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时间:2024-1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70年代初,IPM充实了系统概念,要求在系统分析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从而发展成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念。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一种针对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系统方法。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烤烟GAP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第一节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

自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DDT、六六六等有机合成农药相继问世以来,由于具有高效、广谱、经济、简便等特点,备受人们的欢迎。从此,化学防治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农药“万能论”。但是,事与愿违,由于长期单一地依靠杀虫剂进行防治,结果害虫产生了抗药性,愈来愈难以控制;大量天敌被杀伤,在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中失去了作用;农药的残留污染环境十分严重,已危及人畜的健康;并出现害虫的种群复起或再度猖獗、次要害虫变成了主要害虫等现象。

通过总结分析化学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人们才逐渐清醒地认识到防治害虫不能以“消灭”为目标,而应该把它们作为重要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来考虑,只要把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不造成危害损失就可以。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生防国际组织(IOBC)在罗马召开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Control, IPC)专家组会议,会上充分地讨论了使用农药所带来的农药残毒、害虫抗药性和再增猖獗(即3R问题:Residue, Resistance,Resurgence)问题,从而正式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概念,并给IPC下了统一的定义。20世纪70年代初,IPM充实了系统概念,要求在系统分析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从而发展成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rment,IPM)概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是一种针对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系统方法。它要求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针对害虫种群动态,结合与之相联系的环境因素,采用各种尽可能相互协调的有效防治方法,将害虫种群保持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使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烤烟GAP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2010年为着力打造中国一流生态烟叶品牌,普洱市烟草公司在吸收消化前人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普洱的生态区位优势勇于创新,应用 IPM原则和方式在普洱主要烟区的基地单元上,开展了采用生物、物理、药剂防治等措施的病虫害立体综合防控模式的初步探索研究,其目的就是要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构建烟草GAP病虫害立体综合防治体系,在不影响烤烟产质的同时控制烟叶农残量,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对人和动物的伤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