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辣椒生产技术
一、辣椒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1.根
辣椒根系不发达,主要根群分布直径为45 cm,深度不足30 cm。
2.茎
茎直立,分枝力较强,株丛较小(图5-60)。
3.叶
单叶、互生,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图5-61)。
4.花
花多为单生,也有的簇生,雌雄同花,天然杂交率约10%(图5-62)。
5.果实和种子
果实为浆果,汁液少,空腔大,具2~4个心室。种子短肾形,扁平稍皱,色淡黄,千粒重5~6 g(图5-63,图5-64)。
图5-60 茎
图5-61 叶
图5-62 花
图5-63 果实
图5-64 种子
(二)分枝结果习性
辣椒分枝结果很有规律,按分枝结果习性可分为无限分枝类型和有限分枝类型,多数品种为无限分枝类型,当植株生长到8~15片叶时,主茎顶端出现花蕾,蕾下抽生出2~3个枝条,枝条长出一叶,其顶端又出花蕾,蕾下再生二枝,若再往上生长,均为一叶一蕾二枝的规律,从而形成了不同级次的分枝和花(果)。不同级次的果实有着不同的名称,一般自下而上分别叫作“门椒”“对椒”“四母斗”“八面风”“满天星”。处在同一级次上的花,几乎是同日开放(图5-65)。
(三)生育周期
辣椒的生育周期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四个时期。
1.发芽期
由种子萌发到第一片真叶出现,需6~9天。
2.幼苗期
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到现蕾,一般温室育苗60~70天,阳畦育苗90~100天。展开4片真叶时,开始花芽分化。
图5-65 分枝结果习性
3.开花坐果期
从现蕾到门椒坐住,需20天左右。
4.结果期
从门椒坐住到拉秧,陆续开花,连续结果,栽培形式不同,此期长短不一。
(四)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辣椒属喜温性蔬菜,不耐严寒。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幼苗期的适宜温度为20℃~25℃。开花结果期的适宜温度为20℃~30℃。辣味型品种的耐热能力强于甜椒型品种。
2.光照
属中光性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中等,光饱和点30 klx,光补偿点1.5 klx,较耐弱光。但光照太弱,将导致徒长、落花落果。
3.湿度
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属于半耐旱性蔬菜。在中等空气湿度下生长较好。
4.土壤营养
对土壤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各种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但以壤土最好。据报道,每生产5000 kg果实,约需吸收氮36.5 kg、磷7 kg、钾35 kg。
二、类型和品种
一年生辣椒分为灯笼椒、长辣椒、簇生椒、圆锥椒和樱桃椒等。按生产目的不同,一般分为青椒和干椒两种类型。
(一)青椒
又称为菜椒,以采收绿熟果鲜食为主。果实含辣椒素较少或无,无辣味或微辣。植株高大,长势旺盛,果实个大肉厚。按果形菜椒又划分为灯笼型和长椒型两种(图5-66,图5-67)。
图5-66 灯笼型果实
图5-67 牛角型果实
彩色辣椒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类特色菜椒品种,果实在绿熟期或成熟期表现出红、黄、橙、白、紫等多种颜色,色泽亮丽,汁多味美,营养价值高,以生食为主,故又称为“水果甜椒”。根据果实颜色变化不同,彩色辣椒又分为转色品种和本色品种两类。转色品种幼果绿色,成熟果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桔亚红、红英达、桔细亚、麦卡比等;本色品种幼果期就表现出应有的颜色,如白公主(白色)、紫贵人(紫色)等(图5-68)。
(二)干椒
又称为辛辣椒,以采收红熟果制椒干为主。果实多为长椒型。辣椒素含量高,辣味浓,主要品种有湘辣3号、望都羊角椒、陕西线椒、鸡泽线椒、保加利亚尖椒等(图5-69)。
图5-68 彩椒果实
图5-69 长椒型果实
三、栽培季节和茬口安排
辣椒喜温怕寒,须在无霜期内栽培,大多数地区于冬春季育苗,终霜后定植,晚夏拉秧或恋秋栽培至早霜降临时拉秧。华南地区于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上中旬定植;或于12~1月在简易设施内育苗,2~3月定植。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于11~12月利用温床育苗,3~4月定植。北方地区则多于春季在保护地内育苗,4~5月定植。
