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棚西葫芦冬春茬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一般选择植株低矮、株型紧凑,侧枝少,耐低温、弱光的早熟矮生西葫芦类型品种,如早青1号、阿太1号、灰采尼、潍早1号、超早青等。
2.育苗
(1)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利用大棚进行西葫芦的嫁接栽培,目的是让西葫芦在元旦前几天上市,春节前后大量投入市场,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根据实践观察,从育苗到收摘第1茬瓜需要35~40天时间,这样,最适宜的播种期是10月10~15日。播种偏早,气温高导致棚温难以控制,瓜苗容易出现徒长,花芽分化不良,雌花出现晚,植株细弱而不健壮,影响产量。播种偏晚,寒流不断侵袭,所需温度、光照达不到植株发育要求,瓜苗生长缓慢,结瓜期延后,推迟上市时间,春节前收获量少,影响经济收入。因此,要因气候而宜,不可强求一律,在山东寿光,一般在10月上旬左右播种为宜。
(2)育苗应掌握的要点:冬春茬西葫芦应采用云南黑子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育苗。
3.定植
大棚西葫芦在冬春茬栽培时,一定要考虑到其整个生育期间的环境条件。该茬栽培温度低、光照少,易感病,故从播种到采收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殊性。定植方式也是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定植前可按80厘米的宽行、60厘米的窄行做成宽80厘米、高20厘米的小高垄,在垄上开双沟,沟距60厘米,然后将去掉容器的苗子摆入垄上小沟中,每个苗子周围浇水1.5~2千克,然后用土将苗子所处的小沟培成小垄,这样原来的一个大垄就变成了两个小垄,垄上小垄之间一般50厘米,小垄高15厘米,垄培完后用幅宽1.1米的地膜压严盖好,最好是先铺膜后定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膜下留小沟的定植模式,小沟为以后膜下暗灌提供了保证,也为减少病害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4.定植后的管理
西葫芦移栽定植以后,很快进入正常的生长,也相继进入前期和中后期管理。这段时间管理得当,西葫芦植株健壮,发育正常,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如果看到苗子已经成活,在管理上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轻者使植株发育不良,重者前功尽弃,造成经济损失。在整个大棚的管理中,可按其生长过程划分为前期管理(春节前)和中后期管理(春节后)。冬春两季气候差异很大,西葫芦在各个生育阶段的需求条件也不一样,所以在管理措施上也不一样。
(1)前期管理:西葫芦移栽定植以后的几天,有一个缓苗期。西葫芦苗从苗床栽到大棚中,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它的根在移栽过程中,也可能断掉和受伤。因此,在缓苗期内,要创造一个适宜的条件使其尽快生根。这段时间,大棚内气温白天应保持在25~30℃,夜间保持在18~20℃。并选晴天的上午,浇一次缓苗水以利保持湿度。缓苗期过后,要适当降低温度,白天气温应保持在20~25℃,夜间保持在11~14℃,防止秧苗发生徒长,以利雌花的分化,早现雌花,早坐瓜。植株坐瓜以后,棚内气温可适当提高,白天气温控制在25~28℃,夜间15~18℃,以加速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嫁接后的西葫芦最为理想的上市时间是元旦前后的几天,从单瓜的重量来看,应到300~400克采摘最为适宜。如果采摘过晚,瓜条消耗营养过多,妨碍了植株发育。元旦到春节这段时间,既是北方地区的蔬菜淡季,又临近春节,精细菜的消费量很大,并且鲜菜也能较长时间的存放和远销,行情好、价格高,这时大棚西葫芦正进入盛果前期。大棚内栽植的延秋直播西葫芦已到了拔秧阶段,嫁接的西葫芦进入了高产量、高效益的时期,茬口衔接紧密。能在这一个阶段内,采取强有力的科学措施,把产量促上去,收入可观。但春节前雨雪、强冷风不断出现,给大棚西葫芦的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这段时间的管理要求是:延长光照,搞好保温,适量浇水,力夺稳产。