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光苹果苦痘病的防治研究
苏东岩 唐世雄 马振江 李玉鼎 陆佳宁 王 义
国光苹果是宁夏主要晚熟优良品种。由于苦痘病(同时伴随有痘斑病)的危害,影响了该品种的商品价值和外销前景。随着果园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该病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如农学院实验农场果园发病严重的植株,采收时病果率高达14.7%。经过人工挑选的无病果实,贮藏两个月后,有病斑症状的达12.9%。苦痘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一种果实生理病害,为了探讨在碱性土壤上,国光苹果中钙素含量变化和应采取的补钙措施,从1984年开始,我们连续进行了4年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下:[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点、供试材料
试验设在灵武园艺场、农学院实验农场(南场)、芦花台园林场和新华桥种苗场。南场果园和灵武园艺场试验园土壤状况如表1。
表1 试验园土壤状况
注:供试国光树龄14—25年生。砧木为海棠、新疆野苹果和花红等。
二、测定项目及方法
(一)测定国光苹果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含钙量。选取10株生长正常的盛果期树,从盛花后7天开始至采收,每周于树冠外围采果样一次,用Hitachi—518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全果和近果皮果肉的含钙量(1985年)。
(二)测定健康果与病果的含钙量和含氮量。采收期(10月上旬)选取健康果和病果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全果和近果皮之果肉的含钙量。用半自动定氮仪测定全果和达果皮之果肉的含氮量(1986年)。
(三)果实早期和中期喷钙盐试验。灵武园艺场以单株为试验小区,重复4次,田间随机排列。南场等果园以基部主枝为试验小区,同处理内主枝周径数相近。选择处理枝方面的主枝为对照枝(避免着药液),配对观察。采用Ca(NO3)2,CaCl2,CaCO3,CaSO4和硼砂,分别以0.3%和0.5%两种浓度(均加入6501型展着剂200—3000倍液)。早期喷钙处理于盛花后第4、6周进行。中期喷钙处理于盛花后第12、14、16周喷洒树体。分别采收贮藏。于12月底或元月初调查处理与对照果的发病率。
(四)钙盐溶液浸果试验。采收时随机选取无病斑果实,分别用Ca(NO3)2,CaCl2、CaSO4,CaCO30.3%水溶液,在大铁锅中浸泡5—10分钟,贮藏3个月,调查果实的发病率。[试验结果]
一、国光苹果生长期中果实含钙量的变化
表2 国光果实发育期含钙量的变化(1985年)
从表2可以看出,国光苹果果实的含钙量随着果实的增大,绝对量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差异较大。果实生长的前期钙素积累很快。开花后6周,即6月中旬以前,已积累果实全钙的30.8%。开花后8周已积累果实全钙的75.5%。果实含钙量的绝大多数(94.3%)是在开花后第12周以前积累的。而果实生长的中后期,钙的积累十分缓慢。随着果实的增长,体积膨大,重量增加,其果实内钙的浓度却因稀释效应而逐渐下降,说明果实的发育与钙的积累并不同步。
二、健康果与病果钙、氮素含量的差异
表3 国光成熟期健康果与病果的含钙量(1985年)
注:健康果:无病斑;轻病果;苦痘病,痘斑病混合病斑5块以下;重病果:混合病斑5块以上。
表4 国光果实的成熟期钙、氮素含量(1986年)
表3为采收时3个果园发病程度不同的国光果实的含钙量。从表中看出,苦痘病的发病程度与果实含钙量的多少有关。一般果实含钙量高的发病少,含钙量低的发病重。苦痘病的发生主要是在果实的胴部,少许在果实的顶部。而果实的肩部很少有病斑出现。表4表明,果实的不同部位氮、钙元素的含量不同。果实的胴部、顶部与果肩部钙的含量差异不大,但氮素的含量却明显增高;氮、钙比值用胴部高于果顶,顶部高于肩部。国光健康果钙素的含量比病果高,而氮素的含量比较低,故氮、钙比值低。美国果树矿质营养专家罗埃德和烟台果树试验站的试验都认为,氮、钙比值为10左右的果实不发病。本试验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苦痘病的发生不仅与果实钙的含量有关,而且与果实中的氮素含量和氮/钙比值关系很大。如果说苦痘病的发生是由于果实中钙素含量过低造成的,也可以说是由于果实氮素过高,氮/钙比值过大的原因。
三、果实生长前期喷钙盐的防病效果
表5为果实生长前期树体喷钙盐4年防病效果的平均数。使用的5种药剂中CaSO4、CaCO3效果不明显(资料未列出),Ca(NO3)2处理有一定防病效果,CaCl2、CaCl2+硼砂和Ca(N03)2。十硼砂的处理防病效果较为明显。
表5 果实生长前喷钙盐溶液对国光苦痘病的防治效果(1984—1987)
四、果实生长中期喷钙盐的防病效果
表6 果实生长中期喷钙盐溶液对国光苦痘病的防治效果(1987.南场)
从表6看出,国光果实生长发育中期即盛花后第12、14、16周:树体连续3次喷较高浓度的Ca(NO3)2和CaCl2+硼砂,处理枝比对照枝可提高好果率10%—15%。
五、钙盐溶液浸果的防病效果
表7 钙盐溶液浸果对苦痘病的防治效果
表7表明,国光苹果采收后用Ca(NO3)2、CaCl2、CaCO3、CaSO44种钙盐分别浸泡果实,看不出对苦痘病发病率有减轻的作用,无助于防病。[讨论与小结]
对苹果苦痘病的研究差不多已有一个世纪。以往的研究证明了该病之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矿质营养、果实大小、产量、修剪、果实成熟度及贮藏等。虽然大多数果园的土壤中含钙较高,但在碱性土壤中易缺钙。帮曼指出,苦痘病发生的第一个条件是果实中钙不足,第二个条件是果实个头大,含氮量高。Wil-Kinson(1968年)观察到苹果果实内钙积累的两个阶段:(1)在果实生长开始期,钙在果实内含量迅速增加。(2)果实钙的吸收以较慢速度进行。Ban-gerth(1972年)观察到,随着苹果果实继续增大,钙的吸收不能和果实的增大同步进行,果实内钙浓度下降,逐步冲淡。我们的观察证实了上述的一些论断。国光苹果果实的含钙量在盛花后12周即已积累全钙的将近95%,在8周以前已积累果实全钙的3/4以上。
苦痘病的发生不仅与果实含钙有关,而且与果实的含氮,氮/钙比值关系密切。从南场试验园5月上旬采集的土样化验结果来看,发病较严重的地段,土壤全氮比发病较轻的地段高22.8%,水解氮高12.7%。而灵武园艺场因土壤含氮量较低,株施尿素0.5—1.5公斤的试验区,苦痘病的发病率没有差异(资料未列出)。苦痘病较严重的园地为减轻发病率,必须限制土壤氮肥的施用量。
在碱性土壤上尽管树体喷钙盐溶液对减轻苦痘病有效,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症状。所以防治苹果苦痘病的对策应从限制氮肥的施用量及叶面(果面)喷钙盐溶液等措施综合防治才会更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