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番茄病态表现分类

番茄病态表现分类

时间:2024-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温室番茄的生育伤害主要是虫害和人为损伤。病毒主要根据植株发病后表现出的失绿、畸形等特殊症状,同时受害部位不形成子实体,见不到菌脓。植物病毒病害地上部症状明显,地下部分不明显,但有的可使根部发生癌肿症状,而间接影响地上部症状。番茄受低温冷害后,叶片不伸展,节间短粗,生长缓慢,植株顶端常表现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去平衡,类似花打顶现象。四是水分供应不匀,如番茄果实爆裂。

番茄病态表现分类

1.生育伤害

生育伤害是由外界机械创伤、风害、雹害、虫害、动物咬伤引起短时间内突然发生,没有病理变化过程。温室番茄的生育伤害主要是虫害和人为损伤。

2.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应从寄主植物、染病植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和病原物三方面着手。真菌通常在病组织表面可见到真菌产生孢子的子实体。细菌诊断首先对光观察病叶,病斑边缘是否呈油浸状或透明状,切取小块病组织,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大量菌脓溢出。病毒主要根据植株发病后表现出的失绿、畸形等特殊症状,同时受害部位不形成子实体,见不到菌脓。

(1)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引起寄主植物的主要病状有两类:一是坏死和腐烂,如各种叶斑、叶枯、根腐、果腐等;二是萎蔫,由于病原物侵染根部、维管束组织而造成萎蔫等。

真菌性病害的病症主要有:一是形成霉状物,如霜霉、黑霉、煤污病等。二是形成粉状物,如各种白粉、黑粉。三是形成锈状物,如各类锈病形成的黄褐色、橘黄色铁锈状物。四是染病组织和器官上形成各种小点,如黑色小点、褐色小点和白色小点等。五是产生各种菌核、菌索等。

(2)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的病状有斑点、条斑、枯焦、萎蔫、腐烂、瘤肿和畸形等。

叶斑:大多数叶斑的发展受叶脉的限制而为多角形,发病初期表现为半透明水浸状,渐变为暗色,同时多数病原细菌能分泌毒素,使病健交界处植物组织变黄,形成围绕病斑的黄色晕圈,潮湿时有“脓”,特征为球状液滴。

条斑:在平行叶脉植物上形成条斑,有的有黄色晕圈,有的不明显,诱发病症可从叶片上部剪断,叶基插入水中,保湿后可见剪口病斑处溢出菌脓小滴。

穿孔:叶斑形成后从叶片上整个脱落。

焦枯:植物枝、梢、叶、茎等器官大部分或全部生病坏死的病状。

腐烂:与真菌腐烂不同的是,真菌性腐烂在潮湿时多形成霉层,而细菌腐烂看不到霉层,在病组织外有黏液状病症。

萎蔫:细菌危害植物输导组织后导致茎叶失水萎垂的症状。病株茎断面输导组织变色,多数可挤出菌脓,或以断茎一端插入水中,保湿培养一日,可在上部断面出现溢脓。

(3)病毒性病害:病毒只有个别可在短时间内使寄主植物的组织或植株死亡,绝大多数病毒对植物的直接杀死作用较小,主要是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病毒的感染大多是全株性的,往往全株都表现症状,有时与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十分相似。植物病毒病害地上部症状明显,地下部分不明显,但有的可使根部发生癌肿症状,而间接影响地上部症状。

症状类型:①各种类型的变色和褪色。花叶和黄叶是常见的两大类型。花叶是指叶肉颜色浓淡不匀,叶片呈现淡绿、深绿、黄绿相间的斑驳;黄化是叶片均匀褪绿或黄化。叶片变色的症状不受叶脉的限制,明脉是在花叶出现的早期,叶脉色泽特别浅,透光度强,看起来比一般叶脉略宽,而透亮。有时在花瓣和果实上也可形成各种斑驳。②畸形(卷叶、缩叶、皱叶、萎缩、丛枝、癌肿、丛生、矮化、缩顶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畸形)。③枯斑、环斑和组织坏死。

3.生理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由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即恢复正常。生理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危害还在于降低植物对病原生物的抵抗能力,而成为诱发病原病害(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

(1)温度不适:①高温。高温对植物损害的机制是使某些酶系统失活,植物生理机能失常,有时导致植株蛋白质变性和凝固,破坏细胞膜,引起细胞死亡。

②低温冷害。冷害指作物生育期间遭受0℃以上的低温危害,引起作物的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减产。冷害的发生取决于番茄对低温的敏感性、环境的低温程度和低温延续时间三个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冷害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直接伤害就是受到低温侵袭后植株表现出明显症状,间接伤害是没有明显的冷害症状,但生理活动已经受到明显影响。

