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渔药种类与使用方法
(一)鱼类病害防治常用的药物
1.外用药
(1)硫酸铜
①性状:透明、深蓝色结晶或粉末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
②作用:具有收敛作用及较强的杀病原体能力。能与蛋白质结合生成蛋白盐,使其沉淀,因此有杀灭病原体的作用。在国内外养殖业上常与硫酸亚铁配伍成合剂,可杀灭鱼体外的鞭毛虫、纤毛虫、吸管虫及鱼鲺等许多寄生虫;另外,也可用硫酸铜单方杀灭青泥苔(水生丝状藻类)和控制藻类的繁生。
③使用方法:全池泼洒时,按每立方米水体称取0.5g硫酸铜与0.2g硫酸亚铁合用,治疗车轮虫、斜管虫、隐鞭虫、鱼波豆虫等。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7g硫酸铜,可以杀灭青泥苔、水网藻、蓝绿藻,连续使用2d可杀灭白内障病的复口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每立方米水体取0.5g硫酸铜和1.5g大黄合用,可治疗白头白嘴病、烂鳃病。
④注意事项:硫酸铜水溶液对金属有腐蚀性,不能用金属容器贮存。水质较肥时,应酌情增加药量,但每立方米水体不可超过1g。治疗小瓜虫病时,切忌使用硫酸铜,否则会加剧病情。硫酸铜能引起鱼的肾坏死、造血功能下降、消化紊乱,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同时,硫酸铜会杀灭水中藻类,影响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对鲢、鳙鱼类的生长不利,不宜经常全池泼洒使用。硫酸铜浓度低于每立方米水体0.5g时,对鱼类寄生虫没有杀灭作用;超过0.7g,又易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因此,施用前需准确测量水体,计算药量,切勿随意增减。溶解药物时,水温不要超过60℃,以免药物失效。
(2)高锰酸钾
①性状:紫色、细长结晶,无臭,味甜,易溶于水,是一种强氧化剂,杀菌力强,但随有机物增加而减弱。此外,低浓度溶液有收敛作用,高浓度时则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②作用:高锰酸钾又名灰锰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与有机物相遇即释放出氧,而将有机物氧化,其本身则还原为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杀菌力强,但随有机物增加而减弱。此外,低浓度溶液有收敛作用,高浓度时则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③使用方法:一种是浸浴法,即每立方米水体用20g浸浴15~30min,可治疗三代虫、指环虫病;每立方米水体用10g,在水温21~30℃时,浸浴1~1.5h,能杀灭鱼鲺和草鱼、鲤鱼体上的锚头鳋;每立方米水体用5~10g,浸洗1h,可防治鱼卵提前出膜。另一种是涂抹法,即配成1%水溶液,用于伤口消毒和治疗嗜子宫线虫病。
④注意事项:高锰酸钾应放置在棕色瓶中密闭保存,不宜在强光直射下配制使用,以免氧化失效。药液须随配随用,时间稍久即还原失效。配制渔用药浴溶液时,要用清洁的水,有机质多了会降低药效。遇有机物如甘油、酒精等,会还原脱色失效;遇氨及其制剂,呈絮状沉淀,失效;遇甘油、药用鞣酸,研磨时可爆炸。
(3)敌百虫
①性状:敌百虫纯品为白色结晶,具有臭味,较易溶于水;工业品为白色块状固体,含有效成分90%左右,称为敌百虫晶体;还有含有效成份仅2.5%的粗品,称为敌百虫粉剂。
②作用:敌百虫是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是通过寄生虫的呼吸、皮肤接触、吞食食物等进入循环系统与各个器官,使神经能停止而杀死昆虫、甲壳类等。敌百虫为鱼类甲壳动物病的有效药物。
③使用方法:全池泼洒时,每立方米水体用敌百虫粉剂1~4g或敌百虫晶体0.2~0.5g,可杀灭指环虫、鱼鲺、水蜈蚣、剑水蚤、蚌虾等;每立方米水体用敌百虫晶体0.2~0.3g,隔3~5d用一次,连用三次,可防治锚头鳋病;每立方米水体用敌百虫晶体和面碱(1∶0.6)0.2g,可治疗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若第二天复用0.3g,可治疗鲤嗜子宫线虫病;每立方米水体用敌百虫晶体0.5g、硫酸亚铁0.2g,可防治中华鳋病。药浴法:敌百虫晶体的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20~40g,在水温10~15℃药浴鱼种10~20min,能杀灭三代虫、指环虫、中华鳋和锚头鳋等寄生虫(此法请慎用)。