设施栽培,塑料大棚多进行春提前栽培和秋延迟栽培,中小拱棚多进行春提前栽培,日光温室茬口主要有秋冬茬、越冬茬和冬春茬。
辣椒的前茬可以是各种绿叶菜类,后茬可以种植各种秋菜或休闲。华北等地区还可以种植夏茬,春季育苗,麦收后定植,晚霜前拉秧。
四、栽培技术
(一)露地青椒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露地青椒以灯笼型和牛角型辣椒为主。灯笼型椒一般无辣味,主要品种有中椒4号、甜杂3号、辽椒3号、湘研8号、农发、苏椒6号、冀椒1号等。牛角型品种多为微辣,如湘研6号、早杂2号、华椒8号、农大21、苏椒3号、新丰5号、汴椒1号等。
2.培育壮苗
种子应提前晾晒,精选后进行消毒。可用10%磷酸三钠溶液加入适量平平加浸种20分钟,再用温水反复清洗,可有效钝化病毒。
(1)育苗特点。育苗场地应提前熏蒸消毒。为防苗期病害,每平方米苗床可用50%多菌灵8~12g与12~15 kg过筛细土混匀,下垫上盖。用育苗钵育苗,当幼苗长有2~4片真叶时进行一次分苗,使幼苗长势均匀,并适当扩大间距,避免幼苗拥挤徒长。一般倒苗2~4次。
(2)壮苗标准。株高20 cm,茎粗0.6 cm,具有12~13片真叶。叶色浓绿,叶片肥厚。门椒花已现大蕾。须根多。
3.施肥作畦
宜选用近2~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冬闲地。在头年上冻前深耕、晒垡。春耕前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7 m3,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20 kg。深翻2遍,使粪土掺匀。整平地面后作小高畦,畦宽60 cm,高10~12 cm,畦间距1 m。
4.定植
在小高畦的二个肩部开穴栽苗,每畦2行,株距30 cm,每穴双株,栽植深度以埋没土坨为宜。栽完后用细土封严定植穴。
5.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①浇水。浇过定植水后,及时中耕。定植后8~10天,心叶开始见长时浇一次缓苗水,之后控水蹲苗。当田间大部分植株的门椒长至2~3 cm大小时,结束蹲苗开始浇水,并经常保持地面湿润。
②追肥。结合浇缓苗水追一次提苗肥,每667 m2追尿素10~15 kg,蹲苗结束时随水追第二次肥,每667 m2追复合肥20~25 kg。以后每次浇水都要带肥,每667 m2追尿素10~15 kg或粪稀1000 kg。进行恋秋栽培的,进入8月份要继续进行薄肥勤施,以增强生长势,促进越夏后及早返秧。9月份进入第二次结果高峰期后应增加施肥量,每667 m2追复合肥15~20 kg或粪稀1000 kg,并进行叶面追肥。
(2)培土、除草。为防止地温过高伤根和果实坠秧倒伏,应在封垄前结合中耕、除草,从垄沟间取土往根颈处培6 cm厚的土。
(3)整枝。一般只将门椒以下主干上发出的底杈及时抹掉,基本不整枝。进行恋秋栽培的可将南侧一行植株“四门斗”以上的侧枝全部剪除,以利通风透光安全越夏,并促发新枝继续开花结果。
6.采收
青椒栽培一般于开花后25~30天采收上市。门椒易早采收,以防坠秧。长势旺的植株可适当晚采,长势弱的早采,以平衡植株生长。
(二)露地干椒栽培技术要点
干椒栽培以争取秋后红椒产量为主,所以大多为夏茬栽培。
1.品种选择
用于干椒栽培的品种要求果实细长,色深红,果面有皱褶;株形紧凑,结果多且部位集中,果实红熟快且一致;果肉含水量低,干椒率高,辣椒素含量丰富。
2.培育壮苗
阳畦育苗或拱棚育苗。一般定植前60天左右播种。育苗过程中不分苗,靠多次间苗扩大营养面积。第一次间苗是在苗基本出齐时,第二次是在幼苗3~4片真叶时,第三次间苗是在幼苗6片真叶时。每次间苗后都要进行覆土,防止床面裂缝并减少水分蒸发。
播种前要浇足底水,苗期尽量不浇水或少浇水,多次进行覆土保墒。缺水时宜在睛天上午浇水。接近定植时控制浇水,防止徒长。苗期一般不追肥,幼苗瘦弱时可进行根外追肥。
3.定植
北方一般为小麦收获后及时定植。在不影响前茬收获的情况下,尽量提早定植,以延长生育期,增加产量。
畦栽、垄栽均可。畦栽时畦宽100 cm,每畦2行,穴距25 cm;垄栽时,垄距60 cm,穴距30 cm。每穴2~3株。
4.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和培土。定植后连续浇水2~3次,松土保墒,促进缓苗。缓苗后,浅中耕1~2次,防治土壤板结和除草。进入开花结果期再中耕1~2次,在肥水过多出现徒长时要深耕。盛果期,畦栽干椒结合中耕培土,在行间开出一条浅沟,既便于灌溉和排水,又可防止植株倒伏。
(2)浇水。坐果前植株需水不多,以少浇、勤浇、多中耕为宜,防止植株徒长造成落花落果。坐果后,各级结果枝迅速形成,茎叶生长快,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应适时灌水。当大部分果实充分膨大达到绿熟期时,停止浇水,控制营养生长,促使营养物质向果实运转,加速成熟,提高红果率。
