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
高温闷棚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是利用日光温室在密闭条件下形成高温,达到杀灭病原菌的目的,也是进行温室黄瓜无公害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虽然方法简单,行之有效,但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对黄瓜造成不良危害,因此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高温闷棚”适用于在植株生长旺盛或略带旺长趋势的情况下进行。注意:连阴骤晴、地温低时,绝对不能采用该措施。
1.闷棚前一天必须浇一次大水,同时喷一次防治灰霉病的杀菌剂,并适当调高夜温,保持地温,尽量使地温与气温差距缩小。
2.闷棚当日揭苫后封闭温室,不能放风,待上午9~10时温度急剧上升时,力争迅速将室温提高到40~45℃。为了掌握温度,要在温室中部的黄瓜植株上相当于生长点的高度,分前、中、后各挂上一支温度计,每隔15分钟左右观察一次,温度达到40℃时开始记时,连闷1.5~2小时,此间温度不能低于40℃,也不能超过45℃。温度低了效果不明显,温度高了黄瓜受高温危害。此时还要注意观察黄瓜植株表现,当室温达到40℃以上时,生长点以下3~4片叶上卷,生长点斜向一侧,说明一切正常。若生长点以下叶片没有上卷现象,或发现生长点小叶萎缩,说明土壤水分或空气湿度不够,或植株不适应(根系吸收功能不佳),应及时逐渐放出热量,结束闷棚。放热一定要从顶部慢慢加大放风口,缓慢地使室温下降。当温度超过45℃时,不宜直接打开大风口通风,可适当结合放草苫遮阴降温。
3.高温闷棚多杀死分散在黄瓜叶子表面的病菌孢子,而侵入叶子里面的病菌孢子则得以生存下来。它们潜伏2~4天后便表现出症状,然后在寄主(黄瓜植株体)上繁殖新生孢子,继续扩散危害。所以,在霜霉病暴发时,第一次闷棚后的4~7天后还需再进行一次,这样才可较彻底地铲除温室里的病原菌。条件允许的棚室,可每隔10~15天闷一次棚。
4.高温闷棚后可从病斑及霉层上判断效果:病斑呈黄白干枯,边缘整齐,周围为鲜绿色,病叶背面霉层干枯或消失,说明病菌失去活力,闷棚效果好。病斑周围呈不规则黄绿色,叶背霉层新鲜呈灰色,病情仍在发展中,应及时检查原因,同时抓紧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