④注意事项:由于敌百虫原药带酸性,对金属有腐蚀作用,盛药的容器不要用金属。敌百虫遇碱即成敌敌畏,毒力增强,配制药液时,除处方规定与面碱合用外,一般不要随意与碱性药物合用,以免产生药害。鳜鱼、淡水白鲳、加州鲈鱼等名贵鱼类对敌百虫特别敏感,一般不宜使用。敌百虫药效与pH值有关,pH值越高,敌百虫药效消失也越快。与阿托品、磷毒一起用,会因拮抗而失效。
(4)漂白粉
①性状:漂白粉是次氯酸钙,含有效氯25%~30%,为白色干燥粉末或灰白色颗粒性粉末,有氯臭,在水中分解放出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②作用:由于具氧化作用和抑制细菌某些含巯基酶,使细菌的生长繁殖发生障碍。漂白粉放入水中,生成具有杀菌能力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
③使用方法:全池泼洒,用量按每立方米水体1g,可防治赤皮病、烂鳃病、打印病、白皮病、白头白嘴病等细菌性鱼病。药浴,浓度按每立方米水体1g,在水温10~15℃时,鱼种药浴15~20min,可防治赤皮病、烂鳃病。清塘时,鱼池留30cm左右的水,按每立方米水体20g使用,可消毒。挂篓,一个食台挂3~6个竹篓,每篓放10g左右。粪肥消毒,每100kg粪肥加12g漂白粉,可达到消毒目的。
④注意事项:漂白粉极易分解失效,故要密闭,应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不宜用金属容器盛装,以免腐蚀且降低药效。使用前应测定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按实际含量折算为30%含氯量的用药量。水温太高对漂白粉使用不利,全池泼洒宜在傍晚进行。泼洒时漂白粉应先溶解,稀释数倍后均匀泼洒全池,药渣不倒入鱼池。不能与酸类及福尔马林、生石灰等混用。
(5)食盐
①性状:为白色结晶粉末或块粒状,无臭,味咸,易溶于水。
②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寄生物的渗透压,致使寄生物被抑制或杀灭,可防治多种皮肤或鳃部寄生虫病,对水霉病和细菌性鱼病等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③使用方法:全池泼洒,每亩水深1m,用食盐15kg,治疗细菌性白头白嘴病和车轮虫病;每亩1m水深,用食盐2.5~5kg,可抢救鱼类浮头;每立方米水体1g,每天泼洒两次(上、下午各一次),连用2~3d,可防治气泡病。药浴,每立方米水体用0.1~0.13g浸洗产卵鱼巢20min,预防水霉病;每立方米水体用0.17g药浴30min,可杀灭鳃隐鞭虫、车轮虫和指环虫;鱼种运输、转塘放养前用2%~4%的浓度给鱼体药浴消毒,药浴时间5~10min,可防治细菌、真菌及寄生虫病。
④注意事项:选择食盐治疗鱼病,不宜在镀锌铁皮容器中进行,以防锌中毒。食盐预防水霉病,采用高浓度溶液效果较佳。
(6)生石灰
①性状:生石灰又名氧化钙、块灰,白色或灰白色,块状。
②作用:生石灰一放入水中,立即氧化成熟石灰,放出氧气,并产生大量的热,对水中动植物及病原体有较强的杀伤力;使悬浮的胶状有机物沉淀等胶结,澄清池水;可释放出被淤泥吸着的氮、磷、钾等,使池水变肥;熟石灰最后吸收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钙,碳酸钙能使淤泥成疏松的结构,改善底泥的通气条件,加速细菌分解有机质的作用;碳酸钙与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碳酸等形成缓冲作用,保持水的pH值稳定,始终呈微碱性,有利于鱼类生长;钙本身为绿色植物及动物所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所以又起着直接的施肥作用。
③使用方法:全池泼洒,每亩水深1m,用15~25kg生石灰兑水后均匀泼洒,可防治烂鳃病、赤皮病、打印病和出血病等。清塘消毒,干法每亩用50~75kg生石灰;带水,每亩水深1m,用125~150kg生石灰,溶解后全池泼洒。
④注意事项:在空气中易吸水,逐渐变成粉状熟石灰(氢氧化钙),降低药力。不能与漂白粉、钙、镁、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等混用。
(7)福尔马林
①性状:福尔马林为37%~40%的甲醛水溶液,其中还加有8%~10%的甲醇作稳定剂。
②作用: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福尔马林在医药和农业上广泛用做消毒剂。
③使用方法: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25~30mL,可治疗鳗鱼车轮虫病和小瓜虫病;用80mL可治疗锚头鳋病。药浴,用3%~5%的福尔马林浸洗鱼巢,能有效地预防鲤、鲫、鳊鱼卵的水霉病。
④注意事项:福尔马林对眼、鼻和喉部的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用时要小心。不能与漂白粉、高锰酸钾、甲基蓝等氧化性药物混用。
