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甜荞高产栽培技术

甜荞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3-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甜荞是旱地作物,深耕是甜荞丰产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措施。所以,甜荞高产,必须增施肥料。充足的优质基肥,是甜荞高产的基础。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是甜荞栽培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对于提高甜荞种子质量、全苗壮苗、奠定丰产基础有很大作用。条播是我区甜荞主产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播种方法,播种质量较高,有利于合理密植和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发育,而使甜荞产量提高。

第五节 甜荞高产栽培技术

一、轮作倒茬

轮作制度是农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轮作,也称“换茬”,是指同一地块上于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种作物,以调节土壤肥力,防除病虫草害,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倒茬如上粪”说明了轮作的意义。连作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荞麦对茬口选择不严格,无论种在什么茬口上都可以生长。为了获得高产,在轮作上最好选择茬口,较好的茬口有豆类、马铃薯,这些是养地作物,种荞麦不施肥也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其次是糜子、谷子、玉米、小麦茬口种植荞麦,应适当增施肥料。较差的胡麻、油菜茬种荞麦,应多施肥,还要增施磷肥。另外,种过荞麦的地块肥力消耗特别大,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因此,荞麦的下茬作物应补施或增施有机肥和氮、磷钾肥料。

二、整地与施肥

(一)深耕

甜荞是旱地作物,深耕是甜荞丰产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措施。深耕能熟化土壤,加厚熟土层,提高土壤肥力,既利于蓄水保墒和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利于甜荞发芽、出苗,生长发育,同时可减轻病、虫、杂草对荞麦的危害。“深耕一寸,胜过上粪”。耕深20厘米~25厘米,能破除犁底层,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使耕作层的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同时改善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使甜荞根系活动范围扩大,吸收土壤中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二)耙耱

耙与耱是两种不同的整地工具和整地方法,习惯合称“耙耱”。耙耱都有破碎坷垃、疏松表土、平隙保墒的作用,也有镇压的效果。黏土地耕翻后要耙,沙壤土耕后要耱。

(三)镇压

镇压,即机畜拉石磙压土地,是北方旱地耕作中的又一项重要整地技术,它可以减少土壤大孔隙,增加毛管孔隙,促进毛管水分上升。同时还可在地面形成一层干土覆盖层,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达到蓄水保墒、保证播种质量的目的。镇压分为封冻镇压、顶凌镇压和播种前后镇压。封冻镇压和顶凌镇压分别在封冻和解冻之前进行,播种前后镇压在播种前后进行,镇压宜在沙壤土上进行。

(四)施肥

甜荞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千克籽实,消耗氮3.3千克,磷1.5千克,钾4.3千克。与其他作物相比较,高于禾谷作物,低于油料作物(见表2-1)。所以,甜荞高产,必须增施肥料。

表2-1 不同作物形成籽实吸收的养分数量(千克/100千克)

img1

1.基肥 基肥是甜荞播种之前,结合耕作整地施入土壤深层的基础肥料,也称“底肥”。充足的优质基肥,是甜荞高产的基础。基肥的作用有三:一是结合耕作创造深厚、肥沃的土壤熟土层;二是促进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三是多数基肥为“全肥”(养分全面)、“稳劲”(持续时间长)的有机肥,利于甜荞稳健生长。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也可配合施用无机肥。一般情况下,氮磷配合亩施腐熟农家肥750千克~1000千克或施尿素10千克加过磷酸钙11.5千克,或碳铵20千克加过磷酸钙15千克,在播前“倒地”时一次施入田中。

2.种肥 种肥是在甜荞播种时将肥料施于种子周围的一项措施,包括播前的肥滚籽、播种时溜肥及“种子包衣”等。种肥能弥补基肥的不足,以满足甜荞生育初期对养分的需要,并能促进根系发育。底肥不足时,每公顷施磷酸二铵37.5千克~75千克(2.5千克/亩~15千克/亩),播种时随种子一起施入沟中。

3.追肥 追肥就是在甜荞生长发育过程中为弥补基肥和种肥的不足,增补养分的一项措施。追肥一般宜用尿素等速效氮肥,用量不宜过多,每公顷以75千克(5千克/亩)左右为宜,旱地甜荞若要追肥应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

三、播种技术

(一)播期

甜荞播种期不宜太早,太早植株茎秆生长旺盛,结实率低,应适当晚播,播种期宜选择在5月中旬~6月中下旬,出苗期在5月底~6月底,现蕾期在6月中下旬~7月中旬,开花期在7月上旬~7月下旬,成熟期在9月上旬~9月中旬为宜。

(二)种子处理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是甜荞栽培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对于提高甜荞种子质量、全苗壮苗、奠定丰产基础有很大作用。甜荞种子处理主要有晒种、选种、浸种和拌种几种方法。

