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病害由病毒引起的是

病害由病毒引起的是

时间:2023-1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类型非侵染性病害特点如下:病害突然发生。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首先要从病因源头开始,消除导致病害的不良因素,加强农业管理,做好应对各种不良因子的预防和防治措施,避免植物受害;对已经受害的作物要尽快排除病因,加强水、肥管理,促进作物恢复生长。

(二)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物理、化学性非生物因素导致,病害的形成一般较为突然,和侵染性病害的特点相比,具有四方面特点:第一、无发病中心,发病突然,同期发病面积较大、集中,发病区域普遍表现相同症状。第二、受环境影响。发病之前往往出现气候突变、环境污染之类异常条件,田间病害分布受地形、地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发病区域和未发病区域界线明显。第三、没有传染性,但发病区域一定有发病因素。第四、可恢复性。在不良环境条件改善后,发病轻微的病株往往不需要施用任何农药就会慢慢恢复正常生长,甚至症状消失。

1.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非侵染性病害主要由环境中不良物理、化学因素所导致,也有的是由遗传变异或遗传缺陷所致。不同类型非侵染性病害特点如下:

(1)突发性病害

病害突然发生。该类病害具有发病面积集中,发病时间短,作物受害严重,病害地域性明显等特点。病因通常由含对植物有害物质的“三废”、冰雹、冻害、洪涝、干旱、风害、日灼、或农药和化肥施用不当的自然、人为因素造成。一般通过仔细观察症状,了解发病区域环境、近期气候及栽培管理措施即可诊断病因,得出病害种类。

(2)慢发性病害

病害逐渐发生,症状逐步显现。若病害出现只限于某一品种或少数植株发生,症状为生长不良或系统性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常见的如白化、黄化、畸形等。另外一类田间常见的是由营养缺乏或不协调所导致的缺素症,该类病害具有明显的缺素症状特征,且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常见植物茎、叶的营养缺乏症可按下表进行初步检索(引自谢联辉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一版第256~257页)。

1.症状在老组织或成熟组织上先出现

1.1不易出现斑点(缺氮、磷)

  1.1.1新叶淡绿、老叶黄化枯焦、早衰……………………………………………………缺氮

  1.1.2茎、叶暗绿或紫红色,生育期推迟…………………………………………………缺磷

1.2易出现斑点(缺钾、锌、镁)

  1.2.1叶尖及边缘先枯焦,症状随生育期推延而加重,早衰……………………………缺钾

  1.2.2叶小,斑点大而常先出现在主脉两侧,生育期推迟………………………………缺锌

  1.2.3脉间明显失绿,有多种色泽斑点或斑块,但组织不易出现坏死…………………缺镁

2.症状在幼嫩组织上先出现

2.1顶芽易枯死(缺钙、硼)

  2.1.1茎、叶柔软、发黄焦枯,早衰………………………………………………………缺钙

  2.1.2茎、叶柄变粗,脆、易开裂,叶脉木栓化…………………………………………缺硼

2.2顶芽不易枯死(缺铜、钼、硫、锰、铁)

  2.2.1嫩叶萎蔫、无失绿……………………………………………………………………缺铜

  2.2.2叶片生长畸形或斑点散布在整叶……………………………………………………缺钼

  2.2.3叶脉失绿或均匀失绿…………………………………………………………………缺硫

  2.2.4脉间失绿,出现斑点,组织易坏死…………………………………………………缺锰

  2.2.5脉间失绿,叶片发黄或发白…………………………………………………………缺铁

2.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策略

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首先要从病因源头开始,消除导致病害的不良因素,加强农业管理,做好应对各种不良因子的预防和防治措施,避免植物受害;对已经受害的作物要尽快排除病因,加强水、肥管理,促进作物恢复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