(3)追肥。植株现蕾后,重施一次肥料。中等肥力地块的参考施肥量为:每667 m2施复合肥20 kg,或尿素10~15 kg,促进分枝、开花。结果盛期再施一肥,促进上层果实膨大和下层果实成熟。以后若缺肥可再行追肥一次。
5.采收
干椒适宜的采收期为果实完全成熟而尚未干缩变软,由于同一植株上的果实成熟时间早晚不一,具体采收时应根据果实的成熟情况分批采收。于晚霜前10~15天用700~800倍40%乙烯利溶液喷洒植株,使果实迅速变红。
(三)设施青椒栽培技术
设施青椒栽培以日光温室、塑料拱棚栽培为主,下面以塑料大棚春提前栽培为例介绍青椒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丰产、株型紧凑、适于密植的品种。如农乐、农大8号、中椒5号、甜杂6号、津椒3号、农大21号、湘研11号等品种。
2.培育壮苗
温室育苗,早熟品种苗龄80~90天,晚熟品种90~100天。可根据当地的定植期推算适宜的播种期。
3.施肥作畦
每667 m2施入腐熟优质粪肥4~6 m3,优质复合肥50 kg。其中2/3铺施翻地后耙平,余下的1/3混匀后集中施入定植沟内。起垄或做成高畦。垄作采取大小垄距起垄,大垄距60~70 cm,小垄距30~40 cm;高畦畦高20~25 cm,宽60 cm,沟宽40 cm。
4.定植
当大棚内10 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定植。提前半个月扣棚烤地,以提高地温。
垄作每垄1行,高畦栽培每畦栽2行,畦内行距40 cm,穴距30~33 cm,每穴1株,每667 m24000~4500株。深度以苗坨与畦面相平为宜,栽后封严定植穴。
5.定植后的管理
(1)温度管理。辣椒定植后一周内要密闭大棚不通风,棚温维持在30℃~35℃,夜间棚外四周围草苫保温防冻。缓苗后开始通风,棚温降至28℃~30℃,高于30℃时放风降温。进入开花结果期,白天20℃~25℃,夜间15℃~17℃。辣椒越夏后进入秋季,当日均气温20℃~22℃、夜间最低气温在15℃时,开始扣膜,并逐步减小放风量。当日平均气温下降至15℃时扣严薄膜,低于10℃时采取保温措施,当外界气温过低,棚内辣椒不能正常生长时,及时采收,以免果实受冻。
(2)肥水管理。
①浇水。缓苗后浇水,并中耕蹲苗。当大部分植株门椒坐果后,结束蹲苗开始浇水,保持地面经常湿润。盛果期每隔4~5天浇一水。春季宜在晴天上午浇水,水量不宜过大,每次浇水后要加强放风排湿,保持棚内空气干燥,阴天也要适当放风排湿,雨天关闭风口防止雨水淋入棚内诱发病害。
夏季剪枝更新后,要增加浇水,促进新枝的发育和开花坐果,力争在扣棚前大量坐果。扣膜初期棚内气温较高,植株生长较快,要及时浇水,当密闭棚膜后,减少浇水量,做到不旱不浇以防空气湿度过大,引起徒长和病害的发生。
②追肥。门椒坐果后追第一次肥。每667 m2随水冲施尿素20~25 kg,以后每浇1~2次水追肥一次。每次每667 m2交替追尿素和复合肥15~20 kg。盛果期还可叶面喷肥,每周喷一次0.1%~0.2%磷酸二氢钾。夏季修剪后和秋季扣膜后,要分别随水追肥,促进植株生长和结果。
(3)植株调整。大棚辣椒植株生长旺盛,为防倒伏应进行简易支架,并于封垄前结合中耕除草在根际培土,厚5~6 cm。
当株高25 cm左右时,将分杈以下叶片及这些叶腋上发生的侧芽全部摘除,以利通风透光。在四门斗椒坐果后,保留上部一个长势强的侧枝,将另一侧枝留1~2片叶摘心,及时去掉下部的病叶、老叶、黄叶。
(4)保花保果。大棚内的高温高湿是造成落花的主要原因,除控制温度、加强放风外,还应采用化控措施保花,于开花期,用40~45 mg/L防落素喷花促进坐果。
6.采收
青椒栽培一般于开花后25~30天采收上市。门椒宜早采。长势旺的植株可适当晚采,长势弱宜早采,以协调秧果关系,平衡长势。
7.剪枝再生
进入高温期,植株结果部位上移,植株衰弱,生长处于缓慢状态,花、果易脱落。为使秋季多结果,可采取剪枝再生措施,促使重发新枝开花结果。修剪的方法是把第三层果以上的枝条留2个节后剪去。为防伤口感染,第二天应喷洒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病。
新株现蕾时施复合肥20 kg,随后灌水,促新株生长。坐果后施尿素15 kg,开始采收时再追一肥,促进秧果生长。外界气温降至15℃左右及时合风口保温。前期适当提早采收,温度下降以后,尽量延迟采收。
五、病虫害防治
辣椒病害主要有辣椒疫病、炭疽病、青枯病、病毒病等,辣椒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茶黄螨、棉铃虫和烟青虫等。
(一)主要病害防治
1.辣椒疫病
(1)症状识别。由鞭毛菌亚门真菌辣椒疫霉侵染所致,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为害茎、叶、果实,叶片病斑暗绿色,并迅速扩大,使叶片一部分或大部分软腐易脱落,茎或果实染病也产生暗绿色斑,茎部从分枝处变为黑褐色,病部缢缩,植株凋萎死亡,此病俗称“死得快”(图5-60)。
图5-60 辣椒疫病
