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害如何诊断更科学
观察:观察应从局部叶片到整株观察,还要看病症植株所处棚室的位置、栽培方式、栽培习惯等。看一个棚室可能看到一种症状、一种现象,观察几个乃至十几个棚室则能发现一种规律。其中包括自然的、人为的因素。
追询:调查咨询土壤环境状态、连茬情况以及上茬作物、除草剂施用情况及品种类型、剂量、存放地点、相邻作物类型等。分析一种病症时要考虑棚室的栽培史,调查连茬年数以及上茬作物种植情况。往往因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重茬致使某些病害大发生,或者土壤有机肥严重不足,大量化肥施入做底肥、追肥造成土壤盐渍化、植株生长呈现缺素症状。
了解:摸清所种植品种的特征、特性、耐寒、耐热、敏感性、抗病性等,看其是否适合当地季节、气候种植。了解品种对环境的要求,对判断是否发生寒、热害或病害很有帮助。
收集:施用农药的习惯、种植期使用农药史、所用药剂的包装袋和成分说明,以及存放药品的地点都是调查了解收集的范围。由于当前预防病害大多选3~4种农药混于一桶水中,将杀菌剂2~3种、杀虫剂、生长调节剂(或其他叶面肥)等多种农药混用,假劣农药业不乏充斥其中。一般3~5天喷一遍药,有时不但起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反而会对作物生长造成危害。因此,诊断病害时收集排查曾用过的农药包装袋是非常有必要的。
分析:根据土壤基肥、追肥、冲施肥的情况,单位面积用量及施肥习惯等(其中肥料质量也要了解),作出合理分析。由于黄瓜属于高产作物,人们往往是有机肥不足化肥补,而且常用未腐熟鸡粪、牲畜粪直接施到田间,造成有害气体熏蒸危害。冲施肥不是均匀撒在垄中而是在入水口随水冲施,这样因不均匀而可能造成烧根黄化和盐渍化现象。
天气:了解所在地季节气候对诊断很重要。内容包括温度、湿度、自然气候情况的记录。突发性病害与气候有直接性关系。如下雪、大雾、连阴天、多雨季节、霜冻的突然降临、水淹等在诊断时都应该充分考虑到。
人为:在诊断中人为破坏也是应考虑的因素。现实中发生过由于经济利益或家族矛盾而出现人为破坏喷施激素甚至除草剂的现象。
取样:如遇到特别的疑难病害,可采取病害标本带给研究部门分离、分析鉴定。
田间病害诊断应涉及的范围:在生产中经常遇到不同专业的科技人员对同一种病症的诊断得出不同的结论,一种现象会有许多结论和救治方法。有时受学科限制对其病症给予单一方面的解释。在自然环境中,栽培方式、管理、防病用药手段、天气、施肥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环境里,诊断病症应涉及如下范围,可以逐步排除。
首先诊断是病害,还是虫害,或是生理性病害?
病害——由病原寄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不正常生长和发育受到干扰破坏所表现的病态,常有发病中心,由点到面。
具体特征:①真菌病害,蔬菜遭到病菌寄生侵染,植株感病部位生有霉状物、菌丝体并产生病斑。②细菌病害,蔬菜感病后组织解体腐烂,溢出菌脓有臭味。③病毒病,蔬菜感病后引起畸形、丛簇、矮化、花叶皱缩等并有传染扩散现象。
虫害——有害昆虫如蚜虫、蓟马、螨虫、粉虱类害虫刺吸或咀嚼蔬菜等,引起植株非正常生长和伤害现象,无病原物,有虫体可见。
生理性病害——受不良生长环境限制以及天气、种植习惯、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蔬菜局部或整株或成片发生的异常现象,无虫体、病原物可见。具体因素包括:①因过量施用农药或误施、漂移、残留等因素对蔬菜造成的生长异常、枯死、畸形现象。一是因施用含有对蔬菜花、果实有刺激作用成分的杀菌剂造成的落花落果以及过量药剂所产生植株及叶片异形现象,这些多为杀菌剂药害;二是因多种杀虫剂药剂混配或过量喷施蔬菜所产生的烧叶、白斑等现象;三是除草剂超量施用造成土壤残留,下茬受害黄化、抑制生长等现象,以及喷施除草剂漂移造成的近邻蔬菜受害畸形现象;四是在喷施激素类药剂或喷施含激素类的肥料时,因气温或药剂浓度过高、过量或喷施不当造成植株异形、畸形果、裂果、僵化叶等现象。②因偏施化肥,造成土壤盐渍化或缺素,造成的植株烧灼、枯萎、黄叶、化瓜等现象。一是因施肥不足,脱肥,或过量施入单一肥料造成某些元素固定,而表现出缺素症状;二是过量施入某种化肥或微肥,或环境污染造成的某种元素中毒。③因天气的变化、突发性灾害天气造成的危害。寒害是冬季持续低温对蔬菜生长造成的低温障碍;冻害是突然降温、霜冻造成的危害;热害是因持续高温对不耐热蔬菜造成的高温障碍;烫伤是阴雨放晴后的超高温强光下枝叶灼伤;淹害是暴雨、水灾植株泡淹造成的危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