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苦荞分布、生产与品种
一、分布
苦荞在宁夏的分布不如甜荞广泛,种植面积也远远小于甜荞,常年种植面积在2000公顷左右,但主产区较为集中,主要在宁夏南部彭阳、西吉、原州、盐池、同心、海原、隆德以及泾源8个县(区)的边远山区零星分散种植,分布海拔一般在1248米~2852米。
苦荞的品种类型分布,以固原苦荞种植面积为最大,多种植在彭阳、原州区、西吉一带。近年来,科研单位引进一批苦荞新品种并加以推广,如九江苦荞、榆6-21、西农9920等,对推动宁夏苦荞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生产水平
我国苦荞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清新自然的饮食方式成为一种时尚,低热量的健康食品成为一种趋势,苦荞食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苦荞生产得以快速发展,面积逐年增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苦荞栽培面积增加到30多万公顷,总产约30万吨,云南、四川、贵州是苦荞的主要产区,占全国苦荞种植面积的80%左右。陕西、山西、湖北、重庆、湖南、广西、宁夏等省区都有种植,面积5万公顷~6万公顷。
宁夏苦荞的生产水平较低,一般产量为1125千克/公顷~2250千克/公顷。少数地区产量可超过3000千克/公顷。苦荞一般种植在地广人稀、土地瘠薄、气候冷凉、生产条件差、耕作栽培技术落后的边远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苦荞生产,必须针对不同生产条件,进一步探索苦荞高产栽培技术,并培育优质高产苦荞新品种。
三、适宜品种
1.宁荞2号 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05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育期90天左右,株高102厘米,主茎节数17节,主茎分枝数5.4个,结实率31.3%,株型紧凑,叶椭圆,花色黄绿。籽粒形状桃形,粒色黑色,千粒重18.1克。籽粒中含粗蛋白15.92%,粗脂肪2.62%,粗淀粉65.59%,赖氨酸0.23%,水分7.4%。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倒伏能力,抗落粒、耐瘠薄、分枝能力强。该品种属中熟品种,在宁夏南部山区均能种植。大田生产正常年份产量在1500千克/公顷左右,最高产量达2910千克/公顷。适宜在宁夏及陕西、甘肃等周边省的同类地区种植。
2.九江苦荞 江西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00年通过国家审定。生育期80天,单产可达2175千克/公顷。株高100厘米,株型紧凑,一级分枝5.2个,主茎节数16个。株粒重4.26克,千粒重20.1克。蛋白质10.5%,淀粉69.83%,赖氨酸0.696%。抗倒伏、抗旱,耐瘠薄,落粒轻,适应性强,在我区南部山区种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适宜四川、江西、贵州、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种植。
3.榆6-21 陕西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定边黑苦荞中用单株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被青海农业科学院引进后,经过鉴定、区试、生产试验,表现良好,1996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生育期100天左右,株高110厘米~140厘米,籽粒黑色,千粒重21克。单产可达2750千克/公顷。适宜青海、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种植。
4.西农99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从陕南苦荞混合群体中选育而成,2004年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生育期88天左右,平均单产1578.5千克/公顷。株高107.5厘米,主茎分枝5.9个,主茎节数16.3节,株粒重17.9克。籽粒含蛋白质13.10%,淀粉73.43%,粗脂肪3.25%。适宜内蒙古、陕西、河北、宁夏、甘肃、贵州等省区种植。
5.凤凰苦荞 湖南省凤凰县农业局从地方品种苦荞混合群体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生育期88天,属中熟种。株高100厘米左右,主茎分枝7个左右,株型紧凑。籽粒长形、灰色,千粒重23克。籽粒含淀粉65.1%,蛋白质12.4%,脂肪2.3%,赖氨酸0.619%。该品种抗旱、耐瘠薄,落粒性轻。1997年~1999年,参加第五轮全国苦荞品种区域试验,在3年内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为105.3千克,比九江苦荞增产7.1%,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3.6%,表现为高产、稳产。适宜在甘肃、陕西、宁夏、山西、贵州、云南、湖南等省(自治区)种植。
6.九江苦荞 1982年江西省征集农作物品种资源时在九江县城门乡征集到的地方品种,经吉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整理、鉴定、筛选,培育成早熟、高产、稳产品种。1989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九江苦荞生育期66天~75天,属苦荞,为早熟、高产类型。株高80厘米~100厘米,株型紧凑。茎、叶均为绿色,花黄绿色。主茎节15.8个,一级分枝5个~6个。籽粒黑色,单株粒重5克左右,千粒重19克~21克,皮壳率22%。籽粒长形,黑色,无棱翅。籽粒含蛋白质10.1%,赖氨酸0.59%,维生素E 1.26毫克/100克,维生素PP 1.25毫克/1130克,锌23.7微克/克,铁61.4微克/克,锰19.6微克/克。该品种抗旱、抗寒,耐瘠薄,不易落粒,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一般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在75千克~150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20%以上。适应在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宁夏等省(自治区)种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