番茄受低温冷害后,叶片不伸展,节间短粗,生长缓慢,植株顶端常表现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去平衡,类似花打顶现象。叶片生长缓慢,严重时受害叶片局部枯死。在低温条件下花发育不正常,花瓣萼片、心室数目增多,花粉数量少且活力差,低于15℃时柱头也不易授粉,或者虽已授粉因温度太低,花粉管不能伸长也不能受精,造成落花。

开花结果期地温过低,植株根系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吸收机能减弱,整个植株生长不良。由于群体密度过大,叶片稠密,群体内叶片分布不均匀,通过群体的光减弱很快,土壤表面光照很少,土壤温度过低;虽然低温还没有低到可发生低温冷害程度,但气温地温不协调,地上部生长正常或过快,根系生长缓慢,吸收能力低下,根系所吸收的少许矿质元素和水分都被地上部竞争过去,而根系得不到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缓慢死亡,则植株也避免不了死亡。这种根系早死的死亡特征是过程缓慢,无任何异常症状。而且越是外界天气好的年份,生长越旺盛的植株越容易发生地温与气温不协调而死株现象。地温过低还易引发细菌性病害,如番茄青枯病。

地温过低影响矿质元素吸收,钙和硼元素的吸收最容易受到低温抑制。

在低温条件下,过多地使用生长素,容易形成多心室的菊型果、空洞果。花芽分化期温度过低,花芽分化不正常,形成的果实容易从果实脐部裂开。低温使心皮结合不良而形成指突果,低温影响根系对钙的吸收,果实缺钙,脐腐病果比例增加。低温伴随日照不足,花芽分化时达不到足够营养,形成心室数目少的果实;在果实生长过程中温度仍然不足分配到果实营养少,果实容易形成尖型果。低温条件下果实着色不良,更为严重的是白果期以前遭受8℃以下低温时间过长,果皮中的使番茄红素形成的酶失活,果实不再转成品种应当固有的颜色,果皮则均匀地变成黑色。

(2)水分失调:一是土壤干旱,有效水含量低,长期不能弥补植物蒸腾所丧失的水分或低于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增强和原生质脱水等,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引起萎蔫、落花、落果,整株枯萎直至死亡。二是土壤中有效水含量不低,因土壤中含有某些有毒物质,或土壤盐碱度高,植株根系生长发育受阻或中毒,根系降低或丧失吸水能力。三是土壤长期积水,供氧不足,植株根系浅细,根细胞窒息、变色、溃解,地上部叶片枯黄、落叶、落花、落果直至死亡。四是水分供应不匀,如番茄果实爆裂。

(3)光照不足:弱光阻碍植物的叶绿素形成和节间的生长,叶色淡绿,叶小,不开展;植株生长势弱,细长易倒伏,花芽因植株体内养分供应不足而早落,引起黄化。

(4)氧供应不足:土壤缺氧,致使土壤通气不良,主要与土壤长期积水或施入大量未腐熟的有机肥有关。缺氧常与高温有关。

(5)营养条件不适宜:土壤中缺少某些营养物质,可以引起植物失绿、变色和组织死亡等。缺氮主要症状是失绿,缺磷引起植物变色,缺钾可使组织枯死,缺铁引起失绿,缺钙、硼、锌、铜等也可发生变色、畸形和组织死亡等。

(6)环境污染:空气中污染物质常见的有硫化物、氮化物和过氧乙酰基硝酸酯,主要来自工厂烟筒群、汽车内燃机排出的废气,温室内的有毒气体主要有氨气、亚硝酸气体及塑料薄膜挥发的有毒气体等,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在叶片或地上部出现急发型或慢性症状,表现各种条点、斑驳、褪绿、褐色或黑色斑块以及落叶、植株矮化等。

(7)盐害: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盐类含量过高,致使土壤溶液的浓度和渗透压升高,影响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正常吸收,甚至根部细胞内水分外渗,出现生理性干旱。二是使植株体内缺水并破坏根系的选择吸收,导致幼苗黄化或成株矮化,叶片细小,叶尖和叶缘焦枯,整株萎蔫至死亡。三是干扰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引起植物多种缺素症。

(8)农药施用不当:农药施用浓度过高、用量过大以及几种农药混用不当时,急性药害常在施后2~5天内幼嫩组织出现症状,如叶畸形、变黄、脱落,或形成焦斑,茎硬化直至整株死亡。慢性危害引起根系畸形、植株生长发育缓慢、叶片黄化、脱落、花少、果小及籽粒不饱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