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环境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水环境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时间:2024-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池塘开展养殖在我国水产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有海水养殖、淡水养殖两大类。目前我国养殖场通常将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直接排入邻近水域。湖泊是目前我国淡水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场所。导致水产品质量不合标准,水域生态环境遭受污染、破坏。由于水产养殖用水均是取之天然水域,因此周边水域水质的状况是当地水产养殖发展的基础,水源质量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状况。

二、环境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一)水产养殖概况

1.养殖方式

我国的水产养殖具有悠久历史,水产品以养殖产量为主,养殖生产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不少地区是采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获取生产效果与经济效益,此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就养殖水面积而论,可分为大水面养殖与池塘养殖两大类,前者为利用湖泊、水库等开展围网、拦网等养殖,以及近年迅猛发展的河口、海湾、浅海等网箱、滩涂养殖。利用池塘开展养殖在我国水产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有海水养殖、淡水养殖两大类。

若据饵料来源、养殖技术与水质调控能力和水平,养殖方式大致又可分为:粗放式、半集约化式、集约化式。

2.养殖品种

目前我国养殖品种极多,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以及鳊鱼、鲤鱼、鲫鱼等为普遍养殖的淡水品种。此外,尚有特种品种:鲑鱼、斑点叉尾img32淡水鲈鱼、鲶鱼、鳗鲡、甲鱼、罗氏沼虾、青虾、中华绒螯蟹等;海水养殖品种也相当多:海参海蜇、东风螺、大黄鱼、真鲷、黑鲷、鲈鱼、石斑鱼、大菱鲆、牙鲆、梭子蟹、锯缘青蟹、对虾类等,海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也较好。此外尚在不断开发新的品种。

3.海水养殖发展迅猛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的一大特点为海水养殖突飞猛进地发展,网箱养殖与室内外的规模化鱼虾养殖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特别是对虾的产量,近些年来逐年增加。

(二)水产养殖与水环境

1.水产养殖自身污染

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中,投喂的大量人工饲料、施的有机肥料及生物排泄物和残骸构成了水中有机物来源的主体。全国众多的育苗场每年排入周围水域的育苗废水将给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与破坏。残饵和粪便等所溶出的营养盐和有机质是影响养殖水环境营养水平以及造成虾池自身污染的重要因子。这些均说明了在高密度的养殖生产中,所投入大量饲料的相当部分作为残饵随换水排入周围水环境中。

目前养殖中滥用药物现象较为普遍,生产中所使用药物的种类与数量日益增多,甚至滥用对人体有害的禁用药物。如在一些场区使用孔雀石绿治疗幼蟹疾病,孔雀石绿在生物体内具有积累与致癌作用,这些药物不仅污染了养殖环境,同时也使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2.水产养殖与周边水环境的关系

目前我国养殖场通常将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直接排入邻近水域。如前所述,养殖水体含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盐,致使接纳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和沉积物出现厌氧状态,导致水体生物种群多样性的改变和水华或赤潮发生。养殖废水不经循环利用或净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

湖泊是目前我国淡水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场所。然而,人们为了尽可能地增加单位水面积的产量,仅局部强化个别种群动态及其生物量的增长,而忽略了水域总体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鱼类是鱼塘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顶级消费者,饲养大量不同食性的鱼类,势必对系统中其他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如我国的一些草型湖泊,由于过量放流或网围养殖草食性鱼类以及中华绒螯蟹,导致水草灭绝、草型湖变成藻型湖,湖水恶化,水中生物大多消亡,物种多样性大大降低,水域生态环境退化甚至崩溃;而滤食性鱼类则抑制枝角类和大型浮游植物,促进桡足类和小型藻类种群增长。

综上所述可发现,目前从事养殖生产人员尚缺乏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存在严重的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的观念。导致水产品质量不合标准,水域生态环境遭受污染、破坏。

由于水产养殖用水均是取之天然水域,因此周边水域水质的状况是当地水产养殖发展的基础,水源质量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状况。目前我国的主要河流、湖泊与近岸海域均不程度遭受了污染,往往富营养化较严重,重金属含量超标较普遍,以致造成当前水产养殖,特别是苗种培育生产用水均必须进行预先净化处理,否则育苗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无法开展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