(8)强氯精
①性状:强氯精的化学名称为三氯异氰尿酸,有效氯含量为90%,为白色结晶粉末,具有次氯酸的刺激气味。稳定性好,能长期贮藏。遇水、稀酸、碱都分解成异氰尿酸和次氯酸,在水中释放游离氯的时间长。
②作用:系高效、广谱、低毒、安全的消毒杀菌剂,用于清塘及防治细菌性皮肤溃疡病、烂鳃病,适用于鱼虾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③使用方法:预防用量,水深1m,每亩用药200g,水溶解后全池泼洒,每15~20d一次;治疗用量,水深1m,每亩用药250g,水溶解后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d。
④注意事项:该药最大安全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5g,全池泼洒时一定要算准水体积,以免出现中毒事故。该药不能同含磷药物混用。
(9)二氧化氯
①性状:红黄色,为具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11℃时凝聚成红棕色液体,-59℃时凝结成橙红色晶体。
②作用:二氧化氯是一种广谱、高效的灭菌剂,杀菌能力强,能杀死病毒、细菌、原生生物、藻类、真菌和各种孢子及孢子形成的菌体。对人体及动物没有危害,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二氧化氯不仅是一种不产生致癌物的广谱环保型杀菌消毒剂,而且还在杀菌、食品保鲜、除臭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二氧化氯杀菌快速,适应的pH值范围广(6~10),不受水硬度和盐分多少的影响,能维持长时间的杀菌作用,能高效率地消灭原生动物、孢子、霉菌、水藻和生物膜,不生成氯代酚和三卤甲烷,能将许多有机化合物氧化,从而降低水的毒性和诱变性质等。
③使用方法:药浴浓度,每立方米水体用20~40g;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0.3~0.6g。
④注意事项:勿用金属容器盛装。勿与其他消毒剂混用。
(10)聚维酮碘,又名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皮维碘、PVP-1、伏碘(含有效碘1.0%)。
①性状:为红棕色液体。
②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性烂鳃病、弧菌病、鳗鲡红头病,并可用于预防病毒病,如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③使用方法:全池泼洒,幼鱼每立方米水体用0.2~0.5g;成鱼用1~2g。浸浴草鱼种,每立方米水体用30g,药浴15~20min;鱼卵用30~50g,药浴5~15min。
④注意事项:勿与金属物品接触。大剂量、大面积长期用药,可能因碘吸收过多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等。
2.内服药
(1)磺胺嘧啶
①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遇光色渐变暗。在乙醇或丙酮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氢氧化钠试液或氨试液中易溶,在稀盐酸中溶解。
②作用: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鲤科鱼类的赤皮病、肠炎病。
③使用方法:按每100kg鱼称量10g拌饲料投喂,连喂5d,第一天用量加倍。
④注意事项: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同用,可产生增效作用。
(2)磺胺甲基嘧啶
①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微溶于水、乙醇和丙酮,易溶于稀无机酸、氢氧化碱溶液或氨水。遇日光色渐变深。
②作用:抗菌效力强,且排泄较慢,半衰期为17h,属中效磺胺,易于维持有效血浓度。给药24h,各脏器内达到最高浓度,4d后药效消失,用以防治疖疮病、弧菌病、竖鳞病。
③使用方法:每100kg鱼每天用药10~20g,拌饵投喂5d。
④注意事项:易致肾脏损害。休药期14d。
(3)磺胺六甲氧嘧啶
①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性粉末,几乎无味无臭。遇光易变暗,不溶于水。
②作用:抗菌力强,在体内的抗菌活性高,口服后吸收良好,血浓度较高,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小。用以治疗弧菌病、疖疮病、竖鳞病、烂鳃病、赤皮病、鳗赤鳍病等。