1.晒种 晒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增加种子的活力和发芽力,还可以杀死病菌,减轻某些病害的发生。可改善种皮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种子后熟,提高酶的活力,增强种子的活力和发芽力,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2.选种 即清选种子。目的是剔除空粒、秕粒、破粒、草籽和杂质。选用大而饱满一致的种子,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其方法是:风选借用扇车或簸箕的风力;水选用清水或盐水选种;筛选用适当筛孔的筛子筛去小粒;采用机选籽粒,以保证种子质量,提高甜荞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3.浸种 也有提高种子发芽力的作用,用35℃温水浸15分钟效果良好。

4.药剂拌种 是防治蝼蛄、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和荞麦病害极其有效的措施。药剂拌种在晒种和选种之后进行。

(三)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与甜荞获得苗全、苗壮、苗匀关系很大。宁夏甜荞播种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条播、点播和撒播。

1.条播 主要采用耧播和犁播。用三腿耧和双腿耧,一般行距25厘米~27厘米或33厘米~40厘米;犁播是用开沟手溜种,行距25厘米~27厘米,播幅9.5厘米~10厘米。条播是我区甜荞主产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播种方法,播种质量较高,有利于合理密植和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发育,而使甜荞产量提高。

2.点播 主要犁开沟人工抓籽,按穴距点播,一般行距23厘米~26厘米,穴距20厘米~30厘米,每穴10粒,点播密度不易控制,营养面积利用不均,点播太费工。适于小面积或黏性强的土壤上采用。

3.撒播 即先耕地,随后撒种子,再进行耙耱。撒种无株行距之分,密度难以控制,出苗不整齐且稠稀不匀,群体结构不合理,通风透光不良,田间管理不便,因而产量不高。

(四)播种深度

甜荞子叶出土,因此播种不宜太深。播种深难以出苗,但播种浅又易风干。因而,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出苗率与整齐度,是全苗的关键措施。掌握播种深度,一要看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充足宜稍浅,土壤水分欠缺要稍深。二要看土质,砂质土和旱地可适当深一些,但不超过6厘米,黏土则要求稍浅些。三要看播种地区,在干旱多风地区,因种子裸露很难发芽,要重视播后覆土,并要视墒情适当镇压。在降水量充足、土质黏重、遇雨后易板结的地区,为了防止播后遇雨,幼芽难以顶土,可在翻耕地之后,先撒籽,后撒土杂肥盖籽,不覆土或少覆土。四要看品种类型,因不同品种的顶土能力各异。

(五)播种量及密度

甜荞播种量是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种方式和群体密度确定的。一般每0.5千克甜荞种子可出苗1万株左右;在一般情况下,甜荞适宜播种量为37.5千克/公顷~45.0千克/公顷(2.5千克/亩~3.5千克/亩)。

正茬播种荞麦生育期长,个体发育充分,一般留苗以90万株/公顷~105万株/公顷(6万株/亩~7万株/亩)为宜,最多不宜超过11万株。复种甜荞留苗较稀,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一般以75万株/公顷(5万株/亩)为宜。

四、田间管理

(一)保全苗

全苗是甜荞生产的基础,也是甜荞苗期管理的关键。保证甜荞全苗壮苗,除播种前作好整地保墒、防治地下害虫的工作外,出苗前后的不良气候,也容易发生缺苗现象,因此要积极采取破除板结、补苗等保苗措施,保证出苗。

(二)中耕锄草

甜荞第一片真叶出现后进行中耕。中耕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蓄水保墒、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也有除草增肥之效。中耕除草次数和时间根据土壤、苗情及杂草多少而定。荞麦生育期进行1~2次,三片真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现蕾期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中耕锄草的同时进行疏苗和间苗,去掉弱苗、多余苗,减少幼苗,防止拥挤,提高甜荞植株的整齐度和结实率。

五、收获贮藏

甜荞具有无限生长特性,边开花边结实,同株上籽粒成熟不一致,结实后期早熟籽粒易落,所以掌握适时收获是高产甜荞丰收不可忽视的最后一环,在生产实践中因收获失误减产30%~50%。一般以植株70%籽粒呈现本品种成熟色泽为成熟期(也即全株中下部籽粒呈成熟色,上部籽粒呈青绿色,顶花还在开花)。另我国农谚有“头戴珍珠花,身穿紫罗纱,出门二三月,霜打就回家”及“荞麦遇霜,种子落光”,都告诫荞麦应在霜前收获。

荞麦收获宜在露水干后的上午进行,割下的植株应就近码放,脱粒前后尽可能减少倒运次数,晴天脱粒时,籽粒应晾晒3~5个太阳日,充分干燥后贮藏。通过净选工序筛扬出秕粒和后熟的青籽也应收藏起来,除农家用作饲料外,也可用作酿造、提取药物或色素等的工业原料,不应废弃。

