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云斑天牛及其防治
天牛类害虫种类繁多,虫体大小不一,从其危害特性方面观察,都是危害树干、主枝,也称枝干害虫。受害果树轻则树势减弱,重者整株死亡。在云南油橄榄种植区,主要有云斑天牛、蓝墨天牛、枝天牛、桑天牛等。天牛类害虫的防治,其方法大致相同。现以危害较严重的云斑天牛为例予以说明。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Hope)又名条天牛、核桃大天牛(如图12-4)。云南油橄榄栽培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云斑天牛属杂食性害虫,能危害多种经济树种,是云南油橄榄产区重要的害虫之一。成虫啃食枝条嫩皮,有时啃成环状通道造成枯死。幼虫钻入木质部蛀食,造成多条通道,以致树势衰弱,产量下降,严重时全株枯死。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32~61mm,宽8~16mm,黑色或黑褐色,虫体密被灰白色绒毛。头部中央有1条纵沟。雄虫触角超过体长1/3,雌虫触角较短,与体长相当。前胸背板具1对肾形白色斑,侧刺突大而尖锐。鞘翅上由2~3行白色绒毛组成云片状斑纹,鞘翅基部有大小不等的瘤状颗粒。其头、胸、腹两侧各有1条白带,为识别特征。
(2)卵:长椭圆形,长约7~9mm,稍弯,一端略细,黄白色,表面坚硬光滑。
图12-4 云斑天牛
1.成虫 2.幼虫 3.卵 4.蛹 5.受害树解析
(3)幼虫:体长70~80mm,淡黄白色,粗肥多皱。头部浅棕色,上颚、中缝及额的一部分为黑色,触角短小,前胸背板上有一“山”字形褐斑。褐斑前方近中线处有2个白色小点。
(4)蛹:裸蛹长40~70mm,乳白色至淡黄色,腹部第1~6节背面中央两侧密生棕色刚毛,末端锥形,锥尖向上倾斜。
(二)生活习性
在云南滇中地区2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树干内越冬,蛀食木质部髓心。次年5月中旬越冬成虫出洞活动,昼夜均能飞翔,夜晚活动频繁。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取食新梢嫩叶。于6月初产卵,卵多产在直径5~7cm的枝干上,卵期15天。6月下旬幼虫孵化,在枝干皮层内蛀食危害,一般在树枝、树干内蛀食13~14个月。次年7~8月,幼虫在虫道顶端作穴化蛹。9月中下旬大量羽化。产卵时咬开树皮或在裂缝,每缝产卵1粒,每株树产1~2粒,又转移至另一株大树危害。成虫寿命较长,可活3~4个月。
初孵化幼虫不能及时进入木质部,先在树干、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蛀成三角形蛀痕后沿树皮蛀食,随着虫龄增大,蛀入形成层木质部、环髓部形成蛀道,影响树木水肥输送。经树皮愈伤组织形成,受伤部位常形成一个瘤状突起,受害部位常因木质中空而被折断死亡。
(三)防治方法
(1)成虫活动期较长,发现后及时捕杀。
(2)冬季结合修剪树干涂白,可以预防天牛产卵。
(3)根据成虫产卵部位低,且多产于树干、主枝稀疏处,卵大(产卵痕明显)容易被发现,用小刀刮除或用木槌击打产卵部位,杀死虫卵及孵化幼虫。
(4)在虫口蛀入处清除虫粪屑,注入50%的敌敌畏100倍液或40%乐果200倍液触杀,因虫道弯曲需用棉球蘸上液塞入洞口外,用塑料布包扎防止药剂挥发,降低杀虫效果。
(5)在5月份于受害树树冠下挖10~20cm深的沟,每株施入5%的神农丹颗粒剂。施药量视植株的大小,一般小树用80g,大树用250g,撒施浇水覆土,药物吸入树体将害虫杀死在树干、树枝内。
(6)生物防治:自然界有寄生小蜂产卵仔于天牛卵内控制虫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