③使用方法:每100kg鱼首次内服20g,第2~5d用药10g,拌饵投喂。
④注意事项:同磺胺甲基嘧啶。休药期14d。
(4)土霉素
①性状:为黄色结晶,无臭、味苦,能溶于水。
②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生长、繁殖都有抑制作用。土霉素钙盐粗制品,价格便宜。土霉素可制成盐酸盐和钙盐,主要为兽用,用于水产,可防治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白头白嘴病。
③使用方法:每100kg鱼第一天用土霉素钙盐50g,第二天到第六天减半,6d为一个疗程,制成药面喂鱼。
④注意事项:遇中性及碱性溶液分解失效;勿与铝、镁离子及卤素、碳酸氢钠、凝胶合用。
(5)氟哌酸
①性状:又称诺氟沙星,为类白色到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②作用:迅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直至杀灭细菌,对虾的黑鳃病、蟹的烂鳃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③使用方法:每100kg饲料加氟哌酸0.5kg,制成药饵投喂,每日一次,连喂3d,同时结合用强氯精2mg/L进行水体消毒。
④注意事项:避光、密闭保存。休药期8d以上。
(6)氟苯尼考
①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二甲基甲酰胺中极易溶解,在甲醇中溶解,在冰醋酸中略溶,在水或氯仿中极微溶解。
②作用:用于动物因细菌引起的全身各部位感染的治疗,具有极广的抗菌谱,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皆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对厌氧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螺旋体、立克次氏体、阿米巴原虫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体内外试验表明,其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当前的抗菌药,如:氯霉素、甲砜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及氨苄青霉素以及目前广泛应用的喹诺酮类药物。
③使用方法:按100kg鱼称取1g拌饲料投喂,连喂4~6d。
④注意事项:停药期28d;常温下(15~30℃)避光、密封保存。
3.中草药
(1)大蒜(别名蒜)
①性状:呈扁球形或短圆锥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质鳞皮,剥去鳞叶,内有6~10个蒜瓣,轮生于花茎的周围,茎基部盘状,生有多数须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剥去薄膜,即见白色、肥厚多汁的鳞片。有浓烈的蒜臭,味辛辣。
②作用:有效成分为大蒜辣素,为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蒜臭,具有很强的抗菌力,对革兰阴性细菌的作用较强,具有极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是目前发现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种。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③使用方法:每100kg鱼每日用大蒜1kg、饲料2.5kg(糠或麦麸)、黏合剂1kg(榆树粉、面粉)。先将饲料与黏合剂放入锅里加温调剂,待冷却后加入捣碎的大蒜拌和,制成大蒜药面。同时,还可加入500g食盐,以提高药效。每天投喂一次,连投3~6d,可防治细菌性肠炎病。
④注意事项:遇热不稳定,置室温中2d失效,遇碱也易失效,但不受稀酸影响。
(2)大黄
①性状: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2m。地下有粗壮的肉质根及根状茎,茎直立,中空,叶互生,叶身呈掌状浅裂。花黄白色而小,呈穗状花序。
②作用:其对细菌有抑制作用,用根茎可防治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
