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防治烟草漂浮育苗病毒病的“四步法”

防治烟草漂浮育苗病毒病的“四步法”

时间:2024-1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漂浮育苗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工作中,采取重点监测和普遍监测相结合,对于大棚群、疑似病株和往年发病的棚群等作重点监测。经漂浮育苗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后,尚未排查出的带病毒烟苗,检测出疑似或弱阳性的烟苗要重点预防。

四、防治烟草漂浮育苗病毒病的“四步法”

第一步,狠抓漂浮育苗消毒等预防工作,从源头控制初侵染源。

凡与漂浮育苗接触的物资和场所都有可能带毒,成为漂浮育苗病害的初次侵染源,因此,防治烟草病毒病,首先就应该对漂浮育苗相关物资从源头进行控制。对基质、育苗池、育苗盘、棚池膜和育苗场地等进行初浸染源控制,并规范化消毒是每个育苗点必须开展的工作。无论对初浸染源控制再严,也很难彻底杜绝初侵染源。初次侵染源使烟苗发病后,发病的烟株会成为漂浮育苗病害的再侵染源,漂浮育苗中剪苗环节是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再侵染源主要通过反复多次的剪苗环节交叉感染快速传播、蔓延,造成病情大规模扩散。因此,控制漂浮育苗病毒病传播蔓延,重点是提高对剪苗器械消毒的有效性,当前烟草漂浮育苗病毒病消毒药剂中使用含氯制剂效果较为理想。同时还可进行药剂防治,即在待剪烟苗上先喷施防治病毒病药剂——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800倍液,在药剂尚未干燥前剪叶(最好边喷药边剪苗),对剪苗传播病毒病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要控制药剂的用量、浓度,避免产生药害。

第二步,狠抓漂浮育苗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工作,控制烟苗带毒传入大田。

在第一步狠抓漂浮育苗的消毒等预防工作后,要求做好第二步漂浮育苗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工作,检测方法参下部分。即,到剪苗进入第3次后,采用酶联免疫法与电子显微镜检测相结合,快速排查出带病毒的烟苗。方法是先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大量的烟苗进行快速测定,测定结果为阳性的样品再作电镜复检,对两者检测均带病毒的棚池采取隔离管理和观察,并进一步扩大取样数量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仍是阳性的棚池,关闭棚池,不供出带毒烟苗到大田,对于明显发病症状烟苗的育苗棚要进行集中处理,严禁烟苗进入大田。在漂浮育苗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工作中,采取重点监测和普遍监测相结合,对于大棚群、疑似病株和往年发病的棚群等作重点监测。

第三步,狠抓大田期烟草病毒病的保健栽培措施,提高烟株的抗病性。

带毒的烟苗在不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而有利于烟株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并在烟株抵抗力强的情况下,一般表现为隐症现象。因此,大田烟叶生产中,通过保健栽培措施,创造有利于烟叶生产的环境条件,而不利于烟草病毒病的发生发展,增加烟株的抵抗能力,使带毒烟株处于隐症状态,而不显症。经漂浮育苗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后,尚未排查出的带病毒烟苗,检测出疑似或弱阳性的烟苗要重点预防。烟苗带毒后,大田期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大田移栽时遇阴雨天气,出现边栽烟边下雨,移栽结束后,又遇干旱,造成土壤扳结,烟株根系发育不良,营养状况不好,烟株出现黄瘦弱,早生快发差,烟株抵抗力弱,在团棵期内易暴发烟草病毒病。大田烟叶生产中防治烟草病毒病的重点是,通过高水平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增加烟株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烟草病毒病的目的。在常规技术方面,要坚持轮作、深翻深犁晒垡高起垄、及时盖膜并揭膜、适时早栽、测土配方施肥并增施有机肥、及时追肥和肥水管理到位,促使烟株根系发达,早生快发,在正常时期进入旺长。对于遇雨移栽、土壤板结的烟田,要及时锄土、培土,在叶面上及时喷施硫酸锌加尿素补氮,增强烟株抗病力。此外,适当喷施防病毒农药宁南霉素、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等对病毒病有一定防效。

第四步,狠抓移栽后的病毒病普查和改种工作,控制发病中心蔓延扩散。

由于以烟草花叶病毒病、丛顶病为主体的病毒病侵染源、侵染途径复杂,加之移栽环节、土壤、水源等带毒和蚜虫传播等也会导致病毒病感染,大田初期烟苗很容易感染各种病毒。生产上应实行集中育苗,统一供苗,严格预整地标准,集中节令移栽。根据烟草病毒病田间发病中既有“块状交叉分布”又有“块状集中分布”的发病特点,要求漂浮育苗移栽结束后,结合中耕管理,注意观察烟草病毒病的发生,及时拔除零星发病的烟株,补栽健株。到移栽结束后15天到20天,要集中力量,统一时间,全面彻底对大田烟区病毒病进行普查,对于成块成片发生的病毒病烟田,要登记造册,并对该烟田的病毒病害作出快速反应,组织农户改种其它作物,避免病情扩散,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改种其它作物,要抓速度,赶节令,在允许的节令时间内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