(2)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浇水或雨水传播。病菌在10℃~37℃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是30℃。棚内湿度大,种植过密病害较重。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高垄栽培;加强田间管理。
②药剂防治。64%恶霜灵·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8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然后地面撒波尔多粉。配制:1份硫酸铜+1份石灰+20份细土或炉灰渣,撒在根系周围,每颗用50g药土,7月中旬用100g药土。
2.辣椒炭疽病
(1)症状识别。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辣椒炭疽菌和辣椒丛刺盘孢侵染所致。主要为害果实及叶片。果实上感病最初在表面出现水浸状黄褐色病斑,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有稍隆起的同心轮纹,轮纹上有黑色小点,病斑边缘红褐色,潮湿时病斑上有浅红色黏稠状物质,干燥时病斑常干缩破裂;叶片被害,最初出现水浸状褪绿斑,逐渐成褐色,中间为灰白色的圆形病斑,上面生黑色小点,病叶易脱落(图5-61)。
(2)发病规律。病菌在种子或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靠气流、雨水传播蔓延。
发病温度为12℃~33℃,最适温度27℃,相对湿度为90%以上。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性。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600倍液、80%福·福锌(炭疽福美)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
图5-61 辣椒炭疽病
3.辣椒青枯病
(1)症状识别。由细菌侵染所致。该病危害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片或1张叶片的局部呈现萎蔫,后扩展到全株。叶片初呈淡绿色,后变褐枯死。纵剖茎部木质部变褐,髓部腐烂空心,横切面保湿后可见乳白色液溢出,有别于枯萎病(图5-62)。
图5-62 辣椒青枯病
(2)发病规律。该病为土传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通过雨水、浇水及昆虫传播蔓延。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发病适宜地温为20℃~25℃,适宜气温为30℃~35℃,尤其大雨或连阴雨后骤晴,易造成该病流行。
(3)防治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如实行水旱轮作,深沟高畦种植,定植后用硫酸铜800~1000倍液淋根部等。发病初期喷或淋3000~4000倍硫酸链霉素,或用77%氢氧化铜(可杀得)500倍液与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交替灌根,每株250 ml,隔7~10天1次,连用2~3次。
4.辣椒病毒病
(1)症状识别。由病毒侵染所致。常见的有花叶、黄化、坏死,畸形四种,花叶:叶片形成退绿斑、叶片皱缩;黄化:叶片明显变黄出现落叶现象;坏死:病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表现为条斑;畸形:分枝增多,形成丛枝。有时由几种病毒复合侵染,几种病状同时出现,引起落叶、落花、落果,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图5-63)。
图5-63 辣椒病毒病
(2)发病规律。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发生,可加重病毒病扩展蔓延。日照强度过大,病毒加重。另外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尖椒类型品种较圆椒类型品种抗病;培育无病壮苗。
②种子消毒。先用清水将种子浸10~12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30分钟,捞出后冲洗干净再催芽。
③药剂防治。彻底提早防治蚜虫,把蚜虫消灭在点片阶段,药剂选用吡虫啉、啶虫咪等;发病初期喷盐酸吗啉胍1000倍液或盐酸吗啉胍·乙酸铜(病毒A)600倍液。
(二)辣椒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1.蚜虫
