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目前养殖主要投喂淡水鲜活野杂鱼,也可投喂海水小杂鱼。饲料要求新鲜、适口。乌鳢鱼种入箱2d内不喂食,让其充分饥饿,第3d起用鲜猪肝或小杂鱼切碎后进行驯食,饵料的直径要与鱼的口径一致,以免造成浪费。
一般从4月初开始投饵,每天投喂1~2次,日投饵量为箱内鱼总重量的5%~8%。在鱼类旺食、旺长季节,饵料要保证其吃饱。要根据鱼的吃食情况及天气变化作适当调整。全年饵料系数掌握在4~5。随着浮性颗粒饲料的开发,也可通过驯食后投全价颗粒饲料。饵料要新鲜适口,不投发霉变质的饵料。
(5)日常管理
①网箱的检查:分为定期检查和临时检查2种。定期检查,每周1次,把网箱仔细检查一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临时检查是在洪水、台风期间,因水位变动剧烈,要日夜防守,及时加固框架、锚绳,以防止翻箱、变形、移位。洪水过后,要防止水位下降,根据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网箱,发现漏洞,及时补好。
②适时移箱:网箱养殖需日夜看护。干旱时水位下降,要把网箱移到水位较深的地方。洪峰到来之前,要把网箱移到缓流处,避开水流冲击。如果网箱内的水质被污染,应及时将网箱移至安全、适宜的场所。
③及时换箱:乌鳢生长速度较快,放养一段时间后,易出现规格大小不一的情况,造成自残自伤。养殖过程中,应及时将不同规格的鱼种分养,一般在1~2个月后需分养2~3次,每次分箱动作要快,以免鱼体受伤。
④防敌害:防止凶猛鱼类和其他敌害咬破网箱吃鱼,如发现其他鱼、螃蟹、甲鱼、老鼠咬破网箱,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⑤坚持勤洗网箱:网箱下水后很快就会被水绵、双星藻等丝状绿藻及其他藻类着生而堵塞,影响水体的交换,从而影响鱼类生长。水质肥沃的水域,每隔3d就要清洗一次或更换网箱。
(6)鱼病的防治:鱼种在入箱前,应用3%~4%的食盐水浸洗10min左右,杀死鱼体上的病虫害。5~9月份是鱼病流行季节,应用消毒剂在网箱中挂袋,防治鱼体滋生病菌。
(四)小体积网箱养鱼
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是美国大豆协会水产技术顾问斯密特博士1991年来我国传授的一项高产高效技术,一般每立方水体鱼产量可达150~300kg,比目前我国大网箱养鱼产量高几倍,而且具有机动、灵活、操作方便等优点,既适合企业化大规模养殖,也适合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养殖,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1.小体积网箱养鱼的特点
小体积网箱养鱼,除具有网箱制作简单、设置机动灵活、养殖操作方便等优点外,突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体积小。小体积网箱为1~4m3,规格为1m×1m×1m,2m×2m×1m。网箱体积越小,四周表面换水面积与体积之比就越大,水流和鱼体自身流动造成的水体交换率也就越高。1m3网箱(1m×1m×1m)的四周表面换水面积与体积之比为4∶1;而规格为4m×4m×2m、5m×5m×2m、7m×7m×2m的网箱,体积分别为32m3、50m3、98m3,网箱的四周表面换水面积与体积之比分别为1∶1、0.8∶1、0.57∶1,它们仅为1m3网箱的25%、20%和14%。
(2)密度大。小体积网箱一般要求每立方米水体放养鱼种400~ 500尾。如按重量计算,鲤鱼成鱼放养规格为50~100g,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20~50kg。而目前我国网箱养鱼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100~150尾,重量10~15kg。
(3)产量高。小体积网箱,每立方米可产鱼150~300kg,最高超过600kg;而传统网箱每立方米产量为30~40kg,较高的也只有50~70kg。
2.小体积网箱养鱼的高产原理
小体积网箱比其他常规网箱换水率高,因而它的负载能力也高,这是小体积网箱能够高产的主要原因。在网目大小、网线粗度相同的条件下,网片的过水率是相同的,但按网箱的侧面积与体积之比来算,单位体积所拥有的侧面积越大,网箱的换水率越高。例如一个1m3的网箱,侧面积与体积之比为4∶1;而一个50m3体积的网箱,二者之比为0.8∶1。而且,小体积网箱的长、宽尺度都比较小,在流速相同的条件下,水流穿过小尺度网箱所需的时间比较短,小网箱内水的更新速度快。