③使用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大黄2.5~4g,按每克大黄加50g 3%的氨水计算,将所需大黄浸泡24h,然后取浸泡液全池均匀泼洒,可防治鱼烂鳃病和赤皮病。每100kg鱼取大黄125g,黄柏、黄芩各50g,研碎后加500g食盐,拌入面粉1000g、麦麸5000g,用水和匀,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7d,可防治青鱼病毒性出血病,也可防治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每天每万尾鱼种用500~750g大黄磨粉拌料投喂,可防治细菌性鱼病。
④注意事项:不能与石灰合用,否则对抑制细菌有降效作用。
(3)五倍子
①性状: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cm,直径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0.2~0.3cm,内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角倍呈菱形,具不规则的角状分枝,柔毛较明显,壁较薄。
②作用:五倍子含有鞣酸,有收敛作用,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以防治白头白嘴病、白皮病、赤皮病、疖疮病。
③使用方法:按每立方米水体2g计算用药量。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浸泡后,连渣汁一起全池泼洒。
④注意事项:置通风干燥处,防压。
(4)穿心莲(别名一见喜、榄核莲、四方草)
①性状:穿心莲片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灰褐色至棕褐色,味苦。
②作用:含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脱氧穿心莲内酯等,有解毒、消肿止痛、抑菌止泻及促进白细胞吞噬细菌等功能。药用全草,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烂鳃、赤皮病等。
③使用方法:治疗肠炎病,每100kg鱼体重用鲜草1~2kg,煮汁后拌在饵料内投喂,连喂4~6d。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15~20g。
④注意事项:夏季于现蕾、开花初期采收。
(5)苦参
①性状:根长圆柱形,下部常分枝,长10~30cm,直径1~2.5cm。表面棕黄色至灰棕色,具纵皱纹及横生皮孔。栓皮薄,常破裂反卷,易剥落,露出黄色内皮。质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横断面黄白色,形成层明显,气刺鼻,味极苦,具放射状纹理。
②作用:根部入药,有杀菌功效,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鲤鱼竖鳞病。
③使用方法:用苦参浸出液给病鱼浸洗20~30min,每天1次,连续4~5d;每立方米水体用1~1.5g全池泼洒;每100kg鱼体重用药1~2kg,拌饲料投喂,连喂4~6d。
④注意事项:置干燥处。
(二)渔药使用方法
鱼类病害,即使能对症用药,如果使用方法不妥,仍然得不到预期的疗效,有时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恶果。因此,在渔药使用方法上,特别需要坚持渔用药物使用基本原则和选择适宜的使用方法。
1.渔药使用基本原则
(1)渔用药物的使用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体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
(2)渔药的使用要严格遵循国家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严禁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及没有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3)选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提倡使用水产专用渔药、生物源渔药和渔用生物制品。
(4)病害发生时应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防止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
(5)食用鱼上市前,应遵照休药期的时间要求用药,确保上市商品鱼的药物残留限量达标。
2.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
(1)全池泼洒法
①适用范围:用于杀灭鱼的体表和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体或改善水质。