(1)为害特点。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背面和嫩茎上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向背面卷曲,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其分泌物还污染果实,并能传播病毒病(图5-64)。
图5-64 蚜虫
(2)防治方法。清除田间杂草;挂银灰色膜条避蚜;可选用10%吡虫啉1500倍液,50%抗蚜威(劈蚜雾)20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600~1000倍液。每隔5~7天一次,连喷2次。
2.白粉虱
(1)为害特点。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叶背面吸食汁液,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污染叶片和果实,并可传播病毒病。该虫在北方,温室一年可发生10余代。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冬季温室作物上的白粉虱,是露地春季蔬菜上的虫源,在温室和露地蔬菜生产区,可使白粉虱周年发生(图5-65)。
图5-65 白粉虱
(2)防治方法。
①生物防治。可以人工繁殖释放丽蚜小蜂,温室内白粉虱成虫在0.5头/株以下的每隔两周放1次,共放3次。
②物理防治。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地趋向性,尤其以橙黄色最强,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每666.7 m2设置32~34块,置植株同等高度。
③化学防治。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甲氰菊酯(灭扫利)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剂3000倍液,烟剂:每666.7 m2温室用0.4~0.5 kg敌敌畏对锯末或10%异丙威烟雾剂250 g熏烟。
3.棉铃虫和烟青虫
(1)为害特点。以幼虫蛀食植株的蕾、花、果,偶尔有蛀茎危害,主要是蛀果。幼果被蛀后常引起腐烂、脱落。以蛹在土中越冬,属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在23℃以上,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图5-66)。
(2)防治方法。虫害发生初期,交替喷洒BT乳剂250~3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0.5%甲维盐1500~2000倍液。
图5-66 棉铃虫和烟青虫(左)
(三)辣椒“三落”原因及防止措施
1.原因
辣椒“三落”即落花、落果、落叶,对生产影响很大,一般落花率达20%~40%,落果率达5%~10%,造成“三落”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温影响授粉授精,引起落花;
(2)高温、干旱引发病毒病;
(3)偏施氮肥,枝叶徒长;
(4)营养不良,光照不足;
(5)高温雨涝,使根系吸收能力减弱;
(6)病虫危害,如炭疽病、轮纹病、烟青虫等。
2.防止措施
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偏施氮肥,及时追肥浇水和排涝;采取地膜覆盖等措施早春尽量提早定植,高温季节到来时,促使植株封垄,降低地温,减轻病毒病危害;及时防止病虫害;应用生长调节剂,防落素25~30 mg/kg在开花期喷花,能有效防止落花,提高产量。
小结
辣椒为喜温暖蔬菜,露地栽培须在无霜期内栽培,与设施栽培相结合达到周年栽培均衡供应目的。苗期较长,宜育苗移栽,以延长采收期和提高土地利用率。花芽分化早,大部分时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须通过植株调整、肥水管理等多项措施予以调节。生长前期不过分控制肥水,促进植株徒长,防止高温发生病毒病,结果期加强肥水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有较强的分枝能力和较为规律的分枝结果习性,分枝较多,需适当疏除弱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田间郁闭。栽培中可适当应用化控技术,重点用于保花保果和控制徒长。易感染多种病虫害,应进行综合防治。
探究与讨论
1.简述辣椒分枝结果习性。
2.露地辣椒壮苗标准有哪些?
3.露地辣椒田间管理技术有哪些?
4.简述干椒栽培技术要点。
5.设施辣椒定植后管理技术有哪些?
6.辣椒辣椒“三落”原因及防止措施有哪些?
7.如何识别辣椒病毒病?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8.如何防治棉铃虫和烟青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