收获期应注意气象预报,特别是大风天气,防止落粒和倒伏造成的减收损失。荞麦种子入库的含水量以9%~12%为宜,不得超过15%。荞麦具有完整的皮壳,在贮存中能缓和荞麦的吸湿和温度影响,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般仓储水分含量在13%左右,但外贸出口一般要求水分含量在15%。

六、病虫草鼠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甜荞的病害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其中有轮纹病、褐斑病、白霉病、立枯病、病毒病和荞麦子实菌核病等。

1.轮纹病

(1)危害症状 轮纹病主要危害甜荞的叶片和茎干。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淡褐色病斑,病斑呈圆形,有同心轮纹,中间有小黑点。甜荞茎干被侵害后,病斑呈菱形或椭圆形,红褐色。植株死后变为黑色。受害严重时,常常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减产严重。轮纹病是荞麦的重要病害。轮纹病在幼苗出土后就开始浸染为害,为害程度因年份及地区而异,田间阴蔽,有利病菌发育,发病较重。

(2)发生规律 甜荞轮纹病菌属子囊菌纲,球壳菌目,球壳孢科,壳单孢属。分生孢子器埋于病叶或茎秆组织内。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株残体在地面越冬。第二年温、湿度合适时,分生出孢子,引起初次浸染。一般借雨水或昆虫传播,湿度大有利于此病流行。

(3)防治方法 ①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后将病残株烧毁。早中耕,早疏苗。②温汤浸种。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4~5小时,再在50℃温水中浸泡5分钟,捞出晾干播种。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0.5%的波尔多液或65%的代森锰锌600倍液,或40%的多菌灵胶悬剂500~800倍液,以防止病害的蔓延。

2.褐斑病

(1)危害症状 甜荞的褐斑病发生在叶片上,最初在叶面发生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外围呈红褐色,有明显的边缘,中间为灰褐色,病叶渐变褐色,后枯死脱落。甜荞受害后,随植株生长而逐渐加重,开花前即可见到症状,开花和开花后发病加重,严重时叶片枯死,造成减产。褐斑病在开花时发生,病叶有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散布,周围呈暗褐色,内部因分出分生孢子而变灰色。病叶渐变褐色而枯死脱落。

(2)发生规律 褐斑病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黑色菌尊,诧孢属。分生孢子无色,线形。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株残体内壁竺。第二年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即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次浸染,病部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传播,经伤口可形成再次浸染。病菌也可以潜伏在种子内越冬。第二年种子发芽时,侵害子叶,引起幼苗发病。

(3)防治方法 ①清除田间病残植株。②药剂拌种:用五氯硝基苯、退菌特,按照种子量的0.3%~0.5%进行拌种。③喷药防治,在田间发现病株时,用40%的复方多菌灵胶悬剂,7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5%的代森锌等杀菌剂500~800倍液喷打植株。

3.立枯病

(1)危害症状 甜荞立枯病,俗称“腰折病”,是甜荞苗期的主要病害。一般出苗后半月左右发生,有时也在种子萌发出土时发病,常造成烂种、烂芽,缺苗断垄,受害芽变黄褐色腐烂。幼苗感染此病,病株基部出现赤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凹陷,严重时幼苗萎蔫枯死。子叶受害后出现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而后病部破裂脱落穿孔,边缘残缺,常常造成20%左右的减产。

(2)发生规律 甜荞立枯病均属于半知菌纲,无孢菌群,丝核菌属。主要由菌丝繁殖传染。菌丝为褐色至棕色。病菌从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腐生性较强。少数在种子表面组织中越冬。一般在播种早、地温低、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等条件下发病。在连茬地上发病重。病菌发育的适温为20℃~24℃。此病寄主范围较广,在其他感病的寄主植物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是可引起幼苗发病的浸染源。

(3)防治方法 ①深耕轮作。秋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进行深耕,合理轮作。②药剂拌种。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克,拌种50千克;用40%的五氯硝基苯粉剂0.25千克~0.5千克,拌种100千克,其效果都很好。③喷药防治。苗期发病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施,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霜霉病

(1)危害症状 甜荞的霜霉病主要发生在荞麦的叶片上,受害叶片正面可见到不规则失绿病斑,其边缘界限不明显。病叶背面产生淡灰白色的霜状霉层,即病原菌子实体。叶片从下向上发病,受害严重时,叶片卷曲枯黄,最后枯死,导致叶片脱落,造成减产。

(2)发生规律 荞麦霜霉病菌属藻状菌纲,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孢子囊梗上着生卵形孢子囊一个,为淡灰色。病菌在荞麦的病残体内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形成卵孢子引起初次浸染。然后在被浸染的植株上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再次浸染。病菌也能在种子内越冬,随带菌种子传播。