既要注意早揭晚放草苫(兼顾温度),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如遇特殊气候变化,也可以在棚内安装灯泡,给西葫芦补充光照。为提高西葫芦叶片的光合效率,可以喷施光合促进剂。连续雨雪、阴天应该考虑利用电、炉火等为大棚加温。在深冬季节除了在晴朗天气坚持早揭晚放草苫以外,棚内温度达不到28℃不要开放风口(多云天气温度达不到27~28℃时,要在中午12时以后放风,缩短放风时间)。温度降到23℃即迅速关闭风口,使棚内尽可能多地积蓄热量,以抵御晚上的严寒。无滴膜很容易沾上许多草屑、尘土,要坚持每2~3天擦拭一遍,保持无滴膜的透光率。如果遇到过多的雨夹雪严寒天气,有条件的要在草苫表面加盖一层塑料膜,防寒、防雨、防雪、保温。明火升温,要注意防止烟害。
春节前后西葫芦的浇水既要讲究方法,注意天气,又要讲究浇水量。方法是:连续出现晴朗天气,西葫芦植株健壮不徒长,土壤相对湿度低于85%,看天气预报往后几天也是晴朗天气,这时可以浇一次足水,大沟小沟一块浇。如果气候出现大的变化,西葫芦又很需要浇水,可以只浇小沟,不浇大沟。西葫芦棚内的湿度掌握在:土壤相对湿度85%~90%,空气相对湿度白天75%~85%,夜间90%。棚内土壤湿度过大,地温又偏低,很容易出现沤根和病害。棚内空气湿度过大,叶片表面挂上一层水膜,这层水膜能干扰气体交换,阻碍光合作用,并能使叶片蒸腾作用出现障碍,进而影响到整个植株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出现长势减弱、生育不良,病害也随之加重。因此,在浇水时,要在晴天的上午浇,下午或者阴天不能浇。浇完水,要把温度升到28℃才能排风,有利于提高地温,降低湿度。浇水后如果遇到阴天和雨雪天气,可施放烟雾剂杀菌农药防病。
整蔓是大棚正常的田间管理措施。西葫芦嫁接技术所采用的是吊绳法整蔓,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棚内空间、光照,加速生长,提高产量。西葫芦之间长势不尽一致,有高有矮,需要通过整蔓,把较高的植株落到和整个群体一致,做到互不遮光。主蔓爬到高度1.6米落蔓一次。要注意:落一次蔓一定把底部的老叶打去,带到棚外。打老叶时或采收瓜条要把伤口离主蔓稍远一点,否则极易造成感染,烂断主蔓。
此外,在每天上午8~9时,采下刚刚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把雄蕊的花粉轻轻涂在雌花的柱头上授粉。还可用40~80毫克/千克的2,4-D液涂抹雌花柱头,也能起到保花保果的作用。若在人工授粉后的第2天再用2,4-D处理瓜把和柱头,效果更佳。
(2)中后期的管理:大棚西葫芦进入阴历二月,随着天气转暖而进入盛产期,这时西葫芦对水肥的需求量加大,同时,随着浇水次数的增多,受光照、温度、湿度的变化影响,病虫害有所加重。这一阶段,宜肥水齐攻,防除病虫害,夺取高产。科学地、充足地施入西葫芦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肥料,是夺得高产的关键。进入盛果期的施肥方法是:每次浇水前,先把所需追施的肥料放在容器中溶化,浇水时随水浇入。注意不要浇清水,每次浇水都带肥。根据长势的需要,适时追施叶面肥,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
利用大棚进行西葫芦生产,如果有机肥施得足,夜晚分解的二氧化碳会不断增加。据测定,大棚内在晚上10~12时,二氧化碳含量能增加到800~1000毫克/千克,这个含量能维持至天亮。草苫拉开以后,阳光照射到棚内,使里边的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下降,到上午10时以前,棚内二氧化碳含量已降到大气的自然含量(300毫克/千克)以下。大棚开始放风以后,棚内棚外的气体互相流通,二氧化碳含量与大气平衡。
西葫芦属比较特殊的品种,需要的二氧化碳浓度为1000~1600毫克/千克。二氧化碳气肥施用时间在拉开草苫后半小时到1小时,到11时结束,共施2~3小时。
用硫酸铵分解法追施二氧化碳气肥。备好瓷缸、塑料桶、小塑料袋、浓硫酸、碳酸氢铵。以上物料准备好以后,先配制稀硫酸,取水3份(体积)放入瓷缸内,将1份浓硫酸缓倒入缸中,并不断搅动,直到冷却到常温备用。杜绝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具体用法:大棚东西方向每6~7米挂一只塑料桶,桶内2/3容积的稀硫酸溶液,称取一定数量的碳酸氢铵装入小塑料袋中,扎紧封口,并在袋上扎三四个小孔,放入桶内用重物压入底部,硫酸与碳酸氢铵化学反应即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追施二氧化碳应掌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一是等西葫芦坐果后施用,随着叶面积系数的扩大逐步增加。