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症状观察,在初步判断为非侵染性病害后就需要对病害现场进行认真观察,全面调查和发病可能相关的气候、污染、管理等情况,是查明病因及来源的最重要依据。对采集标本进行室内检测,按照侵染性病害诊断程序、方法,进行侵染性病害病原排除。同时可针对性地开展病因诊断实验。在确定属于非侵染性病害后,需要进一步作病因的确诊工作。对已确诊的病因或经研究认为可能性较,但需要进一步验证的病害,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试验。
(二)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现场调查
结合症状观察,在初步判断为非侵染性病害后就需要对病害现场进行认真观察,全面调查和发病可能相关的气候、污染、管理等情况,是查明病因及来源的最重要依据。
2.实验诊断
对采集标本进行室内检测,按照侵染性病害诊断程序、方法,进行侵染性病害病原排除。同时可针对性地开展病因诊断实验。
3.病因确诊
在确定属于非侵染性病害后,需要进一步作病因的确诊工作。常用的有化学诊断、人工诱发和治疗诊断等三种方法。
(1)化学诊断
对于缺素等病害,可对植物组织或土壤进行化学分析,参比植物正常生长所含的量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判断。
(2)人工诱发
对于温、湿度不适宜、元素缺乏或过多、药物中毒等非传染性病害,可设计可能与它发病环境相似的条件进行诱发试验,验证病因。
(3)治疗诊断
对已确诊的病因或经研究认为可能性较,但需要进一步验证的病害,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试验。通过改善或修复病因后,病株恢复健康或新植株不再出现相同症状,则能验证或确诊病因,同时获得预防、治疗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