(3)防治方法 ①清理田间病残体;②轮作倒茬;③药剂防治,40%的五氯硝基苯或70%的敌可松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5%。发病初期用800~1000倍液的瑞毒霉,后期用75%的百菌清700~800倍液,可湿性粉剂。

5.病毒病

(1)危害症状 甜荞病毒病的发生年份与蚜虫的发生密切相关,蚜虫是该病的传媒,受浸染的植株出现矮花、卷叶、萎缩等症状,叶缘周围有灼烧状。

(2)防治方法 ①用500倍液杀虫星杀灭病毒传媒蚜虫;②喷施叶面复合肥料,增强植株抗性;③用病毒灵在受害植株上喷施。

6.子实菌核病

(1)危害症状 甜荞子实菌核病为害种子,用手轻轻捻压被害种子,棱角部位容易分裂,籽粒内部呈黑色。

(2)防治方法 用50%可湿性粉剂扑海英,或多菌灵或速克灵等,按使用说明兑水稀释,在初花期喷一次,隔7天~10天,约盛花期再喷一次。

(二)地上害虫防治

1.黏虫

(1)危害症状 黏虫,俗称“五花虫”,是为害甜荞、豆类和禾谷类等作物的暴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植株叶片,危害严重时,可将植株吃成光秆,造成减产。

(2)发生规律 黏虫一年发生2代~3代,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随着季节的变化南北往返迁飞为害。趋光性很弱,对糖醋酒味及其他发酵物有强烈的趋性。成虫昼伏夜出,夜间出来取食、交尾、产卵,卵喜产在枯黄叶尖上,卵圆形,中间带有弧形皱纹,乳白色,每几十至二三百粒成行或重叠排列成块。幼虫有6龄,先群集后吐丝分数,有受惊蜷缩装死的假死性。1、2龄啃食叶肉,3龄前食量少,抗药力弱,是防治的有利时机。幼虫也昼伏夜出,阴雨天整天出来取食为害。到5、6龄进入暴食期,可将作物吃成光秆。

(3)防治方法 ①农艺措施:根据测报情况,在田间采摘卵块,搜集烧埋枯心苗、枯黄叶。在幼虫发生密度大时,于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可将幼虫震落在容器或地下,将其打死。②黏虫药剂防治:幼虫3龄前用速灭杀丁或溴氰菊酯4000倍液,锌硫磷乳油1500倍液,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3龄以后,用乙敌粉剂、辛拌磷粉剂,清晨带露水喷粉防治。

2.草地螟

(1)危害症状 草地螟,又叫“黄绿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杂食性、暴食性害虫。幼虫为害荞麦叶、花和果实,大发生时可造成重大损失,甚至绝产。

(2)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和蛹越冬。第三代幼虫为害最重。成虫长12毫米~13毫米,深褐色,有趋光性,飞翔能力较弱。黄昏时有结群迁飞习性,寿命5天~7天;卵扁圆形,乳白色有贝壳光泽,散产或单产;幼虫黑绿色或墨绿色,体长20毫米~25毫米,计5龄。2~3龄时稍触动则弹跳,卷扭后退,能吐丝悬垂。4龄后活动剧烈,每分钟行25厘米~30厘米。有群集暴食习性,通常在叶间结网潜居,嚼食叶肉,残留表皮,为时约15天。老熟幼虫入土作茧成蛹越冬。

(3)防治方法 ①农艺措施:用网捕成虫,灯光诱杀,即在成虫羽化至产卵2天~12天空隙时间,采用拉网捕杀;或利用成虫趋光性、黄昏后有结群迁飞的习性,采用灯光诱杀,效果较好。②药剂防治:幼虫3龄前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800倍90%敌百虫粉剂、2.5%的溴氰菊酯、20%速灭杀丁等菊酯类药剂4000倍液喷雾。

3.钩刺蛾

(1)危害症状 钩刺蛾,又叫“荞麦卷叶虫”,属鳞翅目,钩蛾科,是仅为害甜荞叶、花、果实的专食性害虫,转寄主是牛耳大黄。

(2)发生规律 钩刺蛾一年发生一代,以蛹越冬。成虫长10毫米~13毫米,有趋光性、趋绿性。白天栖息于草丛中、树林里。遇惊扰则低飞,飞翔力不强。寿命为7天~10天。卵椭圆形,产于叶背,珍珠白色,散产,一叶一块,每块60粒~120粒,卵期4天~10天;初孵幼虫群集害叶,2~3龄后有假死性,能吐丝下垂,分散为害;高龄幼虫则爬行或折叶苞取食。幼虫历时59天~60天,蛹期7个月,分散于土中15厘米处。