二是深冬地温不高于13℃时不宜施用。春节前每7米一只桶,每桶可放碳酸氢铵150~250克,使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这到800~1200毫克/千克。春节后地温增高,正值西葫芦高产期,可适当多施,每桶可放碳酸氢铵250~350克,使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300~1600毫克/千克。三是挂果多时可适当多施,营养生长过旺、结果较少时要少施或不施。四是要在晴暖天气施用,阴雨天不宜施。年前年后可连续施用50~70天。以后则不需要再施用。要认真操作,桶内稀硫酸不宜过满,防止溅出烧伤蔬菜或人身体。碳酸氢铵极易挥发,不要把大袋的碳酸氢铵带入棚内,小袋要在棚外分装。因硫酸腐蚀性很强,要忌用金属器具。
5.采收
采收往往被看做是单纯的收获,实际上它也是对植株调整的一个主要手段。据试验,及早摘取幼瓜,可以比采收成熟的瓜产量提高15%以上。因此,西葫芦特别强调适时早摘,一般第1个瓜在200克时采收,以后的瓜在开花10天后,达到250克左右时,即可采收上市。适时采收不仅可以及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节约植株养分,有利于植株上部的开花、坐果及果实发育,促进茎叶生长,加速植株上层幼瓜的发育,减少落花落果现象的发生。在采收时应根据植株的长势进行,长势旺盛的植株适当晚采收,疏果时可多留几条瓜。
6.冬季保护地增加光照的措施
在光照时间短、强度低的冬春季节,使保护地内多接受阳光照射,对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1)合理布局:定植西葫芦时力求苗子大小一致,使植株生长整齐,减少植株间的相互遮光。同时要南北向做畦定植,使之尽量多接受阳光照射。
(2)保持棚膜洁净:棚膜上的水滴、碎草、尘土等杂物,会使透光率下降30%左右。新薄膜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棚内光照会逐渐减弱。因此,要经常清扫,以增加棚膜的透明度。下雪天还应及时扫除积雪。
(3)选用无滴薄膜:无滴薄膜在生产的配方中加入了几种表面活性剂,使水分子随薄膜面流入地面而无水滴产生。选用无滴薄膜扣棚,可增加棚内的光照强度,提高棚温。
(4)合理揭盖草苫:在保证西葫芦生长所需要的适宜温度的前提下,适当早揭和晚盖草苫,可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量。一般太阳出来后0.5~1小时揭草苫、太阳落前半小时盖草苫比较适宜。特别是在时阴时晴的阴雨天里,也要适当揭草苫,以充分利用太阳的散射光。有条件的地方,安装电动卷帘机揭盖草苫,缩短揭盖时间,相对增加棚室内光照。
(5)张挂反光幕:用宽2米、长3米的镀铝膜反光幕,挂在棚室内北侧使之垂直地面,可使地面增光40%左右,棚温提高3~4℃。此外,在地面铺设银灰色地膜也能增加植株间的光照强度。
(6)搞好植株调整:及时进行整枝、打杈、绑蔓吊蔓、打老叶等田间管理,改善棚内通风透光条件。
7.越冬西葫芦如何应对阴雨雪天气
冬季阴雨雪天气,会造成保护地低温、高湿、寡照等不利于西葫芦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尤其是连续几天的低温阴雨雪天气会给越冬西葫芦造成很大的危害。发生低温冷害的棚室西葫芦轻者植株生长停止,化瓜,形成花打顶;重者植株萎蔫死棵,提前拉秧。要尽可能地创造适宜西葫芦生长发育的条件,把损失降到最低。
(1)防寒保温,增加光照:冬季要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当寒流和阴雨雪天气到来之前,要严闭棚室,夜间加盖整体浮膜(既盖草苫,再覆盖一整体薄膜),棚室后墙和山墙达不到应有厚度的,可在墙外加护草及薄膜等加强保温。必要时向阳面的棚室底角夜间增盖一层草苫,以提高棚室内夜间的温度,甚至在严寒季节可以在棚前脸加盖麦草或其他覆盖物以加强保温。
只要不下雨、不下雪,都要坚持拉开草苫,利用微弱的散射光增加棚内温度,补充光照,使西葫芦植株进行正常光合作用,避免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造成根、茎、叶生长严重失衡。此外,还要经常清扫大棚棚膜表面,增加棚膜透光率,增强西葫芦植株的光合作用。
为了保温,阴雨雪天气时一般情况下不放风,但当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5%时,可在中午前后短时间开天窗,小放风排湿。每天拉开草苫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棚温的变化而定,揭开草苫后,若温度下降,应随揭随盖;若温度稍有回升,可以在下午2~3时以前把覆盖物重新盖好。在阴天时要尽量减少出入棚室的次数,尽可能保持棚温。
