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重耐药菌的防护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防护措施

时间:2023-1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增加红菇自然产量最主要的方式是采取原生境保护促产来达到。原生境保护促产是一项系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结合野外生态学调查,选定红菇的保护扩繁基地。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接种外生菌根菌。因此,在菌丝生长阶段,要严格防止牲畜和人进入扩繁保护区特别是菌塘践踏,破坏菌丝生长。进行必要的看护,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扩繁保护区。

4.2 原生境保护促产技术

目前增加红菇自然产量最主要的方式是采取原生境保护促产来达到。原生境保护促产是一项系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img13

4.2.1 基地选择

img14

图10 圈围保护基地

img15

图11 阔叶林地

红菇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福建、广西等地区。红菇主要发生于海拔为300~2000m山林地带,植被和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坡度10°~45°的缓坡地至斜坡地。土壤以赤红壤及紫色土为主,pH为弱酸性;分布地的植被类型主要是稠树林或混交林。结合野外生态学调查,选定红菇的保护扩繁基地。

4.2.2 基地保护

img16

图12 圈围保护基地

img17

图13 设置看护点

在基地保护区,结合生态林保护把红菇共生林区列为特殊保护区加以保护,严格实施基地保护措施:

(1)基地保护区范围内使用铁丝网或篱笆进行圈围,防止牲畜入内。

(2)建立看护队伍,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禁止进入保护区伐木、放牧,人为破坏菌塘及私采红菇,使其保持原始的生态环境。

图14 开办培训班

(3)保护新生的红菇,禁止破坏菌塘。

(4)保护部分已经成熟老化的子实体,让其自由生长,使其弹射孢子,以达到自然增生的目的。

(5)对产地当地村民进行红菇基础知识和采收要点培训。

(6)秩序的组织采收红菇,采收对象为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商品菇。

img19

菌根食用菌半人工模拟栽培模式

4.2.3 促繁技术

红菇作为菌根型食用菌与普通的腐生性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存在着质的不同,因为它不能利用如棉子壳、木屑等植物残体作为生长的营养源,而必须依靠其共生的树木根系提供其营养。所以采用栽培腐生食用菌的方法来栽培红菇,一般都难以取得成功,只能采用半人工模拟栽培的方法来栽培。半人工模拟栽培即是指将人工分离出来的红菇纯培养菌种,接种在对应的寄主树苗根部,让幼苗根系与菌种成分接触,进一步共生形成共生体。在适合的条件下,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让菌根菌得到不断发展,在林地中长出接种菌的子实体。该方法的前期工作是人为完成的,后期工作则是自然条件下完成。

img20

图15 菌根食用菌与树木共生关系

在基地保护区内,为保证接种菌根的顺利生长,有必要严格按一围二查三技术四不要的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即在基地保护区范围内使用铁丝网或篱笆进行圈围;调查目标林菌根多样性现状和细根生物量,确定需要接种的外生菌根菌的种类;用复合菌根接种物体技术、截根菌根化生物技术和菌根多样性技术在示范区接种对应的菌根菌;不触动林中其他大型真菌,不移除林间灌木及草;采菇期减少林内地面不必要的干扰,如走动、翻动枯枝落叶,不采收直径不足2厘米的红菇。

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接种外生菌根菌。端午节梅雨季节实施较为适宜,因为此时所要求的土壤温度和湿度均适宜接种菌丝的萌发及进入寄主细根。接种时一般5m左右一个接种穴位,选择胸径6~10cm的壳斗科乔木(接种母树)相距约1m的点,拔掉浅土表枯叶和浮土见乔木细根为宜,将接种菌置于细根周边,盖上浮土及枯叶,以不被风或雨水冲走为宜。并定时观察红菇菌丝体发长情况。

也可以采用滴灌法,在对应的寄主树木周围的红菇菌塘内施加液体菌种及营养液(1%葡萄糖)。还可尝试采用盆栽的方法,培养共生菌(如栎树的实生菌),适时接种红菇孢子液,随时观察实生苗根部感染情况。

4.2.4 林地管理

红菇的林地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红菇菌塘的保护。以大红菇为例,据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大红菇的菌塘与通常所说的松茸菌塘有所不同,因为,大红菇菌塘没有像松茸菌塘那样明显的层次结构,也没有像松茸菌塘年度扩展的明显迹象;而且,在群众所指的“菌塘”范围内,还可生长有其他种类的真菌(如牛肝菌、珊瑚菌、鹅膏菌等),这种情况与Ohara(1981)和Hosford,(1995)所描述的松茸菌塘明显不同。事实上,大红菇的菌塘只是由若干个“小菌塘”的相互集结而成。这种菌塘小的仅1~2㎡,大的则有10~20㎡;而小菌塘的形成,则是以大红菇所共生的单株树木为中心形成的,如青冈栎、锥栗、麻栎等,这些树木根部一旦感染了大红菇菌,就以此为中心形成“独立”的“小菌塘”,只有当共生的树木根系相互连接时,菌塘才能不断扩大甚至连接成片;但是,由于大红菇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所以菌塘扩展的速度也比较慢。因此,在菌丝生长阶段,要严格防止牲畜和人进入扩繁保护区特别是菌塘践踏,破坏菌丝生长。可用树枝、木棒及铁丝网对菌塘进行圈围,防止牲畜进入及人为破坏。进行必要的看护,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扩繁保护区。另一方面,在出菇阶段,充足的降雨及雨后是否天晴,直接影响红菇的产量。因此,当雨量不充足时,可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适量浇水,浇水量应结合降雨情况而定。

4.2.5 科学采集

为确保野生红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经济效益,要有计划有限度地开发,严禁“连根刨”、“一锅端”的掠夺性行为,要注意把握好红菇的采收成熟度。红菇子实体成熟标志为菌盖伸展,中间略凹,色泽艳红,即可连根拔出。一般来说,对于因病、虫、鸟的危害,经济价值不高的过熟菇,让其自然成熟老化,保证孢子回收利用;不可采摘幼菇,延长其生长时间,增加经济价值。另外,采收还应使用竹木工具,以保护菌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