(3)防治方法 ①农艺措施:深翻灭蛹、灯光诱杀、人工捕杀、药剂防治。利用幼虫假死性和趋光性,实行灯光诱捕和人工捕杀,可以减轻钩刺蛾的为害。②药剂防治:幼虫3龄以前,可用0.04%的除虫精粉,每公顷30千克~45千克,拌细土225千克,撒施于荞麦地,也可以用4000倍2.5%溴氰聚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

(三)地下害虫防治及防治方法

甜荞产区地下害虫种类很多,其中危害严重的有蝼蛄、地老虎、蛴螬。主要以幼虫、若虫和成虫危害甜荞根部或幼苗,是甜荞生产中的重大害虫。

1.蝼蛄

(1)华北蝼蛄 约需3年完成一代,以若虫和成虫越冬。成虫第二年3~4月份开始活动,6月上旬、中旬在土中产卵,6月中旬、下旬孵化为若虫,40天~60天后进行危害。若虫经过2年生长和过冬,第三年8月份羽化为成虫,当年越冬。

(2)非洲蝼蛄 约2年发生一代,以若虫和成虫越冬。越冬成虫次年5月中旬、下旬在土中产卵,卵期10天~25天,初孵的若虫1天~2天后活动危害。越冬若虫4月上旬活动,5月中旬、上旬羽化为成虫。

两种蝼蛄都是白天藏在土里,夜间在表土层活动危害。成虫有趋光性、趋化性。10厘米土温在20℃~22℃,湿度达20%时,最适宜蝼蛄活动危害。

2.地老虎

(1)小地老虎 危害最重,分布最广,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土中越冬,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3月下旬~9月底有成虫发生,成虫有趋光性、趋糖性,昼伏夜出,夜间飞出交配产卵。初孵化的幼虫头部黑褐色,胸腹白色,取食后淡绿色,幼虫共6龄,有迁移危害习性。

(2)大地老虎 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4月中旬、下旬开始出现活动危害。9月份化蛹,成虫羽化在10月上旬、中旬,产卵于杂草上。幼虫11月上旬左右钻入土中越冬。

(3)黄地老虎 一年发生2代,比小地老虎晚出现15天~20天,第一代危害一般在5月下旬~6月上旬。危害习性与小地老虎基本相同。

3.蛴螬

蛴螬的发生和温、湿度及土质有关,当10厘米土温5℃时,则开始上升,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向深土中移动,5℃以上时即进入深土层越冬。蛴螬一般在阴雨时期、水浇地、低洼地及多雨年份,发生危害严重。积水地不利于小龄蛴螬成活。黏土地比沙土地受害重。春季发生早,且受害时间长。此外,有机质多的地块危害较重。蛴螬主要在苗期危害。

4.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

(1)诱杀成虫 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红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再加毒液总量的25%敌百虫配成毒液杀虫剂诱杀。

(2)人工捕捉 以上三种地下害虫都可以捕捉。地老虎在早7时~9时,在受害株附近捕捉;蛴螬在犁地时拾虫捕杀;蝼蛄可沿隧道挖捕若虫。

(3)药剂拌种 用20%甲基异硫磷乳油0.3千克~0.5千克,拌种100千克;甲拌磷(3911)乳油0.5千克拌种100千克;或50%锌硫磷乳油0.1千克,兑水5千克~10千克,拌种100千克。也可采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4)土壤处理 对以上三种地下害虫都可以采用毒谷、毒饵防治。方法是用干谷5千克煮半熟捞出晾干,加锌硫磷0.5千克拌匀,每亩撒施1千克~1.5千克随耕翻,或随种子撒入犁沟内。或用锌硫磷、辛拌磷粉剂、甲敌粉等杀虫剂,每亩用1千克拌细土2.5千克,随耕翻撒入土中,可有效地防治多种地下害虫。

(四)杂草防除

农田杂草一般是指农田中非栽培的各种植物。广泛地说,长错了地方的植物都可称之为“杂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全世界有杂草约5万种,其中农田杂草为8000种,而危害主要粮食作物的杂草约250种。据统计,近年全世界因草害造成的作物减产,损失达204亿美元。据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调查,我国有农田杂草580种,其中一年生杂草278种占48%,多年生杂草243种占42%,越年生杂草59种占10%,给农作物造成危害的杂草达120种。杂草是甜荞生长的大敌,与甜荞争夺水、肥、光等物质条件,侵占农田地下、地上空间,影响甜荞的通气透光性,减低甜荞有效的光合作用,干扰其正常生长,影响产量和质量。

