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抗寄生虫药物的使用技术
近年来,随着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水产动物疾病多样化的态势日趋明显,特别是寄生虫病(如指环虫、车轮虫、小瓜虫等)在水产养殖上的危害已十分普遍,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抗寄生虫药物能消灭鱼类体内、体外的寄生虫,治愈或减轻病情,促进鱼体健康。合理地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规范地治疗各种寄生虫病,在取得最佳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有效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寄生虫的感染。因此,正确使用抗寄生虫药非常重要。现将水产常用杀虫剂的安全性以及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予以介绍,以供参考。
1.硫酸铜
硫酸铜,别名蓝矾、胆矾、石胆,为深蓝色的三斜系结晶或蓝色透明结晶性颗粒或粉末。其遇水游离出的铜离子,能破坏虫体氧化还原酶系统(如巯基醇)的活性,阻碍虫体的代谢或与虫体的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常用于防治水生动物由车轮虫、斜管虫等纤毛虫引起的疾病。
市场上常用的是以五水硫酸铜为主、七水硫酸亚铁为辅助成分(两者比例约为5:2)的复合搭配,一般采用沸石粉作为载体。低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组织可呈收敛作用,高浓度的呈刺激和腐蚀作用。其药效与水温成正比,并与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含量、盐度、pH成反比。在各种水质中的推荐用量为:软水(总硬度40~50mg/L),使水体中浓度达0.25mg/L;中度硬水(总硬度50~90mg/L),使水体中浓度达0.5mg/L;硬水(总硬度100~200mg/L),使水体中浓度达1mg/L。
硫酸铜对各种鱼类的安全浓度为:云斑鮰鱼苗在水体中24h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0.34mg/L,安全浓度为0.017mg/L;水中铜离子浓度为0.012mg/L时,鲑鳟鱼苗吃食就明显减少,超过0.017mg/L时就停止吃食;罗氏沼虾虾苗在水体中的安全浓度为0.506mg/L;中国对虾幼体的安全浓度为0.23mg/L;红螯虾苗96h的LC50为15.07mg/L,安全浓度为0.94mg/L;水体硫酸铜浓度达0.8~1.0mg/L,浸浴不到48h,可引起中华绒螯蟹活动剧烈甚至死亡;中华鳖幼鳖在水体中的安全浓度为94.9mg/L。
使用注意事项:①本品对鱼等水生动物的毒性较大(尤其是对鱼苗),一般淡水鱼的用量较海水鱼为低,其治疗有效浓度范围较小,因此应谨慎测量池水体积和准确计算用药量;②溶解本品时,勿使用金属容器,溶解药物的水温不宜超过60℃,以防失效。并应选择晴朗的上午(鱼不浮头)用药,且注意充气增氧,防止死亡藻类消耗溶氧,影响水质。
2.七水硫酸锌
七水硫酸锌为无色透明的棱柱状或细针状结晶或颗粒性结晶粉末,其无臭、味涩、有风化性,极易溶解于水。用于治疗因纤毛虫引起的中华绒螯蟹、中华鳖以及虾类的寄生虫疾病。
市场上常用的是含量为60%的七水硫酸锌,一般采用沸石粉作为载体稀释而成。常规遍洒浓度为0.3~0.75mg/L。锌离子对淡水石斑鱼和美国豹纹牛蛙蝌蚪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78mg/L和0.70mg/L。
使用注意事项:①本品禁用于鳗鱼;②幼苗期及脱壳期中期慎用;⑧高温低压气候注意增氧。
3.敌百虫