3.网箱的结构与设置
(1)网箱的结构。小体积网箱一般采用聚乙烯网片制成,规格为1m×1m×1.1m。网目的大小依鱼种规格而定(表7-7),一般为2.5~ 3.0cm。网箱为全封闭的六面体,通过框架使网箱保持设计的形状和体积。
为使鱼类采食到所给的饵料,防止饵料散失,小体积网箱有特殊的投饵装置。沉性颗粒饲料的投饵装置包括一根管道和一个食台。管道可用毛竹管、PVC管等材料,直径约10cm,由网箱顶部的中央插入箱内,其终端离网底约15cm。整个底网以及沿底网四周墙网向上15~20cm处,缝上密网布,形成食台,饵料可由管道的顶部倒入,落在食台上为鱼采食。如没有管道,饵料会在沉降过程中从网箱的四周流失;如没有密网底,饵料会穿过网箱底部流失。浮性颗粒饵料的投饵装置,为顶部和底部都敞口的箱形物,放在网箱顶部的中央,水中部分为40cm,露出水面部分为20cm,面积约为箱盖面积的20%,这样的装置可防止鱼类活动激起的水流使饵料下沉或溅出水面,并使箱内鱼有效地采食。
表7-7 网目的大小与鱼种规格的关系
网箱顶部还需覆上用不透光材料制成的网箱盖。加盖的目的是阻止阳光(特别是紫外光)进入网箱,不让鱼发现任何网箱上方的物体运动,这样可以减少不利于鱼类生长的光和惊恐应激因素,还有利于鱼的免疫系统,提高生产性能。此外,加盖后的网箱也可防止肉食性鸟类的袭击。实验证明,加了遮光盖的网箱中的斑点叉尾的生产性能比不加盖网箱提高10%。
(2)网箱的设置。网箱设置的环境要求与传统式网箱养鱼一样,既要便于投饵管理,又要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小体积网箱应与水流和风向垂直设置。两箱之间间距2.5~3m,两排网箱之间行距100m,箱内水深1m。
4.小体积网箱养鱼的基本方法
(1)鱼种放养。小体积网箱主要养殖品种为鲤、斑点叉尾、团头鲂、大口鲶等杂食性鱼类。放养规格和一般网箱养鱼一样,应选择1龄鱼种,并以市场对商品鱼的规格要求来决定放养规格,一般以50~100g/尾进箱。放养密度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N——每立方米水体鱼种投放尾数;
We——每立方米网箱预计收获的产量(kg);
W——收获时希望达到的平均个体重量(kg);
K——估计成活率(%)。
(2)饲养管理。饵料营养必须符合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和营养平衡,粗蛋白含量要达到28%~35%,有平衡的必需氨基酸、适当的能量蛋白比、合适的脂肪含量,并包含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饵料质量必须具有40目以上的粉碎细度和良好的水中稳定性,沉性饵料投入水中以后,要求至少保持颗粒稳定性10min以上。饵料应新鲜,贮存期不应超过60d,且有良好的适口性。随着鱼体的不断增长,颗粒饲料的直径也应随之变化(表7-8)。
表7-8 饲料粒径与鱼体大小的关系
日投饵率由鱼的体重、水温决定,可参见表7-9。
表7-9 网箱日投饵率
网箱养殖的日投饵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M=W×F
式中:M——网箱的日投饵量(kg);
W——网箱现存鱼量(kg);
F——实测水温和鱼种规格条件下的日投饵率(%)。
每次投饵要准确称重,实行总量控制。从鱼种投放之日起,每隔30d,随机进行抽样称重。每次称重30尾以上,计算鱼的平均尾重。根据鱼种规格和实测水温,查表7-9,得到日投饵率,求出网箱的日投饵量。计算公式如下:
M=w×R×F×N
式中:M——网箱的日投饵量(kg);
w——实测鱼的平均尾重(kg);
R——网箱中鱼的实际成活率(%);
F——鱼种规格和实测水温下的日投饵率(%);
N——网箱中鱼的放养尾数。
一般每天投喂两次,上午在8:00~10:00,下午在16:00~18:00。投饵方法是:将每次计算并已称好的饵料通过漏斗倒入投饵管或投饵盒中,每日上午投喂日投饵总量的40%,下午投喂60%。
(3)日常管理。每日做好水温、气温、透明度、天气、鱼类死亡数、投饵量及有无异常情况的记录,以便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定期洗刷网衣,清除污物,保持箱内外水交换畅通。鱼病防治,应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预防措施除了网箱消毒、鱼种消毒等一般性工作外,还要注意水体环境以及水质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