1.杂草的综合防除

不同地区其杂草种类各不相同,因而围绕当地主要杂草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的特性,可以科学地制定综合防治杂草的措施。①注意田间卫生。田边杂草是进入农田最直接的传播源,搞好田间卫生的同时要注意田边杂草的清除。②合理轮作,合理密植。轮作可改变杂草的生态环境,从而中断某些杂草种子传播或抑制某些杂草发生危害。合理密植甜荞,有效合理地增加种植面积,从空间上抑制杂草的生长繁衍。③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利用微生物、昆虫、植物、动物等来防治杂草,例如在甜荞行间种植一些绿豆等低秆作物,可有效地控制杂草危害。

2.杂草的化学除草

(1)化学除草及其优越性化学除草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消灭或控制杂草的一种除草方法。用于防除杂草的药剂,称为“除草剂”。20世纪90年代,化学除草技术发展很快,已成为农业生产一项新的技术措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全世界除草剂的使用量就占整个农药使用量的首位,除草剂的经济效益明显。实践证明,化学除草有以下好处:①灭草及时,效果好;②减少用工,节省劳力;③及早消灭病虫的中间寄主,减轻病虫危害;④有利于机械作业和耕作制度的改革。

(2)化学除草剂的种类全世界生产和使用的除草剂有200余种,各种药剂性能差别很大。为了研究和使用方便,一般分为以下一些种类:

按除草剂的性质分:①选择性除草剂,如2,4-D丁酯、巨星等。②灭生性除草剂,如草甘膦、农达、克无踪。

按除草的作用方式分:①传导型(内吸型)除草剂,如巨星、2,4-D丁酯。②触杀型除草剂,只有喷施均匀,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克无踪、草甘膦。

按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分:①茎时处理剂,作物发育期,喷洒叶面或全株,如敌稗、农达。②土壤处理剂,一般在播种后出苗前应用,如氯乐灵。

(3)除草剂的加工剂型水溶剂、乳油、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水剂、悬浮剂、粉剂和超低容量喷雾剂8种剂型。

(4)除草剂的使用方法主要有生育期茎叶处理和播种前后的土壤处理。除草剂使用方法不当,不仅浪费药剂,而且还会造成对作物的严重药害。

3.甜荞田除草剂的喷施方法

(1)茎叶处理 就是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在生长的杂草和作物上,一般都在作物出苗后进行。这些药剂既接触杂草,也接触农作物,因此,需选用选择性除草剂,而且应选择对杂草敏感,在作物抗药性强的时期进行。茎叶处理一般多采用喷雾法,所用药液手动喷雾器为每667平方米40千克~50千克,机动背负式喷雾器为10千克~20千克。要防止重喷、漏喷,要在无风或小风晴天时作业。喷药后如遇降水,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补喷。

(2)土壤处理 就是将除草剂直接施到土壤表面或土层中,一般在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进行,这时杂草正处在发芽出土阶段,有利于防除。其施药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喷雾法将药剂稀释后,用喷雾器直接喷到土壤表面,雾滴要分散均匀,有些药剂使用后必须立即耙耱混土,反之药效则差。②药土法将除草剂与潮湿过筛的细土或沙土按一定的比例配成药土,使药剂充分黏附在土粒上,然后用手或机械进行撒施。③撒粒法。有些除草剂本身就是颗粒剂,不需任何加工,可按规定的用药量撒施于田间。④泼浇法。将除草剂以较大水量稀释,用喷壶、盆或其他工具将药液均匀地泼洒到土壤表面。此法适合于加工细度较粗的可湿性粉剂,可避免堵塞喷头或管道。

总之,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必须坚持因地、因时、因草、因作物制宜的原则,灵活使用各种方法,配合各种制度、田间管理及自然因素等协调应用,以提高除草效果。

4.甜荞田的杂草防除技术

甜荞田杂草因地而异,主要杂草有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反齿苋、马齿苋、打碗花、苘麻、苍耳、藜、曼陀罗等。甜荞田间化学除草应搞好播后出苗前和苗后早期进行的施药。甜荞为双子叶植物,施用除草剂时应注意选择,以免造成毁灭性的杀除。喷施时要尽量避开甜荞植株。具体用药量及药品要向植保专家请教咨询。

(五)甜荞的害鼠种类及防治

1.害鼠的种类 我国的鼠类有150余种,其中主要的鼠种为:中华鼢鼠、达乌尔黄鼠、大仓鼠、长尾仓鼠、花鼠、褐家鼠、小家鼠等。

2.害鼠的为害情况 由于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害鼠在不同地貌类型中发生为害程度各不相同。在山区,中华鼢鼠虽然数量上不占优势,但由于个体较大,其为害位居第一,大仓鼠次之,长尾仓鼠、花鼠由于数量较大也是灾害性鼠种。平川地区,旱地主要是达乌尔黄鼠为害,水浇地主要是大仓鼠、长尾仓鼠为害。