持续阴天时间过长,就应在棚内设置灯泡提温增光。可在棚室中间,每间设置灯泡1个,若遇上雨雪天气,上午不能拉开草苫,应打开灯泡。若夜温过低,可在下午5时左右将灯泡打开,到夜间10时左右关闭,可有效提高棚温2~3℃。
(2)预防病害发生流行:很多种病害都是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生流行的,所以阴雨雪天气时降低棚内湿度成为预防病害发生流行的最主要手段。在棚内温度低、不宜进行通风降湿时,可通过田间撒施草木灰的方法吸湿,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病害发生后不宜采用喷雾的方法防治,应采用熏烟或喷粉尘剂的办法进行防治。使用滴灌对西葫芦进行浇水、施肥,能大大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8.冬季连阴天过后如何管理西葫芦
当连阴天过后,天气转晴时,不要急于一下子将草苫全部拉开,要避免植株在阳光下直射而造成西葫芦植株萎蔫。要采取“揭花苫”的方法逐步增温增光,对受强光照而出现萎蔫现象的植株及时放草苫遮阳,并随即喷洒10~15℃的温水,同时注意逐渐通风,防止闪秧闪苗。若保护地使用了卷帘机,可以通过分次拉帘的方法拉帘见光,即第1次先拉开1/3,不出现萎蔫时再拉起1/3,第3次才将棚全部拉开,让西葫芦有一段适应过程,防止急性萎蔫发生。
另外,若出现了受冻植株,可先通过喷温水(温度不能太高,可以掌握在8~15℃,受冻严重时,水的温度要稍低)的方法进行缓解,再用爱多收6000倍或纳米磁能液(黑龙江农王磁能新型生物肥料有限公司)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以促进植株生长。
不良天气时坐下的瓜纽即使没有焦化,也会因营养不良出现大批畸形瓜,可适当摘除一部分,同时对出现的弯瓜可以用吊小砖瓦的方式使其变直,提高瓜的品质。
当西葫芦出现了花打顶时,可以适当疏掉一些幼瓜,以利枝蔓伸长。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丰收1号(主要成分:有机质≥20克/毫升,甲壳胺≥5%),也有利于增强西葫芦植株机体恢复。
连阴天后,西葫芦的根系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降低其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能力。天气转晴后,可以喷施海天力、施必可、爱多收、增万金等叶面肥,增加营养元素,也可以用甲壳素等灌根,补充营养,促进新根生成。
9.减轻大雾对西葫芦的影响
我国北方冬季经常出现大雾天气。只要有雾,大棚中的西葫芦生长发育就受影响,特别是连续的大雾天气,严重影响大棚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
(1)提高大棚的保温性能:如加厚墙体,挖防寒沟。提高大棚的高度,加大日光入射角,增加日光入射率,提高日光利用率。利用增温塑料薄膜等,利用保温性能较好的草苫子,大棚内利用无纺布进行双层覆盖,大棚北侧张挂反光幕,都能提高冬暖大棚内的温度。
(2)改善光照条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用人工补光。由于大雾天气仍有散射光可供西葫芦利用,所以只要温度条件许可,应及时揭盖草苫,让西葫芦见光。即使温度较低的时候,也不能连续几天不揭草苫,应在中午短时间揭草苫让西葫芦见光,防止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中捂黄叶片。
(3)及时喷药防治病害:在喷药时,加入0.2%磷酸二氢钾液和有机钙、锌、铁等叶面肥,补充植株的钾、钙素等供应,解决根系吸收障碍,防止植株缺乏上述肥料元素导致的症状发生。同时,可增加细胞液的浓度,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
(4)寒冬季节每20天喷施硕丰481(四川成都新朝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10000倍液一次,促进光合作用进行,增强植株抗寒力,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
(5)连续大雾天突然变晴后,应在中午光照过强时,“隔一盖一”盖上草苫,下午再揭开,防止光照过强导致叶片萎蔫以及泡泡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