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小黄瓜无土栽培技术
水果型小黄瓜是近年来引进的鲜食黄瓜,瓜型袖珍短小,口感清甜脆嫩,营养含量丰富,可鲜食、凉拌、炒食,深受酒店、西餐厅及各地消费者欢迎,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利用温室无土栽培可实现周年供应,经济效益显著。
1.栽培季节及品种选择
(1)春茬:1~2月育苗,2~3月定植,3~6月采收。
(2)夏茬:4~5月育苗,4~5月定植,5~8月采收。
(3)秋冬茬:8~9月育苗,9~10月定植,10月到翌年2月采收。
2.培育壮苗
(1)种子处理。可先用55~60℃的温水浸泡1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以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真菌和细菌,同时钝化病毒。然后清洗干净,在25~28℃温水中浸种4~6小时,再置于28~30℃下催芽,12小时后种子可发芽,以芽长5毫米左右播种为好。
(2)培育壮苗。选用50穴的育苗盘,育苗基质可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3∶1混合。播种后覆基质1~2厘米,播后用普力克药液淋透。出苗后白天要求温度保持在23~25℃,夜间16~18℃。夏、秋时温度较高,做好遮阳降温和通风散热工作,防止幼苗徒长或因苗床温度过高而灼伤幼苗。冬天育苗低温时适当采取增温措施。春、夏、秋三茬苗龄一般为20~25天,2叶1心或3叶1心即可定植;冬茬苗龄要30~35天,3叶1心时进行定植。育苗过程中,在1叶1心至2叶1心时可喷1~2次丰收一号,有利于促进雌花分化。
3.定植及栽培管理
(1)定植。基质可用菇渣+河沙或腐熟木糠+河沙,先对基质及设施进行杀菌处理,一般地温在15℃以上即可定植。定植前1~2天幼苗淋一次营养液及杀菌剂,以利缓苗。定植不宜深,以子叶离畦面5厘米左右为好,行距90~100厘米,株距35厘米,每亩定植2 000株。
(2)肥水调控。定植后控水3~4天,促进根系生长。用黄瓜专用配方营养液进行滴灌,生长前期可用1.0~1.2个剂量,开花结瓜盛期用1.5个剂量,并应增加磷、钾量。基质要保持湿润,浇灌的肥水量根据天气及实际生产进行调整,幼苗期每天每株400~500毫升。随植株长大,蒸腾量和需要的矿质营养增加,供液量逐渐增加,结果盛期每天每株约2 000毫升,冬春季低温用液量少,夏秋季高温用液量多,每月用清水清洗一次,以冲洗累积在基质中的盐分。叶面追肥方面可用0.3%磷酸二氢钾、丰收一号等800~1 000倍液喷施。冬季低温期可喷施500倍氨基寡糖素溶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3)光温管理。根据不同季节合理调节棚内气温。夏季生产要注意通风换气,遮阳降温,一般白天温度保持25~30℃,夜间15~18℃,地温最好能保持在21℃。冬春季节及时封膜保温,生长后期温度超过35℃时,合理通风排湿,经常保持棚膜光洁,增加透光率。
(4)植株调整。植株长到4~5叶时开始吊绳引蔓,从第6节开始留瓜,1~5节位的侧枝和花要及时摘除,使养分集中供应主蔓生产和幼瓜的膨大。引蔓每3~5天进行一次,并摘除畸形瓜。一般每节可留1~2条瓜,侧枝可留1叶后摘心,减少营养消耗,保证瓜的商品率。植株过高时将下部老叶、黄叶、病叶及时摘除,适度进行落蔓、盘蔓。
(5)病虫害防治。对于小黄瓜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治。危害小黄瓜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病毒病、角斑病等,害虫主要有蓟马、蚜虫、美洲斑潜蝇、白粉虱等。可选用农药农抗120、克露、向农1号、金利来、嘧肽霉素、阿维菌素、啶虫脒、烯啶虫胺等。由于小黄瓜采摘间隔期较短,且不断有雌花开放结瓜,所以要慎重用药。建议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这样既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又可避免产生畸型瓜。
4.适时采收
一般消费市场对小黄瓜的要求是长度13~15厘米,直径2~3厘米,单瓜重80克左右,在花开始萎蔫凋谢时即可采收。春秋季每天采摘一次;高温期小黄瓜膨大较快,每天上、下午各采摘一次,这样可减少因超长或超重而造成的次品瓜。采收时用剪刀或小刀割断瓜柄,要做到轻拿轻放,尽量减少瓜条因摩擦而造成的外表伤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