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棚西葫芦套袋栽培技术
1.袋型选择
膜袋可选用0.001~0.005毫米厚的聚乙烯无滴透气微膜制作的专用袋,膜口预留约10毫米宽绑扎带。纸袋选用柔韧性好、透气性强的食品包装纸或果品套袋专用纸,袋的一端为套入口,另一端有渗水孔。西葫芦袋体长20~25厘米,直径15~16厘米。一般要求冬季、早春弱光下选用膜袋,春季强光高温下选用纸袋。
2.套袋时间
因西葫芦生产是连续坐果连续采摘,所以套袋也是连续操作的过程。西葫芦授粉后1~2天为最佳套袋期。套袋应选在早晨露水干后到傍晚前进行。
3.套袋方法
选择果型端正、长势良好的幼果进行套袋,去除病虫果、畸形果。套纸袋时,先将袋体和通气孔撑开,手执袋口下2~3厘米处,然后将果袋套在果实上,折袋口,于丝口上方从连接处撕开,将捆扎丝沿袋口旋转一周,扎紧袋口,捆扎时应注意把幼果放在袋子的中央,使袋体保持宽松状态,以利于果实生长发育。套微膜袋时,先把袋子吹鼓,将果放入袋中央,套口紧贴果柄,左手捏住袋口的一边和果柄,右手把袋口折皱起来,用膜袋预留的绑扎带扎紧袋口。注意套袋时不能捏伤幼果或果柄。
4.套袋期间用药
尽可能在害虫的低龄阶段和病害的发生初期进行防治,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如农用链霉素、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尤其是要减少内吸性农药的使用次数。严格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次数、使用方法,特别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棚室里由于相对密闭,气流交换缓慢,空气相对湿度多接近或处于饱和状态,施药方法及时间与防治效果的关系甚为密切。越冬茬从9~10月定植至翌年3月前施药时以熏蒸法和喷粉法为主,3月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棚室通风量不断加大,空气相对湿度不断降低,施药应以喷雾为主。定植后至翌年4月以前一般在中午12时以前施药,4月以后在下午施药效果较好。防治白粉虱、斑潜蝇时在上午露水未干时施药效果最好。
5.套袋前后肥水管理
栽培管理中应强调增施畜禽粪便、堆肥等优质腐熟有机肥,可起到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加速养分分解、增强植株抗性等作用。有机肥分解较慢,一般要求在播种或定植前20天施入土中。生产中还应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西葫芦产量及吸肥状况,配施磷钾肥及叶面喷肥等,改善西葫芦品质,弱化套袋对果实品质的某些负效应。控制氮肥用量,改进施用方法,注意深施,施后盖土,使之与空气隔开,减少挥发流失。基肥宜深施,追肥沟施或穴施,充分发挥肥效。
6.果实采收
套袋西葫芦成熟后应及时采收,若时间过长,会发生坠蔓,影响生长,同时果实品质也会下降。采收时按不同的套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套纸袋的果实一次性将袋除去,可在采摘前1天进行。塑膜袋不必除袋,果实带袋采收,可起保鲜作用,延长货架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