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养殖水质管理

养殖水质管理

时间:2024-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过量的浮游动物会抑制藻类的生存,从而影响养殖水体初级生产力,而过量的浮游植物又容易导致水质老化。晴好天气光合作用强、藻类繁殖旺盛、溶氧含量高;阴雨天气光合作用差、溶氧水平低;气候突变直接会造成淡水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氮循环涉及到各种生物、化学、物理的各种指标的变化,起点是有机物,终点是淡水养殖动物。药物控制养殖水体中的大型浮游动物。

一、养殖水质管理

1.水质的影响因素

(1)与放养品种及结构有关。水质的影响因素首先与放养品种结构有关,对于滤食性鱼类而言的放养品种与结构尤为重要,应科学的制定摄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放养品种的数量、比例及规格。过量的浮游动物会抑制藻类的生存,从而影响养殖水体初级生产力,而过量的浮游植物又容易导致水质老化。为此,农业部提出“二八”放养模式,也就是20%的放养品种主要用于水质调节,以滤食性鱼类为主,华中地区主要以花白鲢为主,同时也可考虑放养部分细鳞斜颌鲴、鲫鱼等品种以利用中下层水体的腐殖质;80%放养品种主要用于主体养殖鱼类,放养数量大、载鱼量大直接会加大残饵粪便的积累,使养殖水体的水质调控难度加大,调节性放养品种比例可适当加大。

(2)与投饵施肥有关。投饵施肥必然会增加水体的有机负荷,包括氮磷含量的升高,尤其是总氮的升高,直接会影响水质的变化,同时施肥不当直接会影响养殖水体藻相的变化。

(3)与用药有关。施用杀虫药往往会引起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施用氧化消毒剂会引起有机物的变化;施用非氧化消毒剂会影响原生动物和藻类的繁殖。

(4)与气候有关。晴好天气光合作用强、藻类繁殖旺盛、溶氧含量高;阴雨天气光合作用差、溶氧水平低;气候突变直接会造成淡水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

2.水质评价因子

(1)藻相。藻相主要用于评价水体中藻类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通俗来讲就是水质“肥、活、嫩、爽”即为良好水质。“肥”即水体浮游生物量合理;“活”即藻类繁殖力旺盛,水色在白天早中晚颜色变化明显;“嫩”是相对于水质老化而言的一种良好表现,单细胞藻类种群占优势,水表面无浮膜;“爽”说明在有一定肥度的情况下,水体透光率高,水表面反光率强,也是单细胞藻类含量丰富的一种表现。藻相好说明水体初级生产力强,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畅通。

(2)菌相。主要是评价水体有益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结构,包括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粪产碱杆菌、硝化菌、反硝化菌、亚硝化菌、光合菌等有益微生物。往往有益微生物含量高,说明对水体有机物的分解转化能力强,单细胞藻类所需要的小分子有机酸及营养盐含量高,且藻相好,并相应会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衍与生长。

(3)化学相。化学相包括pH值、氨氮(分子氨)、硝酸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甲烷、化学耗氧量、碱度、硬度等影响水质的关键化学指标。各种不同的化学指标既是生物作用的结果,又影响到生物作用,通过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以评价养殖水体水质的好坏。

(4)物理相。主要是指水色、透明度、水温等因子。水色和透明度是水质好坏的直观反应,水色是由浮游生物、有机物、胶体粒子等在不同的光线与不同的池塘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综合反应;透明度主要受浮游生物、有机物、胶体粒子等的影响,透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水体生物光合作用强弱;而不同时期的水温,又会影响到水体各种理化生物指标的变化。

评价水质的核心是水体氮循环状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水体的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是否畅通,所有的水质改良措施只有围绕氮循环展开才是最有意义的。氮循环涉及到各种生物、化学、物理的各种指标的变化,起点是有机物,终点是淡水养殖动物。养殖水体氮循环如下图。

img2

3.水质管理的关键措施

(1)用白鲢控制藻类的过度繁衍。预防蓝藻水华的发生和水体的老化,一般亩放0.25~0.5公斤/尾规格的白鲢20~30尾。

(2)用花鲢控制浮游动物特别是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及其无节幼体等的大量增殖繁衍。只有控制浮游动物的过度繁衍,才能够保证养殖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同时花鲢也可以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一般亩放0.25~0.5公斤/尾规格的花鲢50~80尾。

(3)通过施肥补充单细胞藻类的营养需要。一般在池塘养殖的初期,往往使用全价肥水元素,以氮、磷及发酵有机物为主;养殖中后期因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积累过多,往往更需要补充的是磷、钾、镁、硅、钙、铁、锌等中量和微量元素。

(4)通过施肥补充微生物营养。一般主要指新塘、淤泥浅的塘和矿化度比较高的池塘,重点补充的是碳氮化合物,以多元有机酸为主,一般要求碳氮比以25∶1左右为宜。

(5)补充微生态制剂。一般前期以补充光合细菌、EM菌为主,后期以补充芽孢杆菌、粪产碱杆菌为主。微生态制剂一般选择在晴好天气使用,特别是在持续阴雨天气之前投放更有意义。通常情况下每7~10d投放一次,对于淤泥较深的鱼塘和以畜禽粪为主要肥源的鱼塘需加强使用微生态制剂,如使用过氧化物消毒剂的池塘,在施用消毒剂后需及时补充微生态制剂。

(6)药物控制藻类的过度繁衍。藻类过度繁衍的必然趋势就是水体的老化,且以大型蓝绿藻形成种群优势为特点。改良时一般选用非氧化类消毒剂如苯扎溴铵、戊二醛、邻苯甲醛硫酸铜等药物在晴好天气酌情使用,使用过程中注意及时增氧。

(7)药物控制养殖水体中的大型浮游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及其无节幼体等一旦形成优势种群,因它们可以单细胞藻类为食从而抑制藻类的繁殖,大型浮游动物又因其可直接利用有机碎屑而得以生存和繁衍,往往会造成水体浑浊,大型浮游动物成为种群优势时会在水面形成一簇红色或白色的移动群体,俗称为“水蛛”,通常情况下会使施肥无效,严重时会使养殖水体缺氧。一般选用刺激性小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等可控制大型浮游动物。

(8)选用强氧化剂加强对有机物的分解、减少耗氧物质。一般在阴雨天气使用较有意义,主要选用过氧化物消毒剂,如过氧化氢、高铁酸钾、二氧化氯等。

(9)选用强还原剂和过氧化物水质改良剂降解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如硫代硫酸钠、水鲜、过硫酸氢钾等。

(10)选用吸附剂、混凝剂去除水体胶体离子、有机大分子物质,增加透光率,加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