敌百虫,别名马佐藤。为白色结晶,有芳香味。水解后能产生一种胆碱酯酶的抑制剂,与虫体的胆碱酯酶相结合,使胆碱酯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失去水解破坏乙酰胆碱的能力。由于乙酰胆碱大量蓄积,使昆虫、甲壳类、蠕虫等的神经功能失常,先兴奋,后麻痹,直至中毒死亡。常用于杀灭寄生于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等鱼体上的中华鳋、锚头鳋、鱼鲺、三代虫、指环虫、线虫、吸虫等寄生虫。
市场上常用含量为:①20%、30%两种规格的精制敌百虫粉,一般采用无水硫酸钠作为载体稀释而成;②30%规格的敌百虫溶液。敌百虫的毒性依鱼类而不同,鲤鱼、白鲫鱼的安全范围为1.8~5.7mg/L。
使用注意事项:①虾、蟹、鳜鱼、淡水白鲳、无鳞鱼、海水鱼对其极度敏感,使用时应予以注意;②本品带酸性,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故配制与泼洒时不能用金属容器;③除与面碱合用外,不得与其他碱性药物合用;④水中缺氧状态下不得使用本品;⑤水质较瘦、透明度高于30cm时,按低剂量使用;苗种剂量减半;⑥水深超过1.8m,应慎用。避免用药后池底药物浓度过高。
4.辛硫磷
辛硫磷为浅黄色油状液体,是一种合成的有机磷杀虫剂,是丝氨酸蛋白酶的不可逆抑制剂,能特异性地与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以共价键结合,从而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积蓄,使神经兴奋失常,引起害虫肢体震颤、痉挛、麻痹而死亡。可用于防治鱼类指环虫、三代虫、锚头鳋、中华鳋、鱼鲺等寄生虫病。
市场上常用含量为100mL(含辛硫磷20 g)和100mL(含辛硫磷40g)两种规格的辛硫磷溶液,常规遍洒浓度为0.01~0.012g/m3(以辛硫磷计)。
使用注意事项:①缺氧、浮头前后严禁使用;②不得与生石灰等碱性药物或二氧化氯、高锰酸钾、三氯异氰脲酸等强氧化性药物混合使用;③6 cm以下的鱼苗慎用;④若使用剂量偏高发生中毒现象时,可选用阿托品或胆碱酯酶复合剂进行解救;⑤在虾蟹类养殖中禁用;⑥使用后及时长时间增氧。
5.甲苯咪唑溶液
甲苯咪唑溶液主要用于防治指环虫病、伪指环虫、三代虫等,使用时按说明先用水稀释,再全池均匀泼洒,严禁局部药物浓度过高。但是若按正常用量使用,胭脂鱼容易死亡,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等无鳞鱼类和贝类对此药敏感。所以要根据淡水鱼的种类、规格和体质情况、池塘水质状况酌情使用,例如在苗种阶段时使用时,甲苯咪唑溶液剂量相对成鱼要减半,在池塘水质清瘦的情况下,剂量也应减少。
6.菊酯类杀虫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鱼虫雷”、“灭虫精”、“兴棉宝”、“赛波凯”等商品均属于菊酯类杀虫药。据试验表明,菊酯类杀虫药随温度降低而毒性变大,在水质清瘦、水温低于20℃时,此类药物对鲢鱼、鳙鱼、鲫鱼等的毒性较大,如果沿池塘边泼洒或稀释倍数较低时,会造成鲫鱼、鲢鳙鱼死亡,所以在越冬期间最好不用这类药。另外注意虾蟹禁用此药。
7.盐酸氯苯胍
盐酸氯苯胍在水产上主要用于防治饼形碘孢虫、鲢碘泡虫等孢子虫病,能有效抑制体外孢子虫的繁殖和生长。此药一般是拌饵投喂,但是如果搅拌饲料时不均匀,会造成鱼类中毒死亡,尤其是鲫鱼对此药非常敏感。
8.阿维菌素溶液
阿维菌素溶液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对蠕虫有较好防治效果。使用时注意要全池均匀泼洒,否则即使按正常用量,或稍微加量,或稀释倍数较低,或泼洒不均匀,都会造成鲢鱼、鲫鱼等鱼类死亡。
科学选用药物,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鱼病,而且不少药物对鱼类有调节代谢、促进生长、改良消化吸收、协调体内机制,以及提高饵料、肥料利用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