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龙眼亥麦蛾

龙眼亥麦蛾

时间:2023-1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龙眼亥麦蛾属鳞翅目麦蛾科,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龙眼树害虫,在我国龙眼产区均有发生,云南、广西、福建、广东等地发生较严重。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龙眼的枝梢、花穗及幼果。影响龙眼产量和品质。前胸气门为圆形较大。若新梢老化,幼虫可转梢为害。目前龙眼各个品种都被害,以石硖品种受害较重,储良品种次之。结果树防治应在采果前40天开始检查着卵率,着卵率达1%时,开始喷药防治。

十、龙眼亥麦蛾

龙眼亥麦蛾属鳞翅目麦蛾科,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龙眼树害虫,在我国龙眼产区均有发生,云南、广西、福建、广东等地发生较严重。

(一)为害症状

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龙眼的枝梢、花穗及幼果。受害的茎梗髓部形成黑色的隧道,带有粉状物。新梢抽生前期被害,嫩叶表现萎缩、丛枝,并有针头大的小孔。当夏、秋新梢展叶后被蛀入,先不会表现症状,而是在翌年龙眼花穗各级侧花序快速生长和花器官形成时,才表现密集花丛和臃肿肥大的花朵,为害果时,幼虫从果端、果侧或果肩、果蒂蛀入,然后蛀食果核,常造成落果;造成树势减弱,枝梢生长受阻,结果母枝成花率下降,易落花落果。影响龙眼产量和品质。

img13

图12 龙眼亥麦蛾

(二)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5~5毫米,翅展10~12毫米。头部灰白, 头顶为褐色,披大形鳞片。复眼黑色,喙覆白鳞。下唇须向上弯突,中节粗大,密生棕色生长毛,使腹面呈三角形突出;胸部棕褐色,间有黑鳞;前翅灰黄褐色,杂有白、黑鳞斑,前缘突出竖鳞数丛,第一丛最大,依次减小,第五丛已不大明显;后翅狭长,缘毛极长。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7~9毫米,头部红褐,上唇前缘呈“V”字形凹缺,前胸盾宽大,为黑色。前胸气门为圆形较大。

蛹 体长5~6毫米,黄褐色,密生淡色短毛,前头及尾部显著,腹末端肛门两侧有细长的刺钩20余根。喙宽大。

卵 长0.4~0.5毫米,宽0.2毫米,表面花生壳状网纹和刻点。乳白色至淡黄色,将近孵化时为橘黄色。

(三)发生规律

一般一年发生5~6代,以幼虫在被害部隧道中越冬,世代重叠,春天外界环境适宜时开始化蛹羽化,交尾产卵。幼虫老熟后,即在隧道内化蛹。成虫在上午8~10时和下3~5时羽化,晚间进行交尾产卵。雌蛾产卵历期4~8天,将卵散产在新梢顶芽夹缝和嫩叶背面叶脉间或嫩梢花穗梗表皮裂缝处。卵期7~11天,初孵幼虫由卵底直接蛀入取食,后转移到顶芽幼嫩处蛀入为害。若新梢老化,幼虫可转梢为害。幼虫共4龄,历期19~25天,一生可转稍为害1~2次。老熟幼虫在隧道中距洞口近处化蛹,蛹期7~11天。目前龙眼各个品种都被害,以石硖品种受害较重,储良品种次之。成虫期的捕食性天敌有蜘蛛、食虫虻,幼虫期有黄长距茧蜂、扁股小蜂等,在夏秋季发生较高。

(四)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力。科学修剪,剪除病残枝,调节通风透光,保持果园适当的温湿度,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减少虫源。

(2)保护和利用天敌。成虫期的捕食性天敌有蜘蛛、食虫虻,幼虫期有黄长距茧蜂、扁股小蜂等。

(3)选择较抗虫的品种。

(4)化学防治。药剂防治应以卵和初孵幼虫为主攻目标,根据龙眼不同栽培品种物候期不同进行发生期预测预报,在新梢萌发期,每隔2~3天检查嫩梢顶芽及幼叶上的着卵量,当卵量比上次显著增加时,即可实施喷药防治。结果树防治应在采果前40天开始检查着卵率,着卵率达1%时,开始喷药防治。可选用2.5%功夫乳油2000倍液,4.5%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2%甲维盐乳油2000倍液,或20%高氯·灭乳油1500倍液,5%卡死克1500~2000倍液、2.5%敌杀死2000~3000倍液、20%灭扫利1500~2000倍液等药液喷雾会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