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环境质量要求

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环境质量要求

时间:2024-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既是我国水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水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内在需求。环境质量检测和监控主要依据《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和《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及《渔业水质标准》等指标进行检测。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包括无公害水产品渔业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及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等要求。

第二节 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环境质量要求

1.建立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重要性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是一种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建立这种基地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生产符合对人类健康有安全保障的水产品,这类水产品既符合直接进入市场,又可为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合乎质量要求的(水产)原料。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的管理和运作是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方法识别、评估和控制食品的生产、安全危害。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针对养殖对象和生产方式的特点,对养殖场选址、环境、水质条件、饲料、养殖过程管理、捕获与运输等方面等提出了要求。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水产品产量逐年增长,而由于行业管理法规。标准相对滞后,导致水产养殖业的质量安全问题日显突出,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新的竞争环境。出于国际竞争,经济利益分配等方面的考虑,各国在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市场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原则的前提下,纷纷出台一些旨在保护本国或国际组织利益集团的产品质量标准,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性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对发展中国家科技优势,更是制订出一些近乎苛刻的食品质量标准,以使他们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动地位,从而谋取更大利益。

如2008年的对虾氯霉素事件,鳗鱼的呋喃唑酮事件等等,就使我国在水产品出口贸易中遭受了较大损失,并使发展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尽快提高我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建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既是我国水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水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内在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也日益关注和重视。

通过规范化管理,生产无公害水产品,是满足市场准入条件的重要措施,是确保水产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的基本条件

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都要满足相应的条件。要保证水产养殖产品无公害,符合食品质量安全要求,对人类健康有安全保障,无公害水产养殖生产基地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1)养殖环境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要求。养殖场周边无污染源,养殖用水水质要求洁净,无污染,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和《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养殖场的土质历史情况清楚、要求底质环境的沉积物对所养殖的产品对象不造成危害。如养殖区域内及周围、水源上游,无对养殖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疗机构污水及废弃物、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2)养殖场布局合理。养殖区、管理办公和生活区分开。供电、交通便利。生产设施(如:贮水池、水源或饲养设备等)与养殖规模相配合,并保持良好的生产状态。配备与养殖产品的病害防治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必要设备。与养殖、收获等操作相关的工具应用无毒无害的适宜材料建造,接触面应平滑,避免引起养殖产品损伤。

(3)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并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如各种养殖技术规范等。

(4)具有相应的技术机构和技术人员,这是确保无公害养殖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具有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可操作的技术保障措施。

(5)具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程序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包括建立生产管理档案,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内容;如:建立养殖品种放养记录,内容包括苗种、放养规格、密度和检疫消毒程序等信息。建立完整的养殖记录,内容应至少包括:饲料品种、饲喂量、时间等信息;用药记录,内容至少包括:日期、药名、处方、疾病诊断、使用方法、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水质监控记录等。

3.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检测和监控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的选择是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前提。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包括无公害水产品渔业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及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等要求。

淡水渔业水源水质要求包括水质的感官标准:色、嗅、味(不得使鱼、虾、贝、藻类带有异色、异臭、异味);卫生指标应符合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的规定;海水水质的各项指标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水质》的规定。

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对大气环境质量规定了四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即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和氟化物(F)的浓度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

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对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规定了汞、镉、铜、砷、铬(六价)、铜、锌及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限量。其残留量应符合《土地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

为确保无公害养殖生产按计划顺利进行,使生产产品达到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要求,必须及时了解水产养殖环境、生物和水质因子等各种相关因子的基本情况,因此无公害水产养殖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检测和监控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质量检测和监控主要依据《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和《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及《渔业水质标准》等指标进行检测。

对当前引起较大关注的水产养殖药物要重点监控,如重点检查养殖场是否存放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乙烯雌酚等禁用药物以及土霉素、磺胺类、四环素等限用药物存放及使用情况。对发现存放有禁用药物的,立即组织进行现场抽样检测;对发现使用禁用药物或产品中含有禁用药物的,依法实施立案查处;其监控内容和频率可以根据养殖生产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以在养殖池准备阶段,放苗前,养殖过程中进行布点监控和抽样检测,同时要注意养殖场周边环境变化情况,对周边污染源分布,排污特点,排污强度要详细了解,并建立相关档案。重点是水源的监测和监控,防止外来污染。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的选择是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前提。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包括无公害水产品渔业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及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等要求。

此外,水产养殖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问题已引起公众的重视,对养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自身污染也要进行监控。如何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养殖废水也要列入管理工作内容,逐步向零排放或达标排放过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