3.害鼠的为害方式

(1)直接为害农作物 在自然环境中害鼠多依靠啄食作物的根、茎、叶或籽实等生存。农田是各种害鼠的主要栖息地,其中地面害鼠的夹捕率在3%~10%,地下害鼠的密度为667平方米0.4%~1.2%。通常密度下地面害鼠可以使粮食作物每667平方米减产5千克~7.5千克,而地下害鼠可使减产达10千克~15千克。

(2)加剧水土流失 人们把水土流失的原因归咎于乱砍滥伐、垦荒种地、开山采石、修筑道路等,但忽视了各种动物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残塬沟壑区的荒草坡为例,在荒草坡中栖息着多种害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各种害鼠的摄食活动影响整个杂草群落的发育和更新,严重时甚至可以改变植被的构成,降低植被的覆盖度,形成斑块状的“裸地”,从而减弱植被的保土作用。据测算,各种害鼠对农作物籽粒的每只日摄食量为15克~20克,而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摄食量则更大。以各种害鼠的摄食量测算,每只每年消耗的杂草量约4千克,约消耗6平方米的植被。其次,害鼠掘土为灾,其穴洞破坏了坡体土壤的整体结构。各种害鼠掘土挖洞,洞包括常住洞、耍洞等,每个深1米~10米不等。在坡面上各种鼠洞、废弃洞星罗棋布。据抽样调查,平均洞穴密度为每公顷135个。各种鼠洞使坡体的结构变得脆弱,抗蚀性能减弱,一遇暴雨便引起塌陷,滑坡面形成水土流失。另外,害鼠对生态治理工程的破坏也加重了水土流失。

4.鼠害的防治技术 当鼠数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出现鼠害,这时必须采取具体措施防治。鼠害防治有两大原则:一是创造不利于鼠类生存的环境,使它们失去摄食、巢居、隐蔽、活动和繁殖的条件;二是通过各种灭鼠手段,控制害鼠的数量。

(1)预防鼠害的措施 不外乎破坏鼠类栖息环境、食物来源的条件、生活供应需求、生态条件的要求,以及防止其迁移和窜扰。目的在于减少或控制鼠类数量,或防止侵入破坏活动,以免引起更为严重的为害。

(2)减少鼠类栖息场所 各种鼠类对栖息场所均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采取一些必需的有效措施,杜绝或减少鼠类可以栖息的场所,使其无处寄存,这是预防鼠害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例如子午沙鼠、大仓鼠等害鼠,常栖息在田边的灌草丛、田坡、沟旁或田间乱石堆、小土岗等处。因此,合理规划耕地,尽量减少田埂和铲除杂草、乱石堆等,不但可扩大耕地面积,而且还破坏了害鼠的主要栖息场所,减少为害。对于休耕地,应该做到及时深翻土地,力求最大限度地破坏分布在其间的鼠洞,减少鼠类栖息场所。

(3)破坏鼠类的食物来源 食物是鼠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设法减少、切断鼠类的食物供应来源,就可达到控制其生长、发育、繁殖和成活的目的,加速其死亡。在野外及农田中,尤其是农作物收获前后,老鼠取食和贮粮的活动加速。为了减少损失,要及时收割,力求做到随割、随打、收割干净、颗粒归仓。

(4)灭鼠方法很多,大多数为药物灭鼠、器械灭鼠、生物灭鼠和生态灭鼠四种①药物灭鼠。药物灭鼠,又称“化学灭鼠”。具有成本低、技术易掌握、大田防治效果好等优点,是应用极广泛的灭鼠手段。根据用药方式可分为毒饵灭鼠、毒粉灭鼠、毒水灭鼠、毒胶灭鼠和毒气灭鼠等几种。②器械灭鼠。就是利用各种工具直接捕杀或驱赶鼠类。此法简便,可以就地取材,且不受季节和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对人、畜较为安全,能节省粮食,可以多次使用,经济效益高。常用的灭鼠器械有鼠夹、鼠笼、地箭和电子猫等。③生物灭鼠。就是利用鼠类的天敌和疾病灭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鼠类天敌灭鼠;另一类是用对人、畜无害而对鼠类有致病力的病原微生物灭鼠。④生态灭鼠。是指采取综合性措施,破坏鼠类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防止鼠害发生。生态灭鼠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措施,收效缓慢,还需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5)几种害鼠的防治要点