②操作方法:将药物充分溶解后,适当加以稀释,再均匀地泼洒于整个鱼池,使池水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
③注意事项:在测量水深、计算水体面积及称量药物时,一定要准确,不可随意、草率。药物的安全范围较小,即毒性较强时,使用不慎,容易发生事故,副作用也较大。夏天使用此法一般在傍晚进行,施药后应注意观察,如发现鱼有中毒现象,应立即注入新水解救。
(2)药浴法
①适用范围:此法是在一定体积的容器内,配以较高的药物浓度,用较短的时间,强制鱼体受药,从而杀灭鱼体表或鳃部的病原体。浸洗法通常在鱼种转池或运输前后使用,观赏鱼类普遍使用此法。对一些要使用较高的药物浓度才能杀灭的病原体,采用此法更合适。
②操作方法:药浴法的容器,比较常用的有两种类型,一类如木盆、木桶、船舱、塑料箱或帆布篓等,这类容器的体积是固定的,计算好容器中的水体积后,一次放入所需药量,然后将鱼放入,持续至药浴规定的时间即可。如需多次药浴,则在每次药浴后,适量地添加一些药物。另一类如密网箱,可根据鱼的数量,灵活地配置不同体积,然后在箱内加入所需浓度的药物,将鱼放入药浴。由于箱内的药液不断地向箱外渗透而被稀释,因此在药浴过程中,需要随时补充药液。药浴时间的长短,主要根据药物性质、浓度、水温高低而定。在安全范围内,则愈长愈好。
③注意事项:因容器不同,以及水温、溶氧、鱼的体质强弱等因素变化较大,如掌握不当,易出事故。由于使鱼密集,难免有一定的损伤,应小心操作。盛鱼容器要准确计算水体积及药量,溶解完全后再进行药浴。药浴时鱼体密度大,须避免缺氧现象。药浴过程中,若发现鱼异常,须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放回水体。忌用金属容器药浴。
(3)挂篓、挂袋法
①适用范围:此法是在水体投喂饲料的范围内选取一定的药物区域,使鱼在能忍受的药物浓度范围内取食时,自动地进出该区域而受到药物的作用,达到杀死其体表和鳃部的病原体的目的。此法适用于养殖水体防病或鱼初发病时使用。
②操作方法:把选择的药物(如硫酸铜)放在布袋或竹篓里(如漂白粉),挂在食台边,使之形成一个药液区。当鱼进入食台摄食时,使鱼体得到消毒机会。一般一个食台挂3~6个篓袋,连挂2~3d,间隔2周重复一次,总药量不超过该药全池泼洒时所用的药量。
③注意事项:鱼池必须有食场或食台,鱼已养成到食场摄食的习惯,才能收到效果。初次挂篓、袋,要在池边观察大约1h,以了解鱼是否来吃食。如果不来吃,表明药场的浓度太大,则应减少向池心一边所挂的篓、袋数,至篓、袋中的药没有溶完而鱼肯来吃食为度。
(4)口服法
①适用范围:此法是将选好的药物混合在鱼饲料内投喂,是用于预防和治疗鱼内脏器官病或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②操作方法:将选好的药物与鱼饲料(如豆饼粉、玉米粉、麸皮、米糠等)及黏合剂(面粉)按适当比例混合后,用手工或制面机制成大小适口的颗粒,晾(晒)干后,放置在阴凉、透风处保存,按时按量投喂。也可根据投喂的颗粒饲料数量,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均匀浸入颗粒饲料内直接投喂,做到即配现用。药物草料是将药物混合在黏附剂(如面粉、山芋粉)中,加水调成糊状后,涂洒在草料上,待干后投喂。
③注意事项:口服法只有鱼主动吃食时才有效果。病情较重的鱼,一般已失去摄食能力,故不能吃到或很少吃到药饵,仅对有摄食能力的轻度发病的鱼和同池内的健康鱼有防治作用。为了提高预防、治疗效果,最好在投药前停食1~2d,使更多的鱼吃到药饵。药物与饲料的混合一定要均匀。
(5)注射法
①适用范围:注射法较口服法进入鱼体的药量准确,且吸收快、疗效好,但太麻烦。所以一般只在亲鱼人工繁殖后注射抗生素及人工注射疫苗时采用。当鱼数量不多或品种名贵时,在鱼种上也有采用此法的。
②操作方法:将所需药物配好,直接注射于鱼的腹腔或肌肉,进行治疗。
③注意事项:操作麻烦,费工费时。
(6)涂抹法
①适用范围:在鱼体病灶部位涂抹较浓的药液或药膏,以杀灭病原体,促使伤口愈合。此法主要适用于亲鱼和名贵鱼类的治疗。
②操作方法:将药物配制成较浓的药液或拌入凡士林制成软膏,涂抹在鱼体患病部位。
③注意事项:涂抹时鱼头一定要向上,以防药液流入鱼鳃,产生危害。
(7)清塘法
①适用范围:清塘可消灭养殖环境的病原体、中间宿虫及青泥苔、水生昆虫、野杂鱼等敌害生物。对一些难以采用药物防治的疾病,如孢子虫病,清塘可获得一定的预防效果。清塘对于一些老池塘尤其重要。
②操作过程:根据干塘或带水清塘的实际需要,选择清塘药物的种类,并计算用量,溶于适量的水中,全池泼洒。
③注意事项:目前比较理想的彻底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
(8)浸沤法
①适用范围:杀灭池水中及鱼体外的病原体。此法一般适用于预防病害。
②操作过程:将选好的中草药浸沤在鱼池的上风头,或分成数堆堆放在池的四周。
③注意事项:浸沤的中草药要适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