中华鼢鼠:①洞内投药法。可以用0.2%毒鼠磷、5%~8%磷化锌、1%甘氟、0.005%溴敌隆和氯敌鼠等毒饵,诱饵用马铃薯、萝卜、小麦、莜麦、玉米等,用铁管穿孔投入洞内。②LB型灭鼠管。是根据鼢鼠的生活习性设计的强烈性灭鼠措施,灭效为78%~98%,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系数高的优点。③洞内支夹。应用2号强簧踩夹,具体做法是:先寻找到老鼠的常住洞,切开洞口,用小铲挖一低于洞道的小坑,用铁丝系住夹子,固定在洞外,并在踩夹上撒上些湿润的虚土。最后用草皮或土块将洞封住,不使透风。鼠通过就能将其夹住。④地箭捕打。选用3根铁丝插在洞口上,两边立棍搭架成“门”字形,上吊石板,用跳棍引入洞口别住。鼠出来封洞时,触动别棍,石板落下,压下箭针,即可打住鼢鼠。⑤活捉法。鼢鼠活动高峰期,将鼢鼠洞切开,鼢鼠出来堵洞时,在距洞口33厘米处用铁锹截获。在鼢鼠出来封洞前,人不要站在上风口,不要抽烟说话,以免惊吓鼢鼠,影响捕捉效果。

黄鼠:①人工捕杀。黄鼠白天活动,经常在农田中停留观望,可以枪击,也可以在洞口使用弓形夹捕打,还可以在大田灌溉时用水灌。由于大水漫灌,黄鼠就会沿洞口跑出,可以趁机捕杀。②药剂熏蒸。黄鼠洞穴,适于用熏蒸剂。常用的熏蒸剂及用量:氯化苦5毫升/洞~8毫升/洞,溴甲烷10毫升/洞~14毫升/洞,氰化钙5克/洞~8克/洞,磷化锌3片/洞,木屑、硝酸钾烟剂50克/洞。药剂熏杀要选在气温和湿度比较高的季节,要避开黄鼠的出洞活动时间。③毒饵灭鼠。药剂毒杀黄鼠最好选在黄鼠第一个数量高峰期,即黄鼠出蛰初期,此期黄鼠对毒饵的摄食率高,可收到杀一只灭一窝的效果。据试验,溴敌隆、毒鼠磷、敌鼠钠盐、氯敌鼠等抗凝血杀鼠剂对黄鼠的杀灭效果均较好。采用一次按洞投饵法,毒饵投在距洞口30厘米~50厘米鼠类频繁活动的地方。

大仓鼠、长尾仓鼠:①生态灭鼠。大仓鼠和长尾仓鼠的洞穴多分布于田埂、路巷、坟地等非耕作区。对这些环境进行改造,可有效地破坏栖息场所,从根本上控制鼠患。②人工捕杀仓鼠。洞口明显易于辨认,冬闲时节,发动群众采用灌水、挖掘等措施进行人工捕杀。③毒饵灭鼠。4月中旬,气候渐暖,鼠类活动频繁,并进入第一个繁殖盛期,此期田间植被稀疏,降水量少,农田投饵易被取食,毒饵杀灭可把种群数量压低在第一个繁殖高峰之前,保证春播作物全苗。7~8月份秋作物渐趋成熟,害鼠处在第三个数量高峰,为害加剧。取食贮粮活动频繁,此时灭鼠不但可保证作物安全生产,而且能压低越冬数量,减轻翌年鼠患。根据试验,防治仓鼠的药剂种类及使用剂量分别是:0.5%毒鼠磷小麦毒饵,按洞一次性投饵,每洞3克~5克;40%的磷化锌毒饵,每洞5克~10克;0.005%溴敌隆小麦毒饵,每洞10克~20克。在鼠害严重地区,宜采用等距饱和投饵灭鼠,即每5米~10米投放毒饵10克~15克,药物灭鼠要连片进行。

花鼠:①人工捕杀。花鼠白天活动,且行动时总要停顿观察周围的动静,可以抓住这一时机用枪击杀。还可用铁板夹或木制鼠夹捕打。但在放夹时,最好用包装箱和硬纸板剪成高10厘米、长20厘米的纸板,变成弧型,用细绳固定在铁板或木制鼠夹没有踏板的一端,迫使花鼠从板机关上面取食诱饵,使其踩翻而被捕杀。诱饵宜选用花生仁、核桃仁或水果块。此外,还可用捕鼠笼捕捉。但鼠笼一定要放在鼠活动的路上,诱饵要新鲜适口,还要在笼口处撒一些玉米粒引诱。②毒饵防治。据测验,磷化锌、甘氟和溴敌隆等杀鼠剂是防治花鼠较理想的药剂,其中以磷化锌花生果毒饵防治效果最好。具体方法是:选用带壳的花生果,取出花生仁并在其上挖个小孔,在孔内投放少许磷化锌,封孔后将花生仁放入原壳内,壳用胶粘好,这样就制成了花生毒饵。将毒饵投放在花鼠活动的地方。隔10米~20米投放两个花生果,也可投放到花鼠常出现的洞口、石堆、崖边等处。花鼠具有嗑食坚果的习性。这种方法用药隐蔽,易使花鼠上当取食。另外,也可用小麦等作物籽粒制成溴敌隆、甘氟等毒饵,选晴天投放